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8 07:37:44瀏覽1296|回應1|推薦15 | |
細心的單親爸爸, 能不能等於(或凌駕)媽媽的功能(之上)? 最近,我在思考眼前生活中許多關於"結構性的問題". 所謂結構性的問題,就是那些生米煮成熟飯的事. 特別是當這些事情,一旦被放入有限的心思與心力時, 除非改變結構,否則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繼續順應著日子走, 讓時間自然而然地改變結構的狀態. 如何檢驗自己的心思與心力,時間,是最好的工具. 眼前的結構,小一的孩子和博二的學業, 是我目前生米煮成熟飯的結構. 回到時間與心力的分配, 他們各佔據掉我的白天和黑夜. 熬博士學位的難,難在就像賭一把梭哈. 砸的不只是金錢,砸的更是時間與精神. 修課,資格考,寫大論文, 每個階段連帶影響生活的情境問題各自不同. 尤其是還要再從時間的夾縫中, 變化出生計來源帶著孩子過日子, 難度相對變得很高很高. 很多人會勸我,把學位給放了, 問題是,像我的工作屬性是要跟著工作到處跑的, 如果我專心投入工作,特別是孩子上小學後, 葳葳接送無人,料理家務也無人, 顯然投入工作,賺取了金錢, 但賠上了孩子的照護和家庭的經營, 賺一賠二,划不來. 選擇唸書,是因為博士生雖然忙歸忙累歸累, 但吸取新知的同時,即或時間被打成了碎片, 還是有可能運用拾碎的時間管理技巧, 轉換一些經濟的收益,例如:兼課,寫文,接案子,演講. 對,它不是正職,也不固定, 但現階段的結構,這是較佳的收入來源可能性, 也就是說,當別人的外快是你生計的來源時, 你就要設法讓自己身邊有各種入帳的外快, 降低生活的收入風險.真要是Timing沒接好, 最後也只能動員烏鴉大軍叼餅共度難關. (烏鴉叼餅:源自舊約聖經先知以利亞的故事) 我剛說了,當結構沒變時,很多細節不能大動, 除非結構發生質變(甚或量變)...... 時間過得很快,眼看要進入博三了, 雖然課業壓力不見得減輕, 但兩年紮實的訓練面對第三年的課業, 心思總是多少比較游刃有餘. 因此,原本投入大量閱讀思考的時間, 慢慢地可以分些出來去其它學校兼兼課, 教學,對我而言,某種程度是在放空休息, 同時又有基本的收入進帳, 只是兼課兼到多密多勤, 量心力與時間而為. 時間,是個有形的度量器皿. 只是要把這個時間用到多活多透多功能, 全憑個人的智慧與本事. 當然,回到關於我的結構性問題, 單爸,博士生,兼課大學講師,導演,作家,文化藝評人, 有限的時間與心力如何運用分配(甚至創造)得宜, 分配的同時,無疑也是在考驗一個人心思的細密程度. 自從葳上小學後, 我偶爾會讓他"技術性的上學遲到"幾分鐘, 遲到,不是讓葳睡眼惺忪姍姍來遲走進教室, 而是要他梳裝整齊,吃飽飯,光鮮亮麗的去上學. 我想,吃飽飯,梳裝整齊上學的心理形象, 是我腦中的劇本對於一個被照顧地很好的孩子, 應有的全套服務與非常基本的操作型定義. 侯博士,侯導演,侯老師,侯爸爸,侯媽媽...... 是的,我在無法大幅度翻轉的結構性中, 透過每天與時間的博奕鬥智同時, 還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高血壓,心臟病,自律神經失調), 並且設法維持住每日生活節奏每件事基本的品質與水準. 細心的單親爸爸, 算不算同時具備賢德母親的功能? 還好,我是受過精良戲劇訓練的科班生, 深諳趕場與一人分飾多角. 對,雖說趕場與一人分飾多角人人都會, 但如何在趕場子過程中, 繼續保持心理情緒的泰然與平靜安穩, 乃致一人分飾多角,角色自傳如何清楚掌握, 甚至進出角色的拿捏轉換之間, 演員的演技造詣,自身修為,專業倫理......... 說到這兒,突然勾起李立群老師當年, 那句"演什麼,像什麼"經典名言的諄諄訓誨, 如今回想起來,彷彿依稀昨日猶在耳際.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