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航海時代的王者之都 里斯本 Lisboa
2019/09/13 01:02:41瀏覽3602|回應2|推薦90

每一趟旅程的最後,總是結束在一個沉甸厚實的人文大城,如同葡萄牙之旅在里斯本(Lisboa)劃下句點。里斯本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七座小山丘架起歐洲西南部的這座海港城市,城市高低錯落、層次分明;悠久的歷史積累,人文豐碩華美、風華萬千。葡萄牙人說:「沒有見過里斯本的人等於沒見過美景」(Quem não viu Lisboa, não viu coisa boa),一天兩夜匆匆走過,忙亂中的浮光掠影,不確知是否真正見到了里斯本的美,但蘊藏在葡萄牙人這句話中的強烈民族情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里斯本的歷史

里斯本的歷史與葡萄牙這個國家的發展脈絡息息相關,其建城史可回溯到西元前205年的羅馬人統治時代。711年,北非穆斯林的摩爾人(Moors)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半島,直到1139年葡萄牙獨立,阿方索一世(Dom Afonso Henriques)成為開國君主。1256年起,里斯本成為葡萄牙王國的首都,從此發展成為歐洲和地中海一帶重要的港口與貿易城市。1498年,達伽馬(Vasco da Gama)從里斯本出發繞過好望角發現了印度,建立起歐亞的海上橋樑;1519年,麥哲倫(Fernão de Magalhães)環繞全球,揭開了大航海時代的歷史新頁。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里斯本成為當時歐洲最興盛的城市和港口之一,並促使葡萄牙成為稱霸海上的殖民帝國。1755年,里斯本遭遇規模強達9級的大地震與繼之而來的毀滅性火災及海嘯,一度使得里斯本以至整個國家由盛轉衰。如今的里斯本雖不復大航海時代的意氣風發,卻仍以深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與蓬勃的新興文創產業,展現迷人的古都風華。

2018/09/19

葡萄牙的命運之歌 法朵 Fado

如果說佛朗明哥(Flamenco)代表了熱情奔放的西班牙文化,那細膩哀婉的命運之歌——法朵(Fado)大概就是葡萄牙航海文化的見證了。法朵(Fado,意為命運),這種葡萄牙傳統樂曲起源於1820年代的里斯本,又被稱為葡萄牙命運之歌/葡萄牙怨曲。歌如其名,傳唱內容主要圍繞在人生的無奈和宿命的哀嘆,曲調大多哀怨悲愴;也因為葡萄牙的航海事業發達,所以水手對愛人、故土的思念,以及妻女對水手的牽掛,就成了 Fado 常見的主題。號稱為葡萄牙「國樂」的 Fado,2011年被UNESCO認證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樂曲。

一般來說,Fado 多由1名歌手搭配2~3位樂手共同演出,演奏樂器以當地特有的葡萄牙吉他(Guitarra Protuguesa)和常見的西班牙吉他(Viola/ Guitarra Española,又名古典吉他)為主,前者聲音清脆,負責彈奏主旋律與變奏;後者主要以撥弄琴弦的方式伴奏。演唱者不以技巧取勝,而是唱出戚情的厚度。

抵達里斯本當晚,在米其林推薦餐廳 Casa de Linhares - FADO 接受Fado的洗禮。餐廳的懷舊氛圍很適合導入Fado的聆賞情境,餐點與服務絲毫不馬虎,感受得到米其林應有的質感。

主菜上桌後燈光暗了下來,歌者與樂手登場。樂手撥動琴弦,低沈沙啞的歌聲從歌手嗓中流瀉而出⋯⋯喧鬧的現場立刻變得靜寂無聲,我甚至不敢動用刀叉。吉他撥奏的旋律扣人心弦,歌者沙啞渾厚的歌聲蘊含著揮之不去的滄桑與哀愁,強烈的情感感染著聆聽的觀眾,雖然不知歌曲含意,卻足以讓人沉浸在悠悠的惆悵之中。但這裡的觀眾畢竟是以觀光客為主,三位輪番上場的女歌手,每一位都在演唱的三首曲目中穿插一首明朗激昂的歌曲,否則大家的晚餐恐怕是要食不知味了!

