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畫虎畫皮的古典再造 史高比耶 Skopje 【馬其頓】
2017/12/26 00:00:00瀏覽5405|回應19|推薦119

Sep 22, 2017

「史高比耶」(Skopje)是個什麼地方啊?在我計畫巴爾幹半島旅遊之前這是個完全陌生的名詞。這裏猶如錦繡歐洲的後門地帶,在以西歐為中心的文化陰影之下,總是偏離我們的視野。

史高比耶位於馬其頓北部,地處連接貝爾格勒(塞爾維亞首都)和雅典的巴爾幹半島南北走廊的中點位置。作為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史高比耶有其悠久而顛沛的歷史;不過,即使貴為首都城市,現在的史高比耶終究還是和其他多數共產世界的城市一樣讓人感覺空乏。

史高比耶附近地區自約西元前4千年以來就有人居住,而市中心的城堡附近則有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跡。西元1世紀前夕,聚落被羅馬人攻占成為軍隊的野營地,彼時城市名為Scupi。羅馬帝國在西元395年分為東、西兩個帝國,Scupi由東羅馬帝國統治。西元6、7世紀後斯拉夫人在巴爾幹落地生根。7世紀末,由遊牧民族所建立的保加利亞第一帝國(681-1018年)興起,與拜占庭帝國競逐巴爾幹地區的霸權,972至992年間,史高比耶是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首都。到了14世紀,巴爾幹半島西邊又興起塞爾維亞帝國(1346-1371年),1346年史高比耶成為塞爾維亞帝國首都。自9世紀至14世紀這段期間,史高比耶的命運就在拜占庭、保加利亞及塞爾維亞三個帝國之間擺盪。其後自1392至1912年,史高比耶足足被鄂圖曼土耳其統治了520年。20世紀初期至今,史高比耶的歷史發展則與馬其頓共和國唇齒相依。

馬其頓共和國懸而未決的國名爭議

前兩篇的格文中曾提到馬其頓共和國懸而未決的國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爭議,這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在走過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之後益發清晰且感觸良深。茲再次整理,希望讀者在認識馬其頓這個國家和史高比耶這個城市時有更多脈絡可循。

歷史上最有名的馬其頓人─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他所建立的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繼波斯帝國之後第二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他並藉著帝國的勢力將希臘文明向外擴展。在其父親腓立普二世擴張國界之前的「馬其頓王國」,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的雛形,就位於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地區。因為亞歷山大威震八方的帝國,「馬其頓」這個來自北方邊陲的名字,成了民族的光榮符號,與希臘化文明及現代希臘的國族概念緊緊相繫;亞歷山大帝國也普遍被視為「希臘史」光榮的一頁。

然而,現代的馬其頓人可能是西羅馬帝國解體後在6世紀左右移居到巴爾幹地區的斯拉夫人後裔,他們使用的馬其頓語較接近斯拉夫語系,可以被歸類為保加利亞方言的一支,與較接近古希臘語的古代馬其頓語有所不同。希臘人認為,這些盜用「馬其頓」名號的馬其頓人,他們的語言、文化其實更接近從遙遠北方南下的斯拉夫人。因此,當位在現代希臘以北、同樣屬於「馬其頓地理區」、在1991年脫離南斯拉夫聯邦而獨立的國家,援用「馬其頓」作為國名時,自認為是亞歷山大嫡傳血脈的希臘人,自然要憤而起身抗議了。

獨立之初的馬其頓抬頭挺胸報出自己的名號,卻被希臘人視為欺世盜名的山寨版馬其頓。由於以希臘為首的國際社會杯葛,為了加入聯合國,只好暫時使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FYROM)作為國名,這個有點荒謬的國名至今懸而未決。馬其頓國旗也在希臘的強烈干預下,由象徵古代馬其頓王國的「維吉納太陽」(Vergina Sun,16道光芒)改為8道光芒的太陽圖案。

現在的馬其頓共和國和古代亞歷山大大帝所建立的馬其頓帝國並無直接淵源;今天走訪的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Skopje),也和腓立普二世及亞歷山大大帝時期馬其頓帝國的首都Vergina與Pella無涉。這個國名爭議事件,正好讓我瞭解了馬其頓共和國從古至今的歷史發展脈絡,也有助於理解在史高比耶所見的一些突兀現象。

