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03 06:36:22瀏覽5170|回應3|推薦35 | |
傍晚開車聽著廣播,一位名嘴聲嘶力竭地質問馬英九 ︰ 「為何非用賴幸媛不可」,好問題。不過,恐怕也會有不少人跟我一樣想問 ︰ 「為何非反對賴幸媛不可」? 賴幸媛女士出任新內閣的陸委會主委,引起了台北政壇的一陣喧囂。多數評論者是從馬英九「爭取綠營選民認同」、「掌握主導權」的政治操作術,以及台聯與國民黨間的統獨立場與兩岸政策歧異來著墨。深藍群眾及其政治代言人的強烈反彈,固然是在意料之中,饒富興味的卻是民進黨政治人物冷眼旁觀的態度,一位民進黨前立委更在政論節目中不知所云地痛批,說這是馬英九打擊綠營的政治算計。 這幾天媒體關於賴女士新職的所謂討論,幾乎都集中在政治權術、藍綠對立、海陸大戰、惹惱中共等面向,許多言論更是捕風捉影、見縫插針,對於賴幸媛出掌陸委會的可能意義與作用,卻缺乏全面的理解。 媒體喜歡強調賴幸媛鮮明的李系色彩,不過仍用「深綠教主」來理解李登輝的評論家們,似乎忘記了他們同樣曾經評論過的新聞,就是李登輝的「新路線」。從推動新台聯時的「統獨是假議題論」,到總統選後所說的「統獨對立時代結束」,李登輝要走的不是激進莽撞路線,而是思考如何在中美台三角格局中確保臺灣利益的務實穩健道路。馬英九不是主張台灣人民自決,認同「臺灣 = 中華民國」,賴幸媛不是同意「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嗎?兩者的兩岸政策究竟是涇渭分明、截然對立,還是顯然有著不少的共同語言呢? 馬英九在選前多次提到他的政策是要「全球連結」,而非僅僅連結中國。媒體都知道賴女士曾擔任台經院國際處長,主持臺灣參加 PBEC 、 PECC ,以及更為重要的 APEC 的核心幕僚單位,之後又深入參與了臺灣入世的談判。這些重要的國際經貿合作組織既是臺灣參與國際經貿事務的重要管道,能廣泛接觸各國產官學界,甚至與 NGO 對話,也是兩岸交鋒的場所。以賴女士的歷練來看,對於協助馬英九從全球格局部署兩岸政策,推進「全球連結」,難道只有負面沒有助益? 「馬上」以後,臺灣一片兩岸熱,更為偏頗的是,媒體似乎一面倒的將兩岸關係簡化成「兩岸經貿」,甚至是「兩岸商機」。陸委會人事案公佈後,不少媒體開始炒作台商的反彈。媒體可能都忘了馬英九曾說,他要的是全方位政府,而不僅僅是「財經內閣」。全方位政府的兩岸政策,又豈能不是全方位的?就筆者多年的接觸來看,相對於其他政治人物,賴女士對於國際經貿談判中環境正義、社會安全和青年發展等議題有著更前瞻的認識,媒體也都承認她在扶助傳統產業、關注弱勢等議題上的努力。台商不等於台灣,兩岸關係也不能走上重財團利潤、輕民眾權益的歪路。由此觀之,難道名嘴們非反對賴不可嗎? 有人把賴幸媛比為唐飛,也有評論提到了她的行事風格爭議。預測新任陸委會主委的「官運」,並非筆者興趣所在。更該關心的是,從媒體評論中,我們所看到他們在兩岸問題上的斜視、弱視與近視。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