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進階)略窺:究竟了義的佛經~圓覺經~1
2017/11/27 09:36:46瀏覽1256|回應0|推薦2

圓覺經略說

 (第一章文殊師利菩薩)

南懷瑾教授著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yjj_NHJ/0931.htm

文殊菩薩所問的第一個主題,是如何成佛?

不過,這個境界太高了,不容易達到,

因此,文殊菩薩退而求其次,而問大菩薩如何發起清淨心?

 

云何無明?

什麼是無明?

無明是佛學的名詞。在小乘佛法裏,無明是十二因緣的起首,

我們的思想情緒都是無明,生從哪里來?死向何處去?

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誰?死後是否真有輪迴?有沒有我?

這些一概不知,皆在無明中。

大無明就是一切的大疑問,學佛不從這裏入手,一切都是空事,

沒有用,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此是因地法門。

 

其次,我們心念的來去,以及思想情緒控制不住,自己做不了主,

反而做了思想情緒的奴隸,這些妄想煩惱從哪里來?

是唯心?是唯物?是生理?是心理?

自己永遠搞不清楚,這就是無明。

假如這個因地法門認識不清,只求佛保佑,求佛加庇,

說老實話,這正是無明煩惱。

 

佛說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文殊菩薩擔心我們不但無明斷不掉,

連無明是什麼東西都莫名其妙,所以,特別代我們提出問題:

云何無明?

下面是佛對無明所作的回答。

 

參考    一秒鐘變一千六百兆次,這叫真相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

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什麼是無明?實在很難作答。

我們知道凡是善於說法者,都善用比喻。

人的思想與感情經常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人世間的語言文字有限,所以,人與人交談,要面對面,

看表情、手勢、動作才能瞭解得清楚。

 

其實,語言加上這些表情動作,還無法真正完全明瞭,

否則,人與人之間,不會有那麼多誤會。

要想以世間的文字語言,來表示形而上的道,非常困難。

因此,大教主都善於用比喻,佛經裏比喻最多,故事也最多,

基督教的新舊約聖經裏比喻也特別多,

猶太人的法典裏比喻也是一樣多。

比喻是語意表達最好的方式,但是,我們人反而受比喻的影響,

抓住比喻當真話,例如問說:月亮在哪里?

便用手指一指,月亮在那裏,結果,把手指當作月亮了!

這是很可憐的事。現在,釋迦牟尼佛也只好用比喻來解釋。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

無明就是顛倒,顛倒乃佛經所提出,而意義特別深遠。

佛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

其實這句話已經把一切佛法都講完了。

人世間沒有一樣不顛倒,眾生顛倒,知見不正,樣樣顛倒。

不顛倒,就成佛了。佛是什麼?

禪宗祖師說佛是無事的凡人,沒有事的平凡人,

哪個人能夠做得到?都是無事生非,都在顛倒之中。

禪宗的傅大士,南北朝時代人,彌勒菩薩的化生,

與達摩祖師見過面。他寫了一首顛倒的偈子: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首偈子千古以來,有幾個參透?如果能參透,你就悟道了。

有些學道的人說這是密宗啊!

空手把鋤頭,打坐陽氣一動,兩手趕緊結個手印。

步行騎水牛,哦!任督二脈通了。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口水是甜的,趕緊咽下去。

這樣講真是亂七八糟,顛倒中的顛倒。

我當年的禪宗老師說:這首偈子永遠參不透的。

我說先生(我們以前稱老師為先生),

您露一點消息給我們好不好?「好呀!」

他說:

「半夜起來賊咬狗,撿個狗來打石頭,

從來不說顛倒話,陽溝踏在腳裏頭。」哈!更顛倒!

 

如何才不顛倒呢?明代大詩僧蒼雪大師有首詩:

 「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

 這才不顛倒!這才有資格參禪。

 

所有眾生一動思想,一有情緒就是顛倒。

世法與佛法是同樣的道理,我常常鼓勵出家的同學要懂世法,

世法懂了,佛法就通了。

紅樓夢裏有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賈寶玉一輩子最討厭這兩句話,

這兩句話是賈寶玉的父親親自所寫,掛在賈寶玉的書房裏,

借此教育他,後來,賈寶玉懂了這兩句話,也就出家當和尚了。

其實,什麼是世間法?什麼是出世法?

紅樓夢全部都給你點出來了,只是一般人看不懂罷了。

我們從顛倒的觀念來看世間,很多人做人處事,無一不顛倒,

時時顛倒,處處顛倒。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好好的一件事,

搞到後來,吵起架來,大家弄得不愉快,

就是因為世事不能洞明,人情不夠練達,把事情搞顛倒了。

 

再說,人們不只是世間法顛倒,嚴格說來,

念佛打坐想成佛,是不是也顛倒?