曲終人散,迴盪的歌聲情愁伴著微醺的腳步走出深夜暗巷,超時工作的遊覽車司機無法來接我們回飯店,里斯本的計程車司機今天罷工,此時只能靠Uber了。但有註冊帳戶的人寥寥無幾,且Uber無法同時叫來多部車子,領隊Viviana和兩位醫師團員幫了大家的忙,兩位醫師伉儷甚至把叫來的車子讓給我們而去搭地鐵,他們熱誠助人的紳士風度令人如沐春風!

2018/09/20

1497年,達伽馬從特茹河(Tejo;拉丁語:Tagus,太加斯河)進入大西洋,打開了歐洲與印度的通商之門;1519年,麥哲倫也是通過這裡進行環球探險,以實踐證實了「地球是圓的」…。里斯本的貝倫區(Belém)興起、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葡萄牙還只是世界版圖上一個無足輕重的國家。然而一種新思維的誕生最終促使葡萄牙人前仆後繼地走上挑戰海洋的冒險之路,而這股勇進的激流使得他們獲得空前的成功。貝倫區的宏偉建築隨著葡萄牙的飛黃騰達拔地而起,曾經站在不可一世的時代頂峰,卻也經歷了葡萄牙的衰落與重整。如今遊客流連在這美麗的貝倫港灣,為的是追尋人類歷史上那輝煌燦爛的一頁。

里斯本地標  貝倫塔  Torre de Belém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里斯本成為一個重要的海港。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João II)最早提出一個防禦計劃,矗立特茹河北岸的貝倫塔(Torre de Belém)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貝倫塔建於曼努埃爾一世(Manuel I)時期的1514至1520年間,用以紀念達伽馬成功航海世界一周,並且是特茹河入海口及其附近的傑羅尼莫斯修道院的重要防禦。

貝倫塔由葡萄牙建築師Francisco de Arruda設計,使用大理石與石灰石建造,曼努埃爾風格的五層防禦堡壘,大量使用了東方及伊斯蘭的藝術元素,例如胡椒罐狀的崗哨亭;同時也加入彰顯國王聲威及大航海時代國力的象徵,例如耶穌十字、渾天儀及石繩帶飾等。貝倫塔具有防禦工事少見的華麗優雅,難以想像這是可以安置16門大砲的戰略堡壘,葡萄牙當時的雄厚財力可見一斑。

隨著戰爭方式的日新月異,貝倫塔逐漸卸下防禦重責,在後來的幾個世紀中轉作海關、電報站、燈塔、甚至是監獄。屹立500年,貝倫塔見證了大航海時代的輝煌,今日,矗立在里斯本港口成為了葡萄牙的象徵。1983年,貝倫塔和附近的傑羅尼莫斯修道院一起被UNESCO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航海時代名人堂 發現者紀念碑 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

像一艘準備揚帆啟航的巨大帆船,發現者紀念碑意氣風發地矗立在特茹河岸,正是大航海時代的出航處。

發現者紀念碑於1940年首次在葡萄牙世界博覽會上展示,1960年以混凝土重建,以紀念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恩里克王子(Infante D. Henrique,1394-1460)逝世500週年。

