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必須在小學舉行會考,必須要求小學生的素質
2008/09/11 13:44:17瀏覽2593|回應18|推薦73

引用文章焦烤學生---評高中生會考

引用文章:高中畢業門檻 教部擬辦會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47787

由於大學入學的成績頻頻破底,去年18分就可上大學,今年7.69分也可上大學。因此最近要求高中生學業素質的呼聲沸沸揚揚,甚至提出高中生會考的方案。

然而,高中生會考只是個鴕鳥心態「鉅箭法」的方案,只能掩人耳目,不能實際解決問題。憑良心說,建中及北一女等明星學校的學生可能考出那麼低的分數嗎?當然不可能!考出這麼低分數的學生應該來自後段的高中,裡面的學生是國中小學班後段的學生。

時和 小孩唸台北市的公立國小及國中,時和 看到的數據是:國一學生有40%月考考試平均不及格;有 60% 的學生數學不及格。可以說針對學業上,在國一時已經陣亡了一半的學生?所以 時和 一直在強調:小學的基礎太重要了。

因此所有的原因都出在小學生的素質沒有品管。即使要考會考,也必須選擇在小學舉行會考,必須要求小學生的素質。

時和 寫過兩篇文章說明台灣更應該注重小學生的教育:

一、很想說曾志朗是糊塗蛋,曾志朗應該先去當國中一年級的老師 http://blog.udn.com/leepe/1858198 

二、國語、英文、及數學應該是國民小學的最核心課程 http://blog.udn.com/leepe/542225 

真正的問題出在小學,十年教改讓國文的程度變差了,直接影響到其他科目的學習。

國文不好,閱讀能力就不會好,歷史、地理、公民、生物都不會好。

數學也會看不懂題目,物理、化學就更甭提了。

英文不好,大學的原文書根本就不可能看懂。

在國中小學,程度差的是班後段的學生,高中生差的是後段的高中,裡面的學生是國中小學班後段的學生。因此所有的原因都出在小學生的素質沒有品管。

結論是:必須在小學舉行會考,必須要求小學生的素質。與其到高中病入膏肓時才來搶救,不如在小學徵兆已經很明顯的時候就開始補救教學。在小學的會考能讓家長及老師及早發現小孩讀書的性向。

在德國教育體系中 http://nslt.yuntech.edu.tw/~gec/952comp-VTE/class/supplement15.pdf ,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分流為(1)主幹學校,(2)實科學校,及(3)文法學校。其中主幹學校的學生超過總學生人數50%,將要走技職教育。社會上就業最重要,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適合的工作。

小學的會考能讓學生、家長、及老師都能有充分的判斷,到底該走技職教育或是通才教育。

時和 最推崇的是李家同教授的博幼基金會,出錢出力幫助弱勢家庭的小孩輔導寫完功課,就用這麼簡單的方法,就能讓參與的學童能脫穎而出。

學童跟不上進度和家長有無督促小孩寫功課最有關。能否補救就得視政府能否撥出預算幫班後段的同學做課後輔導。

延伸閱讀:政府應該關心「班後段」及「後段班」刻不容緩 http://blog.udn.com/leepe/588721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pe&aid=2208851
 引用者清單(1)  
2008/09/29 23:16 【時和世泰年豐 花好月圓人壽】 芬蘭教育的作法能移植到台灣嗎?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李家同教授最希望政府做好的三件事
2008/09/22 08:02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8092100028,00.html

李家同教授最希望政府做好的三件事是:從小學起做好品質管制、小學英文老師必須足夠、小學生做完功課才回家,但是,「我的建議馬總統根本沒聽進去過,我認為他的幕僚也沒注意,他的院長、部長也都沒聽進去!你們媒體、師大教授也都沒聽進去!」



