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齊克果的《死病》(孟祥森 譯)
2022/09/01 06:09:17瀏覽390|回應0|推薦8
Excerpt:齊克果的《死病》(孟祥森 )

絕望是死病 (THAT DESPAIR IS THE SICKNESS UNTO DEATH)
絕望是心靈之病,是自我之病,因之它可能採行三種形式:未曾意識到擁有自我之絕望(不應稱之為絕望的絕望);不欲成為自我之絕望;欲成為自我之絕望。
(A. DESPAIR IS A SICKNESS IN THE SPIRIT, IN THE SELF, AND SO IT MAY ASSUME A TRIPLE FORM: IN DESPAIR AT NOT BEING CONSCIOUS OF HAVING A SELF (DESPAIR IMPROPERLY SO CALLED); IN DESPAIR AT NOT WILLING TO BE ONESELF; IN DESPAIR AT WILLING TO BE ONESELF)

找到《致死之病》(The sickness unto death) 的另一個中譯本《死病》,由知名翻譯家孟祥森翻譯,最初於 1969  年出版,書裡頭另譯有一篇英譯者 Walter Lowrie (1868 ~1959)
的引言,摘要片段或可做為讀友們接觸這本書的導讀。 

書名:死病
作者:齊克果
譯者:孟祥森
出版社:水牛出版
出版日期:1984/09/20 再版

Excerpt
英譯者引言〉

「死病」是齊克果的心靈更為成熟之後對「恐懼與顫怖」的重敍。「恐懼與顫怖」出版於一八四三年,以「沉默的約翰尼斯」為假名,探討懺悔與信仰問題。
齊克果說「死病」一書「有一部份是寫於災難之先」(卽丹麥與日耳曼之戰,以及丹麥的政體改革,兩者皆發生於一八四八年春季),因此可以確定,這一部份是在復活節的宗教經歷之前寫的——這一次經歷把他的作品性質做了澈底的改變。這本書後半部的善辯語氣可以做為證明。
赫爾希敎授曾說,這本書同「基督敎訓練」是「齊克果以基督教作家的身份所寫的兩本傑作。」並且說這兩本書再加上「觀點」一書,是十九世紀基督敎作品中最為不朽的作品。
……

齊克果所有的作品中都陳示着深刻的心理知識,然而只有這本書和「憂懼之概念」在書名頁上應用了「心理學」一詞。任何人都無法否認他的作品中的心理洞察力,然則這心理洞察力與當今的心理學又何等不同!
在這本書的稿本中 (VIII B 151) 齊克果曾有這樣的附註:「在部一的第三節,我要把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絕望形式作心理描繪,在第一節要把絕望以盡可能的抽象方式處理,在第二節中則要顯示:意識才是絕望的決定性因素。」
一八四八年五月十二日,這本書寫就,他在日記中 (VIII A 651 ff) 寫了一篇「關於死病的報告」。其中說:「這本書有一項困難:它過於富有辯證性又過於嚴謹,因此無法運用生動優美的文體。書名似乎表示它是談話形式,書名是很有韻律性的。這個書名或許不該採用;然而這本書還是給了我許多經驗,使我能够用於談話形式——儘管表面上不是談話形式。事實上,以往當我要運用優美的文體時,那些詞彙總是預先在我指尖盤桓許久,再傾流而出。然而這本書却不相同。」這篇報告的其餘部份不錄,因為它所談到的是如何籌劃八篇談話的主題。
……

他跟自己的爭辯一直躊躇未決,拖延良久。一直到一八四九年年中,由於環境的因素,他才決心出版死病——這本書似乎是最不致使人憤怒的。當這本書出版之後,敏斯特主敎竟然沒有十分激惱,這使他大感驚喜。為了感謝,他想把已經寫就的作品中最不刺人的一本小書——可能是Cyclus of Ethico-Religious Treatises——題獻給這位老主教。在現今已出版的齊克果文稿中,有六頁是這個獻詞的稿紙,每頁不同,顯示齊克果在選用獻詞時頗費躊躇。但這些獻詞一篇都沒有應用,因為未久他與老主敎的決裂就更為深刻。
然則認為齊克果僅是為了這些原因不出版他的作品,未免有失公允,因為他的掛慮還有更高貴的原因,事實上,主要的障礙和他出版「觀點」的障礙相同:他認為除非一個人有使徒的權威——唯「殉道」可使「眞理的見證人」具有此項權威——否則使基督敎界面臨這樣的「思想攻擊」,就是不合人性的,甚至是「惡靈的」。他覺得,如果出版這些書,他就是以不完美的基督敎徒之身份,要求他人完美——然而實際上他是把這些作品當作他的自我宗敎教育。
然而,他終於發現了超越這主要障礙的方法:他想出一個新假名,反克里馬古,這個念頭使他像小孩似的高興起來 (參看勞銳所著齊克果一書四五六頁起)。反克里馬古最初用作死病的假名作者,過後又用作基督教訓練的假名作者。不過我們必須了解,對於齊克果所擔心的外在危險而言,這個假名產生不了任何保護作用,因為齊克果已經太出名,他用任何假名都騙不了任何人,齊克果自己當然知道這個事實,然則為什麽他要用這新假名?因為這緩和了他内心微妙的責任感。同時我們務須了解,這一個假名與以往的假名性質完全不同。以往他用假名總是深思熟慮,要使假名與作品內容一致,因之他可以說,他的假名作者所說的話沒有一個字代表他自己的意見。然而此處情況却非如此,因為這兩本書完全是他的信仰之表示,而且他原意是要用本名發表的。假名只是書成之後的念頭。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兩本書中每一句話都是他自己的意見,因為現在他已坦白發言,不再借用「間接溝通」,不再應用他在訓義談話中的「經濟學」
 (
「經濟學」一詞並非齊氏用語),現在他是盡可能坦白地說清楚「什麽是基督敎」——儘管沒有一個人可以按此敎義而生活。
「死病」是一本「憂鬱之解剖」(借用 Robert Burton 之名著的書名)。當然,憂懼之概念和其他好些假名作品都值取這個名稱——諸如Either/Or (當然最可擔當這個名稱),重敍,恐懼與顫怖,和階段等。但齊克果並不滿足於只是診斷,他還要找出救治之方。在他的早期作品中 (由於他自己尚未痊癒) 他僅能將一般性的方向指示出來,即在宗敎之中尋求救治。但在此處 (書中最後的幾句話,又同時是書中最初的幾句話) 他提出更為確定的方法,這方法若非疾病的藥石,至少也是健康狀態的公式,亦即是說,它是疾病消除之後的狀態:「由於將自己關連於自己,並由於欲成為自己,自我透明地植根於將它建立的力量上。」「而這即是信仰之定義」。

華爾特勞銳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691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