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7/18 00:00:00瀏覽838|回應0|推薦76 | |
波蘭這個國家我們或許所知有限,但對於蕭邦珠玉般優美雋永的音樂肯定不會陌生。蕭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音樂家,也是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哈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波蘭旅程來到華沙,自然不能錯失穿越時空與蕭邦相遇的機會。 蕭邦生平簡述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以下簡稱蕭邦)出生於1810年。母親擅長鋼琴和歌唱,父親則演奏長笛和小提琴,姐姐也從小展現音樂天賦。蕭邦的父母按照波蘭貴族的最佳模式勤奮經營,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庭,是蕭邦在成年後始終珍惜著的猶如失落的桃花源般的甜蜜生活。 由於家學淵源,蕭邦6歲開始學習鋼琴,7歲譜成《波蘭舞曲》,8歲登台演出,過人的天賦被譽為「莫札特第二」。1822至1829年間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活躍於歐洲。 1815年華沙公國滅亡,蕭邦居住的華沙地區劃歸俄國。因反抗沙俄的11月起義失敗,波蘭發生大移民潮,蕭邦在1830年末離開華沙,1831年起定居巴黎。在巴黎期間結識了李斯特、白遼士、席勒、海涅…等大批藝文人士,迅速躋身當時最傑出的藝術家行列。1837年,與年長6歲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相識相戀,此後9年,蕭邦的音樂靈感源源不斷,進入創作生涯的高峰。 1846年後與喬治·桑關係破裂,感情上的挫折進一步損害了蕭邦的健康,加之處於異族奴役之中的祖國命運日夜煎熬著他的心靈,使他陷入極度抑鬱的情緒之中,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1849年,蕭邦因肺疾病逝於法國巴黎,年僅39歲。 蕭邦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情懷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鬥爭相聯繫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敘事曲》、《降A 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鬥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作為著名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蕭邦的音樂被稱為「花叢中的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1837年,他斷然拒絕侵略者授予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封號,展現出愛國讎敵的錚錚鐵骨,也因不願成為亡國奴,餘生再沒有回到波蘭。而蕭邦的音樂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其優美的旋律、發自肺腑的情感與詩一般的意境是最重要的原因。 「生於華沙,靈魂屬於波蘭,才華屬於世界。」蕭邦已然成了波蘭的象徵和國家的名片,其所承載的意義早已超越音樂的範疇。 2023/08/11 蕭邦的出生地和公園 偉大鋼琴詩人蕭邦的出生地,位在波蘭首都華沙附近一個風景優美的小鎮——熱拉佐瓦·沃拉(Żelazowa Wola)。也就是今天要參觀的「蕭邦的出生地和公園」 (The Birthplace of Fryderyk Chopin and Park in Żelazowa Wola)。 