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NEW ARRIVAL:麥田出版的新譯本《柏林童年》
2012/03/26 21:36:14瀏覽249|回應0|推薦7

NEW ARRIVAL:麥田出版的新譯本《柏林童年》

童話攝影的《柏林童年》——它不只是鳥瞰生命早已脫離的餘燼,也是輕浮的國家一霎間的留影,是某個空中飛行的人所按下的快門,當他說服他的對象高高興興的靜止不動時。
——
阿多諾

遲疑著要不要買下《柏林童年》的這個最新譯本,因為之前已經買過對岸南京大學出版社的簡體中文譯本。但最終考量新譯本多了兩篇推薦序、附錄的幾篇文章以及阿多諾的〈後序〉,也就欣然下單放入購物車而輾轉到手了。

這次的譯本一樣包含了《柏林童年》的「第一稿」 (基森版)與「最後稿」,但有趣的是我反而想談談兩個新舊譯本「麥田版」與「南京版」的不同之處:

  1. 「南京版」有著長達 16 頁的〈譯者前言〉,「麥田版」則以短短 2 頁的〈譯本說明〉及吳明益/胡晴舫的推薦序取而代之,另外還增加了阿多諾的〈後序〉。
  2. 「南京版」及「麥田版」的插圖照片略有不同。
  3. 「麥田版」附錄的四篇文章:〈食物儲藏室〉、〈書桌〉、〈猴戲〉、〈新德國青年朋友〉,確實是在「南京版」裡頭所沒有的。
  4. 「南京版」及「麥田版」的譯者都是大陸學者王涌,但「麥田版」多了宋淑明的審譯,許多譯文其實已經略有出入,感覺上讀起來有比較流暢,舉例如下:


【捉蝴蝶】「南京版」
……
那個古老的獵人格言開始在我們之間起作用,我越是將自己每一根肌肉纖維調動起來去貼近那小動物,越是在內心將自己幻化為一只蝴蝶,那蝴蝶的一起一落就越近似人類的一舉一動,最後擒獲這只蝴蝶就好像是我為返歸人形而必須付出的唯一代價。
……
因此,我童年時代波茨坦的空氣是如此的藍,好像飛舞其中的悲衣蝶、紅峽蝶、晨光蝶和粉蝶被散佈在一只利摩吉城的景泰藍碟上,這種碟子會在深藍底色的映襯下展現出耶路撒冷的平屋頂和城牆。

【捉蝴蝶】「麥田版」
……
那個古老的獵人格言開始在我們之間起作用,我是將自己每一根肌肉纖維調動起來去貼近那小動物,是在內心將自己幻化為一蝴蝶,那蝴蝶的一起一落就近似人類的一舉一動,到最後,彷彿唯有擒獲這隻蝴蝶,我才得以返歸人形
……
因此,我童年時代的波茨坦空氣是如此藍,好像飛舞其中的悲衣蝶、紅峽蝶、晨光蝶和粉蝶被散布在一只利摩吉城的景泰藍碟上,在碟子上深藍底色的耶路撒冷平屋頂和城牆映襯而出


【聖誕天使】「南京版」
……
眼前的節日一天比一天濃厚地縈繞在聖誕樹的枝杈間,這比樹上的任何燭光都要神奇美妙。庭院裡的手搖風琴以聖歌充實著節日前的最後一些日子。節前的這段日子最終還是過去了,聖誕日終於又一次到來。此時此刻,我想起了我最初經歷的那些聖誕日。
……
有人把我叫到對面房間,在那裡,聖誕樹已經輝煌閃耀,那光焰使我對聖誕樹感到陌生,直到它被拔掉底座,扔入雪地或在雨中晶瑩閃爍的時候,這種陌生感才消失。由此,節日就在它隨著手搖風琴開始的地方落下了帷幕。

【聖誕天使】「麥田版」
……
即將來臨的節日一天比一天濃厚地縈繞在聖誕樹的枝杈間,這比樹上的任何燭光都要神奇美妙。庭院裡的手搖風琴以聖歌充實著節日前的最後一些日子。節前的這段日子最終還是過去了,聖誕日終於又一次到來。此時此刻,我想起了我最初經歷的那些聖誕
……
有人把我叫到對面房間,在那裡,聖誕樹已經輝煌閃耀,那光焰使我感到陌生。當它被拔掉底座扔入雪地或在雨中晶瑩閃爍,節日就在聖誕樹隨著手風琴展開的地方落下了帷幕


其實不管「南京版」及「麥田版」有何不同,或許我應該說不闇簡體中文的讀者有福了,雖然我不知道班雅明的閱讀熱潮會不會就此展開,但一個新譯本的誕生不就是一個嶄新的希望嗎?


