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中正\在台北遇見 國父之我在國父史蹟館
2012/07/20 11:10:43瀏覽111|回應0|推薦7

本文已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閒頻道玩家札記

 

  相較於廣為人知的國父紀念館,隱身於中山南北路與市民大道路口的國父史蹟館就顯得落寞許多,即使鄰近人來人往的交通要道與轉運樞紐的台北車站,但人們總在匆匆步伐間錯過,又或者不相信市中央會有如此清靜的所在。

  我想起二年前造訪時,一樣也是個炎炎夏日,逼近四十度的高溫使得我不得不先在捷運站出口避避暑氣。一開始我也跟一般人一樣,走過路過就錯過了這個值得走走的地方,直到有一次因為等紅燈太無聊四處亂看,才發覺與四周實在不搭的白色圍牆的後面應該有些什麼。史蹟館的入口在中山北路上,這裡佔地不大,高架橋與台北車站的壓迫使史蹟館更顯渺小。沿著圍牆往入口走去,心裡其實有些疑惑:「這裡真的跟 國父有關係嗎?」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國父史蹟館原名逸仙公園,梅屋敷是園內的主要建物,興建於1900年,為日人大和宗吉所經營的旅館,因庭園栽種「梅樹」而得名。 國父來台灣時曾在此下榻,政府後來將日式庭園改成中國蘇州式山水,更因為鐵路地下隧道的興建而依原貌遷移重建,目前館內主要陳列 國父墨寶「博愛」、史料照片以及先前使用過的器具。

  走進大門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具有日式風格的迴廊,深咖啡色的雨淋板凸顯了木頭特有的紋路。再沿著迴廊走幾步,一個小巧的庭園就出現在前方,那白色圍牆就像具有霍格華茲的魔法般,讓置身其中的人絲毫感覺不到外頭的匆忙,這小小的綠意,很安靜。我踏上涼亭的階梯,涼亭就建在稍稍隆起的土丘上,地勢足以讓人俯視小橋曲沼臺榭的全貌,卻不會高過圍牆看到外頭不協調的車水馬龍。兩位阿伯在這裡乘涼閒聊,我則靜靜坐在一角享受小小的居高臨下的快意,因為關於八年抗戰的抬摃我完全沒有資格加入。

  庭園裡有兩棵龍柏特別引人注目,那是由李登輝先生和蔣經國先生在植樹節時親手栽種的,經過近三十年的呵護,如今已像成人般茁壯,這兩棵樹有了政治人物的加持,照顧工作想必是馬虎不得。後方就是昔日的梅屋敷了,日式房舍在台北其實還為數不少,但能被妥善保存至今的數量大概屈指可數,真可謂「老屋不塌,只是逐漸凋零」。而梅屋敷被保存下來了,不論是因為 國父還是建築本身就具有保存的價值,大開窗的日式拉門、架高以通風的地板以及開闊的室內格局都有其象徵性的時代意義。室內無法拍照,我站在外頭看著這棟超過一百歲的古老建築,想像 國父與友人在榻榻米上彼此敬酒,暢談救國救民之道,即使有過爭論,但都是為了自由民主的理想在努力。忽然幾個黑影在屋外閃過,清朝派出的暗殺部隊正伺機除掉危害朝廷的反賊,護衛們團團圍住 國父死守梅屋敷,外頭傳來了招降的呼喊:「只要你們投降,就有熱騰騰的包子和牛肉湯可以吃。」正想探頭看個仔細,忽然「咚」的一聲,原來是我太靠近拉門以致於一頭撞上玻璃,往四周一看,才發現原來是我的十月圍城白日夢啊。

  國父史蹟館其實比較像個都會公園,它不高調,也沒有太多遊客造訪,但這樣的簡單樸實反而是特別之處,再加上這裡還種植了幾株櫻花和梅花,如果不想在賞花季節人擠人或是想找個人少的地方好好地遊走一番,這裡隨時歡迎你。

  

部落格:http://blog.udn.com/lifetravelfun

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ifetravelfun

( 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travelfun&aid=665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