史高比耶市區巡禮

上午邂逅了有如山中傳奇般的馬特卡峽谷(Canyon Matka),之後因為道路整修封閉而經歷了一段風塵僕僕的山村健行,霎時有如從仙境墜落凡塵,並且大大耽擱了行程時間。隨後馬不停蹄直奔五光十色的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Skopje),來到市中心大約已是下午4點鐘光景了,這意味著史高比耶的市區觀光將被極度壓縮。

史高比耶堡壘(Kale Fortress)

西元6、7世紀後斯拉夫人在巴爾幹落地生根,拜占庭帝國為了防止斯拉夫人侵擾西境,重建了史高比耶這座城市,並且在山頭興建了防禦城牆。今日所見的史高比耶堡壘,始建於6世紀,後來毀於地震,10世紀後期,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重建了這座堡壘。1963年史高比耶大地震後,修復保存了環形城堡和長方形廣場及尖塔。

歷史悠久的史高比耶堡壘矗立在舊城區的山丘上,俯視著瓦爾達河和史高比耶這座城市,是城市的象徵之一,也是史高比耶最受歡迎的的觀光景點。我們坐在遊覽車上環繞堡壘一圈,算是到此一遊。

接下來以徒步的方式走訪史高比耶市區。史高比耶最受歡迎的旅遊散步路線從新城區的老火車站開始,沿著馬其頓大街,經過德蕾莎修女紀念館及出生地,連接到馬其頓廣場,穿越瓦爾達河上的石橋,經過舊城區的土耳其市集,結束於史高比耶堡壘,沿途所經都是史高比耶的精華地帶。但我們因為時間有限,走訪的範圍僅侷限於新城區。

1963年7月26日的一場地震,使得史高比耶受到重創,老火車站也被摧毀,火車站的時鐘仍然停在地震發生的時間─上午05:17。爲了紀念遇難者,在地震中受損的史高比耶舊火車站改為史高比耶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馬其頓大街是一條熱鬧悠閒的林蔭步道,沿路有旅館、餐廳、咖啡館及各種商店,街上也有販賣當地農產品的攤位,像是熱鬧的市集,熙來攘往的當地居民和遊客讓這條街道顯得生氣蓬勃。

德蕾莎修女紀念館(Memorial House Mother Teresa)

德蕾莎修女(Mater Teresia;1910-1997),是在史高比耶出生的阿爾巴尼亞人,原名Anjezë Gonxhe Bojaxhiu。出身天主教家庭的她在史高比耶度過童年時期,18歲(1928年)那年選擇了奉獻生活,追隨天主的聖召隻身到愛爾蘭的洛雷托修會做初學生。1929年,她從愛爾蘭到印度加爾各答,開始其服侍上帝的傳教生涯,並於印度度過其後半生。1937年發願成為終身職的修女,並依法國19世紀最著名的修女聖德蕾莎(Saint T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為德蕾莎。1950年德蕾莎創立羅馬天主教仁愛傳教會,為愛滋、痲瘋和結核病患者提供居所,設賑濟所、藥房、診所、兒童及家庭諮詢機構、孤兒院及學校。德蕾莎曾獲得諸多榮譽,包括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2016年9月4日德蕾莎受天主教會封聖,9月5日(其過世日)成為其聖日。

德蕾莎修女去世後,人們以各種方式來紀念她,許多教堂以她為主保聖人,博物館、建築物、學校和道路…也都紛紛以她為名,其中包括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Tirana)的德蕾莎國際機場。旅遊阿爾巴尼亞及馬其頓期間,隨處可見德蕾莎修女的雕像和圖騰,所謂「有關係就沒關係」,凡與德蕾莎修女沾親帶故者,無不爭先恐後把她請出來作為行銷觀光的親善大使!

史高比耶這座紀念館,原址是德雷莎修女小時候接受洗禮的教堂,西元2009改建為她的紀念館,別具意義。「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紀念館中展示了德蕾莎修女一生的文物,雖未能親炙聖人,但在記錄其生命軌跡的生活文物中,多少能受到其扶困濟貧博愛奉獻的精神所感召!

介於馬其頓廣場和凱旋門之間有一座紀念碑,標誌著德蕾莎修女於1910年誕生在此處的一間房子,惟如今房子已不復存在。

凱旋門(Porta Macedonia),位於鄰近馬其頓廣場的佩拉廣場(Pella Square),這座拱門自2012年建成以來,即成為史高比耶著名的地標之一。

廣場邊的路邊攤,那烤得焦褐的金黃玉米令人垂涎,然而行色匆匆的旅人只能對它行注目禮,也勾想起在伊斯坦堡的大街小巷穿梭間同樣擦身而過的殘念!

