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畫虎畫皮的古典再造 史高比耶 Skopje 【馬其頓】
2017/12/26 00:00:00瀏覽5402|回應19|推薦119

Sep 22, 2017

「史高比耶」(Skopje)是個什麼地方啊?在我計畫巴爾幹半島旅遊之前這是個完全陌生的名詞。這裏猶如錦繡歐洲的後門地帶,在以西歐為中心的文化陰影之下,總是偏離我們的視野。

史高比耶位於馬其頓北部,地處連接貝爾格勒(塞爾維亞首都)和雅典的巴爾幹半島南北走廊的中點位置。作為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史高比耶有其悠久而顛沛的歷史;不過,即使貴為首都城市,現在的史高比耶終究還是和其他多數共產世界的城市一樣讓人感覺空乏。

史高比耶附近地區自約西元前4千年以來就有人居住,而市中心的城堡附近則有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跡。西元1世紀前夕,聚落被羅馬人攻占成為軍隊的野營地,彼時城市名為Scupi。羅馬帝國在西元395年分為東、西兩個帝國,Scupi由東羅馬帝國統治。西元6、7世紀後斯拉夫人在巴爾幹落地生根。7世紀末,由遊牧民族所建立的保加利亞第一帝國(681-1018年)興起,與拜占庭帝國競逐巴爾幹地區的霸權,972至992年間,史高比耶是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首都。到了14世紀,巴爾幹半島西邊又興起塞爾維亞帝國(1346-1371年),1346年史高比耶成為塞爾維亞帝國首都。自9世紀至14世紀這段期間,史高比耶的命運就在拜占庭、保加利亞及塞爾維亞三個帝國之間擺盪。其後自1392至1912年,史高比耶足足被鄂圖曼土耳其統治了520年。20世紀初期至今,史高比耶的歷史發展則與馬其頓共和國唇齒相依。

馬其頓共和國懸而未決的國名爭議

前兩篇的格文中曾提到馬其頓共和國懸而未決的國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爭議,這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在走過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之後益發清晰且感觸良深。茲再次整理,希望讀者在認識馬其頓這個國家和史高比耶這個城市時有更多脈絡可循。

歷史上最有名的馬其頓人─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他所建立的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繼波斯帝國之後第二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他並藉著帝國的勢力將希臘文明向外擴展。在其父親腓立普二世擴張國界之前的「馬其頓王國」,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的雛形,就位於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地區。因為亞歷山大威震八方的帝國,「馬其頓」這個來自北方邊陲的名字,成了民族的光榮符號,與希臘化文明及現代希臘的國族概念緊緊相繫;亞歷山大帝國也普遍被視為「希臘史」光榮的一頁。

然而,現代的馬其頓人可能是西羅馬帝國解體後在6世紀左右移居到巴爾幹地區的斯拉夫人後裔,他們使用的馬其頓語較接近斯拉夫語系,可以被歸類為保加利亞方言的一支,與較接近古希臘語的古代馬其頓語有所不同。希臘人認為,這些盜用「馬其頓」名號的馬其頓人,他們的語言、文化其實更接近從遙遠北方南下的斯拉夫人。因此,當位在現代希臘以北、同樣屬於「馬其頓地理區」、在1991年脫離南斯拉夫聯邦而獨立的國家,援用「馬其頓」作為國名時,自認為是亞歷山大嫡傳血脈的希臘人,自然要憤而起身抗議了。

獨立之初的馬其頓抬頭挺胸報出自己的名號,卻被希臘人視為欺世盜名的山寨版馬其頓。由於以希臘為首的國際社會杯葛,為了加入聯合國,只好暫時使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FYROM)作為國名,這個有點荒謬的國名至今懸而未決。馬其頓國旗也在希臘的強烈干預下,由象徵古代馬其頓王國的「維吉納太陽」(Vergina Sun,16道光芒)改為8道光芒的太陽圖案。

現在的馬其頓共和國和古代亞歷山大大帝所建立的馬其頓帝國並無直接淵源;今天走訪的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Skopje),也和腓立普二世及亞歷山大大帝時期馬其頓帝國的首都Vergina與Pella無涉。這個國名爭議事件,正好讓我瞭解了馬其頓共和國從古至今的歷史發展脈絡,也有助於理解在史高比耶所見的一些突兀現象。

史高比耶市區巡禮

上午邂逅了有如山中傳奇般的馬特卡峽谷(Canyon Matka),之後因為道路整修封閉而經歷了一段風塵僕僕的山村健行,霎時有如從仙境墜落凡塵,並且大大耽擱了行程時間。隨後馬不停蹄直奔五光十色的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Skopje),來到市中心大約已是下午4點鐘光景了,這意味著史高比耶的市區觀光將被極度壓縮。

史高比耶堡壘(Kale Fortress)

西元6、7世紀後斯拉夫人在巴爾幹落地生根,拜占庭帝國為了防止斯拉夫人侵擾西境,重建了史高比耶這座城市,並且在山頭興建了防禦城牆。今日所見的史高比耶堡壘,始建於6世紀,後來毀於地震,10世紀後期,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重建了這座堡壘。1963年史高比耶大地震後,修復保存了環形城堡和長方形廣場及尖塔。

