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皮耶爾.瑪里的《對面的瘋子:解讀我們日常的瘋狂》
2018/09/30 00:02:29瀏覽1245|回應1|推薦13
Excerpt:皮耶爾.瑪里的《對面的瘋子:解讀我們日常的瘋狂》

每個人都是瘋狂的,不瘋只是瘋狂的另一種表現。
Men are so necessarily mad, that not to be mad would amount to another form of madness.
——
巴斯卡 (Blaise Pascal, 1623-1662)

不知為何,對於巴斯卡的這句話特別有感,於是想要閱讀這本書,因此也就開始正視自己瘋狂的一面。

從自我認可、他人認可,甚至是感應到「至高無上的力量」,漸次了解歇斯底里、強迫症、恐懼症等,這些病症的根因和差異,而從本書的簡介內容,更是直接提供了近似快照的辨識功能,讓人印象深刻:


歇斯底里性厭食症:純粹要求認可,因此患者不願進食。
(紀德:「就我所知,世間最美之物是我的饑餓。」)
強迫性厭食症:我很想吃,但是別人必須告訴我應該吃什麼。
(卡夫卡提到的就是這一種:我禁食「是因為我找不到能取悅人的食物」。)
恐懼症患者:我無法吃這個或那個,因為這些食物依附著不明的威脅。
妄想症患者:我無法吃這個或喝那個,因為這樣就便宜了那些想謀害我性命的人。
思覺失調症患:我無法吃東西,因為有聲音命令我不要吸收任何食物。
憂鬱症患者:我無法吃東西,因為我已經死了,或是失去了五臟六腑。

難道你就是對面的瘋子?不管你承不承認、不管你是否欠缺病識感,不妨看看這一本書吧!
或許,你也會開始諒解別人的瘋狂,諸如
好談政治、嗜酒如命、網購成癮、熱愛八卦的眾生,以及不斷閱讀和貼文的我……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2083
對面的瘋子:解讀我們日常的瘋狂
Les Fous d’en Face: Lecture de la folie ordinaire
作者:皮耶爾.瑪里
原文作者:Pierre Marie
譯者:張喬玟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8/07/12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皮耶爾.瑪里
法國知名精神分析師,巴黎執業心理醫生,著有《瘋狂的真實》(Folle Vérité, 1979, 合著)、《何謂精神分析》(Qu’est-ce que la psychanalyse, 1988)、《精神分析式體驗》(L’Expérience psychanalytique, 1990)、《幻覺與反常的字典》(Dictionnaire des fantasmes et perversions, 1997)、《尼采與超人》(Nietzsche ou la grande santé, 1999, 合著)、《精神分析與精神療法有何差異?》(Psychanalyse, psychothérapie: quelles differences, 2004)。


Excerpt
〈歇斯底里〉
歇斯底里,無非就來自於想吸引他人注意的傾向。
我們很清楚,那些一邊架人拐子、一邊衝向舞台前方、堅信自己光芒四射的人,都有歇斯底里的傾向,至於那些拒絕走出陰霾、說服別人自己是全世界最悲慘的人,他們肯定也和前一種人一樣,只是企圖攫取我們的目光而已。
因此,我們注定無法在缺乏別人認可的狀況下而活著,而且了得到認可,我們願意不計代價。
(p.29)

我們只有在和他人的關係中才存在,也因為這樣,就算我們在內心自言自語,我們也是在對另一個人說話,我們展現的也是可能吸引對方的那一面。
因此,我們都是歇斯底里的,即使歇斯底里指的特別是這種傾向最嚴重的時候。
不過我們大可放心,如果沒有歇斯厎里,人生將索然無味。正因為需要得到認可,我們才有動力去引誘、創造、發明及追求所有能為我們排遣無聊的人事物。
儘管和歇斯底里的人一起生活形同地獄,但不歇斯底里的人生毫無樂趣可言,這一點等後面提到強迫症時會再多談一些。即使是最難纏、和我們爭吵不休的伴侶,也不是沒有為我們帶來娛樂。
歇斯底里行為的這個特點,和強迫症或恐懼症的特點不同,儘管有時它們表現出來的狀況看起來差不多:忙著打掃的歇斯底里者,和一心一意清潔的強迫症患者所追求的目標不同。事實上,前者期待的是他人立即的認可,但後者認為自己只是在「善盡職責」。
(p.32~33)

