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22 05:58:41瀏覽7|回應0|推薦0 | |
Excerpt:枡野俊明及松重豐合著的《尋找你的牛》 透過曹洞宗住持及知名藝人這兩人之間的對談,針對禪宗的十牛圖有了非常深入的討論,以下挑選最後一張圖「入鄽垂手」的部分摘要分享。 書名:尋找你的牛:從心出發,發現幸福的10張人生圖 あなたの牛を追いなさい 作者:枡野俊明 , 松重豐 譯者:曾柏穎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3709 內容簡介 害怕脫離常軌、總是感到自卑、不善與人相處……如果你每天睜開眼睛,面對的都是傷痕累累的人際關係、無法擺脫的工作瓶頸、令人喘不過氣的期待,以及充滿了徬徨、恐懼與挫折的人生,或許,你可以試著尋找一下――你的牛。 禪宗的「十牛圖」是透過童子尋牛的過程,畫出一個人的生命啟蒙10階段,「童子」是每一個人的化身,「牛」則代表了真正的自己。迷失牛,就會心生混亂,陷入迷惘;尋找牛,就是在尋找自我,思考人生應該怎麼活。 【Excerpt】 〈石頭「啵」地飛出去,傳來「叩」的一聲……〉 [得知真理後,分享給其他人] 枡野:我們終於來到第十張圖了。 松重:圖裡又有人物出現了,但是沒看到之前的童子。 枡野:是的,童子已經穿上了僧衣,變成了布袋和尚,來到城鎮與人們交流,他的模樣看起來真是沉穩又和藹。 松重:請問這個「入鄽垂手」是什麼意思? 枡野:「鄽」這個字的意思是「人們居住的城鎮內」,也就是「市井」。至於「垂手」的意思是「替人們傳道解惑,對煩惱之人伸出援手」。 開悟後能看見真理時,不獨占真理,而是分享給眾人,並且引導他們,這樣的行為在佛教中稱為「菩薩行」。 松重:聽完您這番話,讓我回想起一件事,那是我在晨間連續劇《她們:母女三代物語》中飾演的伴虛無藏說過的臺詞。當時的他對年輕的後輩說: 「你要記住,將寶藏分享出去,才會讓它更耀眼奪目。」 這完全就是童子目前在做的事。 枡野:伴虛無藏真是有智慧,他肯定已經到達第十張圖的境界了。 到達這個境界的人最掛心的事情,理當是伸手協助年輕人。滿足後輩們的希望,將自己累積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分享出去。因此童子化身成布袋和尚的模樣,來到了城裡。 松重:本以為童子開悟後會像仙人一樣,離開人們居住的地方,隱居山中,沒想到他竟然開始擁抱人群。 枡野:而且布袋和尚的手裡,還畫了裝著酒的葫蘆。童子看起來非常開心,與人們交往也沒有半點架子。他不是在指導,而是站在對等的立場分享知識。至於我個人對葫蘆的解釋,這應該是象徵布袋和尚的和藹與體貼。第十階段的「入鄽垂手」必須實踐布袋和尚的作為才算成立,這個階段也是「十牛圖」的終點。「十牛圖」實在非常令人讚許,是則非常好的故事。 [了解終點的情景非常重要] 松重:即使無法到達這個境界,但在了解終點的情景後,就會讓人真切地想以這個境界為目標過生活。 不過,活在塵世之中,真有人可以到達這個境界嗎? 枡野:歷史上真的有這樣的人物喔,例如良寬禪師就到達了第十階段。他在參悟一切之後,會和村裡的小孩一起玩耍,只向村民拿取當天要吃的食物,在五合庵過著簡樸的生活。 松重:這樣真不錯。修行畢竟是相當嚴苛的過程,我突然覺得,自己距離開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光是看到這張在圓裡的圖繪,我就能感受到當中蘊含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甚至覺得,就算我這輩子都達不到「人牛俱忘」的第八階段,能停留在第六或第七階段也沒關係,長日悠悠,只要孩子們的未來能繼續生生不息,有一天,他們當中有人能成為這張圖中的角色就好。這張圖不單是童子的旅程終,也給了我如此強大的希望。 枡野:松重先生,聽起來您好像覺得自己無法開悟,那麼請您務必聽我說明什麼叫作「頓悟」。 松重:頓悟? 枡野:在您的認知裡,所謂的「悟」是要努力累積一定的嚴苛修行,才有辦法到達的境界吧? 松重:對,我當然是這麼認為。 枡野:您的認知正確無誤,但還有不同的說法也能用來解讀「悟」的過程。以「十牛圖」為例,從第一階段開始循序漸進,經過第六階段、第七階段,接著來到第八階段時,「悟」就「咚」的一聲來臨了。 松重:咦? 枡野:感覺就像有東西「咚——」地突然降臨,總之就是「哇啊啊啊!原來是這樣啊!」