歷史悠久的史高比耶堡壘矗立在舊城區的山丘上,俯視著瓦爾達河和史高比耶這座城市,是城市的象徵之一,也是史高比耶最受歡迎的的觀光景點。我們坐在遊覽車上環繞堡壘一圈,算是到此一遊。

接下來以徒步的方式走訪史高比耶市區。史高比耶最受歡迎的旅遊散步路線從新城區的老火車站開始,沿著馬其頓大街,經過德蕾莎修女紀念館及出生地,連接到馬其頓廣場,穿越瓦爾達河上的石橋,經過舊城區的土耳其市集,結束於史高比耶堡壘,沿途所經都是史高比耶的精華地帶。但我們因為時間有限,走訪的範圍僅侷限於新城區。

1963年7月26日的一場地震,使得史高比耶受到重創,老火車站也被摧毀,火車站的時鐘仍然停在地震發生的時間─上午05:17。爲了紀念遇難者,在地震中受損的史高比耶舊火車站改為史高比耶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馬其頓大街是一條熱鬧悠閒的林蔭步道,沿路有旅館、餐廳、咖啡館及各種商店,街上也有販賣當地農產品的攤位,像是熱鬧的市集,熙來攘往的當地居民和遊客讓這條街道顯得生氣蓬勃。

德蕾莎修女紀念館(Memorial House Mother Teresa)

德蕾莎修女(Mater Teresia;1910-1997),是在史高比耶出生的阿爾巴尼亞人,原名Anjezë Gonxhe Bojaxhiu。出身天主教家庭的她在史高比耶度過童年時期,18歲(1928年)那年選擇了奉獻生活,追隨天主的聖召隻身到愛爾蘭的洛雷托修會做初學生。1929年,她從愛爾蘭到印度加爾各答,開始其服侍上帝的傳教生涯,並於印度度過其後半生。1937年發願成為終身職的修女,並依法國19世紀最著名的修女聖德蕾莎(Saint T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為德蕾莎。1950年德蕾莎創立羅馬天主教仁愛傳教會,為愛滋、痲瘋和結核病患者提供居所,設賑濟所、藥房、診所、兒童及家庭諮詢機構、孤兒院及學校。德蕾莎曾獲得諸多榮譽,包括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2016年9月4日德蕾莎受天主教會封聖,9月5日(其過世日)成為其聖日。

德蕾莎修女去世後,人們以各種方式來紀念她,許多教堂以她為主保聖人,博物館、建築物、學校和道路…也都紛紛以她為名,其中包括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Tirana)的德蕾莎國際機場。旅遊阿爾巴尼亞及馬其頓期間,隨處可見德蕾莎修女的雕像和圖騰,所謂「有關係就沒關係」,凡與德蕾莎修女沾親帶故者,無不爭先恐後把她請出來作為行銷觀光的親善大使!

史高比耶這座紀念館,原址是德雷莎修女小時候接受洗禮的教堂,西元2009改建為她的紀念館,別具意義。「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紀念館中展示了德蕾莎修女一生的文物,雖未能親炙聖人,但在記錄其生命軌跡的生活文物中,多少能受到其扶困濟貧博愛奉獻的精神所感召!

介於馬其頓廣場和凱旋門之間有一座紀念碑,標誌著德蕾莎修女於1910年誕生在此處的一間房子,惟如今房子已不復存在。

凱旋門(Porta Macedonia),位於鄰近馬其頓廣場的佩拉廣場(Pella Square),這座拱門自2012年建成以來,即成為史高比耶著名的地標之一。

廣場邊的路邊攤,那烤得焦褐的金黃玉米令人垂涎,然而行色匆匆的旅人只能對它行注目禮,也勾想起在伊斯坦堡的大街小巷穿梭間同樣擦身而過的殘念!

馬其頓的古典再造與國族認同─「史高比耶2014」(Skopje 2014)

史高比耶的城市規劃在過去並不嚴謹,1963年發生芮氏規模6.1級的地震,摧毀了80%的城市建築,包括位於市中心的大部分新古典主義建築。國際援助啟動史高比耶的都市重建,然而平淡的社會主義建築卻使得城市缺乏生機。

馬其頓在2010年推動一項名為「史高比耶2014」的計畫,計畫內容是建設眾多具紀念意義的設施,包括各種博物館、劇院和政府機構建築群、橋樑、以及描繪馬其頓地區歷史人物的紀念碑等。目的在於為史高比耶建構一個更具紀念意義及令人愉快的視覺形象,藉以恢復失去的民族榮耀感,並創造一個更恢弘的都會氣氛。「史高比耶2014」的初期計畫是興建大約20座建築物和40多座紀念碑,預算約8千萬歐元;但是到2017年時已經膨脹到137個工程,耗費也接近6.83億歐元,相關工程建設仍在持續進行中。

對於「史高比耶2014」計畫,馬其頓國內意見兩極。任內大力推動這項計畫的前總理格魯埃夫斯基(Nikola Grueveski)曾經告訴外媒,這是要恢復遭到南斯拉夫獨裁者狄托(Tito)壓制的民族情感。支持者認為這可以為市容寒酸的首都帶來全新面貌;反對者則認為,本來就很貧窮的馬其頓將因此而更加債台高築,並批評新的雕像和紀念碑沒能代表少數民族,還將使得史高比耶淪為主題樂園。

馬其頓廣場(Macedonia Square)

一個城市的廣場,猶如一齣歌劇的序曲,透露出這個城市的內涵與風格。馬其頓廣場,為史高比耶展露出的又是何種訊息呢?

