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除了能力、機運,想以寫作為業的要素還有什麼?
2017/06/26 17:01:54瀏覽1134|回應0|推薦19

 

從出第一本書到現在超過六年了,我還沒有被批評指教殺死,想想還是有那麼一點蟑螂般的心得可以分享。

除了能力、機運,如果你問我:「以寫作為業的重要因素還有什麼?」

我會說:「心態。」

一個人內心的心態,決定他的命運,更決定他在一份工作是否能走得遠。

至少我看過能靠寫作謀生好多年,甚至一輩子的寫作者,他們都在心態上調整到一定的狀態,能夠適當的過濾各種聲音。

因為你混得越久,往往越有名,越有名才有可能拿到更高額的案子,跟更有高度與廣度的對象合作。

讓心態保持「韌性」、「活性」和「彈性」,才有可能在這個圈子存活下來。

 

一、韌性

如果想要走寫作相關的工作,工作的基本目的就是「靠能力賺錢,供給生活」,要是剛好還是興趣,那真的很棒。

但寫作的工作,作家、編劇之類的領域,都得給人看,給人批評指教。

批評指教永遠免不了,如果害怕這件事,就很難在這條路走下去。

批評指教會讓人心酸酸的,那無妨。漸漸地,自己會清楚哪些人的意見是善意的,哪些人就是來發洩的,哪些又是來蹭流量的。

 

二、活性

比經不起批評更可怕的是麻木,一旦對批評指教麻木,就更容易陷入孤獨的處境,只聽得到自己的聲音,而忽略了那些善意的批評。

要讓自己的心態保持活性,對各種意見和聲音,保持開放。

好比我三十幾歲才全職寫作,合作對象多的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讀者有的甚至小我二十歲。得去聆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不然寫的東西很難產生共鳴。

共鳴不是去媚俗和討好,而是學習更新的表達方式,了解這個世界,這也是增進自己內涵最重要的方式。

當然閱讀的習慣絕對要保留,我讀的文章和書絕對比我寫的文章和書要多。

保持活性,心就不會枯死,不會倚老賣老,因為真的會發現自己不懂的東西還有很多。

尤其市場追新不追舊,除非你鐵了心要當類型作家,不然今天比較火熱的議題,你不去了解,不去探討它為什麼成功,而是老用自己一貫的角度去批評,甚至試著去教育客戶。

我只能說,「祝你好運。」

以寫作「謀生」,而不是宣揚理念,那麼就得接納作為寫作者,對於編輯、行銷、公關等促使作品成為商品的工作,自己的認知有限。

用學習的心態寫作,寫作更容易成長,對工作也更有幫助。

 

三、彈性

簡單說大概就是要臉皮厚,但不是死皮一般的厚,而是充滿膠原蛋白的厚。

讓所有的批評與榮辱,在心口反彈,變成思想,變成文字,寫作才有可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更深入的,就是變成感情,彈性是看事情更寬廣,更接納。

跟活性不同的是,彈性更多時候是社交、生活待人接物的智慧。

很多時候,你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為什麼人家要找妳寫一篇專欄,或是出一本書。可能就是你在某個場合給了人家一個好印象,可能是你經得起編輯的折磨,可能是你交稿的信用良好……

 

彈性,還包括從失敗中觸底反彈。

我天天都會在後台收到許多反饋,尤其在大陸,面對的人口基數更大,乍看貌似點閱率什麼的都高,但批評也更多。

音頻節目有被說過口音好難聽的,文字作品從作品本身到外貌長相、風格類型和排版,人格(?)都被素未謀面的網民批評過。

無論是什麼,還是得反彈起來,從交織的批評中、責難中,不失去對生活其他層面的熱愛。

所以彈性還包括不要讓生活堆得太滿,要留餘地給自己。

餘地,簡單說就是「休息」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讓自己成為工作的奴隸。偶爾給自己渡個假,讓自己小小偏離了計畫表。

反之,有時突然一個急件插進來,你也有那個空間接下這份挑戰。

 

對寫作一行有興趣的朋友,隨意看看,希望能給你一點啟發。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0525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