蕭邦出生的故居是一座小小的宅邸,但周圍卻圍繞著一片廣袤的森林綠地。從入口處需再步行一段很長的林蔭小徑,才看見被花木重重包圍的白色宅邸。這是一幢低低的農舍般的房子,素樸淨雅,門前聳立著巨大的栗子樹,一方池水倒映著白牆灰瓦的屋宇,四周花木扶疏綠蔭遮天,將這所古老的宅院映襯得更加寧靜優美。 這所宅邸原屬於斯卡爾貝克(Skarbek)伯爵的一座莊園。蕭邦的父親米科瓦伊·蕭邦(Mikołaj Chopin)是一位法國人,16歲(1787年)時移居波蘭並加入波蘭籍,參加過1792年的俄波戰爭和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義。1795年波蘭被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之後,米科瓦伊·蕭邦輾轉來到熱拉佐瓦沃拉,擔任斯卡爾貝克伯爵府上的家庭教師。在這裡,他和伯爵的遠房親戚尤斯丁娜(Justyna Krzyżanowska)相戀並於1806年結婚,一年後,路德維卡 (Ludwika) 出生,1810年誕生的蕭邦是家中的第二個孩子,他還有兩個妹妹:伊莎貝拉(Izabela)和艾米莉亞(Emilia),後者早逝。蕭邦出生於波蘭歷史上的動盪時代,拿破崙軍隊不斷進出熱拉佐瓦沃拉地區,因此,在蕭邦出生8個月後,舉家遷居至華沙。 在熱拉佐瓦沃拉創建蕭邦博物館的構想產生於19世紀末,但因政局等因素,直到1930年代才付諸實行。建築師萊赫·捏莫耶夫斯基(Lech Niemojewski)將蕭邦一家原來居住的附屬建築徹底翻修,擴展成美麗的莊園,同時負責室內裝置,配備了當年(或仿古)的舒適家具,使得原來破舊的附屬建築搖身一變成為一座真正的波蘭貴族莊園。新博物館的落成典禮因1939年戰爭爆發而受阻,直到1949年蕭邦逝世100週年時才正式開幕。 先期的展示是按照波蘭莊園的精神而製作。2010年,在蕭邦誕辰200周年之際,其故居進行了現代化改造,特點是樸素和簡約的風格,莊園裡出現了新的常設展覽;此外,公園入口處還建造了全新的現代建築,為每年十萬遊客提供便利的服務設施。(圖片載自官網) 目前展示的場景同樣是對於熱拉佐瓦沃拉歷史的最新研究。19世紀期間,蕭邦的出生地是一座莊園的附屬建築,右側是家庭成員的房間,左邊是僕人的房間和廚房。這種功能劃分啟發了新展覽的構想,故事集中在蕭邦和斯卡爾貝克兩個家族,以及博物館獻給蕭邦成為一個獨特紀念公園的歷史。 參觀從右側開始,進入附屬建築歷史悠久的內部空間就像踏上了時光之旅。19世紀初,此處是莊園主人斯卡爾貝克家族以及蕭邦父母的住所。兩個房間講述了兩個家庭的相互關係,企圖重建蕭邦客廳和米哈烏·斯卡爾貝克書房的歷史,在其中可見精心挑選的歷史家具和該時期的其他物品。 斯卡爾貝克家族的房間(圖片載自官網) 蕭邦父母的起居室(圖片載自官網) 最重要的房間是蕭邦出生的房間。這個房間經過了象徵性的處理,一方面它是一個充滿情感的空間,另一方面,它用來作為音樂會場地。這個內部空間就像一個聖域,極簡的裝飾僅限於幾個元素,以音樂、肖像、鋼琴(參訪時鋼琴移出)和鮮花紀念作曲家和他的作品。 穿過走廊進入附屬建築左側,參觀者來到音樂室。故事的第二部分從這裡開始:紀念作曲家的博物館歷史。受戰前展覽設計的啟發,其內部包含專門設計的家具、提花織物和地毯,以及一架老式三角鋼琴,演奏沙龍風格的室內音樂會。(圖片載自官網)
蕭邦畫像 下圖四個人物肖像,自左至右分別是蕭邦的:姊姊路德維卡、母親尤斯蒂娜、父親米科瓦伊、妹妹伊莎貝拉。 最後兩個房間具有提供資訊的功能。可以了解到一座簡陋的莊園附屬建築如何改造成具有民族風格的莊園,以及圍繞蕭邦出生地的現代主義公園的佈局。 展覽的一個關鍵元素是原始物件,這些物件首次在蕭邦的出生地展出。其中包括蕭邦家族的紀念品,例如米科拉伊蕭邦圖書館的書籍——可能是蕭邦家族在熱拉佐瓦沃拉的房間裡僅存的物品。還有年輕蕭邦作品的第一版,以及17歲作曲家寫給家人的一封信。 1829年完成的蕭邦畫像 蕭邦17歲時寫的家書 蕭邦D小調波蘭舞曲(Polonaise in D minor Op.71-1)的手抄樂譜。 