廣場前這座雕像是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沙皇薩繆爾(Samuel of Bulgaria),他數次打敗拜占庭帝國,史高比耶在8至11世紀幾乎都是屬於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所轄。

位於城市中心的馬其頓廣場是史高比耶的主要廣場,在1963年的地震中,新古典主義建築國立銀行和軍隊大樓受到很大破壊,廣場的面積因此大幅擴大。1.85平方公里的總面積,大得非常闊氣,卻也讓人感覺大得空洞!廣場正在重建,周圍有許多新的建築工程正在進行中。

2011年,為了慶祝馬其頓共和國獨立20周年,馬國政府在廣場中央建了一座高大無比的亞歷山大大帝銅像。噴水池上的亞歷山大騎著愛駒Bucephalus揮劍躍馬的雄姿,讓每個馬其頓人頭上都升起了光環。但當這座雕像豎立之時,同樣招致希臘的抗議──亞歷山大是我們希臘的!因此,馬其頓廣場上這座雕像的”正確”名稱其實是「騎馬戰士紀念碑」(Warrior on a Horse)

馬其頓廣場與近代革命英雄雕像

瓦爾達河(Vardar)

瓦爾達河是馬其頓最長的河流,全長388公里,河谷幾乎都由丘陵和山地構成。瓦爾達河發源於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邊境的薩爾山脈,流經馬其頓北部,經史高比耶、韋萊斯,進入希臘境內,之後注入愛琴海薩洛尼卡灣。上午拜訪的馬特卡峽谷中的特雷斯卡(Treska)河即是瓦爾達河的支流,在史高比耶注入瓦爾達河。

瓦爾達河潺潺流過史高比耶市區,將史高比耶分為南北兩個行政區。北岸的賽爾 (Čair) 是舊市區,舊巴扎就位於這裡,留有鄂圖曼的文化遺風。南岸是辛塔爾(Centar)區,有眾多的現代建築,是史高比耶市區的中心。

瓦爾達河岸的建築

從馬其頓廣場這頭望去,矗立在瓦爾達河北岸的建築,由左至右依序是考古博物館、電信大樓、金融警察大樓、外交部。簇新的建築群,讓人難於思索史高比耶的悠久歷史!

馬其頓考古博物館(Museum of Archaeology),於2009年開始建設,2014年9月正式開放。希臘復興(Greek Revival)樣式的建築位於瓦爾達河的北岸,與馬其頓廣場隔河相望。雖然這座大樓主要是作為一個博物館,但它也是憲法法院和馬其頓共和國國家檔案館的所在地。

瓦爾達河上的橋

瓦爾達河在史高比耶市區有多座橋樑,超過半數是「史高比耶2014」計畫的成果。

位於史高比耶堡壘下方的Goce Delčev大橋(Goce Delčev為20世紀初的馬其頓革命家),2011年整修翻新,包括新的金色柵欄和26支燈柱,及兩端橋頭的四座獅子雕塑。

史高比耶石橋(Stone Bridge),建於1451年至1469年期間,是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庇護下建造的。石橋連接史高比耶最重要的馬其頓廣場和史高比耶舊巴扎,作為連接過去和現在的象徵,石橋也出現在史高比耶的市徽上。雄踞在瓦爾達河上的史高比耶石橋,有13個橋拱,長達214公尺,這座橋樑在1990年代才作了部分翻新

石橋雖未能泛出斑駁古意,但比起「史高比耶2014」計畫新建的橋樑,相對古樸許多。對岸即是舊市區,遠方山頭依稀可見史高比耶堡壘。

眼橋(Eye Bridge),位於石橋和藝術橋之間,就在考古博物館前方,建於2011年,橋上兩側共豎立了28座雕像。

眼橋 與 考古博物館

藝術橋(Art Bridge)建於2014年,橋上裝置了29座雕像,兩側各14座,中間一座。

藝術橋 與 金融警察大樓、外交部

眼橋和藝術橋這兩座嶄新的橋樑,光燦燦橫跨於瓦爾達河上,與其說它們是供市民通行的橋樑,毋寧說是演繹馬其頓英雄傳說的展場更為恰當!

瓦爾達河南岸有一條長長的林蔭步道,沿著步道有許多咖啡館和酒吧,悠閒的情調比起虛張聲勢的城市景觀更令人感到舒心愉悅!順著步道往前走,過了藝術橋不遠就是我們下榻的飯店。

在飯店稍事休息後出發前往晚餐餐廳。車子行駛在傍晚的史高比耶街道,夕陽自天邊雲隙迸出,形成一道令眾人驚呼連連的奇異天光!

晚餐安排在一家充滿鄂圖曼情調的餐廳,異國氛圍的用餐環境和餐點同樣成為眾人注意的焦點!

