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介保羅.奧斯特的《月宮》
2013/01/26 08:27:27瀏覽1107|回應1|推薦8

淺介保羅.奧斯特的《月宮》

我們的生命取決於多重偶發事件......每一天我們都要跟這些衝擊和意外抗爭來保持平衡。......我以為將自我放逐於這世界的混亂裡,這世界就會向我表露某種秘密的和諧,某種能幫助我參透自我的形態或方式。重點在於要接受事情的原貌,要隨著天地萬物的潮流漂浮。我意思不是說自己做得很好,其實我是一敗塗地。不過失敗並未損害這個企圖的誠意。
——
保羅.奧斯特,月宮

在接連讀了奧斯特令人略感失望的幾本小說:《黑暗中的人》、《書房裡的旅人》以及《在地圖結束的地方》之後,他在 1989 年創作的《月宮》則是讓我又找回閱讀的興味了。

小說的第一段,似乎讓我回想起自我荒廢的學生時代,一方面虛度青春,另一方面卻又殘忍地冷眼旁觀虛度青春的自己:
那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夏天。當時我還很年輕,卻不相信會有什麼未來。我想活得危險,把自己逼到極限,看看會發生什麼。(P.11)

下面這一段則是更確切、深入的描述一個青年虛無主義者的頹廢意志:
問題的癥結不在於悲傷。悲傷也許是起因,但很快就被其他東西取代——一種更明確的東西,一種更能料想到後果的東西,一種危害更大的東西。一連串的力量正蓄勢待發,等到某個時間點我開始動搖時,它便飛繞在我周圍打轉,越轉越大,越轉越大,直到最終我被拋出軌道。
......
這就是虛無主義提升到一種美學的層次。我把自己的人生轉化成藝術品,為似是而非的精妙雋語而自我犧牲,讓我的每次呼吸教導自己如何品嘗玩味自己的厄運。這些徵兆都指向一種完全的消蝕,在閱讀時探索,那黑暗的意象以其構造的單純性誘惑我,引我一步步入彀。我不會採取任何行動去阻撓無可避免的結局,也不會趕忙奔赴終點。如果人生眼下還能照舊進展那更好。我會按捺住性子、堅持住立場。我只是已經知道將會發生的事,無論是今天發生或明天發生,事情終究會發生。完全的消蝕。野獸被剷除,內臟被解構。月亮行將遮蔽太陽,屆時我將消失。我會身無分文,我會變成徒有血肉卻一文不名的廢物。(P.28)

「月亮」成為書中敘事者生命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
一家叫做“MOON PALACE”(月宮)的中國餐館:
那是百老匯中最卑微渺小的部分,但引人注意的是我目光所及之處都籠罩在霓虹燈光裡,色彩鮮豔的燈管拼出粉紅色和藍色的字母“MOON PALACE”(月宮)。我認出那是街區一家中國餐館的招牌,這名詞所帶的力量讓我跳脫出一切實際的指涉和聯想。那是神奇的字母,懸掛在黑暗中,宛如來自天上的資訊。(P.25)

之後在月宮這家餐館用餐後所拿到的幸運餅乾:
我們打開幸運餅乾,裝模作樣地研究起裡面的紙條。很奇怪地,我還清楚記得自己的簽語,就像紙條還捏在我手裡一樣。上面寫著:太陽是過去,地球是現在,月亮是未來。”(P.98)

收藏在布魯克林博物館,由美國浪漫主義畫家 Blakelock, Ralph Albert 1885 年創作的一幅畫作 Moonlight

一輪滿月坐落於畫布正中央——數學上的正中心,它看起來就是這樣——這蒼白的圓盤照亮了上下方的一切:天空、一座湖、一棵枝椏交織如蛛網的大樹以及水平線上的低矮山脈……(P.139)


