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游俠列傳序-俠是站在風口浪尖的羅賓漢或黑社會
2023/10/09 21:01:55瀏覽49|回應0|推薦0

Podcast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a1y6a4l00k401vsc9ti8l5p

這是古文觀止寫讀第二講,游俠列傳序是《史記》中「游俠列傳」的序,司馬遷把他在那個時代聽過的游俠事蹟,集中成為「游俠列傳」,什麼是游俠?為什麼值得司馬遷為他們列傳?

每個時代都有好打抱不平,急公好義的人,司馬遷的一支筆如同風口浪尖,筆下所述都是後人難見的雪泥鴻爪。司馬遷筆下的游俠們,可以視為那個時代的羅賓漢或黑社會,他們亦正亦邪,是中央王朝的眼中釘,有些地方官卻為了不得不為的原因,保護他們。

游俠的「游」,代表游離在外,此處「外」又有兩層意義,首先是到處流浪,游俠們當然還是以本家所在地為主,但相對於種地的農民,他們與土地的關係不大,與商人一樣,可以因為各種原因,游走各地;再是游俠們經常站在中央王權的對立面,在地方上形成派系,甚至有自己的武力,在地方上的話語權甚至大於官方,漢承秦制,想要建立一統天下的中央王權,自然容不得游離在外的大俠們。

所以游俠是「游」離於中央王權之外的一群人,他們有時行俠仗義,有時又私刑濫殺,司馬遷認為由古至「今」,游俠始終存在,他們的行為具有正面意義,於是在《史記》中寫入「游俠列傳」,但游俠列傳本文不長,有名有姓者至少五個人,前四個人又非常短,大部文字集中在最後一位的郭解,因為郭解與司馬遷同時代。

Podcast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a1y6a4l00k401vsc9ti8l5p

用現代眼光來看,游俠們就像住在森林的羅賓漢,不時出來劫富濟貧,留下讓人暇想的傳說,也像黑社會,帶著眾小弟遂行組織犯罪,自成地方一霸,游俠列傳不止讓後世的人看到大俠們的精彩,也看到了具備浪漫情懷的司馬遷,此處的「浪漫」意指悲天憫人,是對眾生苦難的長嘆。

司馬遷寫《史記》,立下後世官方史書的體例標準,整部史記還是以政治、軍事等大人物為主旋律,所以游俠列傳是很特別的存在,它講的是王朝的對立面,游走於法律邊緣,在司馬遷看來,又很「可愛」的一群人,他們站上那個時代的風口浪尖,司馬遷又讓他們穿越千年,站上時間的風口浪尖,司馬遷也是「發明」或「發揚」俠客意義,並予以藝術化的第一人。

析說本文

「俠」的可愛-言行必一

司馬遷一開始藉由韓非子的話破題:「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在法家的眼光裡,儒俠都不好,一個亂法一個犯法,由這段話還可以了解俠與武的聯結,游俠們是有力量的,可以解釋為經常武力相向,或者私畜武力。

哪裡可愛呢?司馬遷說:

今游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Podcast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a1y6a4l00k401vsc9ti8l5p

簡單來說,今天的游俠,說到做到,願為諾言赴湯蹈火,犠牲生命在所不惜,又行善不自誇,不欲人知。

如果僅止於此,這只是游俠的個人行為,若游俠們沒有組織的力量,上述幾乎聖人般的個人作為影響力或對社會的正面助益,就不值得在《史記》佔有一席之地。

若參考近代例子,像廖添丁?廖添丁較多的是個人行為,多次犯法被捕,成為悲劇英雄。羅賓漢更玄了,幾乎就是逃犯代名詞。而司馬遷記錄的「游俠」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存在,他們並不悲劇,或許有些游俠因不容於政府,而東躲西藏或被捕,但經由司馬遷的歌頌,總是感覺游俠更像是走路有風的一群人。

能夠進入《史記》的游俠,當然都是有能力或具備足夠資望,才能「傳」到司馬遷耳朵,那是沒有媒體、新聞的時代,風評流轉幾乎就是街談巷議式的小道消息,在第三段:

比如順風而呼,聲非加疾,其勢激也。

Podcast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a1y6a4l00k401vsc9ti8l5p

