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9 09:34:21瀏覽1571|回應1|推薦15 | |
評國安高層的三條件說 「政經分離」、「政冷經熱」、「先經後政」向來是馬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上的基本方針。這段時間以來,大陸方面屢次在政治議題上流露急切感,馬政府始終並沒有清晰正面的回應。即使在「胡六點」中具體提議探討統一前政治關係、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和達成和平協議,馬政府也是以這些議題「重要、但不急迫」來應對。 本月初,吳敦義院長曾在答覆立委質詢時表示,贊同在兩岸最終的終局未解決前,應該有政治安排。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則多次表示對兩岸政治對話「不排斥」、「有研究」和「沒有時間表」。此次國安高層透過國安體系智庫在馬主席上任前夕提出兩岸進行政治對話的三項前提,可說是政府對此議題迄今所提出最清楚完整的看法,雖然國安高層所提只是「程序問題」,完全不涉及兩岸的政治定位與安排,但無疑是重要的一步,也是值得讚許的一步。 台灣需要在兩岸政治對話上及早做好準備,主要不是因為大陸當局對此需求甚急,而是因為政治與經濟始終無法切割,兩岸間最大的分歧是在政治層面,台灣如果真的要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中捍衛自己的民主、自由和繁榮,就必須認真謀畫、積極對應、主動出擊,提出有利於台灣人民、當然也對兩岸有利的主張,而不能只是消極被動,甚至放任內部分歧擴大,導致談判籌碼不斷流失。 在跨出了第一步之後,接下來可說是步步關鍵,步步需要走穩。國安高層以台灣「必須完成的三項準備」來稱呼此三項前提,恰好說到了重點。三項前提中,真正關鍵,也最需要做好準備的無非是第二點:「台灣內部共識」。 所謂的內部共識,其實是要處理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朝野雙方,二是兩岸經貿一體化後的受益者與受損者。 在第一個層面上,就目前局勢來看,民進黨選擇在兩岸議題上焦土抗戰,內部理性力量噤聲,短期內朝野難以進行建設性對話。政府除了應該持續展現誠意,積極爭取朝野對話外,尤其應該直接訴諸綠營選民,說明政府的兩岸政策。而要辦好此事,一方面政府得自己形成清晰的兩岸政治發展路徑圖,有力地向民眾說明,二方面則需真正理解綠營選民的感情意識與疑慮所在,如同先前ECFA名稱問題的搖擺錯亂、經濟部ECFA文宣的荒腔走板、江陳台北會時警方的若干處置失當,都是萬萬不容許再犯的錯誤。 在第二個層面上,政府則要真正落實兩岸交流利益由「人民均享」的承諾。一位日本的中國專家曾說,原本他期待中日兩國經貿關係日趨緊密化後,日本人的中國關將出現積極變化,讓兩國關係走向和平發展,結果卻事與願違。其中一大關鍵因素是忽略了在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兩國國民都出現利益的兩極分化,受損者始終難以接受「雙贏論」和「和平發展論」,造成了兩國關係的波折動蕩。國民黨向來被認為在貧富差距、財富分配等社經議題上缺乏敏感度,基層民眾的經濟安全,絕對是國安高層該嚴肅對待的課題。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