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中正/作伙做好客-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2013/03/22 17:40:07瀏覽353|回應0|推薦19

本文已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閒頻道玩家札記

 

  台北市是個奇妙的城市,有其繁華的一面,也有時間靜止流動的所在,即使身在車水馬龍的鬧區,但或許在下個轉角就會遇到另一個國度的入口,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就是其中一個市內桃花源。

  看著窗外的天空,天氣不冷也不熱,是個適合出外的好日子。搭著捷運在台電大樓站下車後,走過路口一身潔白、飄散書香的二手書店,不消幾分鐘,便來到主題公園。其實從外頭看不出裡面的奧妙之處,只見二棟水泥建築矗立在眼前,心裡不禁懷疑:「這裡到底有什麼?」勇敢邁步入內才發現別有洞天。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位在汀州路與師大路口,兼具客庄文化與親水休閒,如果從師大路與汀州路的十字路口進入,首先會看到一條張燈結綵的木造簷廊,上頭還掛著一長排的大紅燈籠,再加上一旁花圃奼紫嫣紅的花草點綴,彷彿這裡曾有過一場喜氣洋洋的傳統客家婚禮;另一邊新佈置的「金蛇鑽錢、福祿雙全」金色隧道則連通到一座銅幣造型的大門,上頭還寫著「招財」兩個大字,頗符合市井小民心裡最迫切的渴望。被紅布圈繞的大樹下有一座造型簡單的小伯公廟,伯公就是一般稱呼的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客家人重要的傳統信仰,所以伯公廟在客庄隨處可見,「福田時嘉地、德澤沃斯土」的金色對句就題在伯公廟的正面,字中涵義在在說明了伯公無時無刻都在庇祐著庄內子民的生活,而句首句尾的「土地福德」四字也表現出古早客家人對自然環境的期望與感激。

  三個小朋友在草地上「灌土狗」(灌蟋蟀)的雕像,以及一個頭戴客家花布的小朋友拉著水牛的雕像都呈現了農村小孩的課後娛樂以及質樸的農村生活;而中間的大草地則是野餐的最佳場所;一旁任勞任怨的水車以規律的節奏汲水灌溉三塊用大顆卵石堆起的梯田,水田正值插秧期,一束束稚嫩青苗以優美的弧度在田裡整齊排列,而耕作的農人則滿懷期待下一次的豐收,然後再將稻穀鋪曬在禾埕,吸收天地匯集的精華,只要來這裡體驗農忙,就能明白「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箇中滋味。而客家文化裡重要的特色之一則是敬字亭,位在另一頭樹林裡的敬字亭又稱惜字亭或聖蹟亭,是珍惜知識與尊重文字和紙張的象徵。看著這裡的敬字亭,我遙想著過往人們對於得來不易的知識的感恩,對照現今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知識的獲得不再困難重重,甚至被視為理所當然,讓人不禁唏噓。

  這裡的生態也很豐富,吸引不少昆蟲動物的棲息。土芭樂、楊桃樹、芭蕉、杮子樹、龍眼、破布子、野薑花、車輪草、台灣萍蓬草等不同植物散落在園區內,簡直就是蜜蜂、鳥兒和松鼠的點心櫃。

  堆疊的稻草桿正飄散一股自然清香,我站在二層樓高的菸樓式涼亭裡俯望這片綠園,咨意散步的老少、在樹梢跳躍的松鼠、盤根錯節的大樹以及流動不止的溪水,我好似看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人們也藉由實際體驗平衡與自然環境共處的和諧關係,這或許就是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所要傳遞的核心主旨吧。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部落格

粉絲專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travelfun&aid=741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