【延伸閱讀】
http://blog.udn.com/le14nov/5765630
Extract《柏林童年》書摘

【書籍簡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6295
柏林童年 Berliner Kindheit um neunzehundert
作者:班雅明
原文作者:Walter Benjamin
譯者:王涌、宋淑明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203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737355
裝訂:平裝

【各界讚譽】
  班雅明於三十幾歲時開始《柏林童年》的寫作,其範圍包括了他生命最後十三年所努力的、關於現代世界的歷史之根本。它成了對巴黎拱廊街計畫大量資訊的主觀式補充。他想對巴黎做研究,源於柏林記憶的啟發,整個回憶都在哀悼一旦消逝了的事物之不可逆性,一旦消逝了就變成死亡的象徵。本書揭露出來的影像並非田園詩式亦非冥想式的。它們被第三帝國(Third Reich)的陰影籠罩。透過這些影像,使人對那些早已被人遺忘的事物產生模糊的恐懼。──阿多諾(Theodor Adorno),《柏林童年》後記〈?ber Walter Benjamin
  《柏林童年》展現了二十世紀初生活在柏林市西區富裕的猶太家庭的班雅明,其童年時期一系列人事物、街道以及內心場景的描繪。班雅明在1932年寫給猶太神祕主義家肖勒姆(Gershom Scholem)的信中提到,這些童年記憶並非以編年史的方式記述,而是進入回憶深處的自我探索。班雅明是一位值得人們全心關注的作家。──喬治.科恩(George Cohen),美國Booklist雜誌
  在這個往未來之門正猛然關上,以及現代生活被大量快速傳遞資訊擠壓、被嚴苛道德限制了行為、運動、思想而把自由消磨殆盡的時刻,正是人們該閱讀班雅明的時刻……他以《柏林童年》一書向他深愛的卻自知再也無法回歸的城市道別。班雅明於1932年在西班牙與義大利開始撰寫本書,於1938年完成,但遲至1950年,在他逃離蓋世太保追緝時死於蓄意服用嗎啡過量之後才得以出版。班雅明視此書為一系列「進入回憶深處的探索」,以及對未來的一種「挖掘」。──蘇珊.索德.雷諾斯(Susan Salter Reynolds),《洛杉磯時報書評》(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班雅明對童年時期的勝利具有令人感動的描繪方式,他同時把喜悅與遺憾表現出來……他真正意識到了歷史──思想的歷史、暴力與恐懼的歷史,以及商業與事物的歷史。他在腦海裡記錄每一件他看到的事情,然後詳述它們直到有意義、或說閃閃發亮為止。他試著用自己帶神祕主義的眼光觀察日常生活。──羅伯特.弗爾德(Robert Fulford),加拿大《全國郵報》(National Post
  班雅明是一個用學識、幽默與憐憫寫作的博學家……在《柏林童年》一書中,班雅明對童年、柏林,以及本質易變的回憶做出剖析……當班雅明不斷地從一個記憶飛掠到另一個記憶時,從母親的縫紉機到柏林動物園,在在讓讀者跟著驚奇不已,似乎也忘了在他身上籠罩的悲慘陰影。在班雅明的筆下,即使是童年最平凡的時刻,亦變成出人意表的戒律與思想意識……和卡夫卡一樣,班雅明的散文最精采的部分是利用寓言、陳腔濫調,在無形中卻成為出人意外的警語……他的箴言是我們一直知道卻從來無法用言語表述的事實,是一種對往日情懷的描寫。──麥可.盧卡斯(Michael Lukas),Tikkun雜誌
  在班雅明過世後於德國出版的五十年後,這本書裡相當好的描寫城市的小品文──對帝國時期地標與家族度假、學校圖書館以及家用電話的啟用──讓這些被描述的對象本身得以延續生命。無論是否有意如此,不過羅蘭.巴特後期的作品顯然是其風格的延續,而德希達最後對阿爾及利亞的緬懷也有跡可尋……《柏林童年》與所有探索光陰流逝的作品一樣:小男孩也許天真,身旁的文化還不複雜,但他所發揮的影響卻無庸置疑地令人沉醉。──強納森.劉(Jonathan Liu),哈佛書評(Harvard Book Review
  《柏林童年》不只是身為文學評論家、歷史學家與哲學家的班雅明的個人自傳。除了以一個孩子的眼光,以社會習俗及生活方式的角度介紹了1900年前後的柏林外,班雅明幾乎是以其未完成的《拱廊街計畫》(Arcades Project)一樣的方式探索了整個柏林。此外,本書還審視了個人記憶及其與歷史的關連之結構。──芭芭拉.莎特勒,《超心理學》(Metapsychology
  班雅明獨特的回憶錄:《柏林童年》可說是普魯斯特理想中的「生活過的經驗」(lived experience)的實踐……本書藉由一個早熟、敏銳的男孩的眼光,讓人們了解這個德國首都的城市風景。他重遊了幼時常去的場所──動物園、游泳池、小學、公園,以及火車站,把它們融合成烏托邦式的可能性……在某個方面來說,班雅明把童年當成他在當代文學所做的:他將之視為被工業化剝削的時代裡,對於烏托邦渴望與夢想的無價之寶。《柏林童年》是他對普魯斯特努力重新捕捉消逝過往表示敬意的方式。──理查.沃林(Richard Wolin),The Nation
  班雅明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哲學思考的偶像,這本書則是他皇冠上的另一顆寶石。以一系列小品文所構成的自傳,主題集中在他的記憶以及人們如何了解自我以及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與土地。非常傑出的作品。──倫敦當代美術館書店目錄(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London, Bookshop Catalogue