在蕭邦的時代,房子周圍的環境很有可能更類似於一個農場,而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美麗花園。1932年至1938年間,波爾克夫斯基(Franciszek Krzywda-Polkowski)教授負責熱拉佐瓦·沃拉公園的設計,結合了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風格,如今被認為是兩次世界大戰期之間波蘭最重要、最有趣的園林藝術作品。 以莊園為中心的公園是不對稱的佈局,池塘和水庫種植了本土和進口的樹木品種。此外,調節烏特拉塔(Utrata)河流經公園。整個地區充滿涼棚、階梯、小橋和亭台等小型建築,還有一個帶禮堂的戶外音樂舞台。公園的美麗風景與蕭邦音樂情緒交相輝映,更好地展現了「波蘭精神」和浪漫氣氛。 烏特拉塔河水靜靜流過公園,芳草萋萋林木蔥蘢,這是個適合漫步的美麗所在。園區透過音響設備,讓蕭邦的音樂悠悠流瀉在每個角落,正是這深情款款的樂音,使得漫步其間的每一步履都充滿情思,對照蕭邦愛國卻被迫流浪、最終客死異鄉的悲苦人生,令人泫然欲泣! 這座紀念館既是為期待情感體驗的遊客所設計,也是為那些希望獲得有關蕭邦、斯卡爾貝克夫婦、他們的關係以及熱拉佐瓦沃拉生活條件的相關資訊的人們而設計。於我而言,比起故居中的陳設文物,漫步公園中聆聽這一連串有些詩意、有些傷感的音樂,讓我更有「遇見蕭邦」的情懷! 最後,在蕭邦的紀念碑前,帶團的Emilia老師停下來說故事: (徵得同意轉貼其臉書文字及照片) 《蕭邦超級粉絲爺爺》 有一年,我和團員們在蕭邦故居非常幸運地遇見一位蕭邦的超級資深粉絲,老先生問我們需不需要他帶我們認識蕭邦故居?有在地人引導當然是一件好事,於是老先生就成為我們的導覽爺爺。 導覽爺爺說起蕭邦,好像在描述一位非常熟識的老友,他對蕭邦的生平與生活暸若指掌。爺爺說,他為了更貼近蕭邦,曾經跟著蕭邦的足跡踏遍歐洲,看看蕭邦遊歷過的城市,試著揣摩蕭邦的心情。爺爺甚至帶著一把波蘭的泥土,到巴黎蕭邦墳前獻給蕭邦。爺爺的這個舉動讓我很感動。蕭邦自從20歲因為戰爭被迫離開波蘭,到他去世前都沒有、也無法再回到家鄉,爺爺帶到巴黎的這把波蘭泥土,肯定能慰藉蕭邦的在天之靈與思鄉之情。 我一邊翻譯爺爺的話給團員們聽,一邊深深感動著。爺爺將他四五十年研究蕭邦的心得傳達給我們,蕭邦兒時、成年時的身影彷彿就在我們身旁,我好像也看見蕭邦離開波蘭前,坐在故鄉大樹下的離情依依。 整趟行程爺爺健步如飛、中氣十足,團員們好奇地問爺爺年齡,令人驚訝的是,爺爺當時竟然已經85歲了!當年是2015年,所以爺爺今(2023)年已經93歲囉,身體依舊硬朗!爺爺說,其實他早已退休,但是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除了導覽可以讓他活動筋骨外,關於蕭邦的故事,他講上三天三夜都不會累。 因為和團員們互動實在太好,於是爺爺把年輕時的照片秀出來給我們看。一看不得了,爺爺居然曾經是二次大戰時華沙起義對抗納粹的波蘭義勇軍,真是太令人驚訝了,爺爺的人生簡直就是一部波蘭史! 好想念親切、博學多聞的爺爺,今年我們一起去找爺爺聽蕭邦故事吧。爺爺說,下次我們去找他,他要穿軍裝來迎接我們~好期待啊! 《受贈用生命換來的勳章️ - 無盡的感動》 這是我這一輩子最感動的時刻! 這一天我們來到蕭邦故居,蕭邦超級粉絲爺爺帶著我們一邊散步一邊講述蕭邦故事。天空下著綿綿細雨,我挽著爺爺的手,在雨中一起撐傘漫步,內心滿是溫暖。 爺爺除了是研究蕭邦超過50年的超級粉絲外,也是1944年華沙起義的義勇軍,令人十分敬佩!行程接近尾聲,爺爺突然用非常正式的語氣告訴我們,他有一樣禮物要送給我。 這時,爺爺從大衣裡拿出一本證書和一枚勳章,說:「我以波蘭軍人、華沙起義義勇軍的身份,將我的『義勇軍勳章』授與Emilia。感謝Emilia致力於推廣波蘭文化、波蘭歷史與波蘭深度旅遊,讓台灣人更加認識波蘭民族。在此我要向Emilia表達誠摯與最深的感謝!」 爺爺把他用生命換來的義勇軍勳章送給了我!我何德何能,居然受到爺爺如此的大禮與愛護!當場我感動到淚流不止,說不出話來,團員們也感動得無以復加... 波蘭給了我好多好多,我這一輩子怎麼還都還不完。就讓用我一生的力量,努力推廣波蘭,讓更多人看見波蘭的善與美,以報答我的第二個家鄉!
