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二年國教無法培養出專業人才
2007/05/24 11:36:28瀏覽2637|回應8|推薦68

執政黨將要推動的十二年國教將使全國學子趨向單一化,社會也將失去多樣化的動能。單一化將造成供需失調,更惡化就業市場。絕對會使台灣的競爭力向下沉淪。

現在執政黨所提的十二年國教只是選舉的催情劑,由於政府負債太高了,喊的十二年國教根本是東拼西湊,講不清楚。時和相信低學費政策才是民眾需要的,讓每個家庭及學子自己去決定該學什麼,而不是全無專長的高中教育而已。

台灣的問題在經濟持續不振,民進黨排華,僑外投資怯步,青壯族群失業,不敢結婚,不敢生子,傳統社會、教育、治安等在瓦解中。民進黨由2000年開始執政,台灣人口出生率自2000年開始急遽下降。十二年國教自從年初拋出風向球,已經幾乎等同選票催情劑,如同老人年金,對弱勢家庭有吸票作用。

明知十二年國教會讓台灣學子程度退步到至少會輸大陸兩年,民進黨還是要硬幹。只怕未來台灣的研究所招不到夠品質的台灣學生。對於弱勢家庭來說,能讀高中算是不錯的;只是他們不了解,程度不佳的高中學習,幾乎等於浪費青春,還不如讀技職教育可以學到一技之長。美國十二年國教卻造成有三分之一的中輟生,就是活生生的失敗例子。

政府應該要告訴人民,目前就業最重要,大學畢業已經不能保證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就業靠的是一技之長的實力。沒有一技之長的實力,弱勢家庭想要進入職場將會更無力。就如同十年教改的多元入學(多錢入學,注意:元就是錢),對弱勢家庭不利一般。

政府應該要提醒弱勢家庭:「學歷是無用的,就業才是最重要」。假如喜歡讀書可以繼續追求學位;假如喜歡動手做,可以考慮就讀需要動手做的技職教育,先學得一技之長,吸收業界經驗,在生活經濟上先站穩腳步。等更了解自己的實力,需要時再回學校進修。

Dropout Nation:美國十二年國教卻造成有三分之一中輟生的報導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leepe&f_ART_ID=250349
假如12年國教再加上常態分班,那真的會造成〝要兔子等烏龜!〞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leepe&f_ART_ID=637991
與其推動十二年國教,不如加強技職教育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leepe&f_ART_ID=244514

技職藍天》女插畫家:不後悔讀職校
2007/05/24 【聯合報/記者錢震宇/台北報導】

北市教育局為技職高人出新書,插畫家吳怡欣是主角之一。(記者陳俊吉/攝影)

吳怡欣國中畢業後,決定朝自己的興趣發展,選擇就讀技職學校,並繼續出國深造,曾被歐洲的專業出版社評選為全球150位出色的插畫家之一,她說:「從不後悔念職業學校」。

台北市教育局昨天舉行「技職教育的天空─尋夢展翅新書發表會」,選出12位優秀的技職畢業生,將其成長經歷編印成書。

包括吳怡欣、明華園劇團首席演員士林高商校友孫翠鳳;被譽為美國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華岡藝校校友許芳宜;卓控精雕藝術工坊負責人木柵高工校友李建裕等人。

 吳怡欣自信地說,她的作品獨樹一格,是因職校讓她有很多發展的空間。她希望愈來愈多人知道她的作品,因為她要讓台灣的插畫在世界上發光,同時見證技職學校學生的卓越能力。

「我無法忍受整天埋首書堆與考試卷的日子」。32歲的吳怡欣,國中畢業後決定進入稻江商職廣告設計科就讀。她說,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讀技職學校讓她有更多空間發展。

 吳怡欣稻江畢業後,前往日本東京學設計,畢業後又去美國紐約學習插畫及版畫,一路都朝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個頭嬌小,有著一臉娃娃臉的吳怡欣,她的插畫風格既詼諧又詭異,帶點諷刺,卻也深植人心,勾勒出人性真實面。這種大膽、直接、不媚俗的畫風,不僅讓知名紐約女性時尚雜誌「Nylon」主動邀稿,作品也在紐約插畫家協會展出。

教育局表示,新書印製了4萬5000本,將發送給北市國三學生每人一冊,並分送基隆市、台北縣國三學生參閱。 

 相關高職學生成功的經驗談,即日起於木柵高工網頁 http://www.mcvs.tp.edu.tw/sky/與民眾分享,也可向木柵高工及教育局職教科索取。 【2007/05/24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980377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奧運話題─反菁英 嘗到苦果了 (轉載)
2008/08/26 16:39
奧運話題─反菁英 嘗到苦果了
2008-08-26 中國時報 【陶運生/嘉義市(文教業)】
 台灣的京奧之旅結束,大陸有史以來成績最好,台灣是史上成績最差,死亡交叉趨向還不明顯嗎?