五光十色的史高比耶

晚餐後再度投身五光十色的史高比耶市區,由於上午的行程延誤排擠了下午的市區觀光時間,以致無法走訪史高比耶的舊市區,領隊於是利用晚餐後的時間帶領大家作夜間巡禮。一行人從飯店出來,沿著瓦爾達河岸步道又走回馬其頓廣場。在此有些人脫隊自由漫步,而我本來是要跟著領隊遊走舊市區的,但近視兼散光的眼力在夜間頓時失靈,走著走著…..導覽耳機的聲音越來越斷續模糊,在燈光閃爍、人影晃動的夜色中失去了領隊的蹤影!

夜晚的馬其頓廣場

舊市區留有鄂圖曼土耳其5百年統治的城市風貌,有巴爾幹半島規模最大的舊巴扎,巴扎內有清真寺、商隊旅館和土耳其浴場…。也罷,晚上也只能看看熱鬧而已,鄂圖曼人文景觀終究不敵最經典的土耳其本土,姑且就留在新城區,流連於瓦爾達河畔的璀璨夜色中!

馬其頓廣場和瓦爾達河畔夜色璀璨,河水流光溢彩,橋上燈火輝煌,在燈光投映下一座座橋樑、一幢幢宏偉簇新的建築更顯炫麗奪目。「史高比耶2014」計畫的反對者擔心史高比耶淪為主題樂園,現在看來似乎有那麼一絲況味。但若不作過多聯想,冷風襲人的秋夜,瓦爾達河畔漫步依然饒富趣味!

金融警察大樓 與 豎立著29座雕像的藝術橋

史高比耶擁有巴爾幹地區最多元化的夜生活之一,此時正逢「史高比耶葡萄酒節」(Vino Skop)舉辦期間,瓦爾達河對岸傳來熱鬧喧騰的歌聲,城市公園的酒吧和餐廳座無虛席,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讓人暫時遺忘馬其頓的貧窮落後!

裝置著28座雕像的眼橋 與 考古博物館

眼橋 與 考古博物館

馬其頓奮鬥博物館(Museum of the Macedonian Struggle),位於馬其頓廣場對面的瓦爾達河北岸,建築工程始於2008年,於2011年9月開放。內部是馬其頓從鄂圖曼帝國和後來的南斯拉夫爭取國家獨立的相關展示,包括100多名歷史人物的蠟像。

近百年來飽經戰亂與共產政權統治的馬其頓,在1991年獨立後努力追尋自己的根源與文化驕傲。「史高比耶2014」,是馬其頓的古典再造工程,更是馬其頓的國族認同工程。環繞著馬其頓廣場四周和瓦爾達河沿岸,密度高得驚人的各種人物雕像,彷彿三步一哨的衛兵環伺左右。他們可能是古代的馬其頓帝王和民族英雄,也可能是近代反抗鄂圖曼和南斯拉夫的革命先驅,時時刻刻提醒著馬其頓人民─「你是光榮馬其頓的後代,你要發憤圖強光宗耀祖!」如此龐大的英雄軍團突然在一夕間應運而生,別說觀光客數不清看不完,我甚至懷疑當地的馬其頓人能夠對著這群英雄豪傑一一指名道姓?作為一個新興國家的首都,史高比耶有點躁進,但缺乏文化底蘊的速成再造與移花接木式的文化復興,只讓人感到虛張聲勢的茫然與空洞!

話雖如此,對於這個曾經飽受戰亂與貧窮之苦的新國家,我們無權也無需刻薄評價。無所不用其極想和古代馬其頓帝國的榮耀建立連結的馬其頓共合國,他們昂首自信地認為自己是亞歷山大的戰士,姑且不論其是否具有國族血統的正當性,起碼人家是一種向上昇華的國族認同,努力重返榮耀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反觀我們自己,明明是如假包換的炎黃子孫,有人卻死命地要和華夏文明劃清界線,數典忘祖的荒謬認同與教示,令人多麼痛心又無奈啊!

感謝您的來訪!又到了歲末年終之際,嶄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且讓我們攜手揮灑正向能量,祝願我們迎向祥和而美好的新來年!

感謝~~~

2018/01/02 10:53
Dear Bianca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畫虎畫皮的古典再造 史高比耶 Skopje 【馬其頓】」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頻道│下拉選單│編輯精選,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8 10:59

那廣場上的可口可樂很搶眼,讓我想起小時候,真的是新興國家的特徵。不管怎麼說,人家是想恢復過去的榮光,以歷史傳統為傲,不像我們,很多人還以當過殖民地為傲...

恭喜一百萬達成了,很有指標意義,在臉書時代尤其難得喔。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29 23:05 回覆:

"讓我想起小時候..."~夏爾克說對了!這趟巴爾幹半島之旅,不管在城市或鄉村,有很多景象就是讓我感覺好像幾十年前的台灣!

唉~說到認同,台灣簡直像得了精神分裂症!馬其頓能以歷史傳統為傲、並急於恢復過去的光榮,其實是令人羨慕的!

一百萬,這是我剛進入udn時所無法想像的,除了是時間累積的成果,最感謝的還是讀者及好友們的支持與愛護!

