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27 11:10:20瀏覽4625|回應16|推薦103 | |
時季常教育博士在「既然英文好就代表研究能力好,為何不從小學開始加強英文」http://blog.udn.com/leepe/1200717 的回應中有非常中肯的見解如下。 英文和數學真的很重要嗎?來提供點反向思考。 當然,多會一種語言,就多一份機會,問題是,要那麼多機會幹嗎?有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抽屜裡的證照一大把,到頭來,還不是靠一份工作在吃飯嗎? 英文對台灣的發展是很重要,但是對個人的發展並沒有那麼重要,主要還是看你將來想要做什麼。一大票台灣人英文奇爛,還不是照樣過著好好的日子。如果你需要用到英文維生,那英文才重要。 數學一定要學得很好嗎?走到美國每個地方,都可以看到百萬千萬的豪宅,我經常在想,這些人怎麼會那麼有錢?我相信這些有錢的美國人,大部份數學不太好,恐怕沒有幾個是因為數學好才讓他們有錢的。 英文和數學也許很重要,但沒必要弄得全國皆兵。能學得好的人學上去,學不好的人也沒關係,好好學點別的更實際。 ----------------------------- 時季常博士說的甚是,時和也經常這麼想。 每次帶小孩逛夜市,人潮洶湧,沒聽到有人說英文,也沒看到有人用數學,可是這些人都活得好好的。 當然,要回覆時季常博士上面發言的最好方法或許可能是要能證明出: 時季常博士也許希望我們要思考的是:學歷也許不是萬能,行行出狀元,真正有能力的人,不靠學歷一樣也可以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相關閱讀: ========================= 後記:時季常教育博士分別於 2007/10/27 16:22 和 2007/10/27 16:51 給予兩篇非常中肯的回應,特別將之納入本文中以求完整。時季常博士感慨『一個小孩,受了十二年的教育,大部份的時間都浪費在自己學不好的課程當中,而畢了業後,連謀生技能都沒有,只好繼續讀大學,這種教育,豈不是在製造社會廢物嗎?我這樣說有點誇張,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應該把缺乏謀生能力的人說是廢物,但是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 時和完全贊成時季常博士的觀點,時和有三個小孩正在讀國小及國中,在十年教改的摧殘下,民進黨政府刻意打壓中文,將小學的國語文上課時數減少,造成小學生國文能力退化。小學國文基礎差,作文差,影響到學生對其他學科也看不懂用國文寫的課本內容。到國中時已經跟不上了,愈來愈落後,愈來愈跟不上,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因此就永遠跟不上了。 希望有遠見的政府官員能將教育從最根本的小學救起,從最基礎的國文救起。 相關閱讀: ------------------------------------------------- 時季常博士 2007/10/27 16:22 的回應 我是這樣覺得,在小學階段,應該是通才教育和生活教育並重。在智能的通才教育方面,最重要的是奠立基本的讀寫算能力(如果英文真的那麼重要,那也可以放進去。)生活教育指的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衛生,飲食等健康教育,待人接物穿著談吐,以及堅毅自信等的人格素質培育。 到了初中,以通才教育為主,藝能/職業教育為輔。現在是完全沒有職業教育的,藝能課裡每週上一堂音樂課,一堂工藝/家政,一堂電腦,一堂輔導活動,一堂童軍。。。等等。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實在而沒效果的安排,沒有一科學得好的。 國中有六個學期,假設這些藝能科目共有六門,與其每學期每一門都要上,而每週每門只能上一堂課,還不如每學期只上一門,每週上六堂課,也就是說,把現在六學期的課集中起來到一學期裡。但是每一門課一樣有六學期的課(六個等級),學生可以六學期都修同一門(六個等級都修完),也可以每學期修不同門(每一門都只修第一級),或是其它的排列組合。 到了高中階段,則是職業教育為主,通才教育為輔,所謂職業教育,不是只有工商而已,包括數學資優,理化資優,文學資優,美工設計,樂器演奏,美髮美容等等,也算在內。每一個學生,都是其職業的課程,也有其傳統通才的課程,但是對傳統通才的課程的及格要求和內容要降低。 從我們當高中生時就是這樣了,即使是前三志願的高中生,數學也是烏鴉鴉一片,大多數學生都學不好,記得當年我考大學聯考時,四分之一的考生數學是零分的,像這樣無效益的數學教育,是浪費學生的青春和教育資源。 我這些想法看起來好像有點革命性,但是仔細想想,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傳統有二句話,叫做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都是從上位者,施教者的角度來看的,是施教者準備好了東西,讓每個人都來受教育,然後根據他們的資質和特性,來加以教導。 我認為應該要加上適才適性,安身立命這二句,這是從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想想一個小孩,受了十二年的教育,大部份的時間都浪費在自己學不好的課程當中,而畢了業後,連謀生技能都沒有,只好繼續讀大學,這種教育,豈不是在製造社會廢物嗎?我這樣說有點誇張,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應該把缺乏謀生能力的人說是廢物,但是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 ----------------------------------------------------- 時季常博士 2007/10/27 16:51 的回應 補充一下。大部份的成年人(估計四分之三以上)的中文和數學程度,不到小學六年級的水準。假如有辦法這麼做的話,隨便到馬路上抓一百個成年來,看看有幾個人會做小學生的雞免同籠。或者再簡單一點:今年十月二十六日是星期五,請問明年十月二十六日是星期幾?(有人會抗議,會算這個幹什麼?查一下不就好了嗎?殊不知,我們之所以能夠查得到,那是因為別人幫我們算出來了)。 由此可見這個教育浪費都多麼嚴重,大部份人都被要求去學一大堆他們一輩子不會去用到,又學不好的東西。如果學得好,那也不錯,因為學會了,就可能會去用到,但是大部份的人都沒學好,而對他們會有用的東西,卻因為排擠作用而沒得學到。 像這種浪費,實在太多了。普及教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有的事,全世界的教育界都還在摸索方向。最早有經驗的是德國和日本,他們在十九世紀就發展普及教育了,而他們當時的政策,非常的務實,很值得參考。但是德曰戰敗後,美國吸收了大量德國和歐洲的精英,成為世界超強,他們非常落後的教育系統和實務,也跟著外傳影響了亞洲各國。十年教改的內容,至少有一半就是抄襲美國的,十年教改已經失敗了,高等教育的美國化早有動靜,近幾年開始在加速。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