馬其頓的古典再造與國族認同─「史高比耶2014」(Skopje 2014)

史高比耶的城市規劃在過去並不嚴謹,1963年發生芮氏規模6.1級的地震,摧毀了80%的城市建築,包括位於市中心的大部分新古典主義建築。國際援助啟動史高比耶的都市重建,然而平淡的社會主義建築卻使得城市缺乏生機。

馬其頓在2010年推動一項名為「史高比耶2014」的計畫,計畫內容是建設眾多具紀念意義的設施,包括各種博物館、劇院和政府機構建築群、橋樑、以及描繪馬其頓地區歷史人物的紀念碑等。目的在於為史高比耶建構一個更具紀念意義及令人愉快的視覺形象,藉以恢復失去的民族榮耀感,並創造一個更恢弘的都會氣氛。「史高比耶2014」的初期計畫是興建大約20座建築物和40多座紀念碑,預算約8千萬歐元;但是到2017年時已經膨脹到137個工程,耗費也接近6.83億歐元,相關工程建設仍在持續進行中。

對於「史高比耶2014」計畫,馬其頓國內意見兩極。任內大力推動這項計畫的前總理格魯埃夫斯基(Nikola Grueveski)曾經告訴外媒,這是要恢復遭到南斯拉夫獨裁者狄托(Tito)壓制的民族情感。支持者認為這可以為市容寒酸的首都帶來全新面貌;反對者則認為,本來就很貧窮的馬其頓將因此而更加債台高築,並批評新的雕像和紀念碑沒能代表少數民族,還將使得史高比耶淪為主題樂園。

馬其頓廣場(Macedonia Square)

一個城市的廣場,猶如一齣歌劇的序曲,透露出這個城市的內涵與風格。馬其頓廣場,為史高比耶展露出的又是何種訊息呢?

廣場前這座雕像是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沙皇薩繆爾(Samuel of Bulgaria),他數次打敗拜占庭帝國,史高比耶在8至11世紀幾乎都是屬於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所轄。

位於城市中心的馬其頓廣場是史高比耶的主要廣場,在1963年的地震中,新古典主義建築國立銀行和軍隊大樓受到很大破壊,廣場的面積因此大幅擴大。1.85平方公里的總面積,大得非常闊氣,卻也讓人感覺大得空洞!廣場正在重建,周圍有許多新的建築工程正在進行中。

2011年,為了慶祝馬其頓共和國獨立20周年,馬國政府在廣場中央建了一座高大無比的亞歷山大大帝銅像。噴水池上的亞歷山大騎著愛駒Bucephalus揮劍躍馬的雄姿,讓每個馬其頓人頭上都升起了光環。但當這座雕像豎立之時,同樣招致希臘的抗議──亞歷山大是我們希臘的!因此,馬其頓廣場上這座雕像的”正確”名稱其實是「騎馬戰士紀念碑」(Warrior on a Horse)

馬其頓廣場與近代革命英雄雕像

瓦爾達河(Vardar)

瓦爾達河是馬其頓最長的河流,全長388公里,河谷幾乎都由丘陵和山地構成。瓦爾達河發源於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邊境的薩爾山脈,流經馬其頓北部,經史高比耶、韋萊斯,進入希臘境內,之後注入愛琴海薩洛尼卡灣。上午拜訪的馬特卡峽谷中的特雷斯卡(Treska)河即是瓦爾達河的支流,在史高比耶注入瓦爾達河。

瓦爾達河潺潺流過史高比耶市區,將史高比耶分為南北兩個行政區。北岸的賽爾 (Čair) 是舊市區,舊巴扎就位於這裡,留有鄂圖曼的文化遺風。南岸是辛塔爾(Centar)區,有眾多的現代建築,是史高比耶市區的中心。

瓦爾達河岸的建築

從馬其頓廣場這頭望去,矗立在瓦爾達河北岸的建築,由左至右依序是考古博物館、電信大樓、金融警察大樓、外交部。簇新的建築群,讓人難於思索史高比耶的悠久歷史!