這是個大問題,因為佛不在念中求,佛不在坐中求,

更不在拜拜中求。那麼,佛究竟從何處求?

假如這個問題沒有搞清楚,目標都迷迷糊糊,

你說你學佛,豈不顛倒焉哉?

 

下面佛再解釋什麼是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

釋迦牟尼佛在此作了一個比喻,如同我們走路,走到一個地方,

突然迷失了方向,一時迷糊,東西南北分不出。

地球是圓的,本來沒有方位,東西南北是人定出來的,

根據太陽及地球磁場定出來的。

那麼,誰令你迷失方向呢?

無主宰,不是鬼,不是神,也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迷失掉了。

 

 

如何四方易處呢?如何迷失的呢?

學佛必須要把這個原因找出來,

學佛第一步必須先認識清楚什麼是不顛倒的,

不過,佛沒有講,他說妄認四大為自身相,他說我們搞錯了,

弄顛倒了,把肉體當成我,肉體是四大合成,

地水火風四大合而成。堅固的物質謂之地大,

如石頭、土地、高山,在人體說來就是骨頭肌肉。

水大,地球上的雨水、冰雪,

人體上的血液、膿痰、尿、汗都屬水大。

火大,外界的太陽能,人體內的體溫都屬於火大。

風大,大自然的氣流,人體裏的呼吸謂之風大。

我們的身體是由這些四大合成的機器,

但是,這些不是我,只是我之所屬,只是擁有幾十年的使用權,

死的時候要交還給大地。

我們住的大地對我們太好了,給我們吃,給我們住,給我們用,

我們還給它什麼呢?

吐口水,拉大便,倒垃圾,空氣污染,水污染,髒的都給它,

最後死的時候,臭的還歸給它。

它也不生氣,照單全收。

佛說一切眾生把這個肉體認作是我,顛倒了,

所以,很多人學道打坐盡在身上搞,氣脈通到這裏羅!

又通到那裏羅!最後全通到殯儀館去!身體四大是假的嘛!

你把它當真的我,是不是顛倒?

 

再來呢?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什麼是六塵緣影,外面的光,眼睛看得見的東西。

聲,耳朵聽得見的聲音。香,鼻子聞得到的氣味。

味,舌頭嘗得到的味道。觸,身體感受得到的感覺。

法,意識想到的思維。

四大所合成的肉體則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機能。

外界的六塵,六種物理現象,與肉體的六根相互作用,

產生了影像,謂之六塵緣影。

例如,照片、電影、電視都是緣影,都是假像,

可是,這些緣影很厲害哩!

都會引起我們的喜怒哀樂。看到它們痛苦,我們也痛苦;

看到它們高興,我們也高興。你看!

我們人多麼顛倒!明明知道是假的,還是要受它影響。

 

想想我們的思想,都在六塵緣影中顛倒。

例如最近流行的電影甘地傳,看完回到家,還在感歎甘地真偉大。

其實,甘地已死了好久,電影中的甘地又是假的,

可是,這部電影就是那麼感動人,感動得當場掉眼淚,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被六塵緣影所欺騙。

人生的一切事物都是六塵緣影,昨天所發生的事情能留得住嗎?

能再把它擺在眼前嗎?不能,這些都過去了,都是六塵緣影。

可是,我們經常想起昨天的事,都會氣憤得不得了,

難過得不得了,

一切眾生都在六塵緣影裏玩,把六塵緣影當作自己的心。

 

 

好,現在釋迦牟尼佛把這一切都否定了,

教導我們四大合成的身體不是真的我,六塵緣影也不是我。

再深入研究,如果這身心不是我,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我?

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下面佛又用了一個比喻,他說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我們現有的身心不是我,但是,並沒有離開我,

它是我們真正生命的反映,如空中花,空中哪有花?

把眼睛揉一揉,在空中出現一點一點的,或者頭發昏,

看到眼前一點一點的小星星。又如你們打坐看到亮光,

看到佛菩薩,對不起,臂彼病目......不能認真,當真你就錯了。

及第二月,各位有沒有看到過第二個月亮?

