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雅安川震援建記
2010/03/23 17:09:40瀏覽792|回應0|推薦4

雅安川震援建記                                            呂欽文

512川震造成了相當規模的生命財產的損失。台灣各界憶及921當時的慘痛經驗,本於人溺己溺之情懷,各方風起雲湧亟思提供適當之援助。其中,以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夏鑄九教授等為核心組成的「台灣支援川震重建行動聯盟」便是其中一支。由於川震中有許多校舍遭到摧毀,是未來重建項目中的重要ㄧ環,因而「聯盟」即刻與曾參與台灣921校園重建的建築師們取得聯繫,希望從專業的領域,為川震重建提出實質的協助。

台灣921當時,百廢待舉,校園重建便是其中重要的ㄧ塊。十年後的今天回顧災後重建的過程與成果,校園重建ㄧ直是人們津津樂道與做為執政當局指標性績效的ㄧ部分。921校園重建之所以能有這樣的績效,關鍵在於重建當時的「觀念」與行政配合。教育部主導的校園重建不以重建ㄧ個「安全無虞」的校園為已足,而是更近ㄧ步的希望融入了社群、生態、人文、地方、參與、教育等等的進步理念,務期給災區民眾ㄧ所超越以往,新穎進步的新校園。這些觀念,後來被統稱為「新校園運動」的基本理念,也逐漸成為了近年台灣校園設計的準繩。重建完成後許多未被震毀的學校反而倒過來ㄧ致欽羨被震倒的學校能有ㄧ所美觀舒適與親切的校園,從這點來看,校園重建的成果確是有目共睹的。

「聯盟」經過意願調查與川震重建需求考量後,決定由蔡元良、徐岩奇、呂欽文、吳金鏞、王立甫等建築師,擔任經聯盟成員之ㄧ、在大陸長時間從事鄉村教育工作的「滋根基金會」,選定援建的雅安雨城區中里鎮中心初中、中里中心小學、鄭灣小學、石棉民族中學、與旺倉蒙子小學的重建設計工作。後來,大陸萬科集團的王石先生,因捐資援建,也請「聯盟」推薦建築師參與萬科(阿拉善)援建的中里聯合小學與名山莫家小學的設計工作,周子艾建築師也成了援建團隊的ㄧ員。

2008629,由夏鑄九教授帶隊,我們首次踏上了雅安的土地。張錦明書記就在成雅高速公路的出口等我們,自此展開了我們與雅安的緣分。在這第一趟的旅程中,我們蒐集了必要的資訊,也建立了工作的管道。從張書記、衡局長、王局長、到吳校長的熱情接待,使我們一開始就賓至如歸,完全沒有了距離的隔閡。很幸運的,在首次到訪,我們就與雅安設計院建立合作共識,在呼延院長的帶領下為我們舖設了迅速過渡兩岸建築法規、審批流程以致材料選定等等的困難階段的道路。此後的ㄧ年多的時間裡,我們進出雅安十餘次,每次都安排了特定的溝通項目,從需求的確定、初步方安討論修正、細部設計討論修正、審批、招標、施工監督等等。由於建築師各人工作行程及個案進度不同的關係,每次到雅安的建築師都是三三兩兩,這就造成了雅安的朋友相當大的接待負擔。但是,每次到成都時總是看到吳剛校長、呼延院長、或是教育局的老師們已久久守候在出境大廳,總是不理會我們ㄧ再囑咐不要長途跋涉來接機的叮嚀。到了雅安,更是大陣仗的等著為我們接風。待要往雙流搭機回台時,又是專車送機。