 不難預見,四年之後的倫敦奧運,大陸將以五十金為基本目標,而台灣在棒球賽被取消,與現役跆拳道選手相繼退休之後,繼起的草莓族實難撐起奪金的重擔。

 以棒球為例,球評在連番敗仗後一味譴責調度,卻不思考人才斷層現象。不僅棒球界要檢討,整個台灣教育環境裡反菁英的氛圍,讓考零分也能上大學,讓台灣在京奧兵敗如山倒,更讓整體競爭力直直落,已到了不能不面對的時刻。

 台灣一些媒體跟著西方起哄,吹捧「過動兒」菲爾普斯的金牌故事,從他把妹到大快朵頤的細節無一不放過,卻不想想,菲爾普斯的教育就是高投資的菁英教育。

 菲爾普斯一天吃下超過一萬卡路里的麥片、煎蛋、三明治、通心粉、比薩…是因他每天訓練超過十小時,每天浸在水裡游十幾公里,還要進行大量的陸上訓練。菲爾普斯小時的教練為了增強他的腿力,甚至命令他穿球鞋下泳池打水。這種故事在台灣教育界聽起來是天方夜譚;別說一天十多小時的專業科目訓練違反教改人士「快樂學習、重過程不重結果」的原則,類似命令學生穿球鞋下泳池之類的磨練,豈非讓教練、老師等著上法庭?

 既然台灣承受不起敗給大陸、排名全球八十的爛成績,就必須用明確的目標去提昇人力素質。畢竟,五年五百億,求的不只是大學進入世界百大,而是整個高等教育的形象;體育選手的培養,也不單單是金牌的多少,而是整個人才培養的方向問題!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基層教師:12年國教 無助台灣競爭力
2007/11/16 15:46

基層教師:12年國教 無助台灣競爭力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2007.11.16 03:12 pm
 
 
台灣省教育會今天公布一份12年國教問卷調查,顯示全台一萬多位受訪基層教師中,有六成認為,12年國教無法抒解學生的升學壓力;更有高達六成七的教師表示,該政策無法破除明星高中的迷思。更有超過五成的基層教師表示,12年國教無助於提升國家競爭力。

台灣省教育會日前針對全台3000多所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3萬4000多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1萬6927份。總幹事王玲惠表示,超過八成的基層教師認為,政府尚未針對12年國教做好配套措施。至於教育部宣稱12年國教將解除升學壓力、提升國家競爭力,並且破除台灣社會明星高中的迷思,有超過半數的基層教師不表認同。

根據調查,超過五成教師認為12年國教無助提升國家競爭力。今天受邀解讀這份調查的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黃光國表示,12年國教將加重技職教育的萎縮,顯示教育單位迷信教育的「量」,忽略因材施教。台灣自然資源匱乏,人力資源才是國家的出路,政府不應偏廢技職教育。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則認為,台灣教改政策「喜新厭舊」,當初大費周章的九年一貫政策,實施六、七年下來,尚不見檢討,就草率推動12年國教,忽略課程銜接等問題,難怪站在教育第一線的基層教師不予肯定。

周祝瑛表示,有67%的受訪教師不認為12年國教將破除明星高中的迷思,因為當國內大學追求卓越、世界百大的同時,優質高中教育是必要的。教改不應該瓦解菁英高中,而是促進價值多元,深化技職教育。

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的教師認為12年國教無法抒解學生的課業壓力。周祝瑛認為,社會整體應思考「有些孩子根本不該念高中」,如何因材施教、讓學生適才適性地學習,才是教育的目標。這項調查也顯示,許多建中、北一女等菁英學校的學生,也擔憂12年國教將使台灣菁英高中教育消失,造成高中、高職教育的全面瓦解。



七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的經濟奇蹟靠得是什麼?
2007/08/18 21:30

我覺得是優秀的人才,而人才來自教育,高學費使得優秀學生因經濟因素無法升學是台灣的損失。

政府應該降低學費,並且推廣證照制度,這樣一般百姓才會重視技術層面,而不是一味只追求高學歷。證照的取得就代表你有一技之長。



書虫俱樂部誠摯的邀請您,讓我們一起分享讀書的心得吧。

市民守則:半年至少留言一次,一年至少發表一篇心得。
時和(leepe) 於 2007-08-20 10:16 回覆:

