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3/25 00:00:00瀏覽1737|回應0|推薦67 | |
從波羅的海沿著琥珀商路與維斯瓦河(Wisła)一路向南,有一座擁有「維斯瓦河女王」美譽的城市,城內維持800年不變的中世紀風格,空氣中瀰漫著薑餅香氣,這就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出生地—托倫(Toruń )。 托倫古城由舊城區(1233年)、新城(1264年)和條頓騎士團城堡(13世紀中期)三個部分所組成,1997年,托倫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精緻迷人的托倫,蘊藏著深厚的內涵:條頓騎士團在這裡建立第一座城堡,她靠河運致富並成為漢薩同盟成員,琥珀商路南北貿易帶來意外的收獲—國家級特產薑餅,哥白尼的足跡和精神隨處可見。更有趣的是托倫古城內充滿童話故事,有浪漫薑餅愛情故事、托倫天使、機智提琴手、可愛小忠狗、斜塔與禁忌的愛...多不勝數,托倫因此擁有「童話小鎮」之稱。 托倫的歷史發展 由於其政治、經濟和文化歷史,托倫躋身歐洲最迷人的城市之列。它的起源以及後來普魯士大城政治體系的形成,都歸功於條頓騎士團(Teutonic Order)長達223年的統治。然而,為了尋求政治和經濟獨立,托倫的居民轉向波蘭國王。15世紀中葉,這座城市併入波蘭王國,托倫的繁榮達到了另一個高峰。 城市的誕生 1226年,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邀請德國條頓騎士團來到他治下的波蘭協助對抗普魯士異教徒。條頓騎士團於1231年建立了托倫這座城市,並統治了兩個多世紀,直到1454年波蘭與條頓騎士團爆發「十三年戰爭」。 13世紀,條頓騎士團在托倫建立了第一個防禦基地—條頓城堡,正是從托倫,條頓騎士團開始了對異教普魯士的征服,並逐漸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修道院國家。直到14世紀末,這座城市是漢薩同盟最大、最重要的內陸港口,也是波蘭與海外國家貿易的主要商業中心,以及條頓文化和藝術中心。由於城市的蓬勃發展,1264又建立了另一個城區,即托倫新城。 回歸波蘭王國 儘管托倫在條頓國家中扮演著重要的經濟和政治角色,但其富有的居民(主要是日耳曼人)從一開始就與條頓騎士團保持距離,並尋求波蘭國王的保護,他們加入1440年普魯士聯盟。1454年,托倫放棄對條頓騎士團的效忠,宣布普魯士王室併入波蘭王國,導致波蘭和條頓騎士團之間的十三年戰爭。中世紀托倫的實力體現在支持軍事費用上,與條頓騎士團的戰爭花費高達20萬「grzywnas」(中世紀波蘭貨幣單位),相當於首都克拉科夫80年的年收入和波茲南270年的年收入。 戰爭於1466年簽訂《第二次托倫條約》,條頓騎士團國轉讓西方諸省包含托倫給予皇家普魯士,托倫成為波蘭王國的一個自治省,擁有自己的管理機構普魯士議會;自1528年起並擁有自己的貨幣、財政和稅收制度、徽章和印璽等管轄權。托倫獲得國王卡西米爾·雅蓋隆(Kazimierz Jagiellończyk)授予的王室頭銜,成為普魯士三大城市之一,享有很大的自治及政治特權,因此被稱為「獨立的市民共和國」。 雅蓋隆王朝對這座城市情有獨鍾,光是卡西米爾·雅蓋隆一人就曾造訪這座城市16次。皇室的青睞,更加提昇托倫的權勢與聲望。由於 1472 年卡西米爾·雅蓋隆國王授予的特權舉辦的三場大型國際博覽會,以及該市豐富的遺產,脫離條頓騎士團的托倫再次躋身最富有、最有影響力的貿易和藝術中心之列。