月亮只有一個,對不對?可是,月亮多得很,古人有句詩:

 「千江有水千江月」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出現一個月亮。

水中的月亮是不是真的月亮?不是,是天上月亮的反映。

 

到這裏,各位看,佛經寫得多美。

「圓覺經」、「楞嚴經」、「維摩詰經」這三部經典的文字,

真的美到極點。

透過這美麗的文字,我們要瞭解到這個身心不是真我。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破除無明,不要弄顛倒了,

不要把這個假的身心當成真我,把它看得牢牢的。

想想看!我們一生時間中百分之九十五都在為這個軀體而忙。

它需要睡覺,躺在床上,人生已去了一大半。

它會餓,吃三餐飯,可有得忙了,買菜、洗菜,要煮、要炒,

吃完了,還要洗,吃下去也挺麻煩,又要排泄出來。

早晨起來,還要洗臉;冷了要加衣服,熱了要脫衣服。

為了生活奔波,要工作,要受氣,忙了一輩子,

結果,它還是不屬於我的,最後屬於殯儀館的焚化爐。

你看!我們被它騙得多苦!眾生顛倒!

除此之外,又是名,又是利,那更有得忙了,忙了一輩子,

結果如何呢?人真是可憐啊!

 

要透過這些假相來尋求真正的生命,

不要被這些六塵緣影騙住了。

其實,大家念佛打坐也是在玩自己的六塵緣影,

尤其是學道學密宗最喜歡講夢,跑到我這裏來,

老師啊!我昨天做了一個夢......如何如何,唉呀!

我聽一個頭三個大,明明是夢,明明是假的,偏偏講了又講,

最後還說這個夢是真的,你說眾生顛倒不顛倒?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

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菩薩說:虛空中實際沒有花,

虛空就是空的,沒有東西,因為眼睛有病,所以看起來有花。

如精神分裂症的人看到鬼看到神,在他腦海裏、眼睛的確有鬼。

 

說到精神病,誰有病?誰沒病?很難判定。

絕對沒有病正常的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已經圓寂的釋迦牟尼佛,一個是還未出生的彌勒佛

每個人都有病,因為都在顛倒妄執之中。

以前我到精神病院看那些病人,待久了,我就發覺不對勁,

全體都是病人,你說他們不正常,他們才覺得你不正常呢!

因為眾生顛倒,誰對?誰錯?搞不清楚。

 

病者妄執,妄執就是把假的抓住當真的。

眼睛病了,看到虛空裏花朵的存在,就是妄執。

因為這樣搞久了搞習慣了,不但迷惑了虛空的樣子,

連真的花的樣子也忘記了,都把假的當成真的了。

 

 

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我們生了又死,死以再來投生,如此生生死死,輪轉不停,

就是因為妄執的緣故,就是因為把假的當真的緣故。

此「妄執」就是其他經典所講的「業」。

 

佛教之所以能生根發展,佛經翻譯中文優美,

具有高度的文學價值,折服了很多知識份子,

這一點是很大的原因。

人生來不是有罪,而有缺憾,不完美,不圓滿,

也就是說人生來就有業,有善業、惡業,

以及不善不惡的無記業,這個業不是罪,而是一股力量,牽著你跑

 

我們在大顛倒之中,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搞不清楚,一切都在妄執,都受業力影響,

都被錯誤的思想左右。為什麼有煩惱?為什麼有痛苦?

因為自己妄執。

所以禪宗說到所有的佛法,只有一句話:「放下。」

但是,人就那麼可憐!偏偏放不下。

聽了禪宗的放下,天天坐在那裏,放下!放下!

如此又多了一個妄執--「放下」。

 

唐代白居易學禪,寫了一首詩,

這首詩等於把「圓覺經」的開頭講完了。

 

「須知諸相皆非相,若住無餘卻又餘,

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空花哪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

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金剛經」所講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一切皆空,一切諸相皆非相。

有餘無餘是佛學的名稱,

得了道的境界是無餘涅槃,也叫作無為。

有餘涅槃是小乘境界的道果,無餘涅槃是在大乘境界的道果。

言下頓悟,一切解脫,謂之「言下忘言一時了」。

人生本來是夢,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夢中之夢,

都是妄執,都是假的。

佛告訴我們自性本來空,既然是空,還要求個果位?

還想得個道?所以,「空花哪得兼求果」。

陽焰就是光影,夏天在高速公路上,

就可以看到前面路上漂浮著水,這就是陽焰,

這是假的光影幻境,怎麼會是水呢?

「攝動是禪禪是動」,

把兩條腿盤起來,把心裏的念頭拼命壓下去,以為這就是學佛,

以為這就是靜,其實,這才動得厲害。

假如你不求清淨不求空,「只緣無事可思量」,

自然而然,這就對了,「不禪不動即如如」。

 

懂了白居易這首詩,才能瞭解「圓覺經」這一節,

佛所告訴文殊菩薩的話,一切眾生皆因妄執而生,

人都把假的當成真的。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

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接下來,佛再進一步解釋什麼是無明,無明並沒有一個真東西。

例如我們閉起眼睛靜坐,眼睛好像什麼都不想,

心中一念,若有若無,似想非想,此正是無明。

但是,你再一尋找,這個東西在哪里?

