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05 00:00:00瀏覽5048|回應23|推薦170 | |
“友”使神差 重遊舊地 旅行,是無法戒斷的癮,是停不下來的腳步! 在馬不停蹄的旅途中,拉著行李箱換過一家又一家的旅店;在每個朦朧醒來的清晨,四顧茫然不知身在何處;奔走於山巔水湄、漫步在石板街道,走到腳腫腿痠、身體四肢疲憊得直喊救命…;生活在他方,絕非夢想般的美好!可是,一顆驛動焦躁的心,卻怎麼也無法向討饒的身體妥協讓步,一年又一年地投身於歐洲這塊土地,為的是在她的人文薈萃中放牧靈魂、在她的湖光山色中安頓身心! 成就一趟旅行,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因緣俱足。選擇旅行的地點很重要,選擇旅行的伴侶更重要。正是因為如此,在相隔六年之後,我二度來到巴爾幹半島的亞得里亞海岸,再次走訪了克羅埃西亞(Croatia)、斯洛維尼亞(Slovenia),並順道一探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ia&Herzegovina)、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等四個國家。六年前(2008年)的夏天,絕不相信自己會重遊這些個地方,然而我卻“友”使神差地重遊舊地!回顧歷年遊記獨缺2008年的足跡,冥冥中或許註定了我的再次遊歷! 旅行地圖 巴爾幹半島(Balkan),意指歐洲東南隅介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地理上,夾處於東歐和西歐之間,長期以來就是一塊兵馬交踏的要衝之地;文化上,處於東西羅馬帝國的交界上,儘管各國主要人種同為斯拉夫人,但彼此文字與生活習慣迥異,加上千百年間數個外來強權統治,受到海岸地帶的拉丁文化及內陸地帶的奧匈文化影響。在多元民族、語言、宗教、文化相互融合與衝擊的生存條件中,幾個斯拉夫民族各自發展出獨特而豐富的人文風情,也留下豐富而可觀的文化遺產。 巴爾幹地區有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和蒙特內哥羅人等五大族群;還有羅馬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及猶太教等四種主要宗教;另有拉丁及斯拉夫兩種文字及多國語言。如此多元而複雜的組合,向來也存在著諸多矛盾,既有宗教衝突,也有領土爭端。原來居住在這裡的民族、國家,曾因相互間的信任與需要,形成了龐大的民族體與邦聯;也曾因相互之間的獨霸、殘害,不得不各自尋求獨立。從西元7世紀開始這裡就爭戰不斷,因此獲得「歐洲火藥庫」的封號。不過現在「東南歐」一詞越來越廣泛地被使用,以消彌巴爾幹國家的負面標籤。 追溯歷史,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與西歐緊緊相繫,面對巴爾幹半島幾個世紀以來的動盪,兩國總是極力擺脫巴爾幹一員的傳統印象,堅稱他們是現代歐洲的一部分。走過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及蒙特內哥羅這四個國家,的確印證了如此的印象。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留有濃厚的奧匈帝國遺風與威尼斯色彩,人文景觀自然較其他巴爾幹國家略勝一籌。20世紀末,幾個巴爾幹國家先後脫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而獨立,各自朝向現代化邁進。美麗的自然景觀與多彩的文化遺產,吸引著人們前來探訪這個歐洲的後花園。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已是觀光業發達的旅遊大國,蒙特內哥羅正積極開發跟進,波士尼亞則正在努力自瓦礫堆中站起來。 Oct/13/2014 旅行還有一苦,那就是長途飛行。台北→香港→赫爾辛基【芬蘭】→杜布洛夫尼克【克羅埃西亞】,漫漫長路一路轉機,直飛到地老天荒,但為了迎向燦爛的曙光,黎明前的黑暗是必經之路啊!而我的四國遊程將由克羅埃西亞揭開序幕~ 克羅埃西亞(Republik of Croatia)速寫 早在史前時代這個地方就有人類居住;西元前3至4世紀,希臘文化延伸到亞得里亞海岸諸島;西元9年,羅馬帝國入主克羅埃西亞大部分地區,展開長達5個世紀的統治。7世紀時斯拉夫人(克羅埃西亞人的前身)進入此地區,925年誕生第一位克羅埃西亞國王托米斯拉夫(Tomislav),統一了克羅埃西亞。然而王國彷彿曇花一現,1089年國王被刺後繼無人,其妻舅匈牙利國王於兩年後順理成章接收了克羅埃西亞王位。14世紀開始,鄂圖曼土耳其的勢力持續進逼巴爾幹半島長達3個世紀,匈牙利轄下多數領土由鄂圖曼所兼併,其餘地區由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接管,部分國家改信伊斯蘭教,克羅埃西亞成為捍衛羅馬天主教世界的堅強堡壘。1409年匈牙利把達爾馬齊亞海岸地區以10萬金幣賣給威尼斯共和國,整個亞得里亞海實質落入威尼斯手中。