16、17世紀之交,這座被稱為「維斯瓦河女王」的城市在歷史上第二次迎來了黃金時代。 宗教自由與改革 1558年,托倫的居民享有國王西吉斯蒙德·奧古斯都(Zygmunt August)宣布的宗教自由,象徵著宗教改革在托倫取得了勝利,使得托倫成為重要的新教中心。著名的新教文理學院(Academic Gymnasium)聲譽鵲起,與成立於1605年的反宗教改革耶穌會學院形成相互競爭局面。由於耶穌會與新教之間的緊張局勢日漸升溫,導致1724年惡名昭彰的「托倫騷亂」(Tumult of Toruń),標誌著托倫新教時代的結束。事情始於耶穌會學院和新教文理學院學生的街頭鬥毆,這場小衝突以戲劇性的結局告終:一個由天主教徒組成的皇家委員會判定肇事者僅限於新教教徒;14人被判死刑,其中10人在托倫被斬首,包括市長。「托倫騷亂」對這座城市造成了災難性的深遠影響,使其在共和國中聲名狼藉。 繁華走向衰落 近兩個世紀後,好運離開了托倫。托倫於1658年被瑞典佔領,入侵者在1703年造成了最嚴重的破壞,隨之而來的是這座城市前所未見的衰落。1793年,波蘭-立陶宛共和國第二次被瓜分後,托倫被普魯士吞併,永久地失去自治權。19世紀初的拿破崙時代,過往軍隊對托倫造成嚴重破壞和掠奪。 1815年,托倫在維也納會議被割讓給普魯士,托倫逐漸從衰落中崛起。普魯士人在紀念德國根源的建設中,同時也無可挽回地破壞了許多歷史建築。然而,托倫是波蘭民族意識的堡壘,共有將近40個波蘭平民聯盟從事反普魯士運動。1920,結束了普魯士127年的囚禁,托倫成為波美拉尼亞行政區的首府。然而二戰爆發後托倫又被德國佔領,所幸未受戰火波及。1945年再度回歸波蘭。 再現歷史榮光 托倫人口約20萬,目前是庫亞維亞-波美拉尼亞省的共同首府,也是工業、文化和學術生活的重要中心,擁有波蘭北部最大、最古老的大學。融合波蘭和德國歷史的托倫,中世紀城市和建築群整體保存完好,構成傳統和歷史的珍貴文獻,更可貴的,它是二戰期間少數未受戰火破壞的城市。獨特的哥德式城市風情是托倫最大的魅力所在,因此成為波蘭最重要的旅遊中心之一。 2023/08/09 下午離開馬爾堡城堡之後,難得地在遊覽車上享受了兩小時的休憩時光。傍晚時分來到中世紀古城托倫,下榻於「Hotel 1231」,這家飯店與托倫的歷史息息相關。 1231年,條頓騎士團建立了托倫這座城市,「Hotel 1231」即是以此歷史命名。1275至1300年間,條頓騎士團建造了托倫城堡,其中建於13世紀的麵粉磨坊,在2008年完成重大修復後成為Hotel 1231。 Hotel 1231坐落於城門旁邊,與托倫城堡的城牆遺跡緊緊相連,距離古城中心只有數步之遙。住在這個彷彿是進入時光隧道的任意門,感覺很奇妙! 安頓停當後,帶團的Emilia老師領著團體步向托倫舊城區,讓大家先熟悉古城的街道及方位。首先經過的就是與飯店相鄰的托倫城堡城牆遺跡,磚造城牆雖傾圮斑駁卻依然頑強屹立,昭示著托倫800年的輝煌歷史。 「托倫是如此美麗,擁有宏偉的建築和閃閃發光的紅色石板屋頂,肯定沒有什麼可以與它的美麗、地理位置和輝煌相比。」——波蘭中世紀歷史學家Jan Długosz在他的編年史中如此描述托倫。托倫至今倖存的歷史建築多數建造於中世紀時期,但隨著時代變化,這些建築被加上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主義或新歷史時期的裝飾。托倫居民的住宅是從14世紀初開始以磚塊建造,遵循哥德式漢薩風格的房屋,將居住空間和上層的穀倉結合起來。鎮上的磚塊顏色非常引人注目,以至於出現了「像托倫一樣的紅色」(red like Toruń)的比喻。