星洲寄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誤人子弟的教育政策
2008/09/13 13:33
會考在每一個階段都需要,不止是小學國中,會考是甄別學生素質的唯一方法,會考不代表要放棄成績不好的學生,也不代表不必提升師資及硬体設備,最錯莫過於把沒資質念大學的學生送進大學裡混,攪到滿街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准許那麼多大學成立,絕對是爛的教育政策,高等教育貴精不貴濫。社會上不同階層不同領域需要不同的人才,行行有狀元,祇帕你不腳踏實地,不肯努力,一個健康的社會不需要人人都大學畢業。政治介入教育則更可惡。
時和(leepe) 於 2008-09-14 05:29 回覆:

http://nslt.yuntech.edu.tw/~gec/952comp-VTE/class/supplement15.pdf

完全贊成星洲寄語的分析。

社會上的工作百百種,每種工作都需要有人做,行行出狀元。把 right 人放在 right 地方做 right 工作是最理想的。

小學的會考能讓學生、家長、及老師能有充分的時間做選擇及補救。


nothingels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本末倒置
2008/09/13 08:02

八年教改

很多都是本末倒置

把國文改得亂七八糟不談

為了政治思想之教化(說控制有點難聽)

大談鄉土教學與捨棄文言文

又說要邁向國際而推廣英語教學

一個小孩基本上得學三種語言

這是教育政策的多頭馬車

搖擺不定

可真是吃多嚼不爛呀!

學生其他科目與才藝要學

學校又要時常配合政府不時推出的新政策

朝令夕改

老師不知怎麼教

學生當然不知怎麼學!

大家不累死才怪!

最後說說重點

我國目前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我問問時和先生好了

我相信有八成以上的人會說:國語

是呀

可是現在的教改政策呢?

把國語當垃圾!

那些18分上大學的人

回朔到4年前甚至6年前

大概是國中小吧?!

呵呵~

正是剛被教改洗禮的人!

一切都是因果循環

沒什麼好奇怪

新政府現在做修正還來得及

再不修正

我看麻煩就大了

而會考

就只是一種能修正的手段而已

其根本還是有待修正!


時和(leepe) 於 2008-09-14 05:11 回覆:

http://nslt.yuntech.edu.tw/~gec/952comp-VTE/class/supplement15.pdf

贊成狂龍的分析。教改將小學的課程切得支離破碎,基礎沒有打好,八大領域沒有先後順序,最後是樣樣都只學到皮毛,基礎還是一樣的沒有學好。

小學學科的核心課程應該是:國語、英文、和數學。

小學術科的核心課程應該是:音樂、美術勞作、和體育。

小學一、二年級更應該以國語為主。


anybo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同意樓下大樹先生的分析
2008/09/13 03:01

分析得很好

時代畢竟不一樣了

不管孩子多麼的不喜歡唸書

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

總希望孩子能出人頭地

所以在以前不西歡唸書的孩子

家長通常就讓他及早學個一技之長

那天我家洗衣機壞了

跟著師傅來的是個非常年輕的小伙子

他手腳俐落三兩下就把洗衣機給修好

我特別喜歡這樣的孩子

承認自己不愛專研在學術的路上

所以很早就跟著師傅學一技之長

我問他那你現在還唸書?

他有些害羞笑而不答

師傅在旁編很驕傲的說:有啊!現在晚上去念夜專

我有信心這樣的孩子在社會上會適應生活得很好


時和(leepe) 於 2008-09-14 04:56 回覆:

http://nslt.yuntech.edu.tw/~gec/952comp-VTE/class/supplement15.pdf

在德國教育體系中,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分流為(1)主幹學校,(2)實科學校,及(3)文法學校。其中主幹學校的學生超過總學生人數50%,將要走技職教育。