馬其頓考古博物館(Museum of Archaeology),於2009年開始建設,2014年9月正式開放。希臘復興(Greek Revival)樣式的建築位於瓦爾達河的北岸,與馬其頓廣場隔河相望。雖然這座大樓主要是作為一個博物館,但它也是憲法法院和馬其頓共和國國家檔案館的所在地。

瓦爾達河上的橋

瓦爾達河在史高比耶市區有多座橋樑,超過半數是「史高比耶2014」計畫的成果。

位於史高比耶堡壘下方的Goce Delčev大橋(Goce Delčev為20世紀初的馬其頓革命家),2011年整修翻新,包括新的金色柵欄和26支燈柱,及兩端橋頭的四座獅子雕塑。

史高比耶石橋(Stone Bridge),建於1451年至1469年期間,是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庇護下建造的。石橋連接史高比耶最重要的馬其頓廣場和史高比耶舊巴扎,作為連接過去和現在的象徵,石橋也出現在史高比耶的市徽上。雄踞在瓦爾達河上的史高比耶石橋,有13個橋拱,長達214公尺,這座橋樑在1990年代才作了部分翻新

石橋雖未能泛出斑駁古意,但比起「史高比耶2014」計畫新建的橋樑,相對古樸許多。對岸即是舊市區,遠方山頭依稀可見史高比耶堡壘。

眼橋(Eye Bridge),位於石橋和藝術橋之間,就在考古博物館前方,建於2011年,橋上兩側共豎立了28座雕像。

眼橋 與 考古博物館

藝術橋(Art Bridge)建於2014年,橋上裝置了29座雕像,兩側各14座,中間一座。

藝術橋 與 金融警察大樓、外交部

眼橋和藝術橋這兩座嶄新的橋樑,光燦燦橫跨於瓦爾達河上,與其說它們是供市民通行的橋樑,毋寧說是演繹馬其頓英雄傳說的展場更為恰當!

瓦爾達河南岸有一條長長的林蔭步道,沿著步道有許多咖啡館和酒吧,悠閒的情調比起虛張聲勢的城市景觀更令人感到舒心愉悅!順著步道往前走,過了藝術橋不遠就是我們下榻的飯店。

在飯店稍事休息後出發前往晚餐餐廳。車子行駛在傍晚的史高比耶街道,夕陽自天邊雲隙迸出,形成一道令眾人驚呼連連的奇異天光!

晚餐安排在一家充滿鄂圖曼情調的餐廳,異國氛圍的用餐環境和餐點同樣成為眾人注意的焦點!

五光十色的史高比耶

晚餐後再度投身五光十色的史高比耶市區,由於上午的行程延誤排擠了下午的市區觀光時間,以致無法走訪史高比耶的舊市區,領隊於是利用晚餐後的時間帶領大家作夜間巡禮。一行人從飯店出來,沿著瓦爾達河岸步道又走回馬其頓廣場。在此有些人脫隊自由漫步,而我本來是要跟著領隊遊走舊市區的,但近視兼散光的眼力在夜間頓時失靈,走著走著…..導覽耳機的聲音越來越斷續模糊,在燈光閃爍、人影晃動的夜色中失去了領隊的蹤影!

夜晚的馬其頓廣場

舊市區留有鄂圖曼土耳其5百年統治的城市風貌,有巴爾幹半島規模最大的舊巴扎,巴扎內有清真寺、商隊旅館和土耳其浴場…。也罷,晚上也只能看看熱鬧而已,鄂圖曼人文景觀終究不敵最經典的土耳其本土,姑且就留在新城區,流連於瓦爾達河畔的璀璨夜色中!

馬其頓廣場和瓦爾達河畔夜色璀璨,河水流光溢彩,橋上燈火輝煌,在燈光投映下一座座橋樑、一幢幢宏偉簇新的建築更顯炫麗奪目。「史高比耶2014」計畫的反對者擔心史高比耶淪為主題樂園,現在看來似乎有那麼一絲況味。但若不作過多聯想,冷風襲人的秋夜,瓦爾達河畔漫步依然饒富趣味!

金融警察大樓 與 豎立著29座雕像的藝術橋

史高比耶擁有巴爾幹地區最多元化的夜生活之一,此時正逢「史高比耶葡萄酒節」(Vino Skop)舉辦期間,瓦爾達河對岸傳來熱鬧喧騰的歌聲,城市公園的酒吧和餐廳座無虛席,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讓人暫時遺忘馬其頓的貧窮落後!