高山牆的正面裝飾得非常華麗,有凹槽、門楣、窗框,裝飾著豐富的線條,有些還裝飾著釉面磚,立面的顏色五彩繽紛,正是這一切賦予了托倫街道獨特的魅力和色彩。 托倫薑餅與傳奇故事共飄香 托倫薑餅(Pierniki)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1380年,但實際上托倫的第一批薑餅早在13世紀就已經出爐了。托倫薑餅食譜是不外傳的祕方,薑餅師之間的交流也很有限,因此各家麵包店烘焙的薑餅風味各異。現在的薑餅採用的是16世紀的老配方和技術,傳承了薑餅烘焙的傳統。 托倫薑餅採用最優質的麵粉和蜂蜜製成,其獨特的味道得益於維斯瓦河沿岸的森林和田野以及東方香料。古老的漢薩托倫就位於歐洲最重要貿易路線的交匯處,隨著十字軍東征開啟了歐洲與中東的貿易發展,促進了生薑、丁香、肉桂、荳蔻等香料進口到歐洲,決定了薑餅的卓越口味。托倫薑餅製造業的發展在17和18世紀達到頂峰,並在歐洲廣泛被認可。1825年,當時15歲的波蘭音樂家蕭邦(Frederic Chopin)來到托倫一遊,在他寫給朋友的信中誇讚薑餅比歌德式建築和知名的托倫斜塔更加讓他印象深刻。 托倫薑餅師傅和印模木雕師非常重視薑餅的外觀,將薑餅製作發展成一種新的藝術,並努力開發更複雜的樣式以領先同業。最常見的薑餅圖案包括國王和王后、天使、聖母子、馬槽、聖喬治屠龍、士兵、亞當和夏娃等各種形式。木雕印模現存最古老的形式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然而到了19世紀隨著科技的發展開始逐漸消失。 最容易辨認和典型的薑餅形狀是簡單的「katarzynki」,由六個圓圈連接在一起製成。至於這個設計的起源及名字的由來,歷史仍然保持沉默。但有幾個美麗的傳說解釋了「katarzynki」薑餅的起源, 其中之一:這種奇特的薑餅形狀和名字的創作者是一位年輕而謙虛的學徒,他愛上了主人美麗的女兒凱瑟琳(katarzynka),以巧思設計了這個薑餅(一個圓圈圈住兩顆心—心心相印),贏得凱瑟琳的心和她父親的讚許。 舊城中心的阿圖斯法院 (Artus Court) 前面有一條薑餅星光大道 (Piernikowa Aleja Gwiazd),人行道上裝置著無數托倫薑餅「katarzynki」形狀的牌匾,上面有重要人物的親筆簽名。薑餅星光大道始建於2003年,每年會有兩位對這座城市做出傑出貢獻的名人在此留下他們的簽名。 而我們的托倫黃昏漫步,就在薑餅星光大道畫下句點,因為走進阿圖斯法院大樓一樓的「哥白尼薑餅店」(Kopernik Toruńskie Pierniki)之後,每個人都拎著大包小包出來,無法繼續閒晃了!索性就在店門口打開薑餅,你一口我一口享受獨一無二的托倫甜蜜滋味,同時欣賞著薑餅星光大道有趣的風景。 2023/08/10 此行在托倫連泊兩晚,今天有一整天的時間徜徉托倫古城。在飯店早餐後步出餐廳,高大的城門和城牆就聳立在咫尺的眼前,與800年古蹟為鄰的住宿經驗感覺很是奢華! 清晨再度邁步走入托倫古城之中,望一眼托倫新城區,盤算著下午自由時間再去逛逛。說是新城,其實是建於1264年的城區,只比老城年輕30幾年。 依舊彎入許多重要景點匯集的老城區,清晨街道遊人寥寥可數,清冷中更顯美麗。 舊市政廳 托倫的舊市政廳絕對是這座城市的象徵,其完美均衡的外觀及豐富優雅的室內陳設,體現了托倫貴族的建築藝術和優雅品味。矗立在舊城廣場上的舊市政廳,是托倫最華麗的世俗建築,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貿易和政治中心,也是波蘭國王來訪時的住所,見證了托倫的輝煌歷史。 