也就是游俠們的事蹟,如同坐在大風之上的聲音,傳到無遠弗屆之處,也許有點誇張,又也許經由二三手的傳播,即使失真或穿鑿附會之後,成為游俠事蹟,也就真的進入司馬遷的史筆。

司馬遷的時代是不安全的,可以想像,一堆名人都可能遇到危急難解之事,何況一般大眾呢?我常想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中等才能,沒有含著金湯匙出生就要努力要𡚒鬥,沒有資源就要去攫取去積累,做為絕大多數庸庸碌碌的你我,並不可憐並不可悲,只不過:

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勝道哉。

任何時代對當事人來說都是亂世與濁世,司馬遷認為游俠的力量可以緩解亂世災難,在中央政令不及的底層,扮演上帝。所以當時的游俠就是社會中某些具有領袖氣質的人,具足夠威望,如郭解可以調停糾紛,後來被強迫遷移茂陵,人們居然集資千萬送行,可見郭解在當時人心中的高度。

現代呢?當法律成為一種專業,科技手段無孔不入時,政府就收割了游俠的角色,大莊家做莊,一切照規矩,不是劫富濟貧,而是以極端公平創造冷血又必要的連結,「連結」在此的意思是沒有人逃得掉老大哥的眼睛,所以不需要游俠式的化外正義。

推崇世俗化影響力的司馬遷

游俠列傳序中的司馬遷是極度世俗的,關心下層小老百姓的苦難,稱讚游俠們的急公好義,有些學者就說這是因為司馬遷被漢武帝割掉男性自尊的緣故,悲憤之餘,對今上有所不滿,於是為游俠立傳,而游俠恰恰是統治者不願看到及欲除之的一群人,司馬遷是因為被割了才關心「小人物」,游俠是小人物嗎?不是,他們是有名的人物,在資訊不發達,沒有媒體,2000年前的西漢,游俠是司馬遷聽到及看到的一股力量,只不過這股力量處於世俗之中。為什麼是世俗呢?

Podcast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a1y6a4l00k401vsc9ti8l5p

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沈浮而取榮名哉,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此亦有所長,非苟而已也,故士窮窘而得委命,此豈非人之所謂賢豪間者邪?

這段很奇特,拘學又久孤於世,是固守死硬道理的強硬派,因為久孤於世,就不受待見,不如卑論儕俗的世俗之人?接下來又然諾又千里的,只要好名在外,就會吸引需要為其排憂解難的人,即使是士也會因為又窮又窘求救於游俠。游俠在司馬遷眼裡,真的推崇到不可想像的高度,會不會是在漢武帝時代,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但儒剛被抬起,還未神聖化,司馬遷眼中還有除了儒以外的存在,他也認為需要儒以外的組成。

即使游俠們的行為不軌於「正義」,原文就是「正義」,這兩個字的含義是法律條文?道德規範?應該都是,游俠列傳說最多的郭解,他「少時陰賊,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以軀借交報仇,藏命作姦剽攻⋯⋯適有天幸,窘急常得脫」,小時候很壞,殺人無數,也不惜生命為朋友出力,也與亡命之徒犯法搶劫,總之壞事做盡,但也好命,總是能逃脫官府追捕。長大後成為大游俠,「游俠列傳」共寫四個人,郭解佔篇幅最多,他到底是黑社會或羅賓漢?這兩種人只有一線之隔,或沒有隔而是一體兩面,要當羅賓漢,就必須具備有黑社會的性格。

所以司馬遷筆下的「正義」就顯得很模糊了,不符正義不該鼓勵,不符正義不應傳誦,但司馬遷認為在當時的社會,只要是有心為之的游俠,哪怕曾經為善做了必要的惡,或少時為惡,爾後改邪歸正都無妨,只要是為小老百姓伸張正義的好人,有必要傳誦下去。

Podcast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a1y6a4l00k401vsc9ti8l5p