它沒有體,假的,所以說,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

佛在此又作一個比方,

例如人在做夢的時候,夢中的境界都是真的,並非沒有。

我常告訴人家,當一個人在做夢的時候,不要去叫醒他,

叫醒他是罪過,很殘忍。

你看有些人做夢時,笑得多甜!他在夢裏多享受!多舒服!

這種經驗大家都有過吧!

 

可是,人很可憐,古人有兩句詩:

 「多情自古空遺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這就是人生。好夢最容易醒,醒來想再接下去,接不下去,

所以,不要去叫醒夢中人,讓他多做做好夢。

我有時在想,佛說喚醒夢中人,到底是慈悲?還是狠心?

我覺得一切眾生讓他做做夢,蠻舒服的!何必去叫醒他呢?

 

乃至於醒,了無所得。」

等到夢醒的時候,才曉得剛才在做夢,

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沒有。

注意!現在我們正在做夢哦!

等到大徹大悟,就會發覺我們白天睜著眼睛做夢,

與夜晚閉著眼睛做夢,沒有兩樣。

晚上做夢是幻,白天做事一樣是幻。

可是,我們凡夫眾生夢中認為是有,

醒來還不願意承認它是假的,還想繼續夢下去;

明知現在是在夢中,還是願意沈迷下去。

 

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例如我們眼睛生病,看到虛空中有花朵;

眼病醫好了,花沒有了,這些亮光哪里去了?從哪里消失的呢?

不,不可以這麼說。

它本來就是沒有的,它本來就是虛幻的,它旨空生空滅,

它不在虛空中生,而是在你這裏生。

何以故!為什麼呢?無生處故。

空中的花本來是假的,因為我們以病態的眼睛去看虛空,

虛空才出現花影,虛空還是虛空,虛空中並沒有多出花朵來,

當然也就沒有生處,也沒有滅處。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其實,我們真正的生命是無生的,是生而不生的。

什麼是生滅呢?

例如我現在講話,各位在聆聽抄寫,動一下,顯出一個現象來,

經過一段時間空間,又消滅了,一生一滅,一來一往,

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乃至心裏所想的,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滅法。

假如我們被這些生滅的現象所轉,就是凡夫。

假如能夠發覺在這生生滅滅之中,有個不生不滅的,生而不生,

滅而不滅,動而不動,無形無相,就可以如佛經所說:

「證無生法忍,登菩薩地。」

就可以不須斷除生滅,就不在生死之中。

 

由此可見,宇宙萬有的現象都是相對的,

有生有滅,有來就有去,有善就有惡,有是就有非,

有動就有靜,這是生滅法,現象界兩邊相對,是靠不住的。

能生能滅的,而不生不滅的才是佛道。

所以,打坐念佛求靜,靜也是生滅法。靜久了,也坐不住,

要下來走走,定久了要出定,靜極思動,動極思靜。

為什麼凡夫想打坐求靜?動久了,煩了,所以想圖個清淨。

但是,真讓你靜下來,卻又靜不了。

我有幾個朋友很羡慕出家同學的清淨,想退休,

我都勸他們不要,為什麼?

因為很多人一旦退休,沒事做,靜不下來,

結果,退到「陰」國去了。

所以,學佛的第一步要先能享受寂寞,沒有這種修養,不要談學佛

 

想當年我在峨眉山頂閉關的時候,山峰頂上,不要說人影沒有,

連鬼影子都沒有。萬山冰雪,孤零零一個我,所謂: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就是如此境界。有時夜晚看經,一盞油燈,一燈如豆,

孤燈獨影,那才清淨!那才享受!

這才真是享盡清福,是人生一大享受。

你們學佛修道,回去看到老婆孩子,抱一抱,

然後就走開去打坐,偶爾清淨一下,老婆孩子還是在旁邊,

假如真把你丟到人煙絕跡的地方去,保證你嚇都嚇死。

 以上是講到妄見生滅,輪轉生死,順便提起。我們繼續看下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

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佛告訴文殊菩薩成佛的第一步怎麼走,我們都有資格成佛,

誰都一樣,包括蟑螂、螞蟻一切眾生。

第一步因地怎麼修呢?「知是空華,即無輪轉」,

要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虛空中的花朵,

今天我們講的,聽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假的。

人生如戲,要曉得我們現在是在唱戲,演父母的就要像父母,

要演得大家都叫好。

但是,不要忘了你是在唱戲,唱完戲,卸了妝,

都要殯儀館報到去了,這一切都是假的。

但是,一般人唱戲都唱昏了頭,

上了台就下不來,上臺容易下臺難。

 

同時要認識清楚,「亦無身心受彼生死」。

生生死死是現象的變化,我們那不生不死的真我,

並不在此生死上,你要能找到這真生命,才可以了生死。

注意,我們那不生不死的道,

「非作故無」,不是造出來的,也不是修出來的。

你說我敲了好多木魚,打了好多坐,念了好多咒語,

大概可以成佛了吧?哈!那是你妄想!

