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諮商筆記|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是雞湯、謊言,還是值得嚮往的希望?
2019/12/21 03:15:14瀏覽1670|回應0|推薦12

 

1.

嚮往自由的凱魯亞克(Jack Kerouac),19歲從哥倫比亞大學輟學,展開流浪之旅,幹過水手,後來成為一名作家。

你可能沒有讀過Kerouac寫的書,但你可能聽過他在著作《達摩流浪者》(The DharmaBums)中的那句名言:「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你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我想到這幾年,每年某女性保養品都會推出一個廣告,廣告的內容都在針對中國的獨身女性,廣告內容無不是在跟中國女性宣告:「你們有權力想怎麼活就怎麼活,想怎麼過就怎麼過。你們不用因為長輩覺得你們該結婚,你們就結婚……」

乍看之下,這個廣告非常令人熱血沸騰,好像中國女性就該衝破所有束縛,勇往直前。

直到前幾天,又有一個相關的廣告。然後有人在廣告下面的評論區留言,留言說:「所有廠商都想賺獨立女性的錢,獨立女性只能默默流淚,其實誰不想被寵愛呢?」

曾幾何時,尋求被寵愛,彷彿成為一個人不夠堅強的表現。

這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嗎?

尋求被寵愛,但沒有遇到對的人,只好繼續等待。在等待的同時,過好自己的日子,這本是很美好的一件事。但有些人卻覺得被寵愛,就像一個人承認自己脆弱,向他人投降。

這種矯枉過正的態度,加上媒體和廠商的推波助瀾,最後就成為一種罔顧人性的信念。

任何罔顧人性的信念,即使一時間讓很多人依從,時間也不會長久。而那些長久依存的,肯定也是少數人。

 

2.

對多數人而言,普遍人性是共通的。比方天主教有一個修會叫「隱修會」,這個修會的修女,終身與世隔絕,住在修會裡,完全獻身給上帝。

但多數信眾,都是在塵世中一面生活,一面奉行他們的信仰。隱修會的生活,不是常人能做,所以也不是常人的追求。

這聽起來真的很不浪漫,畢竟有時候我們就是想在電視裡找到一點安慰,找到一點共鳴,讓我們在很辛苦的時候,相信還有希望。

是啊!有時候我們想要的就是這麼一點東西。

但我們不會永遠年輕,也不會永遠熱淚盈眶。

這是詛咒嗎?這意味著我們會越活越麻木嗎?

通常我們逃避的人事物,就是我們害怕的人事物,所以我們才會驅趕自己驅趕自己遠離他們。

永遠年輕,逃避的是衰老和死亡。然而,我們永遠都不可能逃得掉。

永遠熱淚盈眶,逃避的是我們對這個社會的恐懼,我們看到太多人在社會裡,逐漸被社會改變,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樣子。

我看過這種轉變,看過無數次。每次都讓我有點心痛,有點無奈,也有點害怕。

讀書時代最有正義感的同學,成了滿嘴跑火車的中年油膩男。

曾經買杯奶茶都心疼的年代,願意互相分享的朋友,多年沒聯繫,再次現身就為了跟你借錢,借了還不還。

在某個歲月裡,一個曾讓人敬仰的老師,多年後卻出現在社會版,就因為他對學生毛手毛腳……

太多太多的失望,讓人害怕自己也成為那個樣子,成為一個自己鄙視的對象。

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想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只是我們必須通過某種方式去堅定我們的信念,這個信念就是相信自己能夠活成自己的樣子,不會輕易的被這個社會改變,不會輕易的屈服,變成別人滿足私利的工具。

在看過太多的改變,太多別人的屈服後,我們開始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是否有堅持自我的勇氣,是否有實現自我的可能。

就像一個在愛情中受過太多挫折的人,他要如何重拾再去愛的勇氣?

又像一個從小被父母批評、貶低的孩子,他要如何相信自己有被愛的價值?

 

3.

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跟考驗。如果我們不能跨越過去,我們的心智年齡可能就會停留在某段過去。無論外表我們變得多麼市儈和功利,那個過去的坎會不斷把我們往回拉,就像我們從來沒有長大,從來沒有力氣去處理那段時間的創傷。

這一點,東方跟西方的思想家都看得很清楚。

美國心理學家艾力克森(EH Erikson)說,人生有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一種人格衝突,衝突本身就像考試,考過了,你的人格就會變得更完善,以便進入下個階段。

比如0-18個月的孩子,他要面對的人格衝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和不信任感」,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識,發現自己不是全能的,原來媽媽和提供安全感的乳房有可能會消失。

如果發展出健康的依戀,孩子會發展出信感,克服不信任感。即使媽媽短暫時間離開,孩子也相信媽媽會回來,不會因此過度焦慮,大哭大鬧,無時無刻離不開大人。

孔子也有類似的看法,比方他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等,就是在表達人生的某個階段,我們會有不同的成熟度,你要達到這個成熟度,你得努力去實踐道德,好讓自己提升到那個年紀該有的境地。

孔子說我們要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知道「人的極限在哪裡」,知道人會死,知道人不是完美的存在。進而我們才不會幹些違反自然,違反人性的事情,因為無論我們怎麼幹,那都是在做無用功。

孔子不求永遠年輕,但他依舊可以自在的熱淚盈眶。《論語》中就有記載,當他喜愛的學生死了,他哭得很傷心。

所以一個人長大就會變得麻木嗎?無情殘酷是成熟的象徵嗎?

其實不是的,儘管如此,我們之所以會害怕變成那樣的自己,就在於真的有太多例子讓我們畏懼。這是這個社會的問題,並不是你我他,任何一個人的錯。

 

4.

談到這裡,我其實內心還是相信那些廣告背後,儘管有著刺激獨身女性掏錢的目的,但依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真的有些女性,她們正在和這個世界對抗,和父母對抗,和周遭文化對抗,她需要有點鼓舞自己的力量。有人去呼應她的要求,儘管只是一部影片,至少在她自我懷疑的時候,她能找回一絲相信自己的力量。

當我面對絕望的來談者,往往在他懷疑一切的時候,能夠幫他找到一絲希望,讓他的心能夠靠岸,事情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就像抽煙,抽煙確實對身體不好。但當一個人生活過得慘兮兮,在他抽煙的時候,他會感覺平靜,感覺好一些。抽根煙又何妨?

有時生活的希望,就在這一點點的外在事物上重新建立起來。

不過,掏錢還是要理智一點。

就像心情不好抽根煙無妨,但如果抽太多,試圖想抽死自己,那麼人又會墜入另外一種絕望。

哪天當我們在絕望中,找不到下一個可以靠岸的地方,那該怎麼辦?

我想那時我們得重新回到人性的真相中,人脆弱、有所局限、會倒霉、會格格不入、會死……

然後在種種絕望之中,我們就讓自己絕望個徹底。

進而在深深的谷底,我們會發現,我們終於腳踏實地。

然後,再說吧!

讓我們先把谷底看清,再想明天要幹啥吧!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3132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