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座曲江池 半部全唐詩
2020/10/20 08:44:17瀏覽867|回應0|推薦32

曲江池,是一座什麼樣的水池?怎麼有這麼大的魅力,能夠享有「半部全唐詩」的盛名?

曲江池,是唐代長安城東南的一座湖泊,興於秦漢,盛於隋唐,歷時千年。秦代曲江,一片天然池沼,稱為(ㄞˊ)洲,建有離宮-宜春宮。漢代在這裡開渠,修「宜春後苑」和「樂遊苑」。漢武帝時因其水波浩渺,池岸曲折,「形似廣陵之江」,取名「曲江」。隋代,營建京城大興城時,鑿其地為池,曲江納入城廓之中,改稱芙蓉池。唐代大規模營建曲江,唐玄宗時,鑿黃渠,自城外引水注入曲江。闢御苑、建樓閣、築夾城,建大雁塔、修新開門。於是有了「曲江流飲」、「雁塔題名」、「杏園關宴」等典故流傳,使曲江池聲名遠播。唐末,曲江池因戰亂,宮殿廢圮,池水乾涸,被墾為田園,園林盛景幾無所存。

據說,有唐一代,曲江池水域千畝,殿閣樓台,景緻優美,成了詩人墨客、名人雅士在長安必遊之地。從盛唐以降,曲江池畔先後誕生了三百多首詩歌,傳頌千年。多少文豪只為常伴南湖而放棄仕途,風流雅士更因貪戀曲江南湖秀色而忽視唐代淨街鼓響不得在外流連的禁令。白居易就曾經在夜深淨街鼓響起時說:「更勸殘杯看月影,猶應趁得鼓聲歸。」。曲江南湖若不是成為了皇家御苑,或許還能催生出更多傳頌千古的佳句呢!

離離暑雲散,裊裊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人壽不如山,年光急於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這首《早秋曲江感懷》正是白居易再遊曲江所作。這首詩描寫的是24節氣中的處暑景象。處暑雖有「暑」字,卻在立秋之後。此時暑氣已逐漸消散,涼風襲來,池中荷花結滿蓮子。人會逐漸老去,日子仍是周而復始的循環著。遍布著的青蕪和紅蓼每年都差不多。去年在此地的感懷還沒消退,今年又來到池畔。

白居易生於唐代宗大曆7年(772年),卒於唐武宗5年(846年),享年74歲。據說,這首《早秋曲江感懷》作於唐憲宗元和2年(807年)。看似有些感傷。原來就在前一年,白居易有感於曲江初秋景緻,曾寫了《曲江早秋》。

秋波紅蓼水,夕照青蕪岸。獨信馬蹄行,曲江池四畔。

早涼晴後至,殘暑暝來散。方喜炎燠銷,復嗟時節換。

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復旦。人壽七十稀,七十新過半。

且當對酒笑,勿起臨風嘆。

白居易於唐德宗貞元16年(800年)進士及第,當時方交30歲的他,是同遊大雁塔17人中最年少的。眾人都在大雁塔提字留名。白居易看了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一時豪氣大發,扯下馬上酒壺一飲而盡,奮筆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從此有了「醉吟先生」名號。

貞元18年(802年),白居易試書判拔萃科及第,與同時及第的元稹訂交,也成了有「元白」之稱的起源。次年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罷校書郎。同年,授(ㄓㄡ)(ㄓˋ)縣尉。又次年,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重回長安。

《曲江早秋》正是白居易罷校書郎,授盩庢縣尉,要離開長安的一年。獨自一人在曲江畔留下了這首詩。第二年,重返長安,亢直敢言,不畏權貴的白樂天又在曲江畔寫下《早秋曲江感懷》。人生際遇,還真難逆判呢!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