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統一~先從文字開始
2012/03/12 23:15:05瀏覽5766|回應16|推薦12

台灣在解除戒嚴之前,以『統一中國』為核心理念的『反攻大陸』,一直是基本『國策』之一[1];解嚴之後,隨著經國先生過世和李登輝繼位,在政權更迭中,即使『台獨』聲浪日益喧囂,但連最『獨』的陳水扁都曾對『宣布獨立』乙事公開說過:『我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加上馬英九就職之後,兩岸經貿合作快速發展,短短一年間,兩岸經貿關係逐步走向正常化,且大有突破。海基會與海協會歷經十年光陰終於重啟協商談判,相繼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協議』,促成兩岸週末包機直航、大陸人士來台旅遊等政策,並於第二次江陳會簽署兩岸空運、海運、郵政、食品安全等四項協議;復於去年4月底,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和『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如今,象徵『終極統一』的ECFA簽訂在即,台灣在歷史進程上的大方向上,仍是朝著『統一』的方向前進,最多只有路線、快慢等枝節的差異而已。

 

而大陸方面,為追求、捍衛民族以及國家主權的統一,『血洗台灣』、『解放台灣』也是113中全會[2]以前的『基本國策』。時至今日,在追求『統一』的主張上,舉世公認大陸方面比台灣更主動、積極和迫切;『反分裂國家法』的出台,更在法理上賦予『統一』的法源依據。

 

既然兩岸在歷史進程上的大方向上,都朝著『統一』的方向前進,但談起『統一』,卻仍公認有許多障礙、難關暫時無法跨越,理由為何?一般而言,都歸因於『政治現實』、『意識型態』和『文化差異』。其中『政治現實』和『意識型態』,在人類歷史上看,都是形格勢禁的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外在因素的改變而消弭,其內涵極為複雜,本文姑且不論;但『文化差異』卻極難統合,且『文化差異』往往是引發戰爭的重要因素。

 

兩岸中國人同文同種,照理不該有所謂『文化差異』;但現實卻是兩岸分隔60餘年[3],在不同意識型態和發展過程中,的確產生若干文化差異,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文字和名詞的差異。『文化』的概念繁複,要消弭文化差異,確非一日之功,但就目前兩岸文字和名詞的差異先謀統一,卻是兩岸政府有能力做得到的。文字和名詞的統一,絕對有利於消弭或拉近兩岸目前的文化差距。

 

大陸方面推行簡體文字的主要理論依據,是郭沫若的一篇文章~『由周初四德器的考釋談到殷代已在進行文字的簡化』;該文斷章取義的片面主張漢字的『簡化』趨勢是從商代開始,而推論出漢字是朝『簡化』的方向發展。但師大國文系教授季旭昇老師已明確無誤的考證出郭文的諸多謬誤。季教授以殷代甲骨文第一卷為樣本,經過統計後的結論是:殷代文字雖然已經有簡化,但繁化的現象卻更多,可見文字發展的大趨勢是繁化,而不是簡化。在季老師的統計中,殷代甲骨文中繁化字是簡化字的1.6倍;而季老師在95420日所發表『文字發展的大趨勢是簡化嗎?』一文中以戰國文字為對象所做的統計,繁化字佔15%,簡化字佔9%,繁化是簡化的1.6倍,二者的比例完全相同。這顯示文字的演進總是繁簡同時,互相制約的。只要文明不斷進步,文字演進的大趨勢總是向繁化進行,而無論其繁化的方式如何[4]

 