舊市政廳是一座建於1391年的哥德式建築,塔樓則可追溯至1274年,是歐洲這一地區最古老的市政廳塔樓。1602年市政廳進行擴建。1703年瑞典軍隊圍城,市政廳被大火嚴重損毀,重建工作自1722年開始進行。二戰之後市政廳移交地區博物館,1957年進行全面翻修和改建工程。2003年再次修建,塔樓恢復了昔日的面貌。 目前市政廳內設有地區博物館,其藏品完美地反映了這座城市的輝煌歷史及文化藝術。而市政廳塔樓是這座城市最好的觀景點之一,可以在40公尺的高度俯瞰托倫古城的氣象萬千的美景。 市政廳門楣上懸掛著托倫的市徽,徽章上的「托倫天使」有此傳說:曾經,天使託夢給一位修士,告知托倫這座城市將因居民的惡行而遭受可怕的懲罰,為了避免城鎮被毀,居民必須虔心為自己的惡行向上帝懺悔。起初沒有人相信這位修士,但隨著時間推移,居民們開始禁食和懺悔,每天在教堂舉行彌撒向上帝認錯並祈求恩典,並鑄造一口7噸重的大鐘掛在聖約翰教堂的塔樓上,以響亮的鐘聲讚美主。上帝欣悅於鐘聲和托倫居民的改變,遂將城市鑰匙授予一位天使,讓祂守護城鎮及居民。於是,手持鑰匙的天使出現在托倫的市徽上。 舊城廣場與周圍的歷史建築 舊城廣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城市的中心,過去是市集廣場、慶典和審判的場所,現在是市民公共及文化生活的中心。 舊城廣場周圍環繞著美麗的老市政廳、聖靈教堂、托倫郵局、裝置華麗的樓房宅邸和著名的紀念雕像,市民和遊客可以在廣場上漫步、在餐廳花園裡享受咖啡或托倫薑餅,徜徉在這個充滿歷史感卻又生氣蓬勃的迷人空間。 阿圖斯法院 Artus Court 托倫和格但斯克的阿圖斯法院是當今世界上僅有的此類建築。目前的建築是19世紀的作品,但其結構卻以1386年的建築為藍本。阿圖斯法院是聖喬治兄弟會所在,這是一個由托倫商人和富有貴族組成的排他性協會,於1311年至1842年間活躍於托倫。阿圖斯法院是許多重要會議的舉辦地,包括1466年在此簽署「第二次托倫和平條約」,結束了十三年戰爭及條頓騎士國的統治。 聖靈教堂 Kościół Ducha Świętego 位於舊市政廳附近的聖靈教堂,是隸屬於尼古拉斯·哥白尼大學的教堂。由於1724年發生的「托倫騷亂」宗教事件,導致新教徒被剝奪了聖母教堂,18世紀中葉新教徒以巴洛克晚期風格建造了這座聖靈教堂。細長的教堂塔樓則是19世紀末期添加的。教堂內部裝置相對樸實,可以欣賞到洛可可式高祭壇,以及描繪基督死亡和復活的嵌花門,這扇門是托倫木製藝術的典範。 托倫郵政總局 Poczta Główna 這座新哥德式的郵局大樓建於1881年,代表了19世紀末德國紀念性郵局的典型建築風格,其特點是裝飾形式豐富。紅磚建築的主立面(維修中)及側立面都聳立著美麗的階梯式山牆,側立面和庭院建築的凹處都有植物和幾何紋飾的裝飾。這是我見過最美麗的郵局建築! 聖母升天教堂 修長的晚期方濟會教堂巍然聳立在舊城廣場西北側,由廣場進入不見大門,下午利用自由時間摸索了許久才找到入口。 聖母升天教堂由方濟會修士建於14世紀後半,是波蘭哥德式教堂建築最傑出的成就之一。按照嚴格的方濟會規則,這座建築從一開始就沒有塔樓,只在市集廣場一側有一面帶有三個小鐘樓的山牆。直到宗教改革時期的1559年,教堂和修道院仍由方濟會管理。文藝復興時期,教堂的修道院建築中設有著名的文理學院,標誌著皇家普魯士的知識水平。在「托倫騷亂」之後的1724年,聖母教堂被提供給天主教徒使用,不久之後建造了巴洛克式的主祭壇。 教堂內部有許多珍貴的藝術和歷史裝置,例如哥德式唱詩班、彩色壁畫、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型管風琴、墓誌銘和安娜·瓦薩公主的陵墓。