我們很難單憑己欲而生存,結果就形成了歇斯底里。這個無需等待他人同意就能實現欲望的困難,讓我們面對一種無聊的狀態,只有把別人的心願當作自己的思想及行為的動機,我們才得以排遣這樣的無聊,才能因為其他人而存在。
無聊是歇斯厎里建立的基石,但是歇斯底里不孤單,還有強迫症和恐懼症作陪。不過歇斯底里對無聊比較敏感,無聊是它最深刻的養分。
(p.48)

廣告、電視和實境秀、電影、文學為我們提供機會,以便明瞭所謂的歇斯底里行為。我們所有人多多少少都體驗過歇斯底里行為,而且相當輕易就能在其他人身上辨識出來。
只要我們無法單憑我們的欲望生存,無法無需他人支持也可遂欲,我們就會沉淪於無聊之中,而且往往只有迎合我們假設他人所期待的要求,以此換取自身存在受到他人認可,才得以排解無聊。只是這個存在是我們表現給他人看的那個形象。
(p.85)


〈強迫症〉
歇斯底里是一種誘惑行為,這種行為要求即時的認可,強迫症患者則會為了遙遠的將來等待認可,那時其他人不得不承認他們總是善盡職責,確實會不計代價去達成期望。
不斷把獲得他人認可的時刻延後,強迫自己不可屈從欲望,進而自所有實現欲望的可能中退避。
對強迫症患者而言,凡事都與他人有關,為了確定最終能獲得他人的認可,為了確保誘惑了他人,強迫症患者應該克己禁欲。
(p.102)

歇斯底里的人不會質疑欲望,或者說太少質疑了,乃至於他或她彷彿澹泊寡欲,因此自縛於其他人的立即認可之上;強迫症患者會質疑,但是了更容易拒絕,他會禁止自己滿足欲望,光是去欲求的可能性都會觸發一種甩不掉的負罪感,彷彿欲望得償會導致他遠世俗,從此牽連到他人將來對他的認可。就這方面來看,強迫症近似恐懼症,但兩者依然迥異:恐懼症患者在焦慮中找到他們獨有的防衛模式,以阻止自己滿足欲望。
(p.124)


〈恐懼症〉
如果說,由於歇斯底里驅使,我們當下就希望受到注目,因而維繫我們的社交;由於強迫症驅使,我們期待在未來受到注目,因而編造出某種社會秩序;恐懼症則讓我們看到,我們對信仰懷抱著不可思議的渴慕,需要創造一個想像出來的決策者,他可能會認可我們並赋予我們生命的意義。
……
恐懼症讓我們看到,我們有能力創造一個純粹出於想像的誘惑機會,說服自己「至高無上的力量」可能在注意我們。
歇斯底里促使我們此時此地誘惑,強迫症促使我們為了將來而誘惑,恐懼症則製造出一個當下誘惑的機會,但純粹是患者想像出來、創造岀來的。
(p.133~135)


【結語】
〈走出瘋狂〉
如果我們像巴斯卡說的那樣,這麼「非瘋狂不可」,那是因爲瘋狂就是我們自己;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傾向,都在瘋狂這片培養土上蔓延。
歇斯底里、強迫症、恐懼症和變態是我們共通的傾向,而且與我們的社會趨向沒有分別。過度消費,超出了實際需要;過度自願效命,超過了社群和睦相處的程度;過度崇拜神靈,踰越了常規;過度殘酷,超越了一般的怨恨。這些情況都在促成瘋狂。
因此,我們的歇斯底里傾向與受廣告無邊的主張誘發的過度消費之間,有緊密的掛勾關係。我們很清楚我們絕大多數的購物並沒有為我們帶來真正的滿足,無非是想像自己在一瞬間擁有他人眼中的附加價值,因而感到一時半刻的歡喜。需求與欲望兩方面同時有過度的情形,但這兩者明明只需一點一滴也能滿足,正如伊比鳩魯所說:只要一點點,快樂就不遠!然而,這種過度的情形千古以來一直存在,沒有一種文化得以倖免,哪怕我們的文化已經來到荒謬的頂點。此外,這個過度情形獨獨起因於對認可的要求,以便自己的存在能受到其他人贊同。
(p.226~227)

……
無論讀者怎麼想,如果走出瘋狂的那一天可以預見,也許只能讓每個人突生的獨特欲望有可能實現,以便中斷我們對認可無休無止的追尋。正是對認可的追求,刺激起我們的歇斯底里和強症傾向。
(p.232)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16866551

 回應文章

花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惺惺惜惺惺,
2018/10/01 00:04

只要不必作態,瘋狂就是可愛!

祝微笑

le14nov(le14nov) 於 2018-10-01 06:58 回覆:
哈哈! 惺惺惜惺惺,瘋狂或可愛之處,倘有人理解總是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