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劉耿一的《由夢幻到真實》
2022/07/08 04:59:18瀏覽285|回應0|推薦8
Excerpt:劉耿一的《由夢幻到真實》

https://www.kmfa.gov.tw/CollectionDetailC003110.aspx?Cond=b4560312-eb30-4cdd-9511-cf8ba215ebac
劉耿一1938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46年隨父親劉啟祥返台,寓故鄉台南柳營,後移居高雄三民區,1954年再遷居高雄縣大樹鄉小坪頂。19歲起隨父親習畫,1969年徙居恆春,任教恆春國中,至1981年辭去教職,返回高雄定居,並專事繪畫創作,1998年旅居紐西蘭,至2015年返台定居迄今。
劉耿一的藝術事業始於1960年代,曾於19621963年連續二年榮獲台陽美展「台陽賞」與全省美展優選獎,繼之於1986年獲中華民國畫學會油畫類「金爵獎」。1970年代執教恆春國中期間,緣於為家人親手打造生活環境的心意,自行摸索製作了第一批木作家具,致而促動劉耿一對藝術創作的獨有闡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149621
由夢幻到真實
作者:劉耿一
出版社:雄獅美術 
出版日期:1993/12/15
語言:繁體中文

藝術家心靈世界的面貌如何?藝術的理想如何與現實調和?畫家劉耿一將他二十年來創作的體驗和對藝術環境的省思,耤著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事件與靈感,以平實的文筆,訴說著藝術家面對生活的創作心路。全書有作者的生活感想、對人性的悲憫關懷、社會的觀察、美學的思辯,深廣的探索,綿密的思考,邀您進入一個交織著感性與理性、由夢幻到真實的藝術世界。

Excerpt
〈我們失落了什麼〉

我們的誕生只是一睡與一忘;
我們的生命之星,靈魂,和我們一同昇起
   
卻是在别的地方落了下去,
   
它是從遠處來的:
   
不是完全的忘懷一切,
   
也不是赤條條孤身一介,
上帝是我們的家,我們從那裏來,
   
拖著縷縷光荣的雲彩:
嬰兒時天空還在我們身邊!
塵世樊籠的陰影開始圍繞
   
漸漸長大的兒童,
但他尚能窺見光明,知道光明來自何方,
   
他在快樂時候可以看見光明;
到了青春,便離開東方越走越遠,
   
但仍是大自然的信仰者,
   
在路上走著
   
有燦爛的幻想和他作伴;
最後到了成年階段,眼睛看著幻想死卻,
在平凡的白晝裏幻想逐漸消滅。

(Our birth is but a sleep and a forgetting;
The Soul that rises with us, our lifes Star,
          Hath had elsewhere its setting
               And cometh from afar;
          Not in entire forgetfulness,
          And not in utter nakedness,
But trailing clouds of glory do we come 
               From God, who is our home:
Heaven lies about us in our infancy!
Shades of the prison-house begin to close
               Upon the growing Boy,
But he beholds the light, and whence it flows,
               He sees it in his joy;
The Youth, who daily farther from the east
     Must travel, still is Natures priest,
          And by the vision splendid
          Is on his way attended;
At length the Man perceives it die away,
And fade into the light of common day.)

英國浪漫時代的湖區詩人威廉華次渥滋 (Wiliam Wordsworth , 17701850),在世八十年,於三十二歲到三十四歲之間,完成一首包括十一節的長詩「從童年的回憶印證靈魂之不朽」(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 from Recollections of Early Childhood),上面引錄的是梁實秋先生所譯的第五節詩文。
光復節假期間,我和家人偕同朋友到中正文化中心的臺灣文物館,觀賞「第十七屆世界兒童畫展。面對這小畫家的作品,看他們把平凡的事物與景象,變成璀璨的夢想世界,將想像的國度化成親切可捉摸的光輝,不禁要讚嘆童真的智慧了。
我以成人的眼光觀照兒童畫,頓然自慚形穢。他們在形式與技巧方面,也許顯得比較粗拙,但從那樣的筆下開放出來的嶄新天地,流洩出多麽豐美動人的內涵。兒童對於周遭的一花一木、一山一水、一事一物,特具敏銳的感應能力,並且能夠將感應自由自在地抒發在畫面上。
原生的靈性是人類可貴的特質,我們羨慕我們希望像兒童一般,一見彩虹在天邊,心會怦然跳動。然而,自由的心靈隨著形體的成長,不但不見壯大盛實,反而備受塵俗的束縛,逐漸萎縮,乃至滅絕。這個事實的真相,投射在由幼而少而長的繪畫面貌上,益顯清晰。
我觀此間成年人的畫作,泰半留下僵化的印象,總覺得失落了一些可貴的東西,從以往的豐美動人,演變到貧乏、了無生氣的地步。生命的感覺和力量,似乎在成長過程的某個階段裹丟失了,畫家也深為這種局面感到懊惱憂懼。
進一步檢視中外兒童畫的歷程,發現一些差異存在。外國的情形,從兒童畫到成人畫的發展,大抵上有其連貫性,美好的珍貴的質素循序漸進地自然成長。反觀我國的發展,卻出現斷層的現象,小學低、中年級學生的創意,不遜外國六至十歲的兒童,可是到了小學高年級與國中階段,則漸漸趨向成人畫的形式化格調。
問題到底出在什麽地方呢?我們的生活教育與繪畫教育,是否已經陷入桎梏中,再也看不到以前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靈性是十分脆弱的東西,不時加護持的話,便容易蒙塵鈍化,生機不再。繪畫可以讓人洞社會人生,透過具體的畫作,危機的訊息已經響起。華次渥滋的詩「我的心怦怦跳」(My Heart Leaps Up),是一百多年前留給我們的啓示:

我一見彩虹在天邊
 
我的心怦怦跳:
我年幼時固是這般;
現在成年還是依然;
但願老來仍然不變,
 
否則讓我死掉!
孩子是成年人的父親;
我願以爱好自然的心情
把一天天聯貫成為我的一生。

(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 
   A rainbow in the sky:

So was it when my life began; 

So is it now I am a man; 
So be it when I shall grow old, 
   Or let me die!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And I could wish my days to be
Bound each to each by natural piety.)

(與會雅雲合撰,原載一九八六年十二月雄獅美術月刊)


〈由夢幻到真實〉

我無法確定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種伊甸園式的理想情境,突然在腦海中隱約浮現,攫住了我嚮往的心。
但這憧憬浮現之後約廿年間,慢慢體會到理想的遠景,是隨著心理年齡的增加,才變得清晰可辨的。這中間的生活使我從實際的現實面來修正和補充此番理想,以至於提高了付之實踐的可能性。
憧憬的清晰度,則可以用來衡量我與理想之間的距離。然即使是如此清楚浮現眼前,幾乎可以感覺其存在的脈搏,如果要使之成為真實的景觀,讓自己實際生活其中,不知又要耗費多少歲月?只為了將夢幻轉變成真實,我是因這個理由而活著吧!
(
一九八九年於鳳山)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068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