豐富的陳設和歷史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透過19世紀的彩色玻璃窗進入內部的光線反射更是錦上添花。 托倫的傳奇與紀念雕像 尼古拉斯·哥白尼雕像 Pomnik Nicolaus Copernicus 舊市政廳東南角豎立著偉大的天文學家尼古拉斯·哥白尼的紀念碑,自1853年揭幕以來一直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標誌及風景,也是廣受市民和遊客喜愛的聚會場所。 哥白尼左手拿著一個天文儀矗立在花崗岩基座上,基座上刻有金色的拉丁銘文,意思是:「托倫的尼古拉斯·哥白尼,移動了地球,支撐著太陽和天空」。 1473年誕生於托倫的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提倡日心說理論,主張太陽為宇宙的中心,發表了《天體運行論》,一般認為他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 拉小提琴的木筏工人噴泉 Fontanna Flisaka 「Flisaka」,意指波蘭昔日的木筏船工。他們是居住在河邊村莊的農民,木筏河運是一項額外的季節性活動,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形成了自己的習俗和文化,並於17世紀建立了自己的行會組織。船工利用木筏經由維斯瓦河載運穀物和木材到托倫,維斯瓦河在歷史上一直是這座城市與世界聯繫的交通動脈,幾個世紀以來影響著托倫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中世紀維斯瓦河上的木筏工人 傳統木筏 舊市政廳西南角的老城廣場上有一座噴泉,中間矗立著拉小提琴的木筏工人,周圍環繞著八隻聆聽琴聲的黃銅青蛙,這座雕塑象徵著托倫的繁榮與維斯瓦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座雕塑的作者是出生於托倫的柏林雕塑家Georg Wolf,於1914年在市政廳庭院正式揭幕,矗立在法國人建於1812年的噴泉上。1944年之後雕像幾經遷移,自1983年起被安置於現在的位置。 木筏工人雕像承載著一個中世紀傳說:有一個貧窮的木筏工人艾沃(Iwo),來到當時正遭受青蛙瘟疫的托倫,鎮民或來訪的客人都無法趕走這些青蛙,而Iwo也只想透過拉小提琴在托倫市場上賺點錢。然而,當他以小提琴奏出樂音時,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成千上萬的青蛙從藏身處跳出來包圍在Iwo周圍,聆聽他所演奏的優美旋律。Iwo一邊演奏一邊緩步走出城門,青蛙隨著琴音亦步亦趨也跟著跳出城外。Iwo一路演奏著終於到了城外的沼澤地,青蛙在琴聲中紛紛跳入沼澤中,再也沒有回到托倫老城區。木筏工人Iwo因此得到市長的豐厚獎勵,而心存感激的居民也鑿了一口井以為紀念。 看完托倫這則傳說故事,不免聯想起收錄在《格林童話》中的德國鄉野傳奇——《哈美恩的吹笛人》(或稱” 彩衣吹笛人”,Rattenfänger von Hameln),幸好托倫的筏工提琴手故事結局皆大歡喜,不像彩衣吹笛人那般黑暗! Filuś 忠狗雕像 波蘭有位傑出的漫畫家茲比格涅夫·倫格倫(Zbigniew Lengren),他創作了Firudek教授和他的愛犬Filuś的一系列漫畫,自1948年開始連續發表在《Przekrój》雜誌上,多年來廣受讀者喜愛。