的意思。 松重:咦咦! 枡野:這就是所謂的「頓悟」,但這種感覺是很少出現的。總之,腦中想著什麼是「悟」的時候應該不會降臨,不過世上還有很多跟「頓悟」有關的趣事。 舉例來說,有位名叫香嚴智閑的禪師,始終無法完成最後的開悟。他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但當時他已把學習用的書籍全數燒毀丟棄,開始替自己尊敬的人打掃墓地。他日復一日地打掃,某天,有顆石頭碰巧被擺動中的掃把「啵」地掃飛出去,石頭撞上竹子傳來「叩」的一聲。結果,他聽到這個聲響,喊了句「啊啊!這個是!」便衝到師父身邊,師父告訴他:「看來你大悟了。」此事後來流傳後世, 還成了「香嚴擊竹」這句禪語。 松重:太有趣了! 枡野:這則故事其實還有後續,據說香嚴智閑禪師後來又感受到有東西「咚——」的一聲降臨,竟跑去揍了他的師父一拳,結果他的師父竟然「啊哈哈哈」地笑了出來,還回說:「你終於到達這種境界了啊!」也回揍了他一拳,雙方都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彼此「終於懂了」的頓悟狀態。 此外,從京都的西芳寺到無數出色的「禪庭園」皆出自禪僧夢窗國師之手,某天夜裡,他在火炕生火時,不慎在高低落差處踩空,跌倒後頭撞到了牆壁,根據文獻記載,他在撞到頭的時候就「砰」地頓悟了。 松重:這樣的故事真是多到讓我想去撞頭看看,實在太有趣了。聽完您說的這些例子之後,我覺得世上根本沒有開悟的絕對方法。 枡野:確實沒有,畢竟大家的情況各不相同,只要時候到了,你就會有自己的感受了。 [即今、當處、自己] 松重:結果還是只能認真努力完成眼前的工作,並不斷累積成果。 枡野:也就是「即今、當處、自己」,這六個字的意思是「在當下,在所在的地方,我好好活著」。這其實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在當下自己所在的地方,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現在也只能用這種方式,不斷累積成果了。世間所謂的真理,就是「理當存在的事物,位在理當存在的位置,呈現理當要有的模樣」,我們只要依循這樣的方式來過日子就可以了。 松重:這件事看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超級~難。唉,果然還是得低頭看看腳邊,反求諸己才行。 枡野:沒錯,所以「照顧腳下」——把鞋子擺整齊就很重要了。如果看到鞋子擺得歪七扭八,就覺得看不順眼,因為那樣的擺法代表自己的心態已經扭曲了。如果在玄關把鞋子隨便亂脫就進屋去,那便是「心不在焉」。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人們必須要時常保持願意重新擺好鞋子的心,每一次都竭盡心力地擺好擺正。這就是我在最一開始提到的,「面對所有事物都要盡心盡力、力求謹慎」。 松重:回到最一開始了耶。 枡野:在結束今天的對談之前,最後我想講一下釋迦牟尼的弟子周梨槃特。周梨槃特的學習能力差到不行,怎麼教都學不會,周遭的人都把他視為包袱,但他的哥哥明明非常優秀,而周梨槃特完全無法相提並論,經常被大家欺負說:「你只會一直給人添麻煩,趕快放棄修行吧。」釋迦牟尼看見這個情況,就叫周梨槃特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去擦所有人的鞋子。周梨槃特告訴自己:「擦鞋就是在磨練心靈。」他秉持這樣的信念一直幫大家擦鞋,結果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早開悟。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聰明還是笨,不管優秀還是不優秀,我們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只要身心合一,就會大開大悟了。 松重:真是一則好故事。他聽命擦鞋,在不斷擦鞋的過程中,想必已經有了各式各樣的覺察與感受了,例如鞋子主人的習慣,再過不久,他可能連人類是什麼樣的生物都能理解透徹了。 啊啊,我也好想要有一個會叫我去擦鞋的釋迦牟尼(笑)。總之,我已經決定回家之後要先把鞋子擺好,並開始擦鞋了。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