社會上就業最重要,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適合的工作。

小學的會考能讓學生、家長、及老師都能有充分的判斷,到底該走技職教育或是通才教育。


慢慢走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贊成!也不贊成!
2008/09/12 13:30
贊成的是,應該以「會考」的形式,幫孩子找出整體學習的弱點,及早介入給予資源;而不贊成的是,會考真能幫助孩子及早發現讀書的性向嗎?恐怕到時又變成集體補習陪伴,孩子的成績會因為家庭資源的不同,更M型化,個人認為要不要會考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孩子到底缺什麼?我們要如何知道孩子缺什麼?很顯然,大家都指向一個問題就是「語文」能力,無法理解、看不懂題目,孩子要如何能去享受「知識」所帶來的快樂,在我們這個社會系統裡,「知識」是要用「語文」來提取的,所以語文是學習的基本工具,而李家同教授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博幼基金會將輔導重點放在「語文」上,除此我想「陪伴」也是很重要的,陪在孩子身邊是給孩子安定的力量,如此,雙管齊下俾能事半功倍。
時和(leepe) 於 2008-09-12 16:32 回覆:
八大危機》美抱75兆美元債務炸彈 http://udn.com/NEWS/WORLD/WOR2/4510719.shtml 該篇文章中提到:
七、差勁教育制度是美國未來的負債。三分之一美國小孩念不完中學,不夠格到速食店工作,如何跟亞洲小孩競爭。
假如到高中才來檢視,那已經來不及了。
-----------------------------
時和 小孩唸台北市的公立國小及國中,時和 看到的數據是:國一學生有40%月考考試平均不及格;有 60% 的學生數學不及格。可以說針對學業上,在國一時已經陣亡了一半的學生?所以 時和 一直在強調:小學的基礎太重要了。
在小學會考的目的是給學生、家長、及老師ㄧ個參考,讓學生及家長知道學生自己的程度,要加強或是補救都還來得及。
時和贊同 大樹 所說的,中文是高三前學習最重要的語言,所有高三前的知識都是靠中文來學習。

一平/ 40重聚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英華會固定每年撥款捐助博幼基金會
2008/09/12 10:45

英華會固定每年撥款捐助博幼基金會,協助學童課後輔導.

教育紮根真的很重要.

時和(leepe) 於 2008-09-12 11:42 回覆:
佩服英華會的義舉。
國內的士氣要靠大家默默的紮根。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小學的會考能讓家長及老師及早發現小孩讀書的性向
2008/09/12 00:35

時和 覺得由補習班工作者來批評學校老師是不恰當的。

很多班後段的同學來自弱勢的家庭,他們在家中沒有讀書的環境,也沒有能力補習。

還有一些小孩讀書還不開竅,就是慢半拍。

在小學的會考能讓家長及老師及早發現小孩讀書的性向,通過的就可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假如沒通過,則應該要配合重修或是留級,讓小孩確實紮好根了,再進入下一個階段。



學習的兵法家~洪琪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正需要的是在小學舉行師資能力會考
2008/09/11 22:11

這麼多老師,卻沒有辦法提升學生素質,

這是老師的專業素養不足,

卻要讓學生會考,

根本沒有進入問題核心!


時和(leepe) 於 2008-09-12 00:10 回覆:

由補習班工作者來批評學校老師是不恰當的,至少在為何小學生在班上跟不上進度這議題來說是文不對題。

時和 有三個小孩,他們上小學的經驗讓 時和 悟出回家要做作業是最重要的。假如回家不做作業,是不容易融會貫通,是不容易跟上進度的。

因此,假如學生的父母沒有時間或是沒有能力盯住小孩寫功課,那小孩的成績通常就落在班後段。

因此,時和 極力建議政府要編列預算,幫班後段的同學做課後輔導,讓這些小孩能規規矩矩的做完功課。

時和 最推崇的是李家同教授的博幼基金會,出錢出力幫助弱勢家庭的小孩輔導寫完功課,就用這麼簡單的方法,就能讓參與的學童能脫穎而出。

-------------------------

學童跟不上進度和家長有無督促小孩寫功課最有關。能否補救就得視政府能否撥出預算幫班後段的同學做課後輔導。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