齊貝安說得對極了,人才來自教育,高學費使得優秀學生因經濟因素無法升學是台灣的損失。

在台灣,前百分之30聰明的學子未來無論就學與就業大概都沒有問題,這些聰明的學子能自我學習以適應新的工作。前百分之30到60的學子,只要努力應該也都能成功。但是最後吊車尾的百分之40的學子,他們就需要真正的走對方向,真正的找到他們的專長,才容易在社會上立足。

十二年國教對程度跟不上的學子而言是浪費光陰的;假如程度跟不上,即使這些學子也能上國內165家大學之一,他們畢業後可能也沒有競爭力,假如到27或28歲還無法就業,那時就真的太晚了。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交大校長:20年後 大學倒一半 (轉貼)
2007/07/29 20:34

交大校長:20年後 大學倒一半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2007.07.29 03:09 pm

大學錄取率年年創新高,出生率卻年年下降。大學超高錄取率,不但讓學生素質下降,更有大學校長擔心,20年後國內大專院校可能要「倒一半」。前教育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就直言,大學辦不好就該減招轉型。

今年大學考試分發入學,以共同科目英文科到考人數計算,錄取率達九成;若以昨天剛截止的繳交志願卡人數計算,錄取率更高達九成五。也就是每20個報名考生,才有一個人會落榜。

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說,去年台灣新生兒剩下約20萬,大專院校一年招生人數卻多達30多萬近40萬。這種情形持續下去,不但再過幾年大學錄取率就會破百分之百,今年的新生兒19年後進大學時,國內大學可能要倒一半。

吳重雨認為,國內大學不夠多元化,人才培育也常常不符合企業界需要。很多企業需要技術人力,但是在台灣卻找不到適合人才,大學要設法調整,研究型大學就去作研究,其他藝術、體育、實作型大學也要慢慢辦出特色。

台灣師範大學顧問、前全國教師會大專委員會主委簡明勇,也很憂心國內高等教育發展。他表示,高等教育再不建立嚴格的淘汰機制,以後國內的大學,會像少數私立職校,「有錢就有大學念」,根本不必再談什麼教育品質。

他更直率的批評,現在辦私立大專,「五千(人)夠本,一萬有賺,兩萬賺更多」,導致部分沒有辦學理念的人,過去幾年一窩蜂增設大學,很多專科、學院也紛紛改制大學。

大學生素質 不如以前高中生
簡明勇說,台灣每一所私立大專校院背後,幾乎都有政治人物、民代當靠山,讓教育部很難大刀闊斧整頓或減招。他預言,過不了幾年,「「部分台灣大學生的素質,比以前的高中生還不如!

吳重雨說,大學生素質下降的情形,在國立大學還看不太出來。但是隨著出生人口愈來愈少,未來連國立大學也勢必要面臨學生素質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形。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也說,大學收這麼多學生進來,程度一定會降下來。他任教過的國立大學、私立逢甲大學,學生素質還算好的,但少數後面的學校、甚至技職體系的學校,學生素質下降的情形可能更嚴重。

對於國內大學的超高錄取率,黃榮村表示,如果以年滿18歲人口就讀大一的「粗在學率」來看,大約是七成。雖然七成放諸世界各國也算中高以上水準。但他反問:「如果學生想念大學,政府不讓他念,家長能接受嗎?」

黃榮村也說,「現在大學確實太多了!」辦不好的大學,就應該「退場」,修法轉型為社區大學、社教機構,或是直接減招。 【2007/07/29 聯合晚報】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必須面對的真相 (轉貼)
2007/07/25 12:49

【聯合報╱沈珮君】2007.07.25 03:23 am

    親愛的孩子,恭喜你考上大學。卅年前大學錄取率不到一成時,「大學生」三個字讓人肅然起敬;但在錄取率往百分百飆升的今天,不管你每科平均不到十二分或超過八十八分,你們都叫「大學生」,何其幸運!