觀自在菩薩在「心經」中不是也告訴我們: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你修他沒有多,你不修他也沒有少,它不是造作出來的。

空本來就是空,不是你修出來的。

 

你們平常打坐覺得空空的,唷!好舒服!好清淨!

我見到了空性!不要自欺欺人,

那是你自己身心造出來的一種感覺。

甚至,有的人跑到我這裏來說:

「老師,糟了!掉了!我說:「什麼掉了?」

「那個空空洞洞的掉了!」你們說好不好笑?

空不是你修出來的,

不是你不修就不空,他不用你修,本來就空。

我常常講,不要去空妄想,怎麼那麼多事?是妄想來空你啊!

妄想本來是空,你想留他也留不住,用不著你去空他,所謂:

 

「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閑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懂了這個道理,就可以開始修行了,這是如來因地。

我此話不會騙你們,講錯了,下地獄,

到地藏王菩薩那裏第四層地下室,地獄本來十八層,

現在時代進步了,又加了四層地下室。(眾笑)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

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我們再來體會空。

空,是學佛的第一步,也是學佛的最後一步。各位注意!

「空!」我剛才說空,有沒有一個空?什麼都沒有了對不對?

即有即空,即空即有。那麼,你說空,現在有沒有知覺?

有,有知覺。那知覺不空,不!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因為空,所以有知覺。

如果沒有知覺,就不叫空。

 

知虛空者,即空華相。」

我知道現在空,那個能知之性本來就是空的,

你又何必再去空他?妄想來了何必害怕?

因為空,所以什麼都知道。

亦不可說無知覺性」,

你不要認為空就無知覺,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

不要認為空是什麼都不知道,不要以為什麼都不知道就是入定,

千萬不要搞錯了。

「有無俱遣」,說有也不對,說空也不對,不是息心除妄想,

只緣無事可思量,不抓住一個有,不抓住一個空,不空而自空,

不定而自定,即空即有,即有即空,如是!如是!

「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此即是唯心淨土,此既是覺性,順此而行,即是正路。

 

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

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

 

什麼理由呢?「虛空性故」。

虛空是個形容詞,我們往往有一個錯誤的觀念,

把自然界的空間當成虛空,

所以,在心理上自己造就一個空空洞洞的境界,

以為這就是虛空,實際上,有個空空洞洞的境界存在,

已經不是空了。

這是第六意識有個虛空的觀念,是加以造就出來的,

在唯識的道理講來,就是作意。

自然界的虛空其實並不空,

裏面含有空氣、水分、灰塵、細菌......等等。

佛法所講的虛空是個名詞的引用,虛空即不是有,也不是沒有,

無以名之,名之曰虛空。

千萬不要抓住一個虛空的境界,當作虛空。

 

其次,我們的無明妄想究竟如何去斷?

佛說無明如虛空之花,無生處,無滅處,不了自了,了而不了。

這個道理聽起來好像很玄妙,其實很平凡。

「心經」裏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無所謂了或不了,因為它本身就是虛空性。

例如我們聽的、看的、想的、都是無明所起的作用,

你說它有嗎?沒有,用過便休,沒有嗎?

當場就能夠用,它本身自性是虛空。

 

「常不動故」,

我們也經常誤以為修道修到最後不動,以為不動念,

或者什麼都不知道,就是定。這樣的話,何必學佛?

學石頭,學死人多好!

所謂不動是形容詞,它是動而不動,

例如我講話,諸位聽見了沒有?聽見了,這不是動嗎?

各位聽到我講話的聲音,乃至聽到外面的車聲,這是動相。

假如你到了高山頂上,聽不到任何聲音,那時你聽見了沒有?