聽到這裡,再也忍不住感傷和感動的眼淚,任其潸潸流下!軍人的榮譽勳章如同生命寶貴,爺爺竟然將勳章贈予Emilia老師,足見他對傳遞波蘭文化的殷切與對Emilia老師的感激之深。可惜2023年8月這趟波蘭行程未能遇見這位至情至性的爺爺,否則定要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就在我悄悄擦拭淚水之際,團中一位帶著就讀大學女兒參團的媽媽走到跟前問道:「妳在哭喔?我女兒看到妳在掉眼淚,說妳好少女心喔!還說妳體態輕盈行動敏捷,完全看不出年紀…」,一時淚痕未乾的我好不尷尬,花甲婦人被說是「少女心」,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2023/08/12 「心」歸故里 聖十字教堂 1849年蕭邦病逝於法國巴黎,蕭邦辭世後,被安葬於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他的姐姐路德維卡遵照其臨終囑託,於次年將蕭邦的心臟送回波蘭,安置於華沙的聖十字教堂(Holy Cross Church)。 位於華沙老城區市中心的「聖十字教堂」建於1757年,在戰火中被炸毀後延續華麗的巴洛克建築風格重建。教堂更引人入勝的是蕭邦的心臟封存在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對華沙進行毀滅轟炸,兩位神職人員為保護蕭邦的心臟而獻出了寶貴生命。在戰後大規模的首都重建中,波蘭人稱之為「祖國心臟」的這座教堂最早被修復。 當時主教將蕭邦的心臟封存在中殿左側第二根廊柱內。柱面有蕭邦生平簡介,還刻上聖經馬太福音「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的字句。蕭邦「心」歸故里,也讓世人得以在他的故鄉懷緬一代鋼琴詩人。 心繫祖國及甜蜜家園卻被迫漂泊流浪,客死異鄉之後始得「心」歸故里。蕭邦留給世人無比珍貴的精神資產,然而,其流星般短暫燦爛卻坎坷悲苦的人生,令人無限感傷而不勝唏噓! 2023/08/13 瓦津基公園 蕭邦音樂會 瓦津基公園(Łazienki Park)是華沙最大的公園,也是瓦津基宮的其中一區。入口的正中央處有一座蕭邦雕像,在夏季(五月中至九月)每個週日的12:00及16:00,都會舉辦露天音樂會。鋼琴家在蕭邦雕像下方彈奏著蕭邦名曲,當地人攜家帶眷,觀光客成群結隊,散坐草地上聆賞蕭邦珠玉般的鋼琴樂音,同時享受夏日的美好時光。 為了紀念蕭邦誕辰100週年,1909年,在瓦津基公園入口的正中央處建立了一座蕭邦的紀念雕像。雖然過程中因為戰爭因素一直沒有完成,甚至在二戰期間被希特勒下令炸毀,成為華沙最早被戰火摧殘的紀念碑之一。但依舊不影響這座雕像對於波蘭華沙的重大精神象徵。蕭邦雕像的正面向著法國巴黎,但大師的臉卻是面向波蘭華沙,彷彿在述說著大師的一生,雖因戰亂而漂泊他鄉,卻一心一意想回到他熱愛的故土。雕像巧妙的設計蘊藏著深刻的寓意,令人為之鼻酸! 一首一首優美的旋律、一串一串珠玉般的音符自演奏家的指尖緩緩流瀉而出。成千上萬的人們圍坐水池周圍、散布公園各個角落,當地居民享受著夏日的美好日常;至於觀光客的我們,是一期一會的朝拜——在鋼琴詩人的故鄉聆賞他感人肺腑的音樂。一曲奏罷,雷鳴般的掌聲熱烈響起,掌聲停歇琴聲再起,人們又墜入心醉神迷的境界! 李斯特(Franz Liszt)曾如此描述:「蕭邦《波蘭舞曲》強有力的節奏,能促使最冷酷無情的人激動,並且像被電流擊中一樣。」大部分的《波蘭舞曲》都帶有尚武精神,勇敢和純樸結合在一起,體現波蘭的民族特質。但其實,蕭邦在先天上更適合演奏夜曲。在性格上,他不媚俗的優雅格調和高貴情操,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能自然表現內在的深刻情感,其細膩的情感和珠玉般的音樂變化,成就了夜曲的迷人氣質。 「穿越時空與蕭邦相遇」的旅程,富於詩意,更多感傷,如同這跨越兩個世紀依然在夜空中悠悠迴盪的夜曲…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