謝謝夏爾克!新年快樂喔!得意


曉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8 05:50

來給格主加作業!誰理你

來看回覆,也看了柔怡的回應,來,我們三人在此聊聊,Bianca 無需回覆,不耽誤我的事,要談的,都是我和群的專業。

兩岸三地,同屬中華民族,卻有截然不同的發展,是悲哀,但也不是悲哀!大陸由共產獨裁專制政權經營,中華文化慘遭破壞,至今才一點一滴修復。臺灣由日本統治而東洋化,蔣介石接手,注入難得的中華文化,而美援期間,西洋文化也影響了台灣。而香港至今仍深受英國統治的影響而西化。

本來,文化多元應是台灣最大本錢,而能創造一個最具國際水準,而又深具文化特色的國家。但沒想到蔣介石的專制獨裁,埋下了如今殘害臺灣社會國家認同的惡因。二三十年來,已政黨輪替三次了,卻仍未理出臺灣共識,兩大政黨,仍是利用意識型態治國,臺灣永遠在矛盾鬥爭中發展,至今不知以何種形象行銷臺灣,政策的擺盪,絕不輸大陸,各項國際資源因而並不敢大量投注。

大陸幸有鄧小平的改革計劃,如今不僅在國力上躋身為世界強權,更能創造出不少的資本主義的樂園,而安定或是麻醉了不少在追求民主路上失意的人士及社會精英。文化修復是對的,但也因為一切發展改革要服膺專制政權的路線,而挑三撿四,甚至改變真正歷史,外人看來,輕易看出共產集團的樣板文化。

此時此刻,發展最好的,就是香港了,自古以來,香港就是窮鄉僻壤,毫無歷史的重要性,直到被英國看上,西洋文化西洋制度,為香港打下不錯的發展根基,雖然有識之士擔心香港欠缺中華文化,但是注重現實的香港一路不回首的向前邁進,卻製造出我常在説的未來城市的模範。

要看未來城市,去新加坡,或來香港,有對的人帶領妳們走,譬如在下我,雖然妳們以為妳們了解香港了,但妳們仍然會大吃很多驚的!

人們往往對千年古董痴迷,而反而對現處的情境不知珍惜,因為現在的情境,千年之後,會是未來人類痴迷的對象,曾和柔怡談歸隠山林及都市森林,也談新與舊,新的就一定不好嗎?很少人能像我如此另類的,新舊通吃,也常因此,在專業討論中,和群吵得不可開交,但放心,前一秒劍拔弩張,下一秒能馬上變臉,去做溫馨餐點的。

前面每一段落,都能是一天研討會的內容,在此只能扼要,無法盡言!妳們就發揮一點舉一反三的能力了!哈哈,這是我常和研究生説的話!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28 23:19 回覆:

嘿嘿...曉澄說的~"Bianca 無需回覆"喔!得意

那我就拿著免死金牌,樂得作個只拍手叫好不交報告的旁聽生,您舉一我也不反三囉!誰理你

不過我絕對沒有漏掉~有人一心想當超級嚮導這一段喔!大笑


柔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8 01:50

回台中正好碰到爸爸住院,本想好好回味台中風華,這下子也沒閒情逸致旅遊了,上網看您這篇,心情蠻沉重的,想到台灣。大概南北奔波太累了(我在台中的北,娘家在南),寫好回應頭痛欲裂,洗好澡發現您給曉澄大哥的回覆某些點與我的觀點略同,但寫好回應就不改了,原文照貼在此。

這篇介紹讓我想到台灣的處境,心情蠻沉重的,對於版圖被多次劃分、歷經戰亂的貧窮國家,我對躁進的建設或俗麗的都市妝容是憐憫多過於批判。為什麼呢?

跟人一樣,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一個人連吃飽都成問題的時候,很難談到尊嚴。現實是殘酷的,一個是貧窮的馬其頓,拋棄尊嚴被金錢主導外交,一個是宛如國際孤兒的台灣。當我們認為馬其頓連國名都搞不定,反觀自己,被徹底洗腦成功的我輩毫無二心地熱愛叫做中華民國的寶島,而今卻很多人質疑這個寶島到底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好歹馬其頓還是一個國家,可以進聯合國。我們卻苦於無法名正言順加入國際組織,萬般爭取才能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國際會議。我們的處境其實更可憐,當意識形態凌駕一切時,經濟停滯二十年,每況愈下,不敢想像以後的發展。

我想,也不必對這命運多舛的國家失望或多加苛求,當我在寫台灣的古道時,時不時地想,兩百年的古道與您文章裡動輒千年歷史的歐洲古道來比,真是小巫見大巫。然而對一個總是處於被殖民的國家來說(純指台灣),並沒有中國數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石,於是我們只能珍惜先民開拓的山林古路,珍惜各殖民時期留下的多元遺跡,不然,我們還有什麼?於是我們複製,仿唐、仿日、仿歐美,連社區名字也要取個外國名稱來想像一下。我甚至慶幸當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台,使大江南北各地的文化在此生根,為台灣增添層次豐富的人文色彩。

俗話說:「富過三代,才懂吃穿」,所有偉大的歷史古蹟都是當代最富庶繁盛時期留下的產物,飽受戰亂之苦的貧窮國家可能想以速成方式重現當代榮光,或提振觀光,促進經濟發展,我不敢說那是缺乏人文底蘊的結果,但不注意美學,缺乏以優雅的方式重整都市或許有可能。這在台灣也所在多有,一窩蜂的LED橋,一窩蜂的天空步道,乏味又俗氣......但我認為至少人家能再造國族認同,反觀我們,講到自己的國名扭捏不自然,不唱國歌不拿國旗,上行下效,島嶼充滿奇怪的氛圍。嚴重的國家認同問題是國人難以承受之重,我甚至懷疑若台灣發生戰爭,有多少年輕人會像百年前,甚至抗戰時期的青年一樣主動出征,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

唉呀~越講越嚴肅了,歲末年終,祝福好友闔家安康,順心如意~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28 22:41 回覆:

首先,要為親愛的柔怡加油打氣──願令尊早日康復!ROES加油

這篇遊記我寫得辛苦,柔怡讀得更"心"苦,在憂心父親的健康時又讀了這篇文字,猶如雪上加霜,辛苦好友了,好不捨呢!