裝置著28座雕像的眼橋 與 考古博物館

眼橋 與 考古博物館

馬其頓奮鬥博物館(Museum of the Macedonian Struggle),位於馬其頓廣場對面的瓦爾達河北岸,建築工程始於2008年,於2011年9月開放。內部是馬其頓從鄂圖曼帝國和後來的南斯拉夫爭取國家獨立的相關展示,包括100多名歷史人物的蠟像。

近百年來飽經戰亂與共產政權統治的馬其頓,在1991年獨立後努力追尋自己的根源與文化驕傲。「史高比耶2014」,是馬其頓的古典再造工程,更是馬其頓的國族認同工程。環繞著馬其頓廣場四周和瓦爾達河沿岸,密度高得驚人的各種人物雕像,彷彿三步一哨的衛兵環伺左右。他們可能是古代的馬其頓帝王和民族英雄,也可能是近代反抗鄂圖曼和南斯拉夫的革命先驅,時時刻刻提醒著馬其頓人民─「你是光榮馬其頓的後代,你要發憤圖強光宗耀祖!」如此龐大的英雄軍團突然在一夕間應運而生,別說觀光客數不清看不完,我甚至懷疑當地的馬其頓人能夠對著這群英雄豪傑一一指名道姓?作為一個新興國家的首都,史高比耶有點躁進,但缺乏文化底蘊的速成再造與移花接木式的文化復興,只讓人感到虛張聲勢的茫然與空洞!

話雖如此,對於這個曾經飽受戰亂與貧窮之苦的新國家,我們無權也無需刻薄評價。無所不用其極想和古代馬其頓帝國的榮耀建立連結的馬其頓共合國,他們昂首自信地認為自己是亞歷山大的戰士,姑且不論其是否具有國族血統的正當性,起碼人家是一種向上昇華的國族認同,努力重返榮耀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反觀我們自己,明明是如假包換的炎黃子孫,有人卻死命地要和華夏文明劃清界線,數典忘祖的荒謬認同與教示,令人多麼痛心又無奈啊!

感謝您的來訪!又到了歲末年終之際,嶄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且讓我們攜手揮灑正向能量,祝願我們迎向祥和而美好的新來年!

感謝~~~

2018/01/02 10:53
Dear Bianca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畫虎畫皮的古典再造 史高比耶 Skopje 【馬其頓】」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頻道│下拉選單│編輯精選,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優天使-【老師,我能愛你嗎?】第八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再次說感謝
2018/01/07 09:30

祝新年 快樂

感謝你一年來的支持

再次來推薦你的部落格,謝謝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敗。
Bianca(kuopaiyen) 於 2018-01-07 20:17 回覆:

謝謝優天使的支持與推薦!

祝您~新年快樂 寫作愉快!


TonySk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01 23:12

這麼熱鬧,我也來湊

我彷彿回到4-50年前,高呼打倒萬惡共匪復興中華文化的時空

我承認,我用鍵盤沒用筆更別說用毛筆了,我沒復興中華文化,我去中國化

我承認,我開電燈沒用油燈更沒鑽木取火,我又去中國化

我承認,我沒看平劇聽大戲,我都看電視聽西洋歌曲,我又去中國化

我每天生活都在去中國化,罪狀傾竹難書

中國文化到底是甚麼?要復興甚麼?有誰說得清楚?這個重任2300萬人擔不起阿

仁民愛物,仁者無敵,禮義廉恥是中國文化嗎?不對,不對

遠的不說,就說民進黨的轉型正義為何勢如破竹?內政卻寸步難行?難道不是國共兩黨默許嗎?

這種下三爛金光黨招數用久了,只要有腦漿的人都看的出來

阻礙"和平統一"的並非台獨,而是可以拖垮財政的軍公教福利以及盤根錯節的國民黨組織

當然要先去掉,否則統一後很麻煩?民進黨是聽命行事, 否則為何公投法變得更鳥籠

如果把文化當成變色龍外衣來騙人,這種文化有保留的價值嗎?

唐詩宋詞只不過是古代的"流行歌曲",明清小說恐怕是受外來傳教士帶來書籍的啟發

儒家只是愚民的工具,法家又沒西洋的完整

文化是生活經驗的實踐與累積,文化是不斷的超越與精煉

不是那些怕戰爭移民國外,或者要讓自己子女享受更好教育移民國外者的統戰工具

把台灣競爭力與人民的教育品質用"中華文化"的緊箍咒鎖死,自己在安全幸福的地方看笑話

如果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精隨,那我主張連根拔除,以免禍害地球

不好意思

破壞Bianca旅遊聖壇的寧靜

Bianca(kuopaiyen) 於 2018-01-02 17:22 回覆:

謝謝 T.Edison 的"熱鬧"迴響!

