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4 03:52:54瀏覽2197|回應13|推薦80 | |
最近哥斯大黎加斷交的一個藉口是駐哥國大使吳子丹不會講西班牙語,與人溝通需要透過第三者翻譯,確實難以打入哥國社會。這則新聞指出國際語言的重要性。 台灣是移民的社會,位居亞太與歐亞航道的樞紐。亟力仰賴轉口與進出口貿易。貿易也代表了經濟的實力。貿易需要語言的人才。 台灣也向來是族群融合的社會,目前國內新生兒中有七分之一為外籍新娘所生,包括中南美、東南亞、大陸、甚至是歐美日等國家的新娘。 同樣的,也有等數的國內女性遠嫁異邦,至中南美、東南亞、大陸、甚至是歐美日等國家。她們的家庭也有跨國幫助台灣發展貿易或是回台灣發展。她們的小孩也可能在台灣接受基本的國民教育。 這些新台灣之子照理說更能發揮雙語的優勢,讓他們在未來跨國的競爭下能多懂一種母語或是父語。 雖然在(台灣的)國小,鄉土語言是必修,但是國內的母語教育只限於選閩南語、客家語、與原住民語。完全扼殺了〝其他族類〞的母語。真不了解,對〝其他族類〞而言,假如在家不講這些方言,未來國際貿易也用不上,要多記一種語言,真的是事倍功半。 時和小孩的學校還有一項德政,美其名為了求均衡發展,學業每科成績都達90分者才可以頒發〝成績優良〞的獎狀。但是因為鄉土語言不對嘴,總有一半同學其他所有成績都達標準者,卻無法被認定為〝成績優良〞。歷史將會記載:用(不是學生母語的)鄉土語言來判定是否是〝成績優良〞的愚民政策。 民進黨政府利用鄉土語言以實行去中國化的方法將會讓學子浪費時間而喪失先機。政府的眼光應該放長遠,為國家經濟著想,及早培養能面對全球化競爭的人才。政府對於語言教育應該要更彈性、更多元化一些。比如說,(一) 改為選修,(二) 讓學生家長選擇應該學什麼母語,也許廣東話、福州話、上海話、或是越南話更有商機,(三)開放學英文、日文、或是其他外國語言。 貿易的語言通了,商機打開了,經濟活絡了,失業率降低了,社會自然會安定,國家自然會繁榮。 以下是中文版維基百科網站所記載世界主要語言使用人數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BB%E8%A6%81%E8%AF%AD%E8%A8%80%E4%BA%BA%E5%8F%A3%E5%88%97%E8%A1%A8&variant=zh-tw 國語(漢語) 8.6 億人 葡萄牙語 1.75億人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