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03 16:33:15瀏覽1868|回應0|推薦16 | |
【圖.文 江坤勱】
大稻埕的崛起,絕對與茶葉脫不了關係,大稻埕的茶商眾多,堆起了昔日的繁榮,因茶葉而致富的商賈不在少數,但是能保留下來屬於茶葉的風采卻很少。興建於1934年的新芳春行的存在,或許可歸功於後代的用心吧。 大稻埕在過往一直是台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區域,熱鬧的市集裡以布匹、茶葉以及南北貨為大宗,徹底發揮了群聚效應,雲集了四面八方的商販和民眾,交織成一張來往綿密的生活網絡。講到大稻埕的茶商,就不得不提到李春生,因為他將台灣的茶葉外銷到歐美,有「台灣茶葉之父」的美譽,讓台灣的茶葉在全世界飄香,因此大稻埕的茶行密集,在1860年代前後,五大洋商更是紛紛在此設行從事茶葉生意。興建於一九三四年的新芳春行曾是台北最大的茶工廠,後代將這棟超過80年的建築捐給台北市政府,然後再經過與建商的合作,並以復舊如舊的方式整修後,於2016年重新開放,北市府更將其指定為市定古蹟,才得以讓世人一探茶葉加工廠的祕密,以及台北昔日的茶產業歷史。 如今的新芳春行已不賣茶製茶,以展示與茶葉歷史相關的文物為主。來參觀的這天正好是重新開館的第二天,一入門,就發現一樓大廳有著關於陶德、李春生、王連河的巨幅說明。陶德算是台灣茶葉初始的推手,李春生則是台灣茶葉走向海外的功臣,來自福建安溪的王連河則是新芳春行的起建人。動畫裡的帆船正好表現了昔日大稻埕的繁榮,一袋袋裝在推車裡的麻袋象徵著將讓外國人讚不絕口的台灣好茶。穿堂桌擺放著精製茶製程工法的模型,小小的人型立板搭配投身其上的映畫,也正在簡單介紹茶葉的製作過程,再看看一旁過的工作人員,打扮也是一身當時的茶葉工人的穿著,相當應景,引領遊客走入過往的時光。 一樓後方則是烘製茶葉的工作區域,把燒紅的炭放進一座座深入地下的焙籠炕,將茶葉放進竹編的焙籠裡,就開始焙茶的手續,日復一日地在這密閉空間裡探汗工作,為的就是那一入喉的甘甜清香。新芳春行在全盛時期至少有上百座焙籠炕,可以想見當時的規模之大。隔壁則有許多台撿茶的機器,外頭的中庭有天井引進日光,足以讓人在工作之餘鬆口氣。竹節形狀的落水管也能看得出古人對於建築細節的重視程度,即使是不起眼的排水設施也要賞心悅目。沿著陡峭的木梯直上二樓,除了展示茶行在修復期間所使用的工法外,也展示了建材和建築型式的介紹,另外也保留了之前電視劇來此拍攝時的場景和道具。 三樓則是以往的家居空間,二合一的老式大型收音機和唱片機破舊的皮沙發以及圓桌增添了些許古意,仔細看,樓梯的木刻飾板刻的正是「茶」字的圖案呢。斟一杯茶歇會兒,再看看這棟老建築,過去一定是隨時飄散著茶香味。啜飲一口茶,簡單的奉茶讓嘴裡有些許回甘,這可是經過採菁、委凋、炒菁、揉捻、初焙、揀枝、精烘和包裝而來的,我們能喝到一口好茶,得來不易啊。 新芳春行: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09號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