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限)探索身心靈的科學~6 五眼與六度的科學理論
2019/05/11 01:37:03瀏覽795|回應0|推薦4

淨空法師_宇宙現象全是波動產生的現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IlZ2A4PAXw

 

佛經原文 (《金剛心總持論》.後趙天竺僧佛圖澄 譯 ) :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以何知見。名為五眼。

世尊曰。肉眼者。光見、暗不見。見前、不見後是也。

天眼者。前後內外。山巖石壁。真見無礙是也。

慧眼者。能見文字義理淺深。

前生後生後世。善惡因果。如掌明也。

法眼者。能見三世佛法則。種種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時是也。

佛眼者。圓明普照。無始劫前。無終劫後。一切因果。如對目睹。

毫髮不失是也。

此五眼者。乃從一切諸善功德。福感而生。

唯佛能全。餘人不及。眼須分五。照空一心。

見性修行。人人有分。 

 

 

 

 楞嚴經  卷四  宣化上人講述: 

http://www.book.bfnn.org/books2/1332.htm

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根。至不生滅。

阿難,你現在不願順生死流轉,而想求逆流功夫,

就應該返本窮源,尋求生死流之根源,才能得到不生滅的果位。

 

阿難。今汝諸根若圓拔已。內瑩發光。

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冰。應念化成無上知覺。

阿難,你之六根如果能夠拔除解脫,

則在你自性裏面就發出瑩然如玉的智光。

那麼一切浮塵以及器世界,種種變化相,都好像滾湯澆冰一樣,

消溶淨盡。你的心光就變成無上真知真覺,即是妄除真現,

就能得無上知覺。

  

阿難。如彼世人聚見於眼。若令急合。暗相現前。六根黯然。

頭足相類。彼人以手循體外繞。彼雖不見。頭足一辨。知覺是同。

阿難,我再舉一例證明,不靠根而知道的道理,

好像世間人,從來都是聚見於眼,如果叫他即刻把眼睛閉上,

那麼眼前所見的只是黑暗。若再有一人站在他面前,

他當然亦不能分別這個人的六根,頭和足在何處。

不過如果叫他用手,循著面前所站這個人的身體,摸索一匝,

雖然看不見他的形貌,但是當手摸到頭便知是頭,

摸到足,便知是足。因知覺性是常在的,不必靠光明,

不必依根塵,亦同樣能知道。

 

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

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世人皆以能緣之見,必因有光明才能看見,

沒有光明就不能看見。然而從自性所發出之知覺,

雖然眼前都是黑暗之相,亦不會因黑暗而分辨不出來。

這是說明,凡夫的見性,尚且不必依靠明緣,而能分別知覺,

何況根塵皆已銷盡,得證果之人,他的本覺勝淨明心,

哪有不成為圓融的妙用呢?

 

了悟猶如夜得燈,無窗暗室戶光明。』這便是開悟的境界。

為何要修道?就因為沒有把握,做不得主。

身體健康時做得主,但病時做不得主。

睡時做得主,但死時又做不得主。

所以修道就為著要時時刻刻都能做得主。 

 

、肉眼 (布施) :


 

 

  

 

 

 《金剛心總持論》-七寶布施論: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一身七寶布施。佛言。不貪布施。

所謂眼不貪色相奇物。是色寶布施。

耳不貪好聲音樂。是聲寶布施。

鼻不貪好上妙香。是香寶布施。

舌不貪好上美味。是味寶布施。

身不貪好妙衣服。是觸寶布施。

意不貪名利恩愛。是法寶布施。

性不貪世間欲樂。是佛寶布施。

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寶布施。所得福德。勝如世間。

金銀琉璃。珍珠瑪瑙。珊瑚琥珀。七寶布施之福。

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天眼 (持戒):

 

     原文 :  問道宿命(四十二章經) 

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

佛言。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鐃。垢去明存。

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請參考  :  天眼何以穿透物質? ~ 物質的形成

科學:視覺暫留~佛法:金剛經的"住"相

原文 :  佛告阿難。吾今問汝。今汝未得無漏清淨。承佛神力。

見於初禪。得無障礙。而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

佛對阿難說:

「我現在再問你,你還未證得四果阿羅漢,

還未得到無漏清淨的程度。你只是得到佛的神通力幫助,

開了智慧眼,所以才能清楚無礙地見到初禪天境界。

而阿那律尊者,他是天眼第一,他能看見閻浮提,

好像觀看掌中菴摩羅果一樣清楚。」 

 

什麼是無漏清淨?無漏清淨即最清淨,全無染汙,

一點漏洞都沒有。證到無漏不是容易,

要六根——眼、耳、鼻、舌、身的意,都清淨無染。

如果眼睛看見東西,心神就隨它跑,這便是有漏。

耳朵聽見聲音,不能反聞,這亦是有漏。

鼻、舌、身和意亦一樣,隨物所轉,便是有漏。

有漏亦如瓶子有洞,水裝上就漏掉。不認真修行,便是有漏,

漏來漏去,從天上漏至人間,從人間又至惡道,看你所造之業而定。

  

、慧眼(忍辱   ~無我相之貪嗔癡) :

  

 

 

 

 