Zbigniew Lengren 於2003年去世,為了紀念這位漫畫家,2004年舊城廣場的東北角出現了Filuś忠狗這個裝置藝術。 Filuś坐在街道邊,嘴裡叼著教授的圓頂禮帽,耐心地等待著他的歸來,同時守護著教授靠在燈柱上的雨傘。溫馨可愛的Filuś雕像老少咸宜,很快地它就充滿了故事和迷信,傳說摸牠的耳朵會帶來好運,摸牠的尾巴能遇見偉大愛情,摸它的圓頂禮帽則可獲得智慧通過考試。但見那支雨傘的把手也亮晶晶,其實是人們摸錯了!波蘭人最喜歡摸教授的帽子,期望獲得智慧。至於教授的帽子為何沒有特別光亮,事實是被人們摸到掉漆的帽子已多次重新上漆之故。 驢子雕塑 面對舊市政廳塔樓的街道轉角,站著一頭驢子雕塑。看似溫馴又友善的驢子,其實是中世紀用來懲罰違規士兵的「刑具」。驢背上安著一條鋒利的肩帶,犯人騎上驢背不僅被嘲笑,而且會被割傷屁股。中世紀的刑具無奇不有,開眼界的同時也令人感到心寒不忍! 哥白尼博物館 1473年2月19日,尼古拉斯·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誕生於維斯瓦河畔的小城托倫,當時這裡屬於波蘭王國皇家普魯士行省。父親是從克拉科夫來的商人,母親是托倫當地貴族的女兒,家境寬裕,哥白尼是家中四個孩子裡最小的。哥白尼10到12歲間父親去世,由他的舅父盧卡斯·瓦岑羅德收養。 1491年哥白尼進入克拉科夫的亞捷隆大學(當時稱克拉科夫大學)學習,在這裡他開始對天文學產生興趣。1496年他赴義大利波隆那大學及帕多瓦大學求學,學習數學、天文學、法律、醫學等,並接受人文主義思想,通曉多國語言。1503年在費拉拉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他舅父提供給他一個在波蘭波羅的海邊上的弗倫堡的神父位置。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蘭,擔任他舅父的醫生和秘書。1512年他舅父去世,他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士的責任和醫學研究上,同時利用工作之餘研究天文學。在弗倫堡30年間,他建了一個小天文台,後來被稱為「哥白尼塔」,自17世紀以來被人們作為天文學的聖地保存下來。但是從當時的記載和哥白尼本人的著作來看,他很少進行天文觀測,主要是通過前人的觀測結果進行哲學思考與數學計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天文學體系。1543年哥白尼臨終前發表了《天體運行論》一般認為他著的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 哥白尼博物館位於哥白尼街15和17號的兩棟建築內,它們構成了一座輝煌的哥德式建築群,是15世紀波羅的海南岸漢薩城鎮常見的住宅形式,具有出色的美感和統一的風格,被認為是波蘭最美麗的哥德式宅邸之一。曾經屬於來自克拉科夫的商人老尼古拉斯·哥白尼,他於1456年前後移居托倫,並與來自托倫貴族家庭的芭芭拉·瓦岑羅德(Barbara Watzenrode)結婚,進入城鎮的精英階層。 較大的一座(15號)建於1350年左右,如今展示著中世紀漢薩城市奢華貴族住宅的樣貌,其外觀和內部保存極為完好且佈置華麗。據稱尼古拉·哥白尼出生於此。 相鄰較小的房屋(17號)歷史可以追溯到1464-80年左右,此處呈現與偉大天文學家生活和工作直接相關的展覽,還可以看到哥德式貴族住宅的家具和室內裝飾。 