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15 15:10:11瀏覽808|回應1|推薦6 | |
此文寫於一週多前,當時台灣就已沒有媒體再關心黎以衝突了,現在當然更是集中在倒扁運動。放這篇毫不即時、不應景的文章,只是希望還是有人願意關心在中東發生,影響全球局勢,更影響千萬黎民百姓的事件。 ------------------------------------------------------------------------------------------- 今年 真主黨應負起發動戰爭的主要責任嗎? 庸俗的史家與新聞記者喜歡以「誰開第一槍」來判定戰爭責任歸屬,其實這根本是膚淺之見。即使盧溝橋事件是中國軍隊首先開槍,日本也永遠無法卸除侵略的責任。國際主流媒體往往聲稱真主黨「綁架」兩名以軍,以色列不得不被迫「自衛」。先不論以色列對黎巴嫩境內進行三度空間的進攻與封鎖,大量濫殺平民,這種不成比例的反擊是否能算的上自衛,已有許多資訊透露,以色列早就準備攻擊真主黨。 曾揭露越戰中美軍屠殺美萊村民事件的美國資深調查採訪記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在《紐約客》雜誌上指出,早在真主黨「綁架」以軍前,以色列就制定了攻擊真主黨的計畫,並就此與徵詢了布希政府官員的意見。美國政府顧問披露,今年夏初,以色列官員訪問華盛頓,以求得到對轟炸行動的「放行」。「綁架」事件(對許多人來說,真主黨的行為不過是交戰雙方中一方對另一方士兵的俘虜)不過是個剛好的藉口,如同九一一事件之於美國攻打阿富汗、所謂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於美國進攻伊拉克 停火協議生效後,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在八月底表示: 「如果 如果納斯魯拉所言是真誠的,表示真主黨在情報工作與政治遠見上都有所欠缺,他們綁架以軍的行動或許也多少有「冒險主義」的成分,使得許多平民面臨戰爭的危險。不過這無法掩蓋一個關鍵的問題:以色列恣意攻擊平民,造成數十萬人流離失所,摧毀黎國大量基礎設施的作為,應該要為整個區域局勢的惡化承擔最主要的責任,是嚴重的「集體罪行」。尤其別忘了以色列還在持續攻擊迦薩、約旦河西岸等地的巴勒斯坦人民,在黎以衝突前已至少有13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真主黨的「綁架」行動正是針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攻擊而來的。 不可忽略:以色列長期侵犯黎巴嫩主權 那些淺薄又偏頗的媒體,也不會呈現一個重要的事實:以色列長期、持續地侵犯黎國的主權。 l 1967 在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黎國主張的國土舍巴農場(Shebaa farms)。 l 1968.5 以色列轟炸貝魯特國際機場。 l 1978.3 為壓制巴勒斯坦抵抗運動,以色列大舉入侵黎國,6月撤軍後在黎南扶植傀儡政權「自由黎巴嫩國」。 l 1982.6 藉口駐英大使被刺,以色列再度入侵黎巴嫩,1985年6月才撤軍,並在黎南割據850平方公里土地設為所謂「安全區」,長期駐軍,設立軍事據點、行政管理機構、宣傳媒體等。以抵抗以色列為職志的真主黨,就是在這次入侵後成立的。 l 1996.4 以色列攻擊黎南及其以外地區的真主黨武裝,空襲貝魯特等城市,造成黎巴嫩四十萬民眾流離失所。 l 2000.5 由於面臨真主黨強烈的抵抗,以色列從黎南撤軍。但此後以黎邊境的低密度戰爭仍持續不斷,以色列也在黎國持續進行隱密的行動,例如暗殺真主黨領袖等。 這次的衝突不過是以色列長期侵略戰爭中的一個插曲,首要目標則是擊潰真主黨,而這是美國所大力支持的。我們必須認清楚:黎以衝突絕非單純的兩國間戰爭,而是以美兩國的聯合計劃,並由以色列充當馬前卒。 真正的目標:以美聯手,對準伊朗、敘利亞 前述赫什的文章指出: 「布希政府密切地捲入以色列報復攻擊的計劃制定中。前任與現職的情報和外交官員告訴我,布希和錢尼深信,如果以色列空軍成功轟炸真主黨在黎巴嫩境內的地下導彈和指揮控制系統,將能夠減輕以色列的安全顧慮,而這也是美國可能發動的對伊朗核設施的先制攻擊的序曲,一些伊朗核設施正深埋於地下。」 