平心而論,大陸方面推行簡化字的深層原因,其實還是意識型態作祟。當年北洋政府時期『國語推行委員會』主要成員蔡元培、吳稚暉、胡適等人,在中共的認知中,都是國民黨人和『冥頑守舊的右派份子』,尤其是發明『注音符號』的吳稚暉,更因為『反共』最力且身為先總統  蔣公倚畀甚深的『國師』與  經國先生的老師,所以中共建政之後,摒棄『注音符號』而採羅馬拼音。但兩岸學界的學術著述中,大多承認『注音符號』的確比羅馬拼音更能準確標示漢字發音。陸以正大使曾撰文指出:50餘年前,大陸公佈『pinyin』制度時,國外所有教授中文的學校都抱懷疑態度,各國的中文圖書館更同聲反對。時移勢遷,這股潮流今日已無從抗拒。臺北市為與世界接軌,也被迫採用了它。若與臺灣習用的威妥瑪制(Wade-Giles system)相較,漢語拼音確與中國話發聲比較接近,但仍有它的缺點。缺點之一是它與威妥瑪制同樣缺乏顯示四聲的指標。最近買到大陸新出版的字典,對這點已有改進,就是在母音上端增加了平上去入的符號。缺點之二是,連在一起的兩個母音如何分割,仍然混亂不堪。威妥瑪制用連接號(hyphen)表示,最常見的『西安』拼成Xian,初來的外國人無法瞭解這原是兩個字,會誤讀為「縣」。同樣地,臺北市的Daan,怎樣也難使老外唸時,還原成「大安」區。西安有些飯店在Xi’an中間加了一撇,作為補救。這種做法雖解決了困難,似乎與中共原先的規定不合。而且借用的那一撇,在威妥瑪制是往上挑,與英文所有格往下撇(apostrophe)有別,只是當地臨時應急的變通之道,他地無從效法。至於兩岸的名詞差異,諸如『宵夜』和『夜宵』、『計程車』和『出租車』、『法治』和『法制』[5]、『電腦』和『計算機』、『貨櫃』和『急裝箱』………等等,更難一一列舉。

 

言歸正傳。大陸方面推行簡化字的結果,就是例如『鍾』、『鐘』同為一字,『發』、『髮』難以分辨,『受』、『授『合一而意義相反,『面』、『麵』混淆不清。曾到大陸旅行的國人,都感覺怪怪的,只會把人弄得更糊塗。在文化保存方面,兩岸的學者都承認正體字優於繁體字,注音符號優於『pinyin』;而大陸方面目前不願意恢復正體字的理由不外乎『正體字使用人數少』以及『學習或書寫困難』而已。

 

先就『正體字使用人數少』而言,使用正體字並非只有臺灣2300萬人而已,連海外華僑在內,少說也有5000萬左右,大家同樣是龍的傳人,都有繼承發揚中華文化的責任,不該剝奪他們的權益。更何況,只有認識正體字,才能享受中華文化豐富的遺產。大陸今天的智識份子,不論簡體正體,都難不倒他們。換句話說,幼時教簡體字,其實只把學習時間拖長十幾年,分為兩個階段而已;為何不一次就教會正體字,免得麻煩呢?

 

再就『學習或書寫困難』而言,正體字筆劃雖然多些,書寫確實多費些時間,但大陸13億人口中,已有2億人會使用電腦及網路,電腦普及後,按幾個鍵就會出現一個字,筆劃多少已經失去意義,不能再成為使用簡體字的理由了。

 

此外,兩岸政、學兩界已有多人提出『識正書簡』和『官正民簡』或『公正私簡』等過度方式,都預先設想到大陸方面『捨簡就正』時可能遇到的困難並提出解決方案。大陸方面為追求統一,每年耗費人力、物力、財力至鉅,推動及名詞文字統一,費少而效鉅,何樂而不為?