司馬遷的焦點在於游俠們的急公好義,可以緩解或解決社會問題,所以目的是世俗的,若由這點做為觀察角度,儒家也是世俗及入世的,如「學而優則仕」,至少統治者引用儒術是為了有效統治之需。至少在這點上,司馬遷與漢武帝是不約而同,獨尊儒術使儒世俗化,歌頌游俠是為了眾生疾苦,都是向下沈澱的世俗化。

再延伸一下,司馬遷的時代,漢武帝剛獨尊儒術,也許儒者群體不夠強大,力量尚未下沈到每一個人,黃老久了,治安不佳,權力真空遍佈社會各角落,具備領袖氣質的游俠乃應時而生。

由公子到俠客

歷史腳步是有脈絡的,「俠」是怎麼來的?司馬遷認為來自戰國四公子,即孟嘗、春申、平原、信陵君,都以養門客著稱,孟嘗君靠雞鳴狗盜逃離秦國,養客千日用在一朝,這些公子在戰國時代,都是與各國王族或親近的貴族,雖然不是俠,養門客的行為與漢初的游俠類似,僅是類似,「門客」完全是被養起來的,喂以飼料,等著效力。

但我認為這些公子只是養門客的主人,被養的人,或許通稱為「士」,才是後世游俠的原型,如荊軻是士,商鞅是士,更有「士為知己者死」、「國士無雙」,根據山西侯馬市在1965年發掘找到的5000多片寫滿朱砂文字的研究,共有251人參與春秋末戰國初年的這次侯馬盟誓,這251人被認為應該是「士」們,他們人數眾多,應該是基層社會小頭頭,有事即為主人出力。

Podcast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a1y6a4l00k401vsc9ti8l5p

到了漢初,有些俠長大了,具備足夠領導才能,也養門客,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名聲帶來的民心所向,至少司馬遷在「游俠列傳序」中非常強調「名聲」,即流轉的美名,吸引讀書人及小老百姓的依附:

 

漢興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之徒,雖時扦當世之文罔,然其私義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立,士不虛附。至如朋黨宗強比周,設財役貧,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俠亦醜之。

 

由公子到游俠,是一個沈降的過程,在戰國時代,諸公子也行俠好義,愈發的神崩樂壞,原屬上層社會的一切都在向下普及,諸子百家、門客四散、與士融合,然後再聚攏在地方上具備領袖魅力的個人身上,相當自然的轉化,東漢張衡在《西京賦》說:

 

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輕死重氣,結黨連羣。

 

游俠都在都市裡,新生代大俠都效仿孟嘗君田文,重義氣且結黨成群,所以不變的是養門客之風,變的是老板的身份,由貴族到平頭百姓,而且是講義氣,具備領袖氣質,足夠熱情的人,它的新名字是:俠,俠是象形字,共三個人,所以做為俠,就必須進入人群,處理眾人之事,同時做為俠,通常就是地方的豪強大族,藉由宗族力量,也才能在地方上一呼百應,又叫豪俠。

Podcast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a1y6a4l00k401vsc9ti8l5p

但在中央王朝眼裡,俠在地方的結黨聚眾,大族勢力過度膨漲,都是犯忌的。「游俠列傳」的前三個人,都是漢初游俠,漢初是黃老時代,與民休息的基本國策,可以想像法制鬆懈,治安可能逐步敗壞,「俠以武犯禁」、「雖時扦當世之文罔」都說明了游俠的行為不全是正面的,直到漢武帝時代,國力強盛,是該整治的時候了,豪強大族徙居茂陵,是手段之一,包括與司馬遷同時代的郭解,榜上有名的都是豪強大族,衛青居然為郭解說情,說他不是豪強大族,漢武帝腦袋夠清楚,他的回話是可以找到大將軍說情,怎麼不是豪強大族?

