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19 00:00:00瀏覽6257|回應22|推薦162 | |
Oct/13/2014 克羅埃西亞國境西南的達爾馬齊亞區(Dalmatia),隔著亞德里亞海與義大利遙遙相望,擁有最動人的湛藍海岸。杜布洛夫尼克(Dubrovnik)坐落在達爾馬齊亞海岸南端的一塊石灰岩脊上,從高處俯瞰,強大厚實的米灰色城牆包圍著成片的紅色屋瓦,清澈湛藍的亞得里亞海三面環抱,彷如一片開展在海上的紅色扇貝。她之所以吸引人,不僅因為自然景觀與人文建築的完美結合,更在於她展臂迎人及整體所呈現的旅遊氛圍,因此成為克羅埃西亞最受歡迎的世界遺產城市,許多人千里迢迢來到克羅埃西亞,甚至只為了一睹杜布洛夫尼克的風采。 這裡曾經是一座繁華的地中海貿易中心,海權勢力僅次於威尼斯。儘管1667年經歷一場毀滅性的大地震,近代又遭逢克羅埃西亞與塞爾維亞的武力衝突,杜布洛夫尼克仍然把古老遺產完整保存下來,而贏得「斯拉夫的雅典」的稱號。 杜布洛夫尼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世紀,期間經過拜占庭、威尼斯、匈牙利的統治。1358年,一個自治的「拉古沙共和城邦」(The republic of Ragusa)誕生,杜布洛夫尼克拉古沙(Ragusa)馳名於地中海,一度成為地中海第三強權。15、16世紀時,拉古沙的商船艦隊超過500艘,隨著歐洲地理大發現紀元開始,杜布洛夫尼克可謂富甲一方;及至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文學、藝術、建築、科學發展達到顛峰,是杜布洛夫尼克的黃金年代。然而1667年的一場大地震毀去城中大半建築,今日所見許多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就是杜布洛夫尼克迅速從災難中站起來的明證。到了18世紀末,商船增加到673艘,與拉古沙締結邦交的城市超過80個。直到1808年拿破崙攻破堡壘解散城邦,「拉古沙」時代告終。 克羅埃西亞獨立之初的1991年秋至1992年夏期間,遭受塞爾維亞軍隊的重砲轟擊,超過2000顆炸彈及導彈落在城裡,許多象徵性的達爾馬齊亞文化遺產嚴重受損。城市的命脈─觀光產業因此一蹶不振,時間長達4年,是近代史上杜布洛夫尼克所經歷最殘酷的考驗。199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盟協助重建下,杜布洛夫尼克逐漸走出戰火陰影,旅遊業復甦,再度展現黃金年代的榮光。 2008年初訪此地,當時的導遊曾為我們講述這段歷史。戰爭之時他與他的家人就是坐困愁城的杜布洛夫尼克當地人,每天聽著隆隆砲聲擔驚受怕,生活在隨時可能失去生命財產與親人的恐懼之中,說到傷心處,親切和藹的大鬍子導遊一度哽咽難言,豪華的飯店大廳中聽者眾人臉色一片凝重!對我而言,這場戰爭不再只是遙遠的歷史事件,而是擦身而過的悲苦災難,創傷清楚刻劃在導遊大叔臉上,令人不忍卒睹! 今日再度踏上杜布洛夫尼克這塊土地,逐漸淡忘的光影記憶倏地又清晰聚焦,模糊交疊的歷史恩怨,也由再次的親炙中現出清晰脈絡。此地長久受到拉丁文化的薰陶,民族性格普遍熱情開朗,戰爭的陰影已然漸行漸遠了,但願人們心中的傷痕也如同牆上的彈痕一樣逐漸模糊!杜布洛夫尼克美麗如昔風華依舊,我好整以暇、優哉游哉重遊舊地,視線不自覺地搜尋記憶中的美景,但也會有新的發現及關注,少了初次相遇的驚喜,卻多了似曾相識的親切與從容! 