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岳陽樓記-我的高度你看不見
2024/02/14 20:04:59瀏覽55|回應0|推薦1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D4Y1ad

 

大家好,這是古文觀止寫讀第十講,今天要講的是岳陽樓記-我的高度你看不見,作者范仲淹,岳陽樓記是千古名文,也是當年讓我印象深刻的國文課文,范仲淹以這篇雄文寫就自己的人生高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出自岳陽樓記,這個高度高到讓所有後人景仰,高到讓現代只重選舉只看短期速效的政客們,顯得多麼渺小,台灣早已丟掉了人文教育,只有理工科系可以創造護國神山,只有理工科系才可以什麼都做小,但我們看人文故事,卻要往反方向看,看大看深看遠,范仲淹怎麼做呢?

九次謝上表的耐煩人生

范仲淹是北宋中期的名臣,出生於真宗時代,活躍於仁宗時代,宋仁宗是北宋南宋共18位皇帝在位最久的,共41年,范仲淹生於989年,死於宋仁宗皇𧙗四年的1052年,虛歳64,宋仁宗是公認最好的皇帝,好的定義包括承接了真宗澶淵之盟創造的百年和平,包括張皇后替親戚要官,包枕可以說到噴得仁宗滿臉口水,就是不准,包括唐宋八大家的宋朝六人中有四人在仁宗的嘉𧙗二年出現在科舉考場,包括主考官歐陽修,包括仁宗時代沒有文字獄,至少相比後來蘇東坡的遭遇,仁宗時代當官太自由了,這裡的「自由」當有另解,稍後再說。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D4Y1ad

范仲淹小時候其實不姓范,姓朱,因為父親早逝,母親帶他改嫁,跟著繼父姓朱,直到27歳以第97名中進士,97名好像不怎麼地,這一屆共有197人,197這個數字也不算多,北宋後期的科舉上榜者千人都有,總之第97名姓朱的,有了功名後,積極要回范姓,真的是要回來的,因為當時宗族長老們看不起這對孤兒寡母,不過范仲淹不記仇,爬上高位後,還是為宗族建義莊,設義田,興辦子弟學校等,這是范老大之第一大。

大約由唐朝開始,官員被眨出京,到任地方後,就要上表皇帝,表示我到地方了,也交接完畢了,我必定戮力從公,報效皇恩,范仲淹共有九次此類上表,代表至少九次被眨到外地,除此之外,還有至少兩次自請外調,所以由41歳丁憂期滿,開始在中央任職直到64歳共23年間,平均2.1年被眨或外調一次,神州大地頻繁來來去去,東到山東青州、東南到寧波,當然還有西北的延州及慶州。

景佑元年(1034)46 睦州謝上表

景佑三年(1036)48 饒州謝上表

寶元元年(1038)50 潤州謝上表

康定元年(1040)52 延州謝上表

慶曆元年(1041)53 耀州謝上表

慶曆五年(1045)57 邠州謝上表

慶曆六年(1046)58 鄧州謝上表

皇佑元年(1049)61 杭州謝上表

皇佑三年(1051)63 青州謝上表

范老大最有名的事蹟就是與西夏的戰事,戰事由慶曆元年至四年,范老大53-56歳,正是歷練足夠,可堪大任的年紀,其實在與西夏的戰事中,范老大從來不是最大的那一個,甚至好像也沒有誰最大,因為宋朝都是多人共主,多人分權,文臣有范仲淹、韓琦、尹洙,武將有狄青等人,當然范老大是大咖,宋與西夏打了三仗,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戰,都是宋敗西夏勝,其實宋朝敗得沒太大痛苦,國家有錢嘛,但也不能任由小弟鬧事,在慶曆四年雙方訂下和約,錢可以解決的都不是大事。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D4Y1ad

范老大在戰事中做了什麼呢?深入西夏腹地築城,就是大順城,位置在今天甘肅省華池縣,現在屬於慶陽市,在慶陽市之北,這個地方大概深入西夏100公里,像插在西夏脖子上的一把刀子,李元昊當然想拔掉這顆釘子,無奈有范老大在,范老大的眼光就是一次戰役的輸贏不足以決定勝敗,建城屯田養兵長期駐守,等於伸長了手臂,建立縱深,把危險擋在境外,這是范老大之第二大,看得遠做得深的大戰略,但在當時那個當下,大順城的效果沒有讓大宋的大夥們,包括皇帝、他身邊的言官、同在西北主事的重要官員有第一次吸到毒品的快感,它不是特效藥,甚至在打了敗仗後,大家一起被眨,事後回看,大順城的硬體建設,人員充實開墾土地的軟體建設,才有了事後的和談,所以范老大的高度是需要在俗世中耐煩地、紮實地去做,真的人生就是要耐煩,這是范老大的第三大。

但第二次要築城時,就遇到麻煩了,就是水洛城,位置在現在慶陽市中心西南,與大順城一南一北形成踦角,無奈形成黨爭,歐陽修甚至寫了另一篇名文-朋黨論,用來反駁宋仁宗的質疑,下次就要講朋黨論。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D4Y1ad

黨爭的直接原因是宋朝敗了太多次,言官們不耐煩了,要查,西北軍事行動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查到范老大的同年,滕子京貪污,眨到巴陵郡,修了一座樓,修完又請范仲淹為文以記,就寫了穿越千年,成為經典的岳陽樓記,名人寫名文,成就名樓。

