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7 22:24:02瀏覽891|回應0|推薦13 | |
歲月就這麼走著,在新社的日子走得還算平順,三個兒女陸續上學,每到放假、年節的日子,以前在隊上,但已經調到台中的幾位同事也會到家裡來看看,有時候帶著小兒子到處耍玩,就像小兒子當年在隊上的時候一樣。過端午的時候,大兒子的詹老師也會叫家境比較好的同學從家裡多帶一兩個粽子來,老師彙整後再分送給家庭環境不太好的同學分享,這些動作都讓人感到窩心。 隨著日子走過,隊上人來人往的,有的兄弟、同事調走了,也有新的同事調進來,調進的遠不如調出的,人員逐步縮編,眷村裡換了些新住戶,也帶來了些年紀和大兒子、小兒子相仿的玩伴。每逢寒暑假,兒子們總會和這些新玩伴相偕到已經沒有飛機起降的機場上玩耍、嬉戲、探險。機場就像是個廣袤的草原,讓這群孩子們有個馳騁的空間。 住在眷村的克難房子裡,一切還算可以,只是竹編泥糊的牆壁久經風吹雨淋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剝落,夏天還好,到了冬天或者是雨天,風和雨從牆縫中吹灌進來還真難消受,只好用板子、報紙等物件糊上,勉強可以阻擋風雨,遇到颱風可就比較麻煩了。 到台灣的第一個夏天,也就是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夏天,當時我們暫住在虎尾的營區裡,颱風對生長在中原地區的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天氣型態。在虎尾,讓我第一次領教了颱風的威力。到了新社之後,幾乎每年都有颱風過境,我們住的竹編泥糊的克難房子根本沒有辦法阻擋颱風的威脅。因此,只要一有颱風警報發布,眷村裡的人們就都捲了舖蓋,帶著家當,牽著小孩,往位在小山坡上的新社農校大禮堂移動,那裡就是我們躲颱風的暫時收容所。 在禮堂裡,各戶人家都是席地打上地舖,也在地舖旁邊做些簡單的炊事,解決一家大小的飲食問題。等到颱風離去,才又攜了家當、孩子回到克難竹屋。颱風過後的竹屋難免會有牆面損壞、屋瓦吹走的小問題,所幸大多數的颱風對我們來說都算是有驚無險,安然度過。 大約是民國四十七、八年吧,不記得是什麼颱風了,眷戶們都仍住在家裡沒有去禮堂避難。半夜裡起了大風,可能是風起的太急、太快,一棵兩人合抱的大樹(像是菠蘿蜜或是麵包樹吧)攔腰折斷,大樹壓塌了兩、三棟士官兵眷舍,其中兩戶人家己調差搬走。僅餘的那戶人家在睡夢中驚慌的打廢墟中爬出來,呼天搶地的呼喚著親人,街坊們都出來幫忙翻找,最後在竹床底下找出這家人的獨子,一個裹著棉被熟睡中的男孩,大樹壓房,一家人竟都毫髮無傷,也算是奇蹟了。房塌了,只好搬到對面已經調離人家的空屋暫住,過沒多久也就調到台中去了。 (30-2)-調職台中搬遷忙-->>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