城門城門幾丈高 皮勒城門 Gradska Vrata Pile 建於1537年的皮勒城門屬文藝復興式拱門,是杜布洛夫尼克舊城的主要出入口,絕大多數的遊客都以城西的皮勒城門作為舊城之旅的起點。城門上有一尊杜布洛夫尼克最古老的雕像聖布萊斯(St.Blaise),他是這座城市的守護神。內城門建造時代更早了1個世紀,屬於哥德式風格,內城門上面那尊聖布萊斯雕像,出自20世紀克羅埃西亞最著名的雕塑大師伊凡.梅什托維契(Ivan Meštrović)的手筆。在古老年代,城門的開合橋會在每天傍晚收起來,城門關閉,鑰匙交由王子掌管。 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聖布萊斯雕像 貫穿古今的 史特拉敦大道 Stradun (Placa) 歩入城門之後即是杜布洛夫尼克舊城範圍, 292公尺長筆直延伸的史特拉敦大道貫穿整座古城,銜接東西兩座城門,把整座古城一分為二。杜布洛夫尼克城原本是一座島嶼,史特拉敦大道所在位置就是隔開島嶼和陸地的水道,1468年填平水道並鋪上路面。1667年大地震過後,兩旁櫛比鱗次的巴洛克式石屋制式地蓋起來,一樣的高度、一樣的立面,形成這條古城的氣派通道。石板路面原本鋪的是紅磚,1901年改成今天所見的大理石路面。史特拉敦大道的官方名稱是Placa,至於「Stradún」名稱的由來,是一位米蘭籍軍官第一眼瞥見這條路,不禁用義大利文發出讚嘆:「Che stradone!」,意思是「多麼大的一條街道」。 克羅埃西亞許多古城的共同特色,就是大量運用布拉曲島(Brač)上生產的白石與義大利的大理石建造街道、階梯、廊柱,光潔潤澤的質地經過千年的熙來攘往,依然華麗耀眼且益發閃亮。大道上永遠遊人如織,兩旁的露天咖啡座總是座無虛席,繁華悠閒的氣氛讓人腳步不自覺慢了下來,但是我們首先的目標是要搭乘纜車上山觀景。 穿過大道進入彎彎曲曲的狹窄巷弄,古色古香的教堂及民宅建築在光陰流轉中不改容顏,堅持帶你回到時光深處。 穿過重重城門與堡壘,走出老城東邊的普洛查城門(Vrata od Ploča),沿著小徑一路上坡來到纜車站。 登高攬勝 纜車Cable Car 停駛了19年之後,杜布洛夫尼克在南斯拉夫時代最受歡迎的山頂纜車終於在2010年恢復運行。纜車連結城牆北緣和瑟爾德山(Srđ),兩地落差405公尺,1969年開通,在1991年戰爭爆發之前,曾經搭載過250萬名遊客。纜車在短短幾分鐘內升上山頂,當結構完整的古城出現眼下,彷彿是護送維納斯自海中浮起的貝殼,美麗的景象讓大家驚嘆連連! 山頂纜車站倚靠在山崖邊緣,從最高角度俯瞰,杜布洛夫尼克舊城的輪廓盡收眼底,包括鄰近的洛克盧姆島(Lokrum)和遠方的群島,一座座大小島嶼浮沉在晶藍閃亮的海面上,和紅色的古城構成無敵景觀視野,萬千氣象令人嘆為觀止! 固若金湯 城牆 Gradske Zidine 杜布洛夫尼克古城最迷人之處,莫過於保存完好的紅色古城與湛藍的亞的里亞海所構築的絕色景觀。除了搭乘纜車登高攬勝之外,我們還要攀登城牆近距離俯瞰”老城與海”的萬千風華。 上下城牆的階梯 這道厚實的城牆建於13到16世紀,隨著不同時代面對不同敵人,城牆不斷加寬加高,直到今天還穩然屹立完整無缺。圍牆加上堡壘的總長度將近2公里,有些地方高達25公尺;在面對陸地的方向,城牆甚至厚達6公尺,至於面海方向,因為有天然屏障,城牆厚度則在1.5到3公尺之間。時至今日,卸除防禦重責的完好城牆,轉化成為觀光產業的重要賣點,不同時代身負防禦與經濟的不同功能,不變的是都是護守城市的重要命脈。 由城牆上俯瞰舊港口,白雲襯著藍天,紅瓦白牆的建築迤邐鋪陳在石灰岩山丘上,聖約翰堡壘環抱著港口,藍色的港灣中停滿了白色遊艇,如此的景色怎不叫人心醉神迷啊! 