因為心裡充滿矛盾的情緒,使我失去一向的客觀和正面心態,寫著寫著...屢屢就頹然擱筆,拖拖拉拉三個禮拜才寫出這篇東西來!想到馬其頓無端訛詐我1億5千萬美元,不知該譴責他們的厚顏,還是悲我國際孤兒的不堪處境;想到馬其頓屢遭希臘打壓,不知該幸災樂禍,還是仗義聲援;嘲笑完了史高比耶虛張聲勢的空洞建設,卻又同情他們的顛沛和貧苦;看著馬其頓重返榮耀的國族認同,卻茫茫然不知我們台灣該何去何從.....

"好歹馬其頓還是一個國家,可以進聯合國.....我們的處境其實更可憐.....嚴重的國家認同問題是國人難以承受之重.....",柔怡的一番話真是一針見血,道出我們大家的胸中塊壘,也深深戳進我們無力面對的痛處!很想收回所有對於馬其頓的負面評價,因為覺得自己沒資格!

看看馬其頓的歷史,兩千年來的命運總是握在強權手中,擺盪流離。現今的馬其頓,最"傲人"的文化古蹟是鄂圖曼帝國所留下,如同多數被殖民的國家一樣,即使是殖民的文化遺跡,一磚一瓦也無比珍貴。等到有一天終於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了,想要恢復斷層已久的固有文化,難免躁進,宏偉的建築、英雄的雕像...似乎最是能立竿見影、激勵人心的特效靈藥,然「富過三代,才懂吃穿」,太平盛世才能孕育文化藝術,生活美學則有賴之後的調養生息了。

柔怡向來有一顆聰慧而寬容的心,其實妳的觀點我全都認同,只是這次旅遊的前兩個國家和我們都有所過節,讓我失去客觀而清明的心,正所謂「事不關己,關己則亂」啊!

屬於我們的"嚴肅"議題,妳的慷慨陳詞也替我抒發了心聲,沉重的話題就容我不再搖旗吶喊了!得意


重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7 14:44

人類的歷史本來就是充滿了爭奪殺掠、血跡斑斑, 被欺凌的小國在長年踐踏蹂躪之下, 想要復興重建, 談何容易?

歷史的足跡可以追尋, 但文化藝術的涵養非一夜之間可成就, 但只要有國家民族的認同感, 這些都不是難題.

史高比耶的夜景在燈光的襯托下, 更顯得風華璀璨, 下午匆匆的山村健行, 到了夜晚飯後散步想必更是舒暢愜意!

謝謝Bianca精彩的旅遊分享!

祝福您闔府  新年快樂!  順心如意!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28 18:34 回覆:

"人類的歷史本來就是充滿了爭奪殺掠、血跡斑斑....",的確如是!這次旅行巴爾幹半島,不知為何對於人類的歷史發展特別有感,對於未來更感到悲觀,或許和目前動盪不安的國際情勢有關吧!烏雲飄過

文化藝術的涵養非一蹴可幾,更需要有太平盛世的孕育拙壯。馬其頓努力追尋國族認同,確有助於未來的文化發展與累積。

史高比耶的夜景在燈光的襯托下,我也覺得比白天所見更為動人。和下午的山村健行感受截然不同,瓦爾達河畔的璀璨夜色和悠閒情調,漫步其間令人感到舒暢愜意!

謝謝重陽!也祝您闔府 新年快樂 諸事如意!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7 05:29
前兩天跟隔壁的希臘人鄰居聊天。平常比較常跟老太太打招呼,但是老太太不會英語,除了問好之外,無法深入溝通。她的女兒是幾年前搬過來的,這一次難得遇上,多聊了一會。她是1961 年希臘出生,1962年跟著父母移民到澳洲。她提到希臘邊境被重新畫了幾次,我才知道希臘國界的複雜。她說馬其頓分兩邊(東西還是南北,我搞糊塗了)一邊是屬於希臘的,一邊是南斯拉夫。我因為歷史地理都不清楚,聽她解釋覺得語焉不詳,正想有機會要研究研究,現在讀到Bianca 這一篇,你的意思是,這裡是希臘的馬其頓呢?還是南斯拉夫的馬其頓?我問的也許不正確.....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28 18:12 回覆:

謝謝 pearlz 的來訪及迴響!