[1]經國先生在世時的『三不政策』,並沒有任何台獨或獨台的意涵。

[2] 1978年中共113中全會,被視為大陸方面『改革開放』的起點。

[3]若從1895年甲午戰爭之後割讓臺灣起算,已有115年。

[4]不論『繁化』或是『簡化』,都是文字演化的一種型態;但『正體』和『簡體』之爭,並不是贊成或反對文字繁化或簡化;主張『正體』漢字者,從未反對漢字『演化』,只是反對使用政治權力,將原本優美精深的漢字,強迫簡化到失去邏輯性。

[5]大陸根本沒有『法治』這個詞彙。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99&aid=6205778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3 02:37 【udn】 購買前先比價!XBOX Soccer 世界 足球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batu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道理
2012/03/14 13:51

1.如果文字統一是政治統一必要條件,而台灣統派有誠意要統一,應是自己改書簡体字,配合13億人才是。至於少數簡体字不合時宜,中國當自然取捨。若台灣統派只是拿這個裝腔作勢,欺騙大陸感情,我想就不必了。2.吳稚暉本人就大力推行簡体字,我還看過他的文章呢,他痛斥繁体字是科舉遺毒,故意定繁字為考試用字,作難考生,並且以示與民間一般人不同的。3.寫繁体,能体驗的中華文化極其有限。以体而言,簡字為体,人之本也,意思簡單明瞭,「體」卻是什麼意思?除非念中文系,沒有人能說得上來吧!這種例子,不勝枚舉。而一般人生活上,也不需要這種知識。


睡莲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應該“識繁書簡”比較好
2012/03/14 13:38

本人讃成在民主民選制度上兩岸統一,因爲統一的中國比分裂的中國要好。馬總統提出“識繁書簡”,是符合兩岸實際情況的,畢竟大陸十幾億人從小就學習簡體字,要改成寫繁體字談何容易。“識繁”有利於兩岸文化交流,“書簡”有利於提高書寫的效率。

羅馬拼音比較好,第一,它和北京普通話語音很接近(不可否認北京普通話已經列入聯合國主要語言之一),第二,羅馬拼音包含英語字母和語素,對中英文化交流比較有利,便於外國人學習中文。


Jianle
個人對正體,簡體及拼音的經驗與看法
2012/03/14 11:17

本人在大陸工作及生活多年,依個人的看法.誠如作者所言的確兩岸要談統一,必須先將文字拼音語詞逐步先統一, 兩岸的學者不妨先將兩岸的語詞不同的逐個討論.取得共識再由雙方的播報新聞修正.

比方說個人認為內定的語詞.如到位,給力這些就非常傳神.

但是個人認為作者建議用臺灣的注音符號比大陸的羅馬拼音好,本人就身不以為然,因為我在內地學了羅馬拼音的輸入法后,深深覺得比臺灣的注音符號要容易的多最重要的是快.用注音符號敲一句話的時間,我可以用內地的拼音敲到三句話了.

這或許不是作者能體會的.

繁簡體字的分歧,本人建議應該回歸最早臺大與北大辯論的結論, 也就是馬總統所提議的<識繁寫簡>, 其實現在內定人在臺灣過去的不管是臺商也好,或是任何的臺灣人已經教育的大多數都能閱讀繁體字了.


biooca
文化弱者帶領全國未來贏家策略
2012/03/13 17:47

以字為道 道乃中華文化之母源 故大陸近來諸多名詞難登大雅之堂可證本文 實不敢恭維 簡體字 人文科技故事不完整 大家都知道 而這些故事 就是中華文化鋪陳者 所以

實際效用使用過後者最清楚 如韓文越文 自討苦吃 是否????人民最講究實際  實在不應該

由文化弱者帶領全國未來贏家策略


好言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文字演化應順其自然, 避免政治干預, 文化大革命是血淋淋例子!
2012/03/13 11:21

文字演化應順其自然, 避免政治干預, 文化大革命是血淋淋例子!

現在又回頭要改, 不管哪一邊亂改都會重傷!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一部份, 所以用政治去規定是很可笑的! 同時製造階級對立!


brian
兩處有誤
2012/03/13 08:58

「貨櫃」不是「急裝箱」而是「集裝箱」

「受」和「授」並無合一,此兩字仍都存在,故大學的「教授」一詞一樣,沒有變成「教受」。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