、法眼(精進   禪定   ~保持安住   入流而無所入) :

 

 

原文 :

縱汝形銷。命光遷謝。此性云何為汝銷滅。

聞性(佛性 或 業力的靈魂)不滅,現在就是縱然你的肉身消滅了,

生命遷謝了,生命不一定斷滅,只是遷到別個地方去,好像住房屋。

這間屋壞了,遷到另一間;這個身軀壞了,遷到另一個身軀。

但是聞性依然存在,不會隨你消滅的。

 

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

只是一切眾生,從無明妄動以來,根塵相對,

就終日被色、聲、香、味、觸等塵所流轉,逐念妄慮分別,

認假作真,不能覺悟,

都因為從來不明白根中之性是清淨明妙真常不滅的。

 

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

不曉得隨著淨妙真常的根性,而去追逐生滅污染的識心,

所以就生生世世,輪迴於六道之中,不得解脫。

 

生滅法是有形有相,不生滅法是無形無相。

但世人都執著在有形有相之生滅法,

由是生生世世,都夾雜染汙和生死結合在一起。

今生姓李,來生姓張。今生做牛,來生做馬,完全不認識,

在輪迴中轉來轉去,沒有停息之日。

 

有一種人很愚癡,不近人情,今生還不脫離前世習氣。

但千萬不可輕慢他,因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

如果他肯發勇猛心修道,將來還比你先成佛呢?

所以法華經裡常不輕菩薩說:

『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堪作佛。』

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啊!

 

 

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

若能捨棄生滅無常之分別識心,而守住真常不生不滅之根性,

用真性真心來修道,久而久之,自性光明就會現前;

六根、六塵、六識諸虛妄心就自然會應時消滅脫離。

 

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

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粗根粗塵都已消除,存下最難除的所想之微細塵相,

和能想之微細識情,亦都能遠離淨盡;

那麼垢除明現,塵消覺滿,則你的法眼,即時清明,

六結已解,五濁已除,六根清淨,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這個時候怎樣不可以得到無上知覺呢?

 

這個情字是最染汙、令人醉生夢死,得不到清淨,

所以大家對這幾句經文,要特別注意,不要再執著在情愛上,

執在妄想分別心上,不能馬馬虎虎,每個人都要把這幾句經文,

刻在心裏,這是很重要的。

繼續閱讀  :   http://www.book.bfnn.org/books2/1332.htm

  

 

「《一沙一世界,色即是空》的最佳實證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QwyqqTFFM

 

、佛眼 (智慧):

 

楞嚴經卷五   宣化上人講述 :

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麤相。

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

我所說的佛法,從因緣生,但不是取世間的和合粗相因緣,

而是說微細的因緣,不從外境,是要迴光返照,反求諸己。

是要以自性的圓湛不生滅為修因,以次第解結為助緣。

我都記得很明白,凡是世間六凡的染法,和出世的四聖淨法,

實在是離不開因緣的。

世間法以業識含藏著有漏的種子為因,

以宿世所造之善惡業為緣。出世法以自性本具無漏種子為因,

今生所修善法為緣。都清楚其本有之因,

各隨所造之善惡業為緣,而現出染淨十法界諸法。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

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

佛的智慧是無所不知,不但知十法界的總相,

就是遠至恒河沙世界外,所有虛空中落下一滴滴的雨點,

也能知道它有多少滴,近在眼前的動植物,松樹為什麼是直的,

荊棘為什麼會曲的,鵠為何一生出就是白的,烏鴉為何是黑的。

都可以一一知道它們的根由。

繼續閱讀  :  http://www.book.bfnn.org/books2/1333.htm

 

 

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

清淨國土。無所不矚。眾生洞視。不過分寸。

宣化上人 :   http://www.book.bfnn.org/books2/1330.htm

見的程度,相差不同。初地菩薩,可以看見一百個世界。

二地菩薩,可以看見一千個世界。

三地菩薩可以看見一萬個世界。

依果位的不同,見的程度亦各有差別。

十方諸佛,則可以看見無窮盡,如微塵數不完的清淨國土。

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沒有看不見的地方。

金剛經上說:「一切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

不只是佛,就是菩薩,亦能看得清清楚楚。

凡夫眾生,則極盡眼力,近不過分寸,遠也只是有限的距離。

雖然見性是一樣,不生不滅,但因眾生肉眼有限,

同前不見後,見左不見右。

如眼前有所阻,隔一重紙,或一木板,便不能看見。

 

開佛眼有很多階段。從十里,一直至百、千、萬里——

最遠能見八萬四千里外之物,亦可以觀察八萬大動以前的事。

但不是一開佛眼,便什麼都可以看見,要慢慢逐階而上的。

 

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來指示阿難,

能見之性和所見之物,是清清楚楚,分明不雜的。

什麼是無緣大慈?和你沒有緣份,對你不對,更要用慈心求救度

——這是無緣大慈。什麼是同體大悲?

人有痛苦,就好像自己有痛苦。

無論如何,要想辦法來消除他的痛苦,

對人如對己,一人即一切人,一切人亦即一人——這就是同體大悲。

 

  

 

請參考  :  金剛經 : 法與非法之間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avefalse&aid=126408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