關於現代馬其頓與古代馬其頓的淵源、及其與希臘的國名爭端,我也是因為這次旅行才有了概念。

現代馬其頓共和國的領土,有部分是古代馬其頓王國的所在,而古代馬其頓王國是古希臘西北部的一個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

後來馬其頓先後由羅馬、拜占庭等帝國統治。西元5世紀起斯拉夫人開始進入馬其頓地區定居,形成現代的馬其頓有北方是斯拉夫人、南方是希臘人之分。也因此,希臘不同意現在以斯拉夫人為主的馬其頓共和國使用曾經屬於古希臘的國名。

如此回答,希望能為您釋疑!得意


曉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6 18:02

首先要恭喜妳成了百萬富婆誰理你, 一點一滴, 得來不易, 而百萬這個數字, 妳是實至名歸的!

畫虎畫皮!嗯!難畫骨?

No,這不是妳的個性,除非是無骨可畫。

山頭圖左上方的閃爍三盞霓虹燈在天際線上,已有疑惑!中間的樑柱打上紫紅色光,此刻,很想找城市設計人談話。

人類文化的發展,無可避免的,一定會形成一個中心樞紐,而離此中心愈遠的區域,無疑將是人文落後民風樸素藝術貧瘠之地。妳說顛沛的歷史,或許就因這個區域沒有亮點,永遠不被人們看在眼𥚃,人們永遠只當自己是個過客,畫虎畫皮,難畫骨是其來有自的。

如果我是亞歷山大嫡傳血脈的希臘人,我也會對於這個國名的使用,有嚴正的反感,但眼前沒有更多的証據,能讓我反對!

看著馬其頓史高比耶,影像的呈現,雖有城堡,宮殿,建築,雕塑,拱門和市集,但卻感覺零零落落,毫無規劃,沒讓我看到一股一氣喝成的氣勢!

這幾天正在和群專業的探討城市修復,復古,仿古,懷舊的議題。

在電視上看城市建設的節目,走遍大陸各個古城,最令人無法接受的修復,就是西湖邊的雷峰塔了,於我,那只是嶄新的現代塔。而像不少頗有歴史的歐洲城市,也能感覺到修復已非修復,很多已是仿古典的現代工藝的新建築了!

有的城市值得修復懷舊,但骨子裡沒有料的城市,似當如杜拜一般的反向思考,建造一個未來城市,而如史高比耶的民風落後,又怎能吸引創意人才進行建設,繼續畫虎畫皮下去,會有更多的突兀!

這篇分享, 更突顯妳的敬業!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27 23:55 回覆:

謝謝曉澄的關注!啊~要是這"百萬富婆"是真實,那我就可以旅行好幾趟了耶~白日夢!誰理你大笑

「這不是妳的個性,除非是無骨可畫。」好友非常瞭解,我對於旅行過的地方很少有負面評價,現在您該知道何謂「欠缺火花」了吧?

史高比耶是個什麼樣的城市您也看到了──零零落落、毫無規劃,夜間的燈光本該具有修飾柔化的效果,偏偏使用的是有點嚇人的七彩霓虹燈...!

1963年大地震後,史高比耶的都市重建是由日本人負責規劃,但當時在社會主義的框架下,重建的都市缺乏生氣,所以會有繼之而起的「史高比耶2014」計畫。可這個計畫又太躁進,難免流於氣派外觀缺乏人文內裡的空虛感,文化的積累豈是一蹴可幾!「史高比耶2014」計畫的反對者擔心史高比耶淪為主題樂園,似乎對於馬其頓人的品味早有洞見,果然還是馬其頓人比較瞭解馬其頓人!

您說得很有道理──離開文化中心樞紐愈遠的區域,無疑將是人文落後民風樸素藝術貧瘠之地。其實溯源看看史高比耶的歷史,也不忍苛責,命運總是握在強權手中,擺盪流離,有一天終於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了,難免手足無錯、操之過急。更慘的是,連國名、國旗、憲法都要遭受希臘的杯葛,這也是聞所未聞的天下奇聞哩!

探討城市修復、復古、仿古、懷舊的議題~曉澄和群真是一對風雅眷侶!

而這個議題也真是博大有趣!嶄新的現代雷峰塔,就如"嶄新的史高比耶古城",在我們現在看來非常刺眼,可回頭又想,數百年後(依然屹立)它可就是如假包換的古蹟了!我們現在歐洲所見的古蹟,許多是舊建物已徹底崩毀無法修復而依原貌重建的,它們在我們眼中卻是那麼具有歷史光澤而令人喜愛!我確實不喜歡這些現代工藝的仿古新建築,然而現下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點,當我們以宏觀的歷史角度去看待這些事物時,感覺又不同了~受您啟發的聯想!

曉澄真的很有創意──反向思考,建造一個未來城市!這是我從未想過的,佩服!崇拜

雖然缺乏創意,幸好Bianca還算"敬業",謝謝好友的肯定!得意


竹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6 16:11

「畫虎畫皮難畫骨」

看了Bianca的標題有點驚嚇,說實在,很少出國的阿姐對馬其頓這個國家只能從媒體略知一二,想必你這趟出國前已經做足功課(應該是說你似乎每次出國都做足了功課)!