城牆不僅是杜布洛夫尼克的精神象徵,登上城牆更能把整座老城建築、遠山、近海、島嶼、港灣…盡收眼底。沿途遊人絡繹不絕,隨著城牆高高低低爬上爬下,每一個轉彎、每一個停駐所呈現的完美畫面,都形成視覺上的強烈衝擊! 站在杜布夫尼克的城垛上向下俯瞰,連綿不絕的紅色屋頂與無數教堂尖塔連接著遠處的碧海藍天,澎湃的氣勢震撼人心。這次我們只走了半圈城牆,因此補上2008年全程繞行的照片,以呈現完整的視野。 明闕塔守望塔與城牆堡壘 Tvrđava Minčeta 環繞城牆的半圓形堡壘共有十餘座,隨著不同時代興建,各有不同的功能和形狀,其中最知名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高踞古城一隅的明闕塔守望塔(Minčeta)及矗立海邊防禦港灣的聖約翰堡壘(Tvrđava Sv. Ivana)。明闕塔守望塔建於1453年,以貴族明闕塔(Minčeta)家族命名,是扼守整座城市的制高點,塔身一度充作儲水用的水塔。 功能和形狀各異的堡壘
明闕塔守望塔 (Minčeta) 通過狹窄陡峭的階梯奮力攀爬,滿身大汗登上明闕塔守望塔頂之時,眼下的景色絕對足以讓所有的辛苦化為甘甜與悸動! 明闕塔守望塔頂擁有俯瞰整座杜布洛夫尼克古城的最佳視野,前景是古城壯觀的老建築群,幾座教堂尖塔錯落在紅色屋瓦之上;視線向外延伸,聖約翰堡壘環抱著海港,港口桅杆林立帆影點點;最後蒼翠蓊鬱的洛克盧姆島(Lokrum)矗立在湛藍而閃耀波光的亞得里亞海上,遊艇划出一道道水痕,呢喃燕群在天際盤旋起舞…,誰能忘記這圖畫般的瑰麗景色! 隔著小海灣,城外還有一座杜布洛夫尼克最古老的聖羅倫斯堡壘(Tvrđava Lovrijenac)。
下圖是好友Dennis犧牲午餐的餐後甜點,飛奔來回聖羅倫斯堡壘所拍到的絕美畫面,只有在正午時分才能看見翡翠色的海水,到了傍晚的光線海水則變成寶藍色。由聖羅倫斯堡壘眺望杜布洛夫尼克古城,是另一番如史詩般的懾人光景! 再次遊覽古城的我依然為杜布洛夫尼克壯麗的景色所震撼,看到完美融合人文與自然的古城依舊丰姿綽約地矗立在湛藍的亞得里亞海岸,心裡升起莫名的感動,慶幸戰爭未曾毀了她、感激文化遺產保存這個構想!人類應該多看幾眼這些美麗絕倫的城市及燦爛輝煌的文化遺產,或許可以減少挑動戰禍的腦殘行為! 歐諾弗利歐水池 Onofrijeva Fontana 從皮勒城門踏入古城,就可以看見杜布洛夫尼克城市地標之一的大歐諾弗利歐水池。建於1438年的水池是由那不勒斯水利工程師歐諾弗利歐(Onofrio)設計,水池原有兩層,上頭裝飾著許多雕刻,但毀於1667年的大地震,如今只剩下16個出水口的面具雕刻。 在史特拉敦大道(Stradún)東端,還有一座小歐諾弗利歐水池,屬於同一個供水系統,主要供水給羅日(Luža)廣場上的市集,常見鴿子停駐水池上面喝水兼洗澡。大小歐諾弗利歐水池分別位於史特拉敦大道(Stradún)的東西兩端,歐諾弗利歐同時打造了早期城內主要的供水系統,自12公里外的Dubrovačka河引進水源。 大、小歐諾弗利歐水池