Bianca 的部落格定位始終如一 ──旅人部落(而非聖壇)。政治議題從來不是這個格子的選項,因自認缺乏經國治世的雄才偉略,不敢在此妄言空談。

您我對於中華文化的見解顯然有所不同,惟論辯同樣不是 Bianca 的強項,真理亦非越辯越明。只想說,個人認同的中華文化非關政治、非關政黨,個人認同的是五千年來先聖先賢教化我們知書達禮、珍視倫常、規範自我、尊重他人、成為一個文明人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您所謂的古代"流行歌曲"──唐詩宋詞,Bianca 尤其愛不釋手,它教我人除了生活之外,還要活得有風骨氣節、活得有生命情調!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01 03:30

十三世紀條頓騎士團(Teutonic Order)征服” 波羅的海地區的普魯士”是條頓騎士團引入基督教文明及丹麥、瑞典傳統徹底改造”普魯士的文化”,然後, 在十九世紀時1870年擊敗了哪破崙二世,統一了日耳曼各個諸侯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這個普魯士(Prussia)日耳曼的”意涵集合”是全新打造的”光榮”!!

但是,現在馬其頓的”意涵集合”演變,有些”類似”自然界的”寄生蟹”找到一個”不太合身的外殼”就鑽進去了!!

Bianca(kuopaiyen) 於 2018-01-02 16:23 回覆:

好喜歡聽 Tomas 侃侃而談歐洲的歷史故事,您每每能夠以宏觀的見解,帶領我們跳脫狹窄框架去認識歐洲的歷史演進。讓走到那裡看到那裡、常常掛一漏萬、無法融會貫通的 Bianca 耳目一新!

相較於條頓騎士團全新打造的光榮普魯士,馬其頓的古典再造與認同則像寄居蟹──找到一個不太合身的外殼就鑽進去了!Tomas 一語中的的類比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謝謝Tomas 的迴響!祝福您和您的家人擁有幸福美好的 2018!


雲大少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01 00:45

非常古典的國度

雖經戰亂洗禮~市容缺少點活潑~但是後勢可期

 

乾杯!

2018,新年快樂!

 

Bianca(kuopaiyen) 於 2018-01-02 16:06 回覆:

後勢可期~正可作為對馬其頓這個新興國家的祝福!

謝謝雲大少爺!並祝您新年快樂!

更期待您繽紛多彩的攝影遊蹤繼續豐富我們的視野!得意


神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31 13:32

Bianca午安:

希望趕在今年的最後一天結束之前為您和您的家人送上祝福,祝福2018是

幸福快樂的一年。

對這樣一個複雜的馬其頓國史流程,細心的去抽絲剝繭的追溯源頭,理清

脈絡,這點就讓我感佩到Bianca的用心與敬業,也讓我們一窺在顛簸行

進的國家是如何找尋自己的定位。我很認同您格文最後一段看法,國族的

向上昇華,重反榮耀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畫虎畫皮,Bianca一語點出一個國家主政者的思維心態,或許他們有雄心

壯志,但文化到底是要經過歷史的沈澱累積,而不是短期人為的塑造模仿 

。只要主政者真心為民,不搞"錢沾",路雖崎嶇,多年後或許真的把馬其

頓的榮耀移植到這塊土地上。

至於名人搶著沾親帶故,尤其是冀望認同的貧窮小國,德雷莎修女是機會

也是光榮。當近幾年我們逐漸淡化教師節與孔子的關係,而韓國正在塑造

孔子與韓國關係的輿論,能不令人扼腕。~~~新年快樂。

Bianca(kuopaiyen) 於 2018-01-02 15:57 回覆:

謝謝神仙的貼心周到!願我們都有更光明美好的2018!

旅行對我而言,不僅是開眼見識世界風光,同時也讓我有機會去瞭解當地的人文歷史,畢竟現下只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點,而過去漫漫的數千年,正是醞釀現下的長久根基。因此,每旅行一個地方,總是盡可能地多閱讀一些相關的史料,除了解開自己心中的謎團,也希望讓讀者有所依循。旅遊足跡的記錄,其實也是旅行學習的一部分,在行色匆匆的遊程結束之後,為自己理出清晰概念。

旅遊馬其頓這個國家,視覺印象有些薄弱,倒是因為她顛沛的歷史、和我國的外交關係、和希臘的國名爭端...讓我擴大了視覺之外的關注──在顛簸中行進的國家是如何找尋自己的定位。

一個國家的主政者,牢牢牽繫著國家發展的命運。巴爾幹半島這些個脫離社會主義不久的國家,並不缺少政客,如同許多開發中國家的情況,在發展中逐漸調整與站穩腳步。如您所說,多年後或許真能把馬其頓的榮耀移植到這塊土地上!

