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03 00:00:00瀏覽9411|回應16|推薦157 | |
Oct/19/2014 拜謁西貝尼克(Sibenik)建築奇蹟 清早來到西貝尼克,長長的港灣寧靜清爽,只見一兩艘出入的船隻,幾隻天鵝在岸邊優游覓食,清晨的陽光暖暖地灑在港邊建築,也灑落在緩緩波動的湛藍海面上。六年前初訪西貝尼克,午後的碼頭停滿遊艇,熱鬧的景象與此刻的寧靜閒逸截然不同。 下圖是2008年初訪西貝尼克時所見的城市風光,當時正值歐洲盃足球賽期,境內不論大城小鎮、大街小巷裡隨處都可以遇見身穿棋盤格球衣的瘋狂足球迷,整個克羅埃西亞全國處於沸騰狀態,不過那一年捧回冠軍獎盃的是西班牙。 克羅埃西亞國王Petar Krešimir IV於11世紀開創了西貝尼克的歷史,她是達爾馬齊亞海岸(Dalmatia)少數不曾被羅馬及伊利里亞人(Illyrian)占領過的城市。12世紀開始,威尼斯斷斷續續統治這座城市直到18世紀末,今日所見的大教堂、堡壘及舊城樣貌都是威尼斯時期奠下的基礎,並且成為克羅埃西亞境內文藝復興風格的城市典範。 下圖是聖方濟教堂及修道院(St Francis' Church and monastery),立於外面花園中的雕像即是克羅埃西亞國王 Petar Krešimir IV。 同樣是達爾馬齊亞海岸城市的西貝尼克,除了擁有亞得里亞海的旖旎風光,同時也是兩座國家公園的出入門戶,更有一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大教堂,自然而然發展成為觀光重鎮。 在興建聖雅各大教堂之前,西貝尼克只是一個沒沒無聞的小城鎮,當地居民為了讓自己的城市與其他達爾馬齊亞海岸的歷史名城並駕齊驅,乃興起籌建大教堂的構想。經過政教領袖、全體居民及建築大師的齊心努力,一個多世紀後完成的聖雅各大教堂已遠遠超越當年的夢想,不僅在達爾馬齊亞海岸,即便在克羅埃西亞、歐洲、甚至全世界,這都是一座不朽的建築傑作。教堂於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今日到此一遊的觀光客,多半是爲了拜謁聖雅各大教堂的建築奇蹟。 聖雅各大教堂 Katedrala Svetog Jakova 1402年規劃、1432年興建之初,聖雅各大教堂原本規劃為威尼斯哥德風格,耗時一個半世紀後,最終在1555年以托斯卡尼文藝復興風格完成。教堂主體沒有用到一根木頭,全部以白色石灰岩打造,石材來自以產白石聞名的布拉曲(Brač)、科楚拉(Korčula)等島嶼,以及拉布島(Rab)的紅色角礫大理石。教堂興建彷彿一場接力賽,第一階段多半以義大利籍的建築大師及當地石匠主導,共同完成哥德式的基層建築體;1444年之後,參與這座教堂興建的最重要人物接連上場,在喬治‧達爾馬齊亞( Juraj Dalmatinac)的領導之下,轉變為文藝復興風格,完成了側廊獅子門、後堂的71顆人頭像、柱頭及洗禮堂;另一位重要人物尼古拉‧佛羅倫斯(Nikola Firentinac)接續完成側廊祭壇、圓頂、筒形拱頂;尼古拉於1505年死後,最後由巴托羅米歐( Bar tolomeo)和賈科莫(Giacomo da Mestre)接手完成整座教堂。 這座教堂在建築史上有幾個獨特之處:聖雅各大教堂從牆壁、筒形拱頂到圓頂都是以特殊技術把石塊精準地組合起來,在19世紀之前的歐洲,多半只能用木材及磚頭接榫與架構,偉大的喬治‧達爾馬齊亞卻用石材辦到了。也因為如此,建築物外觀及內部,形狀幾乎一模一樣,而這也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正面大門的三葉狀山牆與三堂式的教堂規劃,以及三塊筒形拱頂完全一致,這在歐洲可說是獨一無二。