聽見了,聽見了一個沒有聽音的,這是靜相。

動相你聽到了,靜相你也聽到了,動相與靜相,你都清清楚楚,

此時念頭沒有動過,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動來知道動,靜來知道靜,能夠知道動靜的那個不在動靜上面,

與動靜毫不相干,他是永恒不變的,所以用常不動來形容他,

他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

如來藏是佛法的名詞,所謂如來是悟了道、成了佛的稱呼。

如來也是形容詞,好像來了,其實沒有來,

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來,如同我們的思想念頭好像來了,

其實沒有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來,

如同我們的思想念頭好像來了,

來了又去,自性空故,常不動故。

那麼,何以謂之「藏」?因為他能生萬法,含藏一切萬有。

所謂如來藏,既是一切眾生自性之別稱也。

如來藏中無起滅,在我們的自性中無所謂起滅,

例如我們研究「圓覺經」我講了一大堆話,各位也聽了一大堆,

所有生起滅了,聽過了都不相干,無生亦無滅。話

也聽懂了,書也看到了,但是,用過便修,自體中都不執著,

無知亦無見。何以如此呢?

 

「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

如法界性,此話怎講?

我們初步學佛,一定說無明妄想是罪孽,一點都沒錯,

無明妄想為什麼那麼難除去呢?

如來藏性微妙不可思議,一切眾生妄想業力亦微妙不可思議,

轉了此業力就是佛。

「如法界性」如何解釋?我們引用的「楞嚴經」上所說: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清淨本來就是「圓覺經」所講的如來藏性,周遍法界。

法界是佛學名稱,比宇宙還廣大,普遍充滿一切時空,

此法界超越了我們觀念中的時間、空間。

隨眾生之心量大小而大小。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看你的智慧達到什麼境界,隨你的業力而發現。

「圓覺經」在此講的比較簡化,如法界性,隨你的心量有多大,

就有多大。我們的心有多大?大得很呢!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叫兩聲,就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你說大不大?

但是,如此專心念下去,會不會到呢?會到,如法界性。

我們的自性有沒有邊際可量?沒有。

究竟圓滿遍十方,不是修了就會比較大,不修就比較小,

他本來圓滿,遍十方,不是修了就比較大,不修就比較小,

他本來圓滿,遍滿十方,沒有時間空間的阻礙。

懂了這個道理,才能開始學佛,是則名為因地法行。

 

 

「圓覺經」一開始,文殊菩薩提出問題,問學佛從哪里開始?

什麼是如來因地法行?等於蓋房子的地基在哪里?

佛答覆要斷無明。文殊菩薩又再進一步問

「什麼是無明?無明猶如病目見虛空之花朵,虛幻不實。

 

講到無明,給各位說一個近代的故事。

此事距離現在大約一百二十年清末時代,

一個貴州人在四川犯法,判死刑,要殺頭。

很巧,執刑的劊子手剛好是這名死刑犯最要好的朋友。

死刑犯對這位朋友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總要幫我一下。」

 

劊子手說:「你是死罪,我怎麼幫得了呢?怎麼辦?

這樣好了,到了刑場,我幫你。」

 

「到刑場?你要殺我了,你怎麼幫我?」

 

「我教你,當我的刀一下之後,我喊走,你就拼命跑。」

這位劊子手朋友不得已,只好如此哄騙他。

其實,刀一下,頭就斷了,哪里逃得了?

 

但是,這個死刑犯求生欲望強烈,把他的話當真,深深記在心裏。

行刑當天,死刑犯很有信心,也不難過。

難過的倒是他那位劊子手朋友,曉得非殺頭不可。

行刑時,犯人跪下,劊子手準備下刀,

先拍一下他朋友的頭說「注意唷!然後刀一下,

喝道:「走!」頭就掉下來了。

 

此時,這個死刑犯記住劊子手的話,就拼命跑,一路跑,

由西川跑到東川,在那個地方還做了小生意,

更妙的是,還娶了老婆,生了幾個孩子。

 

事隔二十年,這位劊子手因公事到東川,調查一件刑案。

來到一家酒店吃飯,一看這位店老闆不是被我殺了頭的朋友嗎?

還有老婆、孩子?真是嚇住了。

這位店老闆看到劊子手也愣住了,

也認得這位救了他的老朋友,

不過,不敢打招呼,他是逃出來的犯人,想辦法請到裏面,

然後跪下來向這位劊子手道謝:

「多謝當年幫忙,現在我在這裏成家了,開了店,

做個小生意,謝謝救命大恩!」

搞得劊子手莫名其妙,不曉得這是怎麼一回事?

也不敢說你的頭已經被我砍下來了呀!