經過長年烽火摧殘,馬其頓似乎像浴火鳳凰般重生,也看到他們也在振興文化上的努力,但你說他們是「畫虎畫皮」,是否只有虛張聲勢的外表呢?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26 16:49 回覆:

歷史上的史高比耶一直在強權手中擺盪,你爭我搶的過程中歷史建築很難倖存,加上1963年的一場地震,城市幾乎全毀。現在史高比耶市區看到的宏偉亮麗的建築和橋樑、多到令人無感的英雄偉人雕像,幾乎都是「史高比耶2014」計畫下誕生的產物。誇飾的外表亟需內裡的充填,文化需要時間累積,馬其頓想要以速成的手段建構歷史,談何容易?所以我才說他們是"畫虎畫皮"的古典再造,也許有點苛刻,但真的讓人感覺空洞!

謝謝阿姐的理解~「畫虎畫皮難畫骨」!得意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6 13:34

看完了格文,說實話,史高比耶非常的新,史高比耶整體而言我覺得城市的建設很新穎,建築沒有西歐國家的豪華,反而對我而言有種溫馨感,但又不失精緻,文末將史高比耶以柔和的燈光下拍攝城市風情,使得史高比耶變得更的迷人,說實話真的不輸西歐國家。

德雷莎修女在印度加爾各答扶貧濟困的事蹟名聞遐邇,德雷莎修女是馬其頓的國寶,那座雕像應也是史高比耶的地標之一,德雷莎修女紀念館,館外德雷莎銅像幾乎是旅人共通的留影之處,德雷莎是馬其頓的近代名人,她誕生於此,是馬其頓人的驕傲。

那座凱旋門,不算漂亮!凱旋門上,雕刻了馬其頓輝煌的歷史,附近金光閃閃的亞歷山大大帝騎馬雕像呈現中世紀風情,有那種耀武揚威感覺,我想是強調它是戰鬥民族吧!儘管今日的馬其頓比不上亞歷山大時期風光,妳遊走史高比耶那座多座的雕像是否會感受到馬其頓這個國在彰顯亞歷山大的企圖。

沿著規劃良好的林蔭步道感受城市風情,那座老石橋,道路、沿途的破敗遺跡與未曾改變的清澈海水,展現出歷史滄桑的浪漫與美,沒有拍些橋上的雕像嗎?我認為新橋充滿了設計感與老橋歷史感有著對比的觀賞性,我在歐洲旅遊時對橋上的雕塑很有興趣,那些雕刻更具有藝術性,而瓦爾達河兩岸的斯洛伐克的建築,很有架勢,雖然這個國家的財政並不豐裕,卻給人一種財大氣粗的感覺,總體的感覺還蠻是個好玩的國家。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26 15:03 回覆:

歷史上的史高比耶一直在強權手中 擺盪,你爭我搶的過程中,歷史建築早已灰飛煙滅,加上1963年的一場地震,城市幾乎全毀。數十年來的重建,即使是古典再造工程,也難脫油漆未乾的簇新感,外觀宏偉的建築群,也有待內裡的充填。看著現代的史高比耶,真的很難追尋千年古城的痕跡!虛張聲勢的建築、集合古今的英雄,柔焦在暮色華燈的温馨裡,夜晚的史高比耶,比起白天迷人多了!

德雷莎修女是阿爾巴尼亞人,但她出生在史高比耶,是馬其頓人得驕傲,在國族認同與英雄神話中自然少不了她。德雷莎修女紀念館也成了旅遊史高比耶的遊客必來朝拜的景點,但願其博愛精神能因此得到發揚光大!

那座凱旋門,乍看嶄新亮眼,細看會覺得就是一個現代版的粗糙複製品,包括那些宏偉而簇新的建築群,都難脫此基調。文化需要歷史累積,馬其頓想要以速成的手段復興文化,談何容易啊?所以我才說他們是"畫虎畫皮"的古典再造!

亞歷山大大帝是歷史上最有名的馬其頓人,他的帝國威震四海,如此光榮的歷史正是現代的馬其頓人努力追尋的連結與認同;即使希臘人抗議,他們還是把亞歷山大大帝的雕像豎立起來,目的就是要提昇國族的自信與榮耀感,鼓舞顛沛窮困的人民昂首向前。

整個史高比耶市區,我最喜歡的就是瓦爾達河岸,雖然全新的建築和成隊的雕像實在很誇張,但林蔭步道的美麗悠閒足以抵銷那些突兀的視覺印象。

本來旅遊各地時,人物雕像往往是遊人注意的焦點,但史高比耶的人物雕像實在多到讓人無感,古代的、現代的...一個也不認識,而且全都是當代的作品,毫無歷史感,如果要認真拍照真會拍到手軟,我後來放棄了,只隨機按了幾張!

馬其頓其實是非常貧窮的,他的財大氣粗多數來自各國的援助,而且集中財力於妝點史高比耶的浮華。但他們努力要重返榮耀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6 11:27

濃墨重彩的雲空
映著主題樂園的浮華
暮色華燈的温馨閃耀
撫平了雕像英雄們的崢嶸
没有潑漆、不見斷頭
不分族群與地域
足見對歷史的連結、包容及認同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26 14:41 回覆:

馬其頓集中財力於妝點史高比耶的浮華

虛張聲勢的建築、集合古今的英雄

柔焦在暮色華燈的温馨裡

歷史的認同、英雄的神話

鼓舞著亞歷山大的戰士昂首向前

"没有潑漆、不見斷頭"~感時Bianca濺淚啊....痛哭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