  《柏林童年》包括了三十篇散文,班雅明對布爾喬亞式猶太家庭成長背景的瞬間回顧。有些最令人心碎的場景,例如在祖母家的聖誕節、溜冰、參觀動物園裡的水獺、抓蝴蝶、尋找孔雀羽毛,以及在街上閒晃。在這些對不可逆過往的回顧,很明顯的充滿鄉愁……班雅明的著作仍舊迷人且令人欣喜,因為它給文學評論家、藝術史家、哲學家、城市理論家與建築師啟發。即使班雅明談及的是孩子的玩具、米老鼠、超現實主義、攝影或卡夫卡,他都有本領讓我們了解製造出這些人事物的更廣大的世界。──艾瑞克.布爾森《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本書的讀者會對班雅明精準筆法的散文、其豐富的明喻與暗喻而感到欣喜……班雅明身為普魯斯特的愛好者與翻譯者,充分流露出他對這位法國大師的熱情。這本用極現代方式描寫城市,並以獨特自傳方式表現出來的《柏林童年》已經讓班雅明的愛好者等待了許久……將無疑成為二十世紀古典文本的一聲巨響。──瑞秋.依芙.尼瑟爾森(Rachel Eve Nisselson
  班雅明的童年自傳是另一本令人驚喜的作品……《柏林童年》詳盡描述了二十世紀之交的柏林、柏林的知名地標,如勝利紀念碑以及蒂爾加滕區的遊歷,同時也記述了柏林中產階級生活的觀點……雖然這本自傳內容是班雅明的童年,但仍道出他對於離鄉背井生活與不穩定未來的焦慮……──莎拉.A.史威爾(Sara A. Sewell),人文社會學線上學術論壇H-Net
  班雅明對童年時期的回憶錄在1932年開始,直到1938年之間曾經過大量修訂,然終其一生並未出版。這本特殊的自傳可說是班雅明哲學性著作的頂點……他三個明顯的性格特質:漫遊者(fl?neur)、寓言作家(allegorist)、收集者(collector——在兒時的班雅明身上早已融合。──《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626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