現代古典主義的紀念碑高52公尺,是以卡拉維爾帆船(Caravela,盛行於大航海時代的三桅帆船)為發想的建築。東、西兩側上方分別雕有兩個葡萄牙方型盾徽;下方,恩里克王子手捧著帆船挺立在船首最前方,其左右兩側分別雕有16名人物塑像,可謂16世紀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名人堂。其中包括以達伽馬、麥哲倫為首的航海家、傳教士沙勿略(San Francisco Xavier)、詩人賈梅士(Luís Camões)、佩德羅王子及阿方索五世國王等貴族統治者,也不乏當年隨船出遊的科學家、畫家、歷史學家...。正是這些人締造了至今為止葡萄牙最為富強輝煌的年代,儘管如今已不復當年雄風,但那個時代勇赴重洋的冒險家故事,永遠都是葡萄牙的民族榮光。

發現者紀念碑北面(背向太加斯河)雕刻有一把巨劍,與十字架融為一體,喻示當年的征戰者是「一手拿聖經,一手揮利劍」,宗教的精神教化和船隊的武力討伐相結合,實現了海外遠征的霸業。廣場地面上以大理石鑲嵌成直徑50公尺的航海大羅盤,羅盤中央巨大的世界地圖,清晰標出了葡萄牙航海家遠航世界各地的年代、地點和航線。

百年老店 貝倫蛋塔 Pastéis de Belém

整個貝倫區瀰漫著濃濃的大航海時代氣息,就連百年蛋塔老店都脫離不了干係,灑在蛋塔上的肉桂粉就是遠征重洋的戰利品。

18世紀時,蛋白比蛋黃更具用途,傑羅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廢物利用」,使用蛋黃製作蛋塔。後來,蛋塔的配方被人買走,里斯本出現了一家貝倫蛋塔店(Pastéis de Belém),自1837年開業至今已經營業了1百多年,直到今天依然門庭若市。

趁著清早尚未出現排隊人潮來此朝聖。進到店裡,和當地人一樣點一杯Bica(Espresso)搭配蛋塔,皮酥心軟、香濃馥郁的蛋塔,嚐過之後的確齒頰留香,再啜飲一口醇厚的咖啡,解了甜膩,回甘的餘韻繚繞!雖然貝倫蛋塔的傳統配方可能是葡萄牙的最高商業機密,但讓我感到安慰的是不用擔心回來之後再也吃不到,因為肯德基的蛋塔可堪比擬。

曼努埃爾風格建築藝術極致 傑羅尼莫斯修道院 Mosteiro dos Jerónimos

金色石灰岩光彩奪目,瑰麗華美的傑羅尼莫斯修道院閃耀著大航海時代的萬丈光忙,是里斯本最具代表性的曼努埃爾風格建築,也是葡萄牙全盛時期的建築藝術典範。

傑羅尼莫斯修道院(以古代聖經學者St. Jerome為名),其前身是恩里克王子於1450年建造的禮拜堂,1497年,達伽馬第一次啟程前往印度之前,就在這老修道院祈禱航海成功。航海家達伽馬走通了葡萄牙與印度之間的遙遠航道,促使葡萄牙躋身當時最強大的航海帝國行列。16世紀初,正值海權鼎盛時期的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為紀念達伽馬發現印度航路的豐功偉業,下令在禮拜堂舊址興建規模宏偉的修道院。

修道院的興建始於1502年,採用當地出產的金色石灰岩(pedra lioz,視覺上為白中帶金),經費來自東方香料的稅收。最初由曼努埃爾建築風格的創始者Diogo de Boitaca主導,1517年西班牙的João de Castilho接手,風格改為文藝復興路線。1521年曼努埃爾一世去世後工程一度停滯。1551年,擅長文藝復興及矯飾主義風格的建築師 Diogo de Torralva重啟工程,繼之的葡萄牙建築師Jérôme de Rouen加入了古典的元素,修道院終於在1580年正式完工。