1991年到1995年之間,大教堂受到戰火波及,經過國際專家努力不懈修復,西元2000年,西貝尼克的聖雅各大教堂以單一建築榮登世界遺產之林。 教堂立面的重點在於哥德式拱門,門上是米蘭雕刻家波尼諾(Bonino)的作品《最後的審判》,由於年代久遠,12使徒雕像損毀嚴重,部分是後來修復。兩片銅門雕刻的是新約聖經故事。山形牆上共有大小四扇玫瑰窗,同屬文藝復興風格裝飾。 圓頂與拱頂完成於尼古拉佛羅倫斯之手,簡單的文藝復興風格沒有太多雕琢,圓頂基座有3座主要雕像,面向廣場的是聖米迦勒(St.Michael)。圓頂基座有16扇以壁柱分隔的窗戶,圓頂有8個面,由一片片石板堆疊組成,最後以拱頂石作收;3座筒形拱頂也是由一片片厚重的石板組成,此等技術在世界建築史上可謂創舉。 面對廣場的北翼有一座側門,即所謂的獅子門。獅子門的石獅子、八角形雕花石柱、亞當及夏娃都出自Bonino的手筆。而亞當、夏娃上面的聖龕華蓋裡,一尊聖雅各、一尊聖彼得則是喬治‧達爾馬齊亞的作品,不過現在所見是複製品,真跡保存在聖芭芭拉教堂(Church of St Barbara)博物館裡。兩片銅門的浮雕是舊約聖經故事。 三座後堂外牆檐口(cornice)上的71顆人頭及3顆獅子頭雕像,其突出反而喧賓奪主成為整座教堂最吸睛引人之處。頭像的構想來自大師喬治‧達爾馬齊亞,他以15世紀當時西貝尼克的市民為藍本,雕刻出各種表情栩栩如生的頭像,十足表現文藝復興早期的人本主義精神。 聖雅各大教堂是一座三殿式的教堂,屋頂由三個筒形拱頂構成,一座圓頂架在主殿和側翼交叉的頂端,整座教堂的平面呈羅馬十字結構,長38.5、寬14、高32公尺。教堂內部左右兩翼個有6座祭壇`,多出自名家之手所打造。立面的玫瑰窗透射著瑰麗的光華,好像是通往天堂的神聖之光!今天適逢禮拜日,為了避免干擾教堂內的彌撒活動,我們在儀式開始之前匆匆結束內部參觀。 下圖左攝於2008年,下圖右攝於整修中的2014年。
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無時不在進行維護整修,遊客能否一窺完整全貌全憑運氣。六年前到訪時正門立面正在維修,這次換成內部及後堂,兩次加起來總算拼湊出完整全貌。 克羅埃西亞共和廣場 Trg Republike Hrvatske 共和廣場正對著聖雅各大教堂正門,以此為中心,除了聖雅各大教堂之外,許多西貝尼克重要景點都環繞在四周。廣場上有一尊喬治‧達爾馬齊亞銅像,他就是聖雅各大教堂建造過程中最偉大的建築師。在教堂北側(獅子門)對面,立著一幢擁有9道拱門的二層樓建築,它是一座建於15世紀的老敞廊(Gradska vijećnica),原本是市政廳所在地,目前一樓的拱門柱廊下,延伸著美麗悠閒的咖啡座。 西貝尼克是達爾馬齊亞海岸少數沒有被羅馬人占領過的地方,因此舊城裡看不到羅馬城市常見的寬闊道路及豪華宅邸,反而是狹窄彎曲的巷道及低矮房舍。在彎彎曲曲的小巷弄裡漫步閒逛,禮拜天的此時,商店多數沒有營業,當地居民在大教堂裡望彌撒,舊城裡顯得寧靜而悠閒。 牆邊的小石槽是古時候用來餵養貓狗的食器 詢問了公共洗手間須付費5 Kuna,立刻改弦易轍吃冰淇淋去,因為一大球甜美的冰淇淋只要7 Kuna(台幣40元有找),而且可以借用洗手間,一舉兩得感覺賺很大,只是上午天氣涼爽無法恣意享受,未再”續球”! 下圖是好友Dennis登上高處所拍攝的西貝尼克的壯麗美景 達爾馬齊亞傳統農莊午餐 中午來到一座農莊用餐,喝了迎賓酒後,農莊主人介紹達爾馬齊亞傳統農莊在中世紀的生活概況,幽默的解說及風趣的肢體語言逗得眾人笑呵呵! 這座農莊所生產的火腿頗有來歷,曾經作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及登基50周年國宴的食材。