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中山/大隱隱於市的靜謐-林安泰古厝(下)
2013/04/19 18:47:40瀏覽497|回應0|推薦10

本文已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閒頻道玩家札記

  在進入古厝前,發現大樹下有座小小的土地公祠,石造廟身泛著青綠,增添些許古意,燕脊上雕刻了幾個圖案,門前對聯寫著「福綿施四境,德澤蔭千村」,兩隻可愛的小狻猊則在香爐兩側守著,陪土地公庇蔭這裡的風水。門前半月型的月眉池具有防禦、防火、供水、降溫等功能,常見於古早大宅院的設置,是中國風水聚寶收納的典型,因為以前的人認為水即是財,屋簷流下來的雨水經匯集與層層轉接後流進池塘,有留住財富之意。而古厝的外埕則舖設了所謂的紅普石,是當時渡海來台的大陸商船置於船底的壓艙石,優點是不長青苔以及防滑。林安泰古厝的外埕其實不算寬闊,而當年也只將古厝主體、內護龍、外護龍以及書房遷移重建,因此難以窺見當年的原貌。

  所幸林安泰古厝的建築格局和雕飾特色依然保存良好,雖然是民間宅院,但因為林志能經商有成,再加上捐了大筆錢財給清朝政府,獲得了太學士的官爵,所以在建材上特別選擇了福州杉、觀音石、青斗石,並從福建聘請工匠來台建蓋,屋簷也以「燕尾翹脊式」呈現,屋簷下方也有許多的泥塑彩繪。大門兩側青斗石柱寫有「安宅惟仁知其所止,泰階有道奠厥攸居」對聯,方形馬背下吊掛著的卷軸裝飾象徵林家的書香氣息,這或許可以由專設書房看出林家以書卷傳家的文風。

  古厝左右各有內外護龍,內外護龍間又以過水遊廊相接,雖然複雜,但內部四通八達,可以通往古厝內的任何地方,也具有防禦作用;石磨安靜地待在天井間,兩側天井也是古厝接收光線的地方;廚房大灶也曾燃燒著熊熊烈火,炊熟老式蒸籠裡的粄粿,碗櫥裡好像還擺著幾盤美味佳餚;帳房裡的掌櫃望著老式大笨鐘,起身掩門後拉起門檻上的暗鎖,準備仔細對照借據簿冊撥打算盤,然後將銀兩一一收進厚重的保險箱裡,仔細一看,原來木門格窗上方還有個「道光通寶」的錢幣雕刻;大房二房三房四房裡堅固耐用、雕工精美的眠床讓人一夜好眠,老式化粧台擺著供梳洗用的水盆,而房裡頭還有著挑高的秘密小隔間呢;一對正在拍照的新人以喜氣沖淡了正廳的莊嚴肅穆,這裡是後代祭祀祖先的場所。正廳裡的神龕代表一個家族的中心,而神龕的雕刻可說是古厝裡的精華,有老萊子娛親、三羊開泰、堯請舜出仕等雕刻,也有點出了林氏九牧堂號的「九牧傳芳」匾額,我則在這裡透過女婿窗體現當年小姐偷看男子的羞怯。

  抬頭一看,門牆上頭的雕飾以花瓶、水果、煉丹爐、官印、令旗等為主,代表文武雙全之意,兩側還有深褐色的垂花吊筒、夔龍和飛鳳雀替等吉祥象徵,而中國建築最重要的斗拱則是蹼爪樣式,結構上以榫頭接合,具有防震功能。

  這些雕刻的紋理清晰可辨,道盡了數百年來的風霜,我坐在門枕石上想著方才房間裡的各種展示文物,鼓亭、族譜、印鑑證明、土地買賣收據、帳本以及老木門上以金漆書寫的晉祿字樣,雖然林安泰古厝離開了原有的風水,但是在變身為民俗文物館後,其所肩負的民俗文化傳承重任似乎更遠大了,前人這樣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傳統還需要更多人的關注。

 

 

 

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部落格

 

粉絲專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travelfun&aid=752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