而奧斯特在其《紅色筆記本》裡頭,則揭示了「月亮」對於創作者蘊含著什麼樣的意義: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on_Palace
In this interview, published in The Red Notebook, Paul Auster looks at the meanings of the moon in Moon Palace:
The moon is many things all at once, a touchstone. It’s the moon as myth, as ‘radiant Diana, image of all that is dark within us’; the imagination, love, madness. At the same time, it’s the moon as object, as celestial body, as lifeless stone hovering in the sky. But it’s also the longing for what is not, the unattainable, the human desire for transcendence. And yet it’s history as well, particularly American history. First, there’s Columbus, then there was the discovery of the west, then finally there is outer space: the moon as the last frontier. But Columbus had no idea that he’d discovered America. He thought he had sailed to India, to China. In some sense Moon Palace is the embodiment of that misconception, an attempt to think of America as China. But the moon is also repetition, the cyclical nature of human experience. There are three stories in the book, and each one is finally the same. Each generation repeats the mistakes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So it’s also a critique of the notion of progress.


至於,我對月亮的想法是什麼?或許應該是一種週而復始、無盡的孤寂吧!

As the last paragraph at
the end of this novel.
我馬不停蹄地往太平洋走,心中的喜悅持續地滋長。我覺得抵達大陸盡頭,某項重要的問題自會迎刃而解。我不知道那個問題是什麼,但答案已經在步履中成形,只要繼續走下去,就能夠明白我已經將自我拋在腦後,明白我不再是以前的我。

……

我佇立在海邊良久良久,等待著最後一絲陽光消失。身後的小鎮正市聲鼎沸,製造著世紀末熟悉的美式喧攘。俯看著海岸線,我看到屋裡的燈光開始亮起,一盞接一盞。接著月亮從山丘的後方升起。那是一輪滿月,像一塊燃燒的石頭又圓又黃。我注視著它,直到它滑入夜空,目不轉睛地看著它,直到它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P.302)


【書籍介紹】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86255
月宮 Moon palace
作者:保羅.奧斯特

原文作者:Paul Auster
譯者:彭桂玲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2021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3318520
裝訂:平裝

  馬可的母親早逝又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只好跟著舅舅巡迴演唱。進入大學之後,為賺取生活費,擔任曼哈頓的有錢瞎眼老人湯瑪斯埃奉的看護,為他唸書報。但當自認死期將屆的埃奉,要馬可為他寫下傳記時,一個橫跨美國東西兩岸的驚人故事也隨之展開……
  隨著埃奉的敘述,馬可從曼哈頓繁華的都市街道前進到猶他州月光下的沙漠,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接二連三的事件,情節豐富精彩,更出人意料
……

【延伸閱讀】
http://post.books.com.tw/bookpost/blog/8959.htm
月宮 /博客來編輯

http://blog.sina.com.tw/su1977/article.php?pbgid=1913&entryid=573742&trackopen=1
只要繼續走下去……《月宮》-夜色-新浪部落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292519/
奥斯特版〈百年孤寂〉来自: 爱看书的凯西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7257314

 回應文章

普普斯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是虛無還是孤獨?
2013/01/28 09:58
驀然發現,這本小說我沒看完。

如果虛無本身的意義就是虛無,那書寫本身就是虛無。

當然,如果把虛無化為美學,那或許是另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

然而,這真的是好的嗎?是我們被虛無綁架,還是我們綁架了虛無?是虛無虛無了我們,還是我們需要虛無肯定虛無?

我沒有看完這本小說,或許結局不是我想的那樣,但我想起《時時刻刻》中吳爾芙的台詞:

親愛的雷納德,要直面人生,永遠只面人生,瞭解它的真諦,永遠的瞭解,愛它的本質,然後,放棄它。
le14nov(le14nov) 於 2013-01-28 17:15 回覆:
年輕的時候,你必須找到理由理解自己為何要荒廢生命?為何想荒廢生命?當你感到生命行進是如此沉重、如此煩悶,你想否定你所面對的家庭、課業、愛情以及所有的問題或不順遂因而,你只好把一知半解的「虛無主義」(nihilism) 或「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做為合理化的一種理論基礎。

直到有一天,你不再年輕了,你那些理論漸漸被現實生活的數字所填滿:股票價位、基金淨值、電話費、水電費、生活費等等。

直到現在,其實你早已忘記那個年輕的時候的記憶,卻不經意地從這本小說一開始的這段文字開始騷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