主人大方地讓我們品嘗,配上紅酒,齒頰留香!帶了些回國與家人分享,佐哈密瓜的吃法又是不同的滋味! 午餐主菜是以當地傳統方式窯烤的雞肉和豬肉,6人份的食物堆起來非常豪邁壯觀!配上兩位歌者的歌聲與醇酒,令人醺然欲醉! 徜徉札達爾(Zadar)夕陽光舞 札達爾舊城座落在長4公里、寬僅500公尺的狹長半島上,是海洋環伺的天然良港。由於位處克羅埃西亞亞得里亞海岸的中心點,來自各國的豪華遊艇多以此為中繼站,港口不時泊滿船隻;此外更是周圍幾座國家公園的出入門戶,觀光業發展蓬勃。 札達爾是一座典型的羅馬城市,舊城裡到處可見羅馬人遺留的痕跡,隨著西羅馬的殞落,札達爾又成為拜占庭帝國達爾馬齊亞省的首府;之後的命運和達爾馬齊亞多數城市一樣,隨著克羅埃西亞國王、威尼斯、奧匈帝國、拿破崙等統治者起起落落。 札達爾的旅遊業起步得早,19世紀末維也納人就喜歡來此度假。然而在其他達爾馬齊亞城市急起直追下,札達爾引以為傲的悠久歷史反而顯得蕭條,直到近年發展幾座精彩的公共藝術而再度受到矚目。 2008年夏天初訪時的人民廣場(People´s Square),遊人如織的熱鬧景緻。 聖安娜史塔西亞大教堂 Katedrala Svete Stošije 聖安娜史塔西亞大教堂為一座仿羅馬式建築,是達爾馬齊亞地區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於12到13世紀之間十字軍征服札達爾之後所建立。二次世界大戰時嚴重損毀,後來重新修復。 教堂本身為一座三殿式建築,裡面安放了聖安娜史塔西亞的遺骨。新仿羅馬風格的教堂鐘塔建於15到19世紀。 聖瑪麗修道院與教堂藝術博物館 Monastery of St. Mary & Museum of Church Art 位於羅馬廣場旁的聖瑪麗修道院,是除了聖多納特教堂之外最吸引眾人目光的建築,據說是一位札達爾貴族婦女Čika所建,年代約在西元1091年,與一旁美麗的鐘塔一樣,都呈早期仿羅馬建築風格,一般稱為「倫巴底樣式」(Lombardian type)。 教堂裡目前為教堂藝術博物館,展示了聖骨盒、繪畫、雕刻、文件手稿、刺繡等與宗教主題相關的收藏。 聖多納特教堂與羅馬廣場殘蹟 Crkva Svetog Donata & Roman Forum 聖多納特教堂不僅是札達爾的代表性建築,就算在整個達爾馬齊亞地區,它的早期拜占廷造型也非常突出。這棟9世紀的「圓柱形龐然大物」,聳立在羅馬廣場上,以當時下令建造的主教多納特(Donat)命名。教堂圓錐形的圓頂高27公尺,主體以達爾馬齊亞地區岩石為主要建材,幾乎都是拆自原本鋪在羅馬廣場以及廣場邊神廟的建築石材,今天廣場上還可以看見一些殘餘石柱碎片。1797年之後,聖多納特的教堂功能就遭到廢黜,奧匈帝國時期甚至作為存放軍火的彈藥庫。倒是它的空間音響效果極佳,如今成為舉辦夏季音樂會的主要場地。 午後的陽光斜照著聖多納特教堂與鐘塔,羅馬廣場上四處散落著原有的建築石材、圓柱,殘垣斷壁依稀透露著昔日的宏偉輝煌,史詩般的畫面讓人約略窺見札達爾在古羅馬時代的歷史榮光。 早在300年前札達爾就建立了克羅埃西亞第一所大學,出版了第一份報紙,是歷史中「文化」十分先進的城市。巍然矗立於海岸邊的札達爾大學(University of Zadar),孕育著歷代出類拔萃的傑出人才。 聆聽亞得里亞海的浪漫樂章 札達爾的海濱於二次大戰中嚴重受損,之後雖迅速修復,卻是一個單調枯燥的水泥廣場。為了美化活絡這片海邊的城市空間,建築設計大師Nikola Bašić在此地打造了舉世無雙的「海管風琴」(Sea Organ)和「問候太陽」(Sun Salutation ) 兩個城市藝術裝置,運用大自然的力量創造奇幻的音韻和絢麗的光舞。