傑羅尼莫斯修道院安然撐過1755年的大地震,卻在1833年,葡萄牙教會宣布停止使用後閒置破敗,所幸修繕工程於19世紀中展開。1983年,傑羅尼莫斯修道院與鄰近的貝倫塔同時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南門是傑羅尼莫斯修道院華麗的主要大門,公認是João de Castilho一生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高32公尺、寬12公尺的南門,由許多山形牆、小尖塔和人物雕塑包圍著,貝倫的聖母像立在拱門飾上的基座上。南門上方的弧形頂飾,其半浮雕顯示了聖傑羅姆(St. Jerome)一生的兩個情景。左邊描述聖傑羅姆為一頭獅子把刺從腳中拔出,獅子因而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右邊是聖傑羅姆在沙漠中的情景。中間的拱肩上有曼努埃爾一世的徽章。曼努埃爾精雕細琢、繁複華麗的風格,在這座大門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修道院內最開闊的廳堂是聖瑪利亞教堂(Igreja ds Santa Maria),拉丁十字結構,三個高度相同的中殿、拱形天花板及六根支柱形成一個氣勢恢宏、神聖莊嚴的空間,裝飾的豐富程度臻於極致。教堂中殿的拱形天花板寬30公尺、高達25公尺以上,支撐這龐大屋頂的僅僅是六根華麗的文藝復興風格八角柱,這是中世紀晚期以最少的支撐覆蓋最大可能跨度的偉大工程。在1755年幾乎毀滅里斯本老城的大地震中,這棟結構卓越的建築居然安然無恙,讓修道院增添了一層神奇的光環。

主祭壇雕飾華麗,曼努埃爾一世及其王后的陵墓安置在其中一側。

聖母教堂二樓的平台是唱詩班專用的區域,中間立著十字架耶穌,平台下方左右分別安厝著航海家達伽馬和詩人賈梅士的靈柩,皆出自19世紀的雕塑家Costa Mota的手筆。

由唱詩班平台可以俯瞰整個教堂氣勢恢宏的內部空間,並且更能細賞兩側璀璨華麗的彩繪玻璃窗。

航海家達伽馬(Vasco da Gama)的靈柩

方正的修道院主體圍繞著一個開闊的庭院,庭院內四大塊修葺整齊的綠色草坪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圍繞四周美輪美奐的雙層拱形迴廊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迴廊天花板延續了教堂的八角形結構,廊柱和窗框滿是雕工精細的異國植物、貝殼浪濤等大自然花紋及航海圖騰,繁複華麗的程度難以文字形容,面對藝術工匠在金色石灰岩上的精雕細琢,只能以欣賞藝術珍品的眼光膜拜!而在曼努埃爾風格絢麗多姿的視覺震撼中,必然也會聯想起巴塔拉修道院(Mosteiro da Batalha)的國王迴廊。如此華美絕倫的迴廊讓人流連忘返,徘徊不忍離去!

行 在里斯本

里斯本,有亮麗的建築圍繞著寬敞大器的廣場,也有老舊的房舍伴著高高低低的石子路,只要細細品味,就會喜歡上這座城市從舊世界走向新時代的風情。

里斯本是座山城,坡度起伏較大,有軌電車沿著坡道在美麗的歷史街區中穿梭來去,是里斯本最為方便的交通工具,古老的木造車身,幾乎成了里斯本的城市標誌。


然而,整團人要同時擠進一輛電車的難度頗高,我們因此安排體驗在里斯本極具特色的升降機/纜車(Elevador)。里斯本市區有4座升降機,其中之一為垂直運行,其餘3座都是沿坡道而建的纜索鐵道,地面纜車結合索道與登山鐵路的特點,可謂克服高傾斜陡坡的神器。我們乘坐的是啟用於1892年的比卡線纜車(Elevador da Bica),起站設在從聖保羅街(Rua S. Paulo)一棟樓房的地面層,一不留神就會錯過。

眾人雀躍擠進纜車,沿Bica de Duarte Belo這條街道爬升245公尺,與上城的康普洛街(Calçada do Combro)銜接,行至高處可以眺望特茹河風光。鐵道兩旁所見都是老舊的建築,牆壁上滿布著五顏六色的塗鴉,老實說風景不甚美妙,但就是一種獨特而有趣的體驗。由於其巨大的歷史和文化意義,比卡升降機於2002年被列為葡萄牙國家古蹟。