    學歷在貶值,你一定聽過這句順口溜:「博士多如狗,碩士不如狗,學士在溜狗」。當你畢業想投入職場時,會發現飯碗這樣少、薪水這樣少,跟你一樣叫大學生的人卻這樣多,考清潔工比考大學還難,這是事實。

    有點殘忍,是嗎?看看大陸跟你一樣年紀的孩子,每年考生一千萬人,錄取率五成多,考題比我們難得多,壓力也大得多。但為脫貧,他們的成就動機像沸騰的水。也許你會說,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孩子,政客可以這樣說,他要的是選票;但你不能這樣說,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你必須知道世界的真相,世界地圖不是只有台灣。你在台灣看到的地圖,都把台灣畫得太大,那是失真的比例。真正的地圖裡,台灣小到幾乎看不見,所以你必須更有競爭力,讓人家看到你。這不是跑到聯合國前拉拉布條、喊喊口號就可辦到。

    讀讀「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教科書不會教你這些,考試也不會考。但你必須知道,你未來的對手不僅是大陸每年以五百萬增加的大學畢業生,還有更多的印度人。他們不需要到台灣來跟你搶工作,工作自然會長腳,透過有形的遷廠、無形的網路走出去。因為他們工資很便宜,因為他們一路過關斬將拚過千百萬人,他們更有競爭力。

     一位智者說:「世界不僅是平的,兩岸更是斜的。」大陸像塊磁鐵,吸住全球資源、人才、巿場。台灣越在「狀況外」,狀況越嚴重,這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這是全球化浪潮下台灣最深的悲哀。

    親愛的孩子,考上大學只是開始。恭喜你拿到世界競技場的門票,但你不是觀眾,你是必須上場和獅子肉搏的格鬥士。你準備好了嗎?【2007/07/25 聯合報】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跟不上時代的教育
2007/07/11 12:14

說是跟不上時代,其實是有語病的,因為最早的國民教育就是重視職業教育的,只是到了現在,台灣又走回了古老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這裡的讀書指讀能當士人的書)高。

我們常說的普通教育,或是通才教育,其實是士大夫教育,也就是說,只培養一種人,學術研究者。問題是,社會是多元的,士農工商,百業千行,基礎學術當然很重要,但是只側重於基礎學術能力,卻輕視和忽略職業技能培養,這是失去平衡,也是不現實的。

德國初創國民教育,有學術流(軌)和職業流之分。日本明治維新,創設國民教育,採用德國的模式,而台灣的教育,沿續的就是日本的教育體制。近年來,台灣主動採取美國主流作法,大幅減少職業流,有行單流制的現象。

其實原本二流並存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二流互相不能交流,這一點其實很容易改變,把不能交流的規定廢除即可。

 

 

時和(leepe) 於 2007-07-11 16:56 回覆:

時季常教育博士所說的甚是,社會是多元的,士農工商,百業千行,不管是從uniform 或是金字塔分布來看,都需要較多技術方面的人才。

尤其是,有技術並不代表沒有學問,而且經濟生活是解決了。

政府應該將技職教育辦好,有了一技之長,至少能讓畢業生能有尊嚴的進入職場。當然,在職訓練、在職進修都是一輩子的成長。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吳京談12年國教 首要照顧弱勢生 (轉貼)
2007/06/15 08:07
吳京談12年國教 首要照顧弱勢生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07.06.15 03:50 am

前教育部長吳京指出,美國實施12年國教,卻多達6成高中生輟學或未升大學,台灣應當成借鏡,推動12年國教,應鼓勵學生適性讀高職,培養「多元菁英」,但也不必急於廢明星高中。

吳京這一兩年因病在美國休養,但仍很關心台灣教育動態,昨天他返台與記者餐敘時,建議教育部,推動12年國教不能躁進,初期不宜動到明星高中,以免阻力、反彈太大而前功盡棄,只要持續地長期改善高中職品質,12年國教自然水到渠成。

吳京認為,推動12年國教有兩件事絕不能忽略,第一是要照顧弱勢生,不能加大教育貧富差距、阻礙社會流動。第二是絕不能「去高職化」,反而要鼓勵更多不喜歡讀書的孩子走技職路線,找到興趣與自信,電影導演李安、棒球選手王建民和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同樣是明星、社會菁英。

吳京說,美國近年來國民平均收入減少,但大學生的家庭平均收入卻增加,顯見愈來愈多有錢人讀大學,窮人不得其門而入,美國的大學為實現基本社會責任,積極募款獎助窮學生入學。台灣推動12年國教或大學教育,應更照顧弱勢生,避免美國的情況。

吳京還指出,美國很多州實施12年國教,但廣開大門讓學生讀高中,不代表讀得好,32%沒畢業,畢業生又有3成沒升大學;這6成學生若可以讀技職體系,不勉強讀高中,或許更有出路。早期台灣有2/3 學生讀高職,有其意義,真正想走學術路線的人,其實是少數。 【2007/06/15 聯合報】

俏主婦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是啊!
2007/05/25 07:46
唉, 台灣學生的程度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