當地小朋友和帶領的老師開心地讓我們這些外國遊客拍照 托倫斜塔 Krzywa Wieża 義大利有座舉世聞名比薩斜塔,波蘭也有個著名的「托倫斜塔」。關於托倫斜塔,有個流傳數百年的故事: 13世紀條頓騎士團建造了托倫這座城市,當時的托倫城堡中住著12位修道院騎士,他們英俊勇敢,深獲當地女孩垂青。某天有位英俊的騎士遇見一位美麗的托倫少女,他倆一見鍾情進而相戀,然而,作為天主教修士的騎士只能愛上帝,因此他們只能在僻靜的巷弄秘密約會。當這段禁忌的愛情被發現後,他倆都受到了懲罰——女孩被鞭打25下,而騎士則必須建造一座斜塔,象徵其行為的偏差。後來斜塔被用來測試人們是否有罪——背對斜塔,從頭到腳緊貼牆上,雙臂平舉,若能長時間保持平衡即代表無罪。 事實上,斜塔是一座典型的防禦城塔,建於14世紀之交,是城牆的一部分,最初沒有前牆,有助於將彈藥吊到較高的樓層。到了18世紀,塔樓卸下防禦功能,增加了第四面牆。事實上這座城塔早在中世紀就因地面不穩定而傾斜,時至今日,15公尺高的城塔傾斜度為146公分。 波蘭的傳統料理蘋果烤鴨很有名,在托倫的午餐就是享用烤鴨腿,堪稱美味,但我已忘了是不是蘋果烤鴨了! 托倫薑餅博物館 Muzeum Toruńskiego Piernika 托倫自14世紀就開始生產薑餅,薑餅是根據古老的食譜並使用傳統工具製作而成。薑餅博物館坐落在一座19世紀早期的穀倉中,內部設計成16世紀的薑餅烘焙室,是一個互動式博物館設施。參觀博物館的遊客不僅可以看到香料烘焙食品的製作過程,而且可以參加互動表演,學習如何製作傳統薑餅。 首先由麵包大師和薑餅女巫雄辯而幽默地講述中世紀薑餅的歷史及製作方法,接著邀請遊客實際參與篩麵粉、研磨香料和揉麵團的前置作業。 麵團準備好之後,每位遊客都可以使用傳統的烘焙模具製作自己的薑餅。在整個過程中,麵包大師和薑餅女巫都會從旁指導和協助。 選了乍看以為是教堂的薑餅模具,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哥白尼出生的那間美麗房子!大家親手製作的薑餅烘烤出爐後,還有糖霜裝飾教學,但我們幾個夥伴更樂於在托倫古城閒逛,於是就自行下課了! 13世紀波蘭最強防禦工事托倫要塞,在800年後的今日,部分城牆依然完好屹立在世人眼前。沿著城牆漫步,古今時空交錯的氛圍最是迷人! 修道院城門(Brama Klasztorna)也稱聖靈之門或聖母之門,建於14世紀,是維斯瓦河港口通往托倫城市的四個城門之一。雖幾經小規模重建,但時至今日這座大門依然保留了哥德式門塔的原始形式,帶有三個尖拱壁龕,是中世紀托倫至今尚存的三座大門之一。2023年,俄烏戰爭如火如荼,修道院城門上的國旗揭示著波蘭對於烏克蘭的支持態度。 漫步托倫古城,除了令人目不暇給的歷史建築,時時也被街道中那些各具特色及趣味的商店所吸引,加上波蘭物價親民,不敗它幾樣實用的念品似乎有點對不起自己! 在古城中來來回回走了一整天之後著實累了,累得連新城區都到不了!這時位在舊市政廳旁邊街道上的冰淇淋成了我們最甜美的救贖! 雖然在托倫住宿兩晚,並且有自理晚餐的自由時間,但兩個晚上皆因疲累不堪而失去尋找餐廳用餐的動力,就在古城區買了些簡單的輕食蔬果回飯店,夥伴眾人擠在房間輕鬆閒敘享用晚餐,因此與舊城廣場周邊的美麗夜景失之交臂,誠為可惜! 2023/08/11 次日在Hotel 1231的餐廳用早餐時,遇見幾位高大體面的外國人,後來得知前一晚美國駐波蘭大使也下榻於此,和我們同時用餐的正是大使及其隨從們。 Hotel 1231懸掛著美國國旗 早上即將離開迷人的托倫古城,晨光中巍峨的紅磚城門與植物花草的氣味,是托倫最後的美麗記憶!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