商業廣場  Praça do Comércio

毗鄰特茹河的商業廣場,又名宮殿廣場(Terreiro do Paço),寬闊宏偉的廣場面積達3萬6千平方公尺,其命名是為了向地震後提供重建資金的里斯本資本家致敬。

廣場原為16世紀興建的里貝拉宮(Paço da Ribeira)所在,宮殿毀於1755年的大地震,災後在龐巴爾侯爵(Marquês de Pombal)主導下,將此處徹底改建為龐巴爾下城的一部分,連通舊港碼頭與繁華的商業大街。連結奧古斯塔商業街的凱旋門雄偉壯麗,重建後的新古典風格建築群美麗優雅,部分是政府機構,部分作為文化及商業用途,其中不乏各具特色的商店、餐廳、咖啡館...。


午餐就在商業廣場旁一家由啤酒博物館改建的餐廳用餐。復古華麗的裝飾、豐富美味的餐點(4道前菜、1道主菜、甜點、水果)以及冰涼醇美的啤酒,一頓午餐吃得大家飽足歡樂又慵懶,直想放棄在大太陽下走行程了!


聖喬治城堡  Castelo de São Jorge

聖喬治城堡巍然聳立在7座山丘最高的一座之上,是里斯本市區的制高點,其城垛、高台、炮樓、馬廄、水井均保存完好,完美再現中世紀的防禦要塞風貌。

根據考證,早在西元前2世紀已有部落在此建立第一座堡壘。腓尼基、古希臘和迦太基在此留下文化痕跡。隨後,古羅馬、西哥特和摩爾人先後占領城堡並有所擴建。1147年,葡萄牙開國國王阿方索一世奪回城堡和里斯本城。1255年,里斯本躍身王國首都,從迪尼斯(Dinis I)時期到曼努埃爾時期,城堡一直作為皇宮使用,也陸續進行修繕,14世紀時已是擁有77座塔樓、周長5.4公里的堅實堡壘。大約14世紀後期,娶了英國公主的若昂一世(João I)將城堡獻給在葡萄牙和英國都普受尊崇的聖喬治(São Jorge)。16世紀初,由於曼努埃爾一世在特茹河邊興建新的里貝拉宮,舊城堡開始失去其重要性。1531年的地震損壞導致城堡進一步衰敗。1755年,可怕的里斯本大地震更嚴重破壞了城堡。1940年代,官方對失怙已久的聖喬治城堡進行大規模修護,拆除不相稱的搭建物。自此城堡成為旅遊勝地及鳥瞰全市風光的觀景點。

站在城堡中的平台和城牆之上視野極佳,俯瞰里斯本老城氣象萬千,浩浩湯湯的特茹河和4月25日大橋也盡收眼底。

里斯本最富歷史的古老域區  阿爾法瑪區 Alfama

阿爾法瑪區位於於聖喬治城堡和特茹河之間的山坡地帶,在里斯本大地震中倖免於難,是里斯本最富歷史的古老域區,保留許多中世紀以來的建築和格局,磁磚畫與紅瓦白牆的老屋令人目不暇給,狹窄曲折蜿蜒起伏的石階小巷宛如迷宮,四處散發著復古的韻味。

聖露西亞觀景台(Miradouro de Santa Luzia)旁邊有座美麗的花園,觀景台圍欄上裝飾著美麗的藍白瓷磚畫,在此可以眺望國家先賢祠(Panteão Nacional)的圓頂和聖斯德望堂(Igreja de Santo Estêvão),以及特茹河的浩瀚風光。

太陽門觀景台(Miradouro das Portas do Sol),可觀賞城市東邊和特茹河的壯麗景色,包括城外聖文生修道院,以及阿爾法瑪區狹窄蜿蜒街道的典型風貌。

