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親愛的,我把建築變小了
2009/08/30 22:36:21瀏覽488|回應0|推薦8

(本文是建築改革自我檢討相關文章之ㄧ)

親愛的,我把建築變小了

-----------期待建築專業者的自覺運動

由土木結構技師推動的「建築法」第13條修正工作,已不只是暗潮洶湧,而是在立法院、營建署、工程會等公部門的檯面上如火如荼且血淋淋的進行著角力。

我們都知道如果這個修正案過關,土木結構技師們也可執行建築設計及監造的業務。所謂建築專業將不復存在,建築師國家考試及建築教育也將全盤崩潰。

作為一個建築專業者,不論你是建築師、建築實務工作者、建築學者、或是建築學生,聽到土木結構技師意圖做如此革命性的改革,第一個反應,必然是:「xxx!建築是這麼好幹的?!」

無須我們引述古今中外對「建築」這個行業的特殊定位,也無須一再強調「建築」這個專業的廣度與深度,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不應分不出「建築」與「土木結構」的不同;而台灣的土木結構技師門能無視於如此分明的事理與數百年來的明確分野,竟意圖「兼營」建築,認為他們「也可以」做建築,這樣的「興趣」如果不是因為可怕的「無知」,恐怕是因為另一種更可怕的原因:台灣建築的表現讓人覺得沒什麼了不起,大家都可以做!

土木結構技師們儘管取鬧,作為監督與管制的公部門理應能很快的做出裁判、平息紛爭。但我們看到的公部門的反應卻是「欲語還羞」,從來沒有大聲的替建築專業說過話;立法委員環伺,官員衡情度勢、西瓜偎大邊固然是公部門搖擺的主要原因,但更嚴重的是,官員們彷彿也「認為」建築與土木似乎沒什麼不同,因而難以幫建築專業做有力的辯解。

再看看民間對建築專業的看法。「建築改革合作社」曾以網路問卷調查民眾對「建築師」的看法,結果所得到的結論是這樣的:

29.59%的民眾認為「建築師是蓋房子很賺錢的建商」

27.79%的民眾認為「建築師是申請建照的繪圖師」

17.79%的民眾認為「建築師沒什麼特別的」

15.33%的民眾認為「建築師是改善環境的專業者」

9.51%的民眾認為「建築師是講究個人品味的設計師」

在官方與民間對建築專業的認知都如此片面甚至偏頗的外在情況下,也難怪在建築法13條修正的角力過程中,建築界會打得如此辛苦。

我們可以抱怨當下的台灣社會「價值混亂」、「是非不明」,抱怨土木結構技師們為求生存不擇手段,抱怨公部門只看立委人面不顧專業理念,甚至抱怨民眾不了解建築師;但是,今天的台灣建築專業被「看小」,平心靜氣追根究底,何嘗不是我們自己把他「做小」了!

我們來看看幾個現象,就不難了解社會大眾為什麼會把建築「看小」(或是說「看扁」)了:

我們常批評的建築師甄選不公,但是造成這樣的不公與不義,不就是「建築師」參與設局,甚而是自導自演嗎﹖為了拿到案子,顧不得職業道德,顧不得同業倫理;當業務的取得是靠著旁門左道而不是專業能力的時候,外人還會以「專業」看待建築這個行業嗎﹖

我們也可以了解,在我們的社會,「建築師」幾已成了「綁標」的代名詞。許許多的工程弊案中,「建築師」幾乎無役不與,而且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有個問卷問社會大眾建築師是不是賣材料的,一定有相當比例的回答是「是」。當「建築師」的才能只是發揮在「材料設計」的時候,我們還能期望外人以「專業」看待建築這個行業嗎﹖

我們也看到有許多的案子,是比「價錢」而不是比「設計」;這種充滿「嗟來食」意味的甄選案,還是有許多「建築師」們趨之若鶩。如果你我是為了生活壓力,不得不屈就也罷,但這種比價錢的案子,經常都不是小案子,參與投標的也都不是看來瀕臨歇業的建築師。願意降格以求,箇中蹊翹,是另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建築師做到這樣,我們還能期望什麼!當「建築師」拿自己的「專業」當墊腳石的時候,我們還能期望別人用尊寵的眼光看待我們嗎﹖

我們的公會,擁有龐大的資源,開一次大會花掉的錢是數以千萬計,但我們什麼時候花錢做過公益事業,什麼時候為提昇環境品質參與過社會教育工作﹖財大業大的形象,難怪民眾會認為「建築師是蓋房子很賺錢的建商」;「利益團體」的形象則又讓大部分的公部門把建築師放在對立面,對建築師的所有訴求,不願細究是非,一開始就以建築師「自利」的角度看待。

當然,還有一種狀況,是最根本也最痛心的。我們看到許多所謂的「建築」,只不過是土木結構技師設計好的結構體上貼上磁磚而已。這種建築確實不需要再煩擾建築師了,也難怪土木結構技師們會認為建築也不過爾爾,兼而營之何難之有!當建築師有意無意的放棄了自己的天職,表現不出建築專業特質的時候,這個專業也只有任人擺佈的份了。

總之,當「建築」已不是「專業」,變成和擺地攤沒什麼差別的行業的時候,我們還能期望別人尊重建築,為建築師的專屬職業範圍講話嗎﹖

人必自侮而人侮之,我們不要怪別人把建築「看小、看扁」了,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建築「做小、做扁」了!

我們或許會說,每個行業裡總有些「莠異」分子,總有些特殊案例,不能一概而論。確實,如果前述的例子只是個案,那倒也罷;只是,社會對「建築專業」的觀感既已致於此,恐怕已不只是特例的層次,而因為達到相當的普遍性,已從「量變」產生「質變」了!

如依照目前的態勢,台灣會是全世界第一個「建築」被消滅的社會。

我們需要自省,我們需要一個建築專業的自覺運動! 

這樣的自覺,其實很簡單,只要「建築專業者」,包括公會、建築師、建築食物工作者、建築學者、到建築學生,從新檢視「建築」的本質,重拾「建築」的理想,自我與公益兼顧,為所當為。

當然,這樣的自覺也很難,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意志」與「表象」的糾葛,使得一個人類團體,永遠無法保持高度的理想性,個別的或是相當比例的「物化」乃必然。我們可以期待的,只是更多的自省與自覺,讓我們的團體從更多好的「量變」產生好的質變」。

往者已矣,要改變建築界積習已久的行為模式談何容易;因此,也特別指望身負教育重任的建築學者們,除了指導設計的理念外,也絕對不要忘了誘導「建築專業」尊榮的建立。套句廣告術語:「志氣決定高度」,確是不錯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uchinwen1234&aid=327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