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23 14:33:10瀏覽8792|回應20|推薦27 | |
今天,不談時事,來談故事。 我超愛逛舊書店,那天買到兩本翻譯書,有點意思。一本書名《搖滾樂》,沒啥特別,但兩位譯者之一很出名,是邱義仁。另一本書名《悲涼之旅》,大概更少有人知道,這書講的是百年來華人移民美國血淚史,就近年臺灣氛圍來說,顯然是政治不正確的課題,譯者則是大名鼎鼎的金恆煒夫婦。 《搖滾樂》翻譯於1977年夏天,《悲涼之旅》稍晚一些,譯於1979年春天,兩書出版距今皆已卅年左右。 1975年,黨外前輩郭雨新參加北基宜増額立委選舉,邱義仁跟一批青年學子投身選戰。此役,郭雨新因為數萬張「廢票」而「落選」,老兵的最後一仗,光榮敗戰,震撼全國人心。 1977年,五項地方公職選舉,黨外展開大串聯。11月19日,因為選舉舞弊傳聞,爆發了中壢事件。結果揭曉,黨外選上4席縣市長與21席議員席位,創下歷史紀錄,邱義仁也隨後輟學進入省議會擔任助理。 1978年,中央民代選舉,黨外競選運動轟轟烈烈,卻因為中美建交而停辦。 1979年底,震驚中外的美麗島事件爆發,隔年,開始軍法大審,臺灣民主化的潮流卻勢不可擋。 這些是邱跟金譯書的時代背景,很明顯,臺灣正面臨重大的轉折,這也會影響每一個勇於探索的青年。邱在這個時候翻譯搖滾樂,當然不是因為什麼閒情逸致,而是迂迴曲折地呈現了他的反叛與追求。研究音樂文化的張釗維兄說的好︰「搖滾樂,在它的核心裡頭是一種不滿、不爽、不屑、不屌、不顧、不理…等等諸般『不』的姿態的總和;是一股發自某個社群之內心怨靈的集體反抗之聲 ----不管是意識上的,或是潛意識裏的;不管是政治正確的,或是政治不正確的;不管是左翼、右翼或是無政府主義」 邱翻譯的這本《搖滾樂》中,正花了最多的篇幅來討論搖滾樂的意義︰搖滾樂作為一種反叛,搖滾樂對公正(就美國當年來說是反戰和平與種族平等)的追求,搖滾樂作為理想的催化劑等等。我們可以推想,青年邱義仁是在悲憤、苦悶和對理想社會的熾熱追求中,振筆疾書,完成這部譯作的。 金氏夫婦的譯作,完全是另外的主題。我們無法知道當時在「統媒」時報工作的他們,對黨外運動的曲折前進抱著怎樣的感情,至少這本《悲涼之旅》中,我們看不到一點點暗示。從譯者定的書名和副標題-「百年移美從頭數,回看血淚相和流」,我們可以知道此書講的是中華民族流落海外的悲與苦,奮鬥、貢獻與犧牲。 原書不是學術著作,而是用大量的圖片和簡要的文字呈現主題。金恆煒寫了篇不錯的譯者序言,從中我們知道青年金恆煒是從百年來西方帝國資本主義擴張、列強侵凌中國的角度來認識華人移民這個問題,他對「大漢子民背負著屈辱與貶抑,在異域掙扎生存」抱持著極大的同情。他不滿清廷的專制腐敗,卻對下層華人寄予深厚的同情。譯筆流暢而富有文學性,譯者相當認真的用「譯按」,來補充、校正原書,甚至提出自己的觀點。從他的用語和下的標題,看到一頁頁華人淪落海外、充當奴工、飽受凌虐,更遭逢排華運動極不公正對待的歷史,讀者很容易受到中國民族主義的感染,並得出「中國人一定要站起來」的結論。或許金氏夫婦翻譯此書時,受到國內因「美匪建交」而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所影響也未可知。 這幾年,金恆煒成為深綠名嘴,同志們讚揚他在時報工作時期就「察覺台灣未來走向是需要本土化與全球化互相激盪,台灣必須為此預做準備」,至少從此書中我們看不到這樣的體察。 卅年過去了。至今依然熱愛搖滾樂的邱義仁,不知如何看待他和Bob Dylan曾共同擁有的夢想?而現在這個不分統治者與人民,全面敵視中國,將一切政治對手都打成愛中國的賣臺叛徒的金恆煒,又是如何看待他當年的歷史認識與政治情感呢? 其實,我無意指責任何人「變節」、「背叛」。只是,政治信仰可以改變,可以「今是昨非」,但是,對於懷抱不同政治見解的人,理解、尊重、包容是基本的原則,何況,你今天攻擊的人,和當年的你曾有一樣的理想與情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