16世紀以後,哈布斯堡王朝和鄂圖曼土耳其在克羅埃西亞的勢力此消彼長,北部地區由維也納掌控,東部地區則是由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日耳曼人及匈牙利人交織的多元民族地區。18、19世紀之交,經歷拿破崙征服及後哈布斯堡王朝(1867年後為奧匈帝國)陸續收復原匈牙利王國的大片領土,現在的克羅埃西亞已全部由奧匈帝國所管轄。 過去,克羅埃西亞東北部的人說德語、匈牙利語,南部海岸地區則說義大利語,在匈牙利的語言、文化強力衝擊下,克羅埃西亞的民族意識於焉覺醒,1830年代,說自己語言、寫自己文字的「伊利里亞運動」在札格雷布興起。首任克羅埃西亞總督耶拉齊恰(Ban Josip Jelačić)倡導自治,埋下民族獨立的種子。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垮台,克羅埃西亞成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的一部分,王國於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二戰後,狄托(Josip Broz Tito)建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統治整個南斯拉夫長達30年。1980年狄托死後南斯拉夫瓦解,克羅埃西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之間的矛盾不斷升高。1991年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隨後境內的塞爾維亞裔武裝叛亂,進而演變成全面戰爭。在塞爾維亞強立支援下,克國塞裔占領了三分之一的領土,並成立「克拉耶納共和國」(Republic of Serbian Krajina)。雙方爭戰持續到1995年,克羅埃西亞絕地反攻收復失土,戰爭終告結束。 戰後百業蕭條的克羅埃西亞,最大的命脈是觀光業,經過多年休養生息,終於再度回到歐洲人的懷抱,於2013年成為歐盟的一員。 讓人腦筋打結的歷史課就上到這裡,下課玩耍去囉~ 飛向亞得里亞海的秋天 克羅埃西亞隔著亞德里亞海與義大利遙遙相望,國土略似一個「ㄏ」字形,北方是阿爾卑斯山西麓,中部是山地,西南濱臨亞德里亞海,擁有1,185座島嶼,全部海岸線長約5,800公里。湛藍的海水、濃綠的島嶼、白淨的海灘,淳樸的漁村、中世紀古城、湖區國家公園…,自然而原始的美景成為歐洲人的後花園,特別是亞得里亞海沿岸,足以媲美希臘,卻不那麼商業化,打從前南斯拉夫時代起,克羅埃西亞就是歐洲人最愛的度假天堂。 由萬里高空俯瞰大地,當被覆著松綠植物的灰褐色山脈出現眼下,我知道已經飛到克羅埃西亞南部了,這是石灰岩地形特有的山貌。然後出現的是崎嶇多變的綠色海岸線,還有數不清的小島、半島,與湛藍的亞得里亞海所構成的美麗畫面。蔚藍的天空、燦爛的驕陽、澄碧的海洋及蒼翠的大地,讓人誤以為現在是盛夏時節,南歐大地完全看不到屬於秋天的顏色! 美麗的海灣小鎮 查夫塔特(Cavtat) 下了飛機習慣性地深深吸了口氣,清新沁涼的空氣讓我的身體立刻醒覺─我又來到歐洲了!離開杜布洛夫尼克(Dubrovnik)機場,沿著鬱鬱蔥蔥花木掩映的海岸道路,一路駛向我們的第一站─查夫塔特(Cavtat)。 查夫塔特這座2千人口的小鎮,就和克羅埃西亞境內許許多多的海邊小鎮一樣,靜靜佇立在海灣裡,卻散發著難以掩蓋的美麗光芒! 查夫塔特是由許多小海灣構成的天然良港,也是距離杜布洛夫尼克最近的度假勝地。中世紀起,屬於拉古沙共和城邦的一部分,與杜布洛夫尼克分享共同的文化和經濟。除了巴洛克風格的聖尼古拉教堂(Crkva Sveti Nikole),鎮上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景點。遊客在港邊的步道悠閒漫步,或在咖啡座、棕櫚樹下享受陽光,紅瓦建築、教堂尖塔及濃綠的松林錯落交織在岸邊,與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 雖然港灣中停滿大小遊艇船隻,但亞得里亞的海水澄澈潔淨沒有半點污染,儼然就是一座渾然天成的游泳池。平靜無波的水裡清晰可見優游的魚群,陽光下彷如晶亮寶石的海水,藍得可以把人的心都融化掉,這是我覺得查夫塔特最耀眼動人的景緻。 群山環抱遊艇擺盪的海港美景、南歐燦爛的陽光與悠閒的渡氣氣息,為旅程揭開美好的序幕,長途飛行的疲憊已然徹底被拋諸腦後了! 中午回到杜布洛夫尼克(Dubrovnik)市區午餐,這家餐廳養了許多寵物小烏龜,任其在餐桌旁的花台上悠哉爬行,害我得時時戒備,唯恐小烏龜一個不小心翻落到我的餐盤裡頭! 逐漸淡忘的光影記憶,在踏上克羅埃西亞土地的那一刻,突然又清晰聚焦了起來;模糊交疊的歷史,也由再次的親炙中現出清晰脈絡。好整以暇、優哉游哉地重遊舊地,少了初次相遇的驚喜,卻多了似曾相識的從容! P.S. 在此特別要感謝好友 Dennis 慷慨贊助的極品美圖(Bianca 未簽名),他獨到的取鏡擴展了我的視野,更彌補了我的遺珠之憾!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