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06 19:27:05瀏覽1926|回應0|推薦4 | |
小時候住彰化偏遠的鄉下,文化資源非常貧乏,學校裡唯一的讀物便是中華兒童叢書。四年級放暑假前,老師送我一本<東周列國傳>,內容講的是春秋戰國的歷史, 我一讀之下,覺得興味盎然,從此它便成為我睡前翻閱的「聖經」。後來升上國中、 高中,當同學被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搞得七葷八素,歷史卻一直是我拿手的科目;直到現在,依舊對歷史保有濃厚的興趣,這可以說是受到那本改寫版「東周列國傳」的啟蒙和影響。 中國的兒童文學起步非常晚,要到五四白話文運動以後才陸續開展,而在這之前的所有文學作品,幾乎都是以成人為閱讀對象,書寫文字用的是文言文,語意、詞彙也較冷僻艱深,布局蕪雜,寓意深奧,如果不是稍具國學基礎,可能就讀不下去了。而且這些文學經典動輒數十萬字,印刷字體又小,厚厚一大冊 ,閱讀起來非常費力;別說小學中高年級的少年程度,即使是成人,若非對中國經典文學有特別喜好,只怕也要見而生畏。 這些年來,隨著國外經典文學的引進,孩子接觸西洋文學的機會日增,對莎士比亞、馬克吐溫的熟悉度,遠遠超越對中國文學的認知,如何讓孩子既能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浸淫,又能享受中國古典文學之美呢?將原著重新加以改寫,便成為各出版社嘗試的做法。理論上改寫作品似乎較創作容易許多,因為已有基本架構,只須化繁為簡、縮減字數即可 ,但實際上改寫工作並不輕鬆,要把一本數十萬字的文言體,簡化為十萬字左右的語體文,情節既要能前後呼應,又不能有過度簡化之感,還須具備文學美感,在在都考驗改寫者的功力。 這些年來因工作關係,經常處理改寫的稿件,我個人認為一本成功的中國古典文學改寫作品,應掌握以下幾項原則: 目前坊間不乏中國經典文學的改寫本,只是文字和版面編排落差很大,父母或可根據以上的原則選擇適合的讀本,厚植孩子的文學根基。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