 

劊子手很納悶地回到成都,向朋友提起這件怪事,

再去墳場把屍體挖出來看,沒錯,都已化成白骨了,

真是咄咄怪事!這件是就慢慢傳揚開來,

結果,最後傳到這位死刑犯那裏。

他聽到此事一愣,曉得自己真被殺死,完了,

整個人化作一灘血水。

 

這個故事說明人的無明業力有那麼厲害,

這也是有些修行人可修到身外有身的道理。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也在此講給各位聽。

 

這個故事發生在川東萬縣,也是有一位牢裏的犯人,也是想逃。

這個人沒念過書,只聽過「西遊記」裏有個孫悟空本身很大,

上天下地,變來變去,所以,他在牢裏,

天天就念齊天大聖孫悟空,求你救救我,傳我一點本事,

讓我逃出來,天天念,天天求。

 

怪了,結果夜裏做夢,孫悟空來了,教他打猴拳。

坐了七八年牢,練了七八年猴拳,猴拳練得出神入化,

手一揮,鐵條就彎了,他大搖大擺地從牢裏出來。

 逃出來以後,就靠教拳維生,同時也做了很多好事悔過。

 

有一天夜晚,看到一位穿白衣服的女孩,

匆匆忙忙地鑽進一座宅院裏去。

他好奇,運用他猴拳的功夫,也跟了進去。

可是,進去以後,看不到人,難道是豬八戒的徒弟?

 

再仔細一瞧,有個房間露出微微的燈光,

裏面一個年輕女子準備上吊,那個穿白衣服的女人也出現了。

那個年輕女子的頭往繩子裏套,

那位白衣女子就在地上拜了拜。

他懂了,在牢裏,他聽過凡是人想自殺,都有鬼在作祟,

便趕緊一個箭步上去,把那個上吊的女子就下來,

那個女鬼也跑掉。家裏人都出來謝他,不在話下。

 

他回家後,女鬼也跟來了,睡覺的時候,女鬼找上他了,

女鬼說你破壞了我的事,你非死不可。

他說我是孫悟空的徒弟,你這一套對我沒有用。

女鬼說不行,你非死不可。

好吧!他就把繩子拿來掛上,脖子一運氣,當然吊不死。

女鬼跪下一拜,他馬上感受到一股無形的重力從肩上下來;

女鬼第二拜下來,力量更大,繩子也斷了。

 

這個女鬼奈何不了他,結果就哭起來了,因為找不到替身,

無法投胎,很傷心。他看這個女鬼也蠻可憐的,

他說這樣子好了,我們兩個合作,

你是鬼,哪一家出事,你比我清楚,我會武功,我們去救人,

功德做滿了,你好去投胎,我也好贖罪。

女鬼也答應了,不再去害人。

 

好了,這兩個--一個是孫悟空的徒弟也是逃犯,一個女鬼,

就合作起來。經過了五六年,做了很多好事。

 

有一天,女鬼向他跪下來。孫悟空的徒弟一看感到奇怪,說:

「唷?怎麼了?又來了?」

 

「不,我感謝你,這幾年跟著你,做了很多功德,

現在,閻王那邊通知我,可以不用找替身直接投胎了。」

女鬼還告訴他到哪里投胎,而且是個男孩,一百天後去看他。

 

他說:「

好啊!恭喜你!不過,你走了,沒有人給我打聽消息。」

兩人互道珍重,就此告別。

 

但是,女鬼出了門,又走回來。「怎麼?還有什麼事?」

 

「我忘了告訴你一個咒子,你再幫我做功德。要是有人受了氣,

傷心想投水、上吊、想自殺,都有鬼跟著,

告訴他只要這個咒子一念,就沒事了。」

 

「什麼咒子?」

 

「大千世界,無罣無礙。自去自來,自由自在。

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這個咒子很靈哦!我碰到過幾個人,告訴我心裏煩悶想自殺,

我叫他趕快念。嘿!靈得很!一念就沒事。

有時我看到這個人眼神不對,我就講這個故事給他聽,

當然,他心裏有數。

因為有時侯有些話不能明講,你越勸他不要自殺,

他偏要死給你看,那就糟糕了。

告訴他這個故事,回去一念,自殺的心理就去掉了。

你們回去也講一講這個故事,替那位女鬼做做功德。

 

不要小看這個咒子,這是有道理的,

這幾句話等於是「圓覺經」的第一部,

雖然是無明,也是無罣無礙,來去自在。

好了,鬼故事講完,我們回轉來講佛經。

 

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佛告訴文殊菩薩,要修行大乘菩薩道,要發清淨心,

要懂得自性本來清淨的道理,妄想念頭用不著去空它,

自去自來,自由自在,無罣無礙。

發清淨心是屬於因位,果位則是發菩提心。如何能清淨呢?