頂著秋日艷陽繞行毫無遮蔽的城牆,心滿意足飽覽古城美景,但下來之後可是又熱又渴!許多遊客坐在圓形的大歐諾弗利歐水池邊小憩,我們也入境隨俗地坐下來歇息片刻,接飲出水口流瀉而下的泉水,入口沁涼甘冽有如荒漠甘泉! 方濟會修道院 Franjevačkog Samostana 從皮勒城門入城,在史特拉敦大道(Stradún)左側與大歐諾弗利歐水池相望的即是方濟會修道院,建築群包含了方濟會教堂、中庭迴廊、一座博物館及一間藥房。教堂最早的時候是介於仿羅馬和哥德的建築風格,但經過不斷翻修整建,除了大門上的聖殤像(Pietá)及鐘樓(銅頂是新增的)還保留了15世紀早期的哥德式之外,1667年大地震之後,整座教堂已經被巴洛克風格所取代。中庭迴廊環繞的庭院彷彿一座小型綠洲,迴廊建於1360年,共60根八角形的柱子,柱頭裝飾著各種奇形怪狀的人頭、魔鬼、鳥、獸等圖案。修道院中有一間全歐洲第三古老(1317年開始營業)的藥房,目前藥房裡一邊是顧客盈門的藥房,還有藥劑師細心為民眾調配藥方,並兼賣保養及身體用品,入內一看都是台灣來的遊客,門庭若市;另一邊則是修道院附設的博物館,收藏了藥學書、教堂聖物等。 修道院對面就是杜布洛夫尼克赫赫有名的冰淇淋店,這是我絕不會錯過的重點。下飛機的第一天,身上還沒有當地貨幣「Kuna」,為了吃冰淇淋馬上找家銀行兌換,1 Kuna約兌台幣5.5元。面對眾多不明口味的冰淇淋,我獨鍾藍莓優格,大大一球是8 Kuna,好吃又便宜,相對於歐洲其他國家的冰淇淋動輒一球2歐元,這裡簡直叫作物美價廉!現在看到照片,真懊悔當時沒有多吃它幾球! 我們和其他人一樣,就地坐在方濟會修道院門口享受清涼甜美的冰淇淋,也享受史特拉敦大道人來人往的悠閒時光。其間大道上出現一對亮眼的新人,美麗的新娘邊走邊吃冰淇淋,自在俏皮又甜美模樣,引來眾人的追逐及目光! 史邦札宅邸 Palača Sponza 史邦札宅邸面對著羅日(Loža)廣場,房屋的立面可以清楚看到威尼斯建築的影響:地面樓是一座文藝復興式的敞廊,二樓是威尼斯哥德式直立花格窗,三樓的窗戶又恢復到晚期文藝復興式,嵌著一尊聖布萊斯(St. Blaise)雕像。1667年大地震的時候,建築物沒有受損,得以保存原貌到現在。史邦札的拉丁文原意為「海綿」,因為這個地方過去曾經是雨水收集處。 最早的時候這是海關辦公室,後來改成鑄幣廠及銀行,現在則成為檔案館,記錄著杜布洛夫尼克從13世紀開始的興衰史。 古城地標 鐘樓 Gradski Zvonik 31公尺高的鐘塔,正好位於東西向軸線史特拉敦大道的盡頭,與明闕塔守望塔同樣是杜布洛夫尼克古城最顯著的象徵地標。 建於1444年,經過多次重修,最近的一次是1929年。塔頂有兩尊機械綠色銅人—馬羅(Maro)和巴羅(Baro),整點時會拿著手上的鐵鎚準時敲鐘報時。除了塔頂銅鐘,鐘塔正面還有一面章魚狀的指針時鐘、以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顯示時間的鐘,還有一個可以顯示當日月亮形狀的「鐘」。 杜布洛夫尼克的守護神 聖布萊斯教堂 Crkva Svetog Vlahe 這座供奉杜布洛夫尼克守護神的教堂於18世紀初重建,原因還是1667年那場大地震以及隨後於1706年的大火,重建後的教堂屬於巴洛克的形式,外觀仿自威尼斯的聖模里西斯教堂(St. Mauritius)。 教堂頂上立著聖布萊斯雕像,左手所持是杜布洛夫尼克城的模型。聖布萊斯對杜布洛夫尼克的意義,就如同聖馬可之於威尼斯一樣,每年的2月3日,全城的人都在這天為他舉行一場盛大的宗教節慶。 古城活動中心 羅日廣場 Loža Square 由史邦札宅邸、鐘樓、聖布萊斯教堂所圍繞的羅日廣場,是杜布洛夫尼克最大的集會廣場,過去官方都選擇在此公告命令、裁決宣判,今天許多節慶及表演活動仍在此舉行。在羅日廣場上,一座插著旗幟的奧蘭多石柱(Orlando’s Column)是矚目焦點。從1417年聳立到現在的石柱由米蘭雕刻家所作,柱子上雕了一尊持劍的奧蘭多騎士,他其實是北歐地區的英雄傳奇人物,相傳他曾經幫助杜布洛夫尼克擊退了阿拉伯海盜,這或許是他現身亞得里亞海的原因。 