 

內心強大就無死角開闊了

岳陽樓記寫的是岳陽樓,看的是高遠壯濶的長江及洞庭湖,說的是耐煩人生後的滄桑,慶曆四年滕子京眨到巴陵郡,兩年後修樓完成,滕子京畫了一幅圖,派人送給范老大,要求寫篇文章,所以范老大是看著圖寫出岳陽樓記,寫出的文字當然有如身歷其境,重要的是58歳的范老大仍然不忘政治家該有的先憂後樂胸懷,經歷再多挫折或不平之事,內心都要夠堅持夠強大。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巴陵最美之景就是洞庭湖,大江大山都在邊上,成就了廣大無邊滔滔奔流的大水,還有早晚不同變化的天空,前人及我說得夠多了,看看我們寫的,不論來到這裡的原因為何,你可以看到各自的感動。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及)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有時連續數月不放晴,儘是陰雨天,更嚇人的是冷風吹起大浪,造成日月不見,山岳隱沒,牆倒船損,商旅不通,這是颱風嗎?爬上高樓之後,什麼都看不見,只聽到大風呼呼有如老虎怒吼,有如鬼魅隨行的大風,就像多年來流言不止,不禁悲從中來。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D4Y1ad

這段頗為感傷,但話鋒一轉: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但若到了好天氣,就平靜無波,萬里無雲,水天一色,你會看到成群鳥兒聚集,只為一尾尾亮晃晃的水中美食,水邊各種植物爭相迎向天空,到了晚上,水上泛著金光,又會聽到漁夫的歌聲此起彼落,一派詳和,來上一杯酒,我的年代只有米酒,你們有高梁或白酒,喝下去,什麼烏七八糟的都丟了吧。

 

由景寫到處於現世的感慨,最後就是名句出現了。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這段就不必翻了,請政客們回去背熟,選舉前當選後每天默寫,當眾默寫無錯字漏字,字跡工整才能上任。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D4Y1ad

全文若不含序共四段,很典型的起承轉合,由颱風寫到萬里晴空,由憂讒畏譏到心曠神怡,總結出先憂後樂的名言,58歳的人,是經過多少打擊錘練,內心又是該如何強大,才能寫出如此氣象萬千的440個字。

天下一流人物也有想不通的地方

天下第一流人物是朱熹對范老大的評價,我並不崇拜朱熹,但認同他的這個評價,為什麼我說想不通呢?

剛才說過在宋仁宗手下做官很自由,這個自由就是因為太重文輕武了,文官隨時可以撂挑子,我外調,宋仁宗身邊不是君子就是小人,因為君子執政,小人就在野,或反過來。所以在他手下當大官,真的很自由,北宋的黨爭也由此開始,君子小人各自一黨,有黨內也有黨外之爭,范老大當然是君子黨的大哥,他真的想不通,不解同樣唸聖賢書,在朝為官的如此多人,居然有小人存在。就范老大個人來說,讀了聖賢書就要做大官辦好事,他躬逢其盛,遇到好皇帝,可以讓他大聲說話,指東指西,如他在靈烏賦中說: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又是一句經典名言,范老大也真的做到這八個字,不斷碎碎唸,40歳初到中央任官,第二年就寫了乞太后還政奏,因為那時仁宗年幼,太后主政,年輕的范老大看不慣,上面當然不聽,就自請外調,到了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走了,仁宗親政,45歳的范老大被召回中央,又有事情讓他癢得忍不住,因為仁宗想廢掉郭皇后,范老大又不准了,上了諫廢郭皇后奏,結果是被眨睦州,到了當地,寫了睦州謝上表,這是九次謝上表的第一宗。再來寫字不行就用畫的,在呂夷簡當宰相時畫了百官圖,諷刺任人唯親的官場,又被眨饒州,總之21年間九次被眨。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D4Y1ad

整體來說,范老大辦成的事在地方較多,包括在杭州有范公橋、南京有范公堤、在蘇州及寧波治水,還有對西夏用兵,60歳在鄧州時中央將他調往荊南府,但鄧州老百姓強力留人,范老大也上表自請留任,可見范老大在地方總是頗得人心,但在中央成事較少,總是人多嘴雜,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他那樣,他就是有能耐在小人環伺下,在當世及身後做出許多實事,獲得高度評價,當然還有他主持的慶曆改革,范老大提出的十條改革建議,簡明有力地說出了承平日久的仁宗遇到的麻煩,但慶曆改革不到一年半就被小人們說到夭折,范老大又被眨。

仁宗就像他的廟號仁這個字一樣,心慈手軟,范老大總是有話不藏,仁宗也總是想到他,又煩透了底下人怎麼又一黨一黨的搞小團體,仁宗雖然好說話,卻也說不聽,耳根子又軟,或者沒有主見與定見,後人讀這段歷史,總是為黨爭嘆氣,有什麼可嘆的?唐朝有牛李黨爭、北宋有君子小人之爭,明末有東林黨爭,人多難免意見不同,相同相近者聚在一起才好辦事,沒有黨爭才是怪事,在爭鬥或爭執之中,又能辦成足以讓當代及後世肯定的大事,文能安邦,武能定國,這是我佩服范老大的地方,也是你我都難以企及的高度。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eisc8030&aid=18032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