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6 00:16:04瀏覽2698|回應8|推薦19 | |
ECFA議題的朝野爭執、社會議論已經歷時兩年,如今民意聲浪高漲,ECFA朝野大辯論如箭在弦,已不得不發。 根據該黨同日發布新聞稿〈蔡英文:ECFA應有獨立調查報告 兩黨負責人終須一辯〉的字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 「朝野兩黨負責人『終』須進行一場辯論」,而「ECFA影響台灣未來深遠,各界都必須嚴肅面對、辯論和參與,民進黨呼籲『先』由國會提出一份獨立調查報告,向社會說明簽訂ECFA的利弊得失」。 蔡英文談話一出,便有輿論質疑:民進黨先是由秘書長蘇嘉全出面拒絕由蔡英文與吳敦義辯論,而當馬英九總統同意出面辯論後,又提出「國會獨立調查報告」等說法,是不是在為「雙英辯」設置更多門檻? 面對質疑,民進黨又在25日出面回應,指責「某媒體曲解」(就是中國時報囉)民進黨有預設前提,「深表遺憾」。該黨發言人蔡其昌表示「此刻」「絕無任何前提」,該黨所提資訊公開、獨立機關調查等與ECFA辯論「並無先後順序、也不互斥」。 民進黨所提「獨立調查報告」等要求,究竟是不是在為ECFA辯論設置門檻,其實,該黨24日新聞稿中所用的「終」與「先」,白紙黑字,已經透露了玄機,至少也是造成所謂媒體和國民黨「曲解」的根源所在。只要不存黨派偏見,廣大民眾自有雪亮眼睛。 面對辯論、會面等問題,歷來朝野政黨領袖往往首先陷於「規格」、「形式」、「姿態」、「誠意」等等算計與爭議之中,至於會面辯論本身對於國家重大政策制定的意義,對於如何透過辯論深化社會對重大政策的認識與討論,反倒過於輕忽。這種嘴上空談黎民百姓,心中算計選票多寡,重視「政治利害」甚於「政策利害」的狀況,似乎已是台灣政治人物的通病。 其實,一年多下來,「雙英會」、「雙英辯」始終難產,一般中間選民實在難以分辨、也沒興趣計較雙英之中哪位比較缺乏誠意,大家期待的是能有政治領袖展現氣度與遠見,真正地「正心誠意」的面對國家大政,詳擬政策,妥善溝通,為百姓謀福祉,為台灣畫未來。 當然,民進黨的文字遊戲固然是黔驢技窮,國民黨是否真有誠意,當然也是頗有問題。無論如何,民進黨表示「此刻絕無任何前提」,還是值得歡迎的,盼望朝野政黨少些政治算計,讓一年十個月來險阻重重的「雙英會」,終於能如「兩岸猿聲蹄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般,順利舉行。 兩年過去了,ECFA議題早已出現大陸當局「好整以暇」,台灣朝野政黨卻均「講不清楚」,民眾「聽不明白」,社會難有共識的困境。面對即將正式展開的兩岸ECFA談判,我們的對手方明顯處在「以逸代勞」的優勢地位,這又豈是台灣百姓之福? 作為執政者,馬總統有必要就ECFA的協商內容、損益評估、民主監督機制等詳加說明,更需要針對兩岸經貿整合中的輸者圈,研提相關的扶持與補償配套措施。 作為反對黨領袖,蔡主席應整合黨內意見,清楚說明該黨對ECFA之實質立場,如果該黨反對兩岸商談經貿合作協定,對於台灣的國家發展戰略,尤其是如何參與亞太經貿整合應提出清楚對案,以供社會討論。如此,「雙英辯」才能真正有助於台灣的向上提昇。 「雙英辯」、「雙英會」之所以不能實現,兩黨都有責任,未來是不是真能辦成,也還是難說的很。為了讓朝野政黨不再推託逃避,各媒體與公民團體應該聯合起來,用公民社會的力量讓「雙英辯」成真!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