游俠們的後續-不見正傳

司馬遷的《史記》創造了日後史書體例,將一或多個人集中在一個列傳,並給予名稱,但游俠列傳只存在於《史記》及《漢書》,《漢書》內容是西漢,講東漢的《後漢書》就沒有游俠列傳,游俠消失了嗎?至少在正史是消失了。

漢武帝時代國力強盛,私人經濟也在社會各角落形成支配力量,中央也有實力及必要解決地方大族及游俠問題,兩手策略自是胡蘿蔔棍棒齊來,《史記》的「酷吏列傳」的王溫舒:

捕郡中豪猾,郡中豪猾相連坐千餘家。上書請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盡沒入償臧。奏行不過二三日,得可事。論報,至流血十餘里。

在打擊豪強上,酷吏們當然是秉持中央政策行事,手段殘酷,所被司馬遷才取名「酷吏列傳」,所以游俠又稱為豪俠,因為都是強宗大族,游俠是個人行為,豪俠是宗族或一眾追隨者,是team work的團隊作業,作為官方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漢初劇孟團伙強大到讓大將周亞夫在七國之亂時,居然說:

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

 

意思是說吳楚帶頭的七國之亂,居然沒有求得劇孟協助,可見亂事終將無所作為,可見劇孟的影響力,連官方都不敢小看。但是在漢武帝時代,國內基本無事,不論豪強或游俠,已無利用價值,不像七國之亂時,官方可能需要地方豪強協助,所以在漢武帝之時,一切都已改變。

改變之一是酷吏代表的棍棒,之二是權力分享,可以視為葫蘿蔔,現代說法是「黑道漂白」,好聽的說法是改邪歸正,進入體制,因為成為豪強之後,在地方成為維持秩序的重要力量,自然與官方有所往來,經過一兩代之後,後代子孫脫去俠氣,更多的具有向上流社會靠近的氣息,甚至做官,如後漢書卷三十一:

郭伋字細侯,扶風茂陵人也。高祖父解,武帝時以任俠聞。父梵,為蜀郡太守。伋少有志行,哀平閒辟大司空府,三遷為漁陽都尉。王莽時為上谷大尹,遷并州牧。

 

也就是郭解的第四代以後,至少有兩人在王莽及東漢做地方官,郭解自己僅做為「俠」,在漢武帝時代留下許多事蹟,最終被迫遷徒茂陵,沒有被酷吏族誅,我認為哪怕只是個人的「俠」,也就是說「俠」這個字,多少是個人魅力或在特定時代才能產生的產物,一旦時代氛圍不對,或因為主客觀因素而改變,主觀在此是向官方靠攏,客觀是被打壓,俠就會改變,過程應該是俠=》豪強大族=》官方?所以游俠是被時代消解了,也所以司馬遷看到聽到的是游俠的瞬間,是拉長時代來看,電光火石般的瞬燃,過了就沒了或改了,司馬遷沒看到郭解的後代。所以《史記》及《漢書》都還有「游俠列傳」,《後漢書》就沒有了,但游俠們的後代還在,只是散見於各列傳之中。

游俠們的後續-走入民間

現代人對於俠的認定更多是武俠,是小說中才得見的認同,金庸的百萬文字可以打動一代又一代人們,可見現代人對於「俠」是充滿想像及期待的,如同大紅的包青天連續劇,鍘王公殺貴族是多麼解恨,我們在恨什麼呢?恨一切都有了規則後,冷血的程序正義,冰涼的你我人間,在法律專業統治之下,我們的週遭始終缺少令人擊節稱快的瞬間。

Podcast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a1y6a4l00k401vsc9ti8l5p

俠客們不見正傳後,就轉入民間,唐朝興起的傳奇,是現代小說的原型,形成於明朝之後的小說,如水滸傳、七俠五義等,都是取材自唐宋民間故事,俠客本就應該存在於民間,也應由說書人由口中說出,在市井之間流傳,

武在前俠在後,「俠」在現代人心目中已經是遙不可及的想像,甚至幾乎類同黑社會,只存在於小說或人為創造的戲劇中,因為在日常生活已無從得見,如恨不得鍘光惡棍權貴的包青天、走出爭鬥譜寫勵志正能量的甄嬛傳等,都不現實,俠只產於夾縫中,只產於沒有老大哥的時代,根本就沒有傳統定義的現代的俠,大政府管得夠寬,唯一有可能的是社群媒體力量,社群或許是21世紀,可以稍微游離於老大哥之外的力量,只不過它不是人,也不可控,官方也永遠在收割所有力量的路上,二元相對也永遠是歷史前進的動力,你我也是這條路上的不自覺的推動力量。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eisc8030&aid=17995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