自此,長長的海濱步道搖身一變成為城市中最旖旎浪漫的角落! 海管風琴是在長70公尺的海邊步道石階內,裝置了35根長短大小不一的共鳴鋼管,而地表面上只露出整排的方形小洞,藉著一波波海浪拍打堤岸進入鋼管,發出嗡嗡低回的共鳴樂音。海浪越大則聲音越宏亮,當輪船、遊艇經過時海管風琴所發出的聲音會更加響亮。「海管風琴」可以演奏出5個8度7和弦的樂音,其合奏的樂章時而輕柔時而澎湃,精妙的設計完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2005年完成時獲得歐洲設計大獎。 不過您如果以為這自然的樂音形同如歌的旋律,那又想像過度了!所以這裡連結一段真實影音,讓大家的無邊想像具體落實。 閃耀金色波光的的海浪前仆後繼拍打著海管風琴,不因暮色降臨而停歇!三五成群的遊客、情侶靜靜地躺坐在海堤階梯上,面對希區考克所稱頌的最美麗夕陽,讓習習海風輕拂鬢髮,讓夕陽染紅每一張沉醉的臉龐,聆聽亞得里亞海最雄渾的浪漫樂章! 知名導演希區考克曾經在這裡喝著當地著名的Maraska酸櫻桃酒,一邊欣賞落日一邊讚嘆:「此乃人世間最美的落日」,札達爾的夕陽從此聲名遠播。海上的夕陽落日景緻其實大同小異,但周圍陪襯的風景與觀賞者的心情卻能為其美麗加分。不免揣想,當日的希區考克若能聽見海管風琴的曼妙樂章,更不知要如何神化札達爾的夕陽了! 向太陽問候致意 當札達爾夕陽逼近落日前一刻,寶藍天空被染上多層次的嫣紅霞彩,海鳥悠遊盤旋天際,輕舟畫破平靜海面,最後橙紅渾圓的夕陽終於緩緩隱入海平面。絢爛並不因此歸於平淡,此時另一場五光十色的舞動光影正蓄勢待發準備華麗登場! 建築大師Nikola Bašić繼「海管風琴」之後,於2008年在海岸廣場上完成了另一座城市裝置─「問候太陽」(Sun Salutation / The Greeting to the Sun),這名稱取得意味深長。這座直徑22公尺的圓形太陽能光板,其設計反映出太陽和行星的天體運行,內部建置光伏電池及LED燈,白天吸收太陽能量轉化為電力,每當夜幕降臨,五光十色的躍動燈光就成了炫麗的「燈光舞台」,所產生的電力也用於照亮整個海濱地區。 這座城市裝置在白天看來像是一片片藍色玻璃組成的圓形大鏡盤,反射著四周流動的風景。其夜晚的燈光強度取決於白天儲存的能量,並藉由海浪的拍擊來啟動電源,因此色彩變化及圖形排列並無規則可循。夕陽西下後,太陽能光板開始東一塊西一塊地閃動零星的燈光,原來在海堤上欣賞夕陽的遊客紛紛湧向這座「燈光舞台」,孩童們在上面追逐光影嬉戲,我們也童心大發,雀躍地追逐跳躍的燈光。 隨著暮色漸濃,偌大的圓形舞台因底下海浪拍打的強度不同而幻化出七彩霓虹般的光脈衝,光線有時如海浪一波波湧來,有時則是一整片從遠端包覆過來,燈光色彩與排列組合千變萬化,遊人不時發出驚嘆!人影雜沓晃動,光線詭譎幻化,踩在「燈光舞台」上猶如掉進一個繽紛多彩的迷離空間! 六年前初訪札達爾是在白天來去,無緣「問候太陽」,這次總算如願以償!海堤上的「海管風琴」嗡鳴樂音不絕於耳,光盤上的絢麗燈光明滅躍動,醉人浪漫的氣氛令人徘徊不忍離去!這是我經歷過最特別的海邊景緻,也是二度拜訪札達爾最難忘懷的光影記憶! 感謝好友 Dennis 慷慨贊助的攝影佳作(Bianca 未簽名)! 感謝~~~ 2015/09/21 17:40
Dear Bianca: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拜謁西貝尼克建築奇蹟Sibenik 徜徉札達爾夕陽光舞Zadar 【克羅埃西亞】」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部落格專區,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