赫什還說,錢尼的想法是「看看以軍如何進攻黎巴嫩,我們就會知道如何進攻伊朗」。《耶路撒冷郵報》則有報導指稱,以色列官員透露,在這次戰爭期間,美國鼓勵以色列將戰火擴大到敘利亞。 不論目標是伊朗還是敘利亞,布希政府把以色列的侵略視為美國全面重組中東和中亞地區地緣政治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侵略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後,華盛頓的新保守主義「戰略家」們,開始計畫在伊朗和敘利亞推動「政權變換」。相較於其他更為腐敗、專制、依附美國的阿拉伯國家來說,伊朗和敘利亞被美國視為它在此區域確立完全支配和掌控關鍵油氣資源的最大障礙。眾所週知,真主黨是伊朗扶植、敘利亞支持的組織,而以色列是美帝國主義在中東地區的最佳守門人,於是。黎以衝突就像一場冷戰時代典型的代理人戰爭一樣地開打了起來。 真主黨的起源與性質 對以美兩國統治階級來說,很可惜,戰爭之後的國際輿論不是「真主黨恐怖主義的瓦解」,而是「以色列不可戰勝神話的破滅」。以色列,這個舉世聞名的軍事強權,屢次擊敗阿拉伯諸國聯軍,在這次的戰爭當中,一方面靠著精銳的武器,一方面又有美國在武器和外交上(先拒絕斡旋停火,後是藉聯合國冗長的議事替以軍爭取時間)的支援,卻竟未能實現其摧毀真主黨的目標,可以說是一大重挫。 以色列已經因為這場不光榮的戰爭而引發新的政治危機,那些軟弱而腐敗、實際上依賴美國的阿拉伯國家也沒有佔到便宜。弱小的真主黨的成功抵抗,與沙烏地阿拉伯等這些國家的老大無能形成鮮明對比,這勢必將在些國家的人民心中造成反響。真主黨成了英雄,而他們是何方神聖? 真主黨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國後逐漸成形,並於1985年正式宣告其基本目標:在黎巴嫩建立伊斯蘭共和國、在黎巴嫩根除西方帝國主義勢力、完全消滅以色列國家。真主黨被美、以視為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恐怖主義的組織,這裡面自然有商榷的餘地。有人認為,真主黨的理念已經根據黎巴嫩的現實有所調整,強調不強加伊斯蘭教到非教徒身上,也比較尊重婦女權利。即使過去該黨領袖有反猶太的論調,現在也明確表示他們反對的是猶太復國主義,而非猶太教、猶太人。關於恐怖主義的指控,也有人指出,該黨並不贊成賓拉登基地組織的策略,而美國宣稱的真主黨恐怖活動:1983年導致241名美軍喪生的事件,完全是針對軍事目標的游擊戰,並非針對平民的恐怖攻擊。該黨領袖也一再強調,他們擁有的卡秋沙火箭僅用來自衛反擊。許多人認為,真主黨是民族解放運動、抵抗運動,而不是恐怖主義組織。 真主黨以其英勇抗敵、綿密的社會福利網絡和有效的游擊戰術獲得了廣大的民心,其支持者超出了原本的教派基礎-什葉派。現在該黨擁有14個國會議席、兩名內閣部長,是黎國無可忽視的政治軍事力量,連親美的黎國現政府也承認該黨是合法的抵抗組織。然而真主黨畢竟是由中上階級精英控制、以教派為基礎建立的組織,它永遠無法跨越教派分野,也從未能提出一個跨越教派、民族,立足於勞苦大眾,尋求整個中東徹底政治社會改造的綱領。至於它的「開明」教義,有位現居伊朗的左翼朋友說的好:何梅尼上台前宣稱即使共產主義者也能在伊朗自由工作,而婦女也能自由裝扮。然而伊斯蘭革命後的伊朗,數以千計的左翼人士被處死或遭酷刑而死!由此看來,部分西方進步人士片面強調真主黨的積極意義,宣稱要「與真主黨團結在一起」,這種過份的樂觀顯然是頗值得質疑的。 黎國的戰火只是日益惡化的中東局勢的一個場景。一面是伊拉克的強權佔領與內部衝突,一面是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持續迫害,再加上美國正籌畫以各種手段推翻伊朗政權,不管是所謂的民主牌還是赤裸裸的武力,中東的和平還遙遠的很。面對此一局面,遠在台灣的我們該想的或許是:在這齣美國導演、假民主和反恐之名行侵占掠奪之實的大戲碼之外,台灣能不能有一點點真正「獨立」「自主」的視野與立場! 楊偉中2006.9.7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