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6 01:05:23瀏覽2016|回應3|推薦13 | |
民進黨主席競選三場辯論會結束了,坦白說,三場辯論會的內容乏善可陳,缺乏新意,不但五個人彼此之間沒有激烈、精彩的政策、路線辯論,更沒有哪一個候選人提出令人眼睛一亮、耳目一新的新思維、新主張、新做法。參選人蘇貞昌提到的「卡蘇」、「打蘇」和「圍毆」幾乎成了選戰的主軸。對於一個連續兩屆總統大選敗選,發展面臨重大瓶頸的政黨來說,民進黨呈現這樣的亂局,雖然不令人意外,卻絕非該有的氣象。 蔡英文609萬的選票,本是民進黨再起的資本,基礎並不算薄弱,但80萬票的差距,咫尺天涯,需要虛心檢討路線,勇敢面對新局,堅持魄力領導,才可能突破所謂「最後一哩路」的障礙。對民進黨的支持者來說,他們衷心期盼能有個「不一樣的民進黨」,來承擔他們的願望,四年後邁向執政。然而,主席選戰開打至今,我們卻看到另一種「不一樣的民進黨」:黨內更分裂、方向更迷茫、領導更渙散,這對民進黨的轉型、成長,以至於「到執政之路」來說,顯然是一大警訊。 毫無疑問,蘇貞昌是五位候選人當中勝選機會最濃者,而他的參選路,卻也是空前的艱險。所謂的艱險,並非指其當選的阻礙重重,而是其他候選人對其協同一致的圍剿,是民進黨創黨以來所僅見的,而且對蘇貞昌的批評已經發展到對其政治人格的質疑與否定,可謂刀刀見骨、針針見血,而在如此惡劣情況下,蘇貞昌即使殺出重圍,順利當選,也將面臨整合困難、領導困難、轉型困難的大問題,從而嚴重影響到民進黨在兩岸問題上的路線調整。 以蘇貞昌在基層群眾中的聲望與人氣,或許能在黨員投票中以較大的差距擊敗對手,但以蘇在黨內的人緣和派系的實力,幾乎注定無法在黨的決策機構裡掌握多數。若是如此,蘇貞昌勢必面臨嚴重的派系掣肘。而在黨中央人事上,蘇貞昌強力主導,則「整碗捧去」的批判聲浪將排山倒海而來;委屈協調,則意志難以貫徹、黨務難以推動。 近年來蘇貞昌在倒扁挺扁上的反覆猶疑,扁系親衛軍對他自然疑慮重重;蘇非鮮明獨派,過去更有「蘇修」封號,獨派和他遠非一路。一方面,蘇失去基本教義派支持,另方面,蘇自豪於行政效率,卻在民生社會弱勢議題上甚少著墨,黨內外喜談公平正義、倡導中間偏左路線者,多已集結在蔡英文旗下。蘇在兩岸議題上,又確如批評者所言,具體主張甚少,空話虛話較多,對於期待民進黨在兩岸路線上勇敢轉型的人來說,蘇並無法寄予厚望。 事實上,和許信良、謝長廷相比,蘇貞昌或許更具行政幹才,但卻明顯拙於政治領導、路線倡議,他的政治生涯,一路走來,也罕見對於這些大問題表達態度、引領風潮。這是蘇貞昌先天上的大弱點,若再加上派系掣肘的後天失調,蘇貞昌以大智慧、大魄力領導民進黨轉型的主客觀條件幾乎不存在。 蘇貞昌的問題,不僅是他一人的問題,一個最有望當選的政治領袖,卻極難承擔該承擔的責任,這反映的是民進黨近年來領導層中空、政治思維陳舊的沉疴。而過去被認為最具戰略思維的許信良,又在此次選戰中,過度耽溺於策略操作,不智的輕忽路線論辯這個主戰場,把砲火集中於人格問題,更是令人失望。民進黨,究竟該往、能往何處去?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