阿爾法瑪區的Beco do Maldonado是有名的彩繪街區之一,藝術家不定期更新畫作,穿梭在曲折的巷弄間,偶一抬頭就會出現一片令人驚艷的風景。

羅西烏廣場 Praça do Rossio

羅西烏廣場位於龐巴爾下城,正式名稱為佩德羅四世廣場(Praça de D. Pedro IV)。自從14世紀起,里斯本的人口從聖喬治城堡周圍的山坡地帶擴展到山下的低地,此處就是主要廣場之一,不僅見證各個時代的歷史事件,亦曾是舉行宗教審判、公開處決、革命抗議及鬥牛活動的場所。19世紀,羅西烏廣場鋪設了黑白相間、波浪構圖的葡式碎石路,1874年豎立了國王佩德羅四世雕像柱,並採用了目前的官方名稱。

如今,羅西烏廣場遊人如織,四周被國家劇院、旅店、咖啡館和紀念品等商店圍繞著,當地人和觀光客徜徉其間,洋溢著輕鬆閒逸的氛圍。

葡萄牙旅程的最後晚餐,大家在下榻的飯店餐廳把盞話別。五星飯店的餐點和服務無可挑剔,除了餐廳的葡萄酒,還有領隊Viviana在杜羅河酒莊買來的波特酒,觥籌交錯,酒酣耳熱,最暖心的還是 “人”!Viviana早有伏筆,安排了好友達老弟暖場,他使出鼓舞激勵的領導風格,讓團中每一位紳士感性、幽默致詞,令人噴飯的功力一個比一個厲害,在止不住的歡笑聲中隱然也醞釀著依依離情!深深明瞭,這一趟葡萄牙之旅的圓滿,很大部分歸功於 “對”的人,專業熱誠開朗周到的領隊、學養俱豐幽默風趣的團員,在旅途中憑添許多歡樂溫馨的感動時刻。這樣的美好集合可遇不可求,滿懷慶幸與感恩!


葡萄牙不以美麗的湖光山色見長,一路走過充滿人文色彩的山城小鎮,以及南部海岸雄奇壯麗的迷人風光,動人的畫面屢屢浮現腦海。去年9月的葡萄牙之旅,在回國將屆週年前夕終於完成終篇遊記!

感謝好友們在Binaca的回顧中相伴相隨!

值此中秋佳節,祝福您~月圓人圓、闔家歡樂!

Fado最著名的歌手Amália Rodrigues演唱《Fado Português》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tz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里斯本
2019/10/13 10:21
我們毆洲里斯本的旅遊,提早三天先到,可惜事前沒先做功課,走馬看花的玩,

再次看到您的遊記,太棒了,讓我增加很多知識,

感謝有您的導引,毆洲的建築好美,

只記得扒手很多,一路都小心扒手,玩的不盡興。

祝福 安康
Bianca(kuopaiyen) 於 2019-10-14 00:44 回覆:

因為是跟團旅行,不太需要傷神,跟著領隊走就對了,一天兩夜走訪了重要景點,不過大多來去匆匆!

里斯本保留了大航海時代的經典建築,繁複華麗,也算是接受了一場建築藝術的洗禮。

這兩年葡萄牙的旅遊業突然爆紅,扒手也跟著多了起來,在熱鬧的大城市的確需要處處小心。

謝謝 tzi 的迴響與鼓勵!也祝福您秋日愉快!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美
2019/10/09 00:37
跟中國的雕樑畫棟相比,我更喜歡歐洲繁複華麗雄偉的建築風格。
Bianca(kuopaiyen) 於 2019-10-09 22:07 回覆:

對於建築美學,我們有相同的喜好。

張牙舞爪的龍鳳圖騰、雕樑畫棟總是讓我有些壓迫感,歐洲建築的繁複華麗、明朗雄偉確實讓我更喜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