行政官邸 Knežev Dvor (Rector’s Palace) 官邸建築本身結合了哥德和文藝復興風格,外表十分協調完整,這得歸功於佛羅倫斯建築師麥可羅佐(Michelozzo),他同時也設計了杜布洛夫尼克的知名地標明闕塔守望塔。1464年蓋好的時候,被形容為「達爾馬齊亞地區最美麗的建築」。其精華之處就在一樓和中庭的柱廊,每根柱子的柱頭上都雕飾著崇尚古典精神的雕刻。在杜布洛夫尼克歷史的全盛時代,這棟建築曾經擔任政治、行政中心長達好幾個世紀,如今內部是「杜布洛夫尼克博物館」,鐘樓上兩尊銅人的真跡就存放在這裡。 聖母升天大教堂 Stolna Crkva Velike Gospe 大教堂的原址在7世紀時是一座拜占庭式教堂,12到14世紀期間改建為仿羅馬式的教堂。據說當年教堂的擴建是英格蘭國王理查一式(Richard Ⅰ,即獅心國王)的禮物,因為他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回程時,在杜布洛夫尼克城外海的洛克盧姆島發生船難獲救,在他上岸的地方蓋一座教堂,表達他對上帝的感謝,曾經是亞得里亞海上最美麗的仿羅馬式教堂。然而,1667年大地震過後,教堂又垮了,才在1713年由一位羅馬建築師打造成一座純粹巴洛克式的大教堂。 教堂最珍貴的收藏是聖布萊斯的遺骨及「真十字架」的部分碎片。 叱吒海權時代的 舊港口 The Old Port 舊港口所在的海灣,一邊是半圓形的聖約翰堡壘挺立在海面上,一邊是聖路克(St. Luke)堡壘。在拉古沙(Ragusa)航海年代,這座港口是繁華的航海及商業中心,如今主要港口已移往新城區的格魯日(Gruž)港灣,舊港小碼頭所停泊的船隻只能航向鄰近的小島。過往檣帆雲集的光彩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遊艇、漁舟悠悠進出港灣的寧靜畫面。 暮色漸濃、寒風襲來,白髮人垂釣的身影讓我感到些許孤獨與落寞;但我知道這是我的情感投射,垂釣者或許自得不已,悠然釣起一灣流光溢彩的繁華絢爛,抑或漁舟唱晚的淡泊無爭! 燈火輝煌的古城夜色 夕陽西下,古城的燈火逐漸輝煌,白晝的光燦褪去,夜晚的華麗登場。史特拉敦大道兩旁的餐廳觥籌交錯、咖啡館笑語喧譁,杜布洛夫尼克的夜晚熱鬧氣氛絲毫不減。平滑光亮的大理石街道反射著燈光,猶如漫步在漾著水光的雨天街道,耀眼光華更勝白晝! 合唱團體在古城老街上排練錄音,我們在一旁晃悠,聆聽美妙歌聲兼看熱鬧! 光可鑑人的石板街道,掩蓋了歷史的蒼涼;繽紛燦爛的華燈初上,點亮了古城的千年榮光!道不完的歷史、說不完的故事,美景取之不盡、照片拍之不竭...,杜布洛夫尼克這座古城實在太豐厚華麗了,可嘆我蒼白的文字甚且無法傳達其萬一! 晚餐在下榻的飯店享用自助餐,菜色並無特別之處,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道「燒烤小管」,是這次在亞得里亞海沿岸城市經常吃到的美味,簡單的烹調方式,保留了海鮮原有的鮮美爽脆,和碳烤的焦香混合出的豐腴滋味令人難忘! P.S. 感謝攝影高手─好友 Dennis 慷慨贊助的極品美圖(Bianca 未簽名)!為了拍照,他每天廢寢忘食、披星戴月(犧牲早餐、早出晚歸),獵取到我腳程到不了而無緣目睹的絕色美景,獨到的取鏡更是我所無法望其項背,他不僅延伸了我的視野,且彌補了我的遺珠之憾。如此佳作不拿出來分享無異於暴殄天物! 本文資料參考:MOOK景點家http://www.mook.com.tw/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