德雷莎修女是在馬其頓出生的阿爾巴尼亞人,因此在這兩個國家處處可見德雷莎修女的圖騰標誌,與有榮焉的作為人同此心。只可嘆我們視瑰寶如敝屣.....

新年頭應該開心些,願我們「心中的那幅畫」是沒有PM2.5、沒有矛盾衝突、欣欣向榮的藍天綠地光榮山丘.....


如果雲知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30 21:10
構圖很棒!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31 13:19 回覆:

謝謝如果雲知道的來訪及鼓勵!

祝福您~新年快樂   事事如意!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30 00:25

我只知道歐洲一些大國度和大城市,從妳的最近幾篇才讀到還有這麼多國家和不見經傳的地方,真的學地理歷史,不如親自去旅遊。

人們只關心生活,經濟,和自己的國家,往往把其他部分的世界當成外星球,撇在腦後。

在德州久了我也抱怨不同族群,和覺得政府無能。到了加勒比海落後的小島國,才羞慚自己的主見,世界的變化由不得我,喜歡和討厭無足輕重,包容和欣賞比較實惠。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31 13:16 回覆:

因為喜歡歐洲,老在這裡打轉,連這些不見經傳的地方也不放過。殊不知,這次走訪的地方,感覺"很不歐洲",這些地方好似歐洲的化外之地!

旅行的感覺不一定都是美好的,收獲是,走了一回比起讀書百卷更管用,不再把我們陌生的地方視為外星球。當我們帶著傲慢去睥睨貧窮落後時,才反射出自己的狹隘與貧乏,不管是人或是國家皆然。

很喜歡孤鴻姐姐說的「世界的變化由不得我,喜歡和討厭無足輕重,包容和欣賞比較實惠。」~睿智之言!


Charles L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8 17:17

標題"畫虎畫皮的古典再造"下的非常好,又是一篇非常informative,非常 knowledgeable的遊記。

所以事實上現在的馬其頓大部份屬斯拉夫民族,跟亞歷山大大帝時的馬其頓,只能說是一個地理名詞,先前我還有個curiosity,現在的馬其頓如何看待他們祖先,曾經建立橫跨歐亞非大帝國的輝煌歷史?

馬其頓剛獨立時,台灣那時還是"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能揮灑空間比現在大很多。馬其頓曾經是台灣,在外交上建立歐洲灘頭堡的夢想,台灣也曾是馬其頓經濟繁榮的希望,只是夢醒時分,發現跟國際現實還是有不小的距離,雙方邦交維持兩年半,事實上台灣也花了不少,現在看起來是冤枉的錢,Bianca在前幾篇遊記也談到這點。其實這種模式,也曾經是目前未被廣泛承認的Kosovo,當初的考量之一。

現在還有個台灣資深媒體人張小姐,2000年開始旅居史高比耶,成立一家台灣新聞通訊社,有定期The Balkans的刊物,也寫過"火藥庫的旅人",和"追獵藍色巴爾幹"等書,為那段雙方都不太願意提的過去,留下一些記錄。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30 23:07 回覆:

謝謝 Charles 大哥為我打了一劑強心針!雖然自己覺得用"畫虎畫皮"來形容史高比耶的古典再造很貼切,但也擔心會不會太過苛刻!

您的理解非常正確──現在的馬其頓人大部份屬斯拉夫民族後裔,跟亞歷山大大帝時的馬其頓,只能說是一個地理名詞的相關。從國名、國旗、到「史高比耶2014」大張旗鼓的古典再造計畫──大規模建造希臘復興式的古典建築、豎立大量馬其頓古代英雄雕像...看來,現在的馬其頓希望以古代馬其頓作為國族認同標的、並且概括承受亞歷山大大帝的榮耀的作為是很明顯的。

講到我們的外交困境,令人不勝唏噓!原來夢想在歐洲建立的外交灘頭堡,孰料卻演變成一場灰頭土臉的賠錢鬧劇,幸好沒有再把鈔票砸向Kosovo!說到這裡,頓時覺得我們竟然比馬其頓矮了一截,雖然掛著個荒謬的國名,但人家好歹是擠進聯合國的一員哪!