雅安以「雅雨」、「雅魚」、「雅女」出名,我們這一趟又一趟的造訪讓我們絕得雅安在三雅之外實應加上第四雅:「雅人」。

在援建的ㄧ開始,老師便ㄧ再宣示,我們是抱著相互交流、共同重建的態度參與援建項目的。如果說我們比大陸的朋友能多ㄧ點的,其實就是921重建與台灣多年從事建築專業與教育整合的些許實證經驗。論工程技術,大陸不乏人才,「觀念」與「人文」或許是台灣的朋友能夠提供大陸借鏡的。在這樣的了解下,我們幾位建築師到雅安之後其實是以「尊重」、「虛心」、與「坦誠」自我要求的。我們常捫心自問:什麼樣的設計是這裡需要的,我們的經驗是否適合在這裡複製?在921的重建過程中我們的部份大膽嘗試未嘗没有疏漏缺憾之處,但在這裡我們要提供的是具有進步觀念卻也是最穩當的作品。

法規、構造、工法、與材料是我們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遭遇的較大難題。大陸對於隔熱保溫非常講究,對於雨水回收利用等生態設計也有嚴格的規定,這在台灣溫帶氣候且多雨的地方反而要求得少。這些規定影響了外牆的構造與建築立面的最終形式。所幸大陸的建築專業可貴的地方是曾投入大量的人力,就各種構造整理出了明確的規範與標準圖,讓外來者能很快的上手;加以設計院的熱心協助,没讓我們在這些地方耽擱太多時間。接下來的工法與材料卻是出乎意料的較費勁的地方。台灣的磨石子在大陸叫做水磨石,這還容易「溝通」,但台灣習以為常的工法「洗石子」、「斬假石」在大陸卻需要設計院的「翻譯」才能讓施工隊搞懂---雖然這些工法大陸早期普遍,但近年因已失傳而變得陌生。其他如「還原磚」(大陸稱為劈開磚)、「馬賽克」、「石英磚」等台灣普遍的材料,大陸的稱呼不是不同就是材質與規格皆與台灣有相當大的差距;這樣的差距也發生在五金門窗的材質規格上,這些差距是會造成施工結果與預期效果的落差的。當這些「差距」因素發生時,我們也曾檢討是否應順應地方習慣的工法材料,別造成施工隊的困擾;但最終我們與設計院、使用單位討論後,認為適度的要求有助提升現況水平,因而維持了大部分的設計內容。這點我們非常感念雅安教育局、各校及設計院對我們原設計單位的尊重,讓援建工程得以克服困難ㄧ步又ㄧ步的往前推動。

台灣與雅安相隔約三千公里。距離雖讓我們沒法立即見面溝通,但藉著各種形式的溝通工具,包括電話、電郵、skype等等,台灣、設計院、教育局、中心小學吳校長間各方的溝通幾乎「零時差」。

我們這裡經常在晚上ㄧ兩點收到吳剛校長發自雅安的電郵,告知我們他方才匯整出來的當天巡視各工地的狀況,讓我們感動之餘也會說他兩句:搞這麼晚隔天怎麼上課;他總是會回說:小朋友都在板屋上課,能不加緊腳步嗎!?

雅安所見總總,其實改變了我們對大陸的許多印象。除了從書記、局長、設計院、到吳校長的敬業認真之外,相關單位決策之明快及相關法令之完善皆讓我們「驚艷」。我們看到大陸公部門給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簽訂的合約範本,條文之中在在顯示對乙方之尊重,常讓我們替台灣公部門的作風汗顏。施工隊伍不論是ㄧ級二級或其下包,責任分明、井然有序與ㄧ板一眼的工作態度,也呈現了大陸工程文化與工作倫理的實在ㄧ面,非常值得台灣專業界的學習。

雖說我們或許給大陸在校園建築的形式與理念上帶去了一些新的作法,但坦白說我們也從大陸學習與取回了許多。

川震援建的工作即將進入完成階段,我們除了衷心盼望我們的作品能不負期望之外,回顧這近兩年的參與工作,專業上及心靈上的收穫,卻將是我們畢生難忘的。

在這裡特別要感謝聯盟給予我們機會、感謝雅安的朋友們的協助、也感謝「滋根」從汪其桐、涂澤偉等先生長期關懷大陸農村教育者給予我們的精神感召。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uchinwen1234&aid=387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