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7/20 11:10:43瀏覽113|回應0|推薦7 | |
本文已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閒頻道玩家札記
相較於廣為人知的國父紀念館,隱身於中山南北路與市民大道路口的國父史蹟館就顯得落寞許多,即使鄰近人來人往的交通要道與轉運樞紐的台北車站,但人們總在匆匆步伐間錯過,又或者不相信市中央會有如此清靜的所在。 我想起二年前造訪時,一樣也是個炎炎夏日,逼近四十度的高溫使得我不得不先在捷運站出口避避暑氣。一開始我也跟一般人一樣,走過路過就錯過了這個值得走走的地方,直到有一次因為等紅燈太無聊四處亂看,才發覺與四周實在不搭的白色圍牆的後面應該有些什麼。史蹟館的入口在中山北路上,這裡佔地不大,高架橋與台北車站的壓迫使史蹟館更顯渺小。沿著圍牆往入口走去,心裡其實有些疑惑:「這裡真的跟 國父有關係嗎?」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國父史蹟館原名逸仙公園,「梅屋敷」是園內的主要建物,興建於1900年,為日人大和宗吉所經營的旅館,因庭園栽種「梅樹」而得名。 國父來台灣時曾在此下榻,政府後來將日式庭園改成中國蘇州式山水,更因為鐵路地下隧道的興建而依原貌遷移重建,目前館內主要陳列 國父墨寶「博愛」、史料照片以及先前使用過的器具。 走進大門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具有日式風格的迴廊,深咖啡色的雨淋板凸顯了木頭特有的紋路。再沿著迴廊走幾步,一個小巧的庭園就出現在前方,那白色圍牆就像具有霍格華茲的魔法般,讓置身其中的人絲毫感覺不到外頭的匆忙,這小小的綠意,很安靜。我踏上涼亭的階梯,涼亭就建在稍稍隆起的土丘上,地勢足以讓人俯視小橋曲沼臺榭的全貌,卻不會高過圍牆看到外頭不協調的車水馬龍。兩位阿伯在這裡乘涼閒聊,我則靜靜坐在一角享受小小的居高臨下的快意,因為關於八年抗戰的抬摃我完全沒有資格加入。 庭園裡有兩棵龍柏特別引人注目,那是由 國父史蹟館其實比較像個都會公園,它不高調,也沒有太多遊客造訪,但這樣的簡單樸實反而是特別之處,再加上這裡還種植了幾株櫻花和梅花,如果不想在賞花季節人擠人或是想找個人少的地方好好地遊走一番,這裡隨時歡迎你。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