自性本來清淨,不用你來清淨。懂了這個道理,才是學佛的第一步。

 

末世眾生依照這樣修行,

才不至於墮入邪見,才不至於走岔了路。

假如沒有認清這個目標,

對不起!根據「圓覺經」來說,都是邪見。

不過,萬一走了歪路,也沒有關係,慢慢再繞回來,

只是繞了一大圈,走了很多冤枉路而已。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以上是釋迦牟尼佛講道的記錄,以三藏十二部分類,謂之長行。

後面是偈頌,偈頌的作用是把前面所講的道理加以歸納。

在印度來說,這些偈頌是最美麗的詩歌,可以配合音樂唱誦。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礙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文殊汝當知  文殊菩薩你要知道,

 一切諸如來  所有一切過去、現在、未來諸佛,

 從於本因地  修行的基礎,開始的第一步,

 皆以智慧覺  都是從自己的內心,求得般若智慧覺悟。

 了達於無明  覺悟通達無明自性本來空,

 知彼如空花  無明妄想業力有如空花,自生自滅,你不用去空它,

 即能免流轉  瞭解無明本空,就可以免除在生死中流轉。

 又如夢中人  又像做夢的時候,喜、怒、哀、樂樣樣俱全,

 醒時不可得  醒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了。

無明也是如此,如同我們要發脾氣,忽然一想,不值得,

氣死了才劃不來,笑一笑,不氣了。這時候,氣憤哪里去了?

無所來去,等於醒時不可得。

因此,永嘉大師在他的「證道歌」裏告訴我們: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覺者如虛空  悟了道如何呢?

溈山禪師說:「悟了同未悟。」

得了道的人與沒有得道的人一樣。什麼是佛?

禪宗祖師說是:無事的凡夫。

 

平等不動轉  平等就是不二法門,

空與有,善與惡,是與非,一切平等,自性本空,

所以平等不動轉。假如需要你去空他,就不平等,就動轉了。

 

覺遍十方界  覺悟了以後,瞭解自性遍滿十方,無所不在。

 即得成佛道  這樣就可以成佛了。

 

眾幻滅無處  妄想空了到哪里去了?

難道找個倉庫裝起來不成?妄想自性本空,滅了無處所。

 

成道亦無得  「心經」上說:「無智亦無得」。

假如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半吊子,絕對無道。

真有道的人,不會告訴你有道,很平凡,你看不出來。

你看真有錢的人,裝起一副窮相,決不會告訴你有錢,對不對?

 

本性圓滿故  為什麼?本性圓滿。

若認為自己有所得,傲慢自大,那就不圓滿了。

自性不增不減,得個什麼?

 

菩薩於此中  大乘菩薩們瞭解了這個道理,

 能發菩提心  能夠發起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清淨心,一體之兩面。

 末世諸眾生  未來末世的一切眾生,

 修此免邪見  依照如此修行,就不會走錯了路。

 

以上是大智慧的文殊菩薩提問題,佛加以解答。

學佛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後成佛的也是智慧。

佛法是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

 

文殊菩薩代替我們問無明妄想如何了斷?

佛答覆說無明煩惱自性本空,不用你去空他,如空中之虛花,

自來自去,自生自滅。

能起煩惱妄想的,他本來沒有動搖過,用不著去除它。

懂了這個,當下一念清淨,有何放下不放下?!

若說放下,放下是他,若說提起,提起也是他,自性本空如夢幻。

 

懂了這個道理就成了嗎?千萬不可狂妄。

縱然見了空性,得了清淨,正好修行。

禪宗五祖告訴六祖:「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所謂「見性起修」。這個道理從「圓覺經」裏,看得很明白。

文殊菩薩代表智慧,這個第一步;

見道以後修道,修普賢菩薩行。

普賢菩薩代表行願,萬德莊嚴,萬行莊嚴。

所以,接下來是普賢菩薩登場。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yjj_NHJ/0931.htm

ps.以上是圓覺經第一章   共有十二章

 

 

參考      馮馮居士的天眼傳奇

 

圓覺經略說

目錄

圓覺經略說(第一章文殊師利菩薩)
圓覺經略說(第二章普賢菩薩)
圓覺經略說(第三章普眼菩薩)
圓覺經略說(第四章金剛藏菩薩)
圓覺經略說(第五章彌勒菩薩)
圓覺經略說(第六章清淨慧菩薩)
圓覺經略說(第七章威德自在菩薩)
圓覺經略說(第八章辨音菩薩)
圓覺經略說(第九章淨諸業障菩薩)
圓覺經略說(第十章普覺菩薩)
圓覺經略說(第十一章圓覺菩薩)
圓覺經略說(第十二章賢善首菩薩)

參考    免費"舍利"結緣後 不斷增生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avefalse&aid=10919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