您說的資深媒體人是張桂越女士吧?我是因為這趟旅行才認識這位令人敬佩的媒體豪傑,並得知這段膾炙人口的故事──1999年,張桂越曾在前往希臘駐馬其頓辦事處辦理簽證時遭到刁難羞辱,並因而在當地召開記者會表達抗議,還號召曾受該辦事處羞辱的群眾至當地市政府廣場連署;不久,該事件引起當地媒體高度關注,許多人也前往連署,希臘外交部副部長終於親自拜訪致歉並懲處相關人員。據說當時的張桂越簡直成了馬其頓的民族英雄!──我們在史高比耶下榻的旅館 Holiday Inn,就是她當年舉行國際記者會的地方。

謝謝 Charles 大哥的支持與鼓勵!歲末年終,祝福闔府~來年平安喜樂、幸福美好!


柔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
2017/12/28 13:35

補充說明,「我想,也不必對這命運多舛的國家失望或多加苛求」,是指對馬其頓。

曉澄大哥說很少人像他一樣另類,新舊通吃。我認為不盡然,我們這代人身處道德思想飽受衝擊、科技日新月異,觀念與萬事萬物都新舊並陳的時代,多數人都是抱持著懷念舊事物,對新事物好奇並坦然接受的開放態度,不墨守成規,應是一般追求自我成長者的普遍觀念。(不過我們年紀差了幾歲,而您的朋友圈或許年紀又更大了,所以較有老派思想)。人不斷被時代推著往前走,誰也無法預測走向何方,我們只是宇宙裡的一粒塵埃。

至於走向山林或陶醉於都市叢林,這也絲毫不衝突,我和Bianca不也一直身處台北的紅塵中嗎?多數人喜歡都市的便利與五光十色,然而走向山林不代表心態老了,熱愛都市叢林也不代表年輕,親近山林是回歸自然的另一種方式,沒有好或不好。

我覺得對任何事物不好奇的人,不論幾歲,才真是老了。所以我們三人時不時蹦蹦跳跳的活力十足,年輪只是圈圈,不是問題。(嗯!大象跳不起來,只能用心跳代表誰理你)

不好意思,本想來補充說明,看了回應借好友的角落再囉唆幾句,這樣正向的良性互動真好。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30 22:04 回覆:

很喜歡樓上孤鴻姐姐說的「世界的變化由不得我,喜歡和討厭無足輕重,包容和欣賞比較實惠。」所以,真的不必對這命運多舛的國家──馬其頓失望或多加苛求,包容和欣賞比較實惠!得意

非常同意柔怡的說法──多數人都是抱持著懷念舊事物,對新事物好奇並坦然接受的開放態度,我也是其中之一。喜歡山林,不代表我能在山林中生活,那裏有很多是我無法克服的障礙;抱怨都市生活的擾嚷,卻也離不開都市生活的便利。我們都有自知之明,嚮往山林、走向自然,是為心靈汲取養分,為都會生活挹注安定與平衡的能量。

我們都有一顆不老童心,年齡不是問題、身高不是距離,但...我的體重是個壓力~跳不起來的大象啦!大笑

謝謝柔怡的讚美!說實話自己也好喜歡現在這張大頭貼,因為自然且貼近真實的我。害羞

感謝兩位好友的互勉互動!這一年,謝謝您們的陪伴;新一年,讓我們繼續開心下去!得意

祝福柔怡、曉澄和您們的家人~擁有平安喜樂、幸福美好的2018!ROES加油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28 13:07

跑遍了巴爾幹半島,唯有馬其頓,只去過奧赫里德湖,謝謝您替我補足了這一塊。一年來隨著雁飛之處,分享到無限樂趣,謹此致謝並再次推薦貴格。祝 2018 大豐收!

Bianca(kuopaiyen) 於 2017-12-29 23:22 回覆:

巴爾幹半島是個較冷門的旅遊地,而陸游兄早已跑遍了,可見您的足跡應已遍及五大洲了!得意

這次在馬其頓走訪了三個地方,說實在的,最精華也最讓我喜歡的就是奧赫里德;走訪史高比耶只是增廣見聞而已!

謝謝陸游兄的支持及推薦!祝福您寫作愉快、新年如意!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