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0 08:11:51瀏覽869|回應1|推薦13 | |
若從他者反身性的觀點推論, 一個攻讀語藝學的博士, 最後被貼上關於作家,演講者, 或知名作家,A級講員, 甚至暢銷書作家,名嘴.............. 我想,一個潛心學習如何說話寫文的人, 最後無論被冠上上述類似的附加相關符號, 一旦將這一切用現象學還原至一個, 無色無味無香精的本質直觀後, 那些看似亮麗的虛浮社會標籤, 說穿了,終究也不過只是個言者與筆者爾爾. 今天,因著學生拍劇照偷得浮生半日閒, 故有機會接受某校高規格的邀請, 出席擔任該校朝會的勵志講員. 我常在想:如果台下某個少年十五二十時的孩子, 可能因著侯某的一句話,開啟他某個人生的方向, 甚或改變他一生的話.......... 顯然,此刻台上的我,該說什麼,該做什麼, 用生命影響生命,總是輕忽馬虎不得. 這,也就是我為什麼如此看重每一場演講, 特別是當它透過言者與聽者當下所共同營造, 無法重驗與複製的即時雙向社會互動參與歷程, 種種可能撞擊出來的瞬間感動與生命火花時. 那天臨上場前,主持人將以下的40分鐘全交給我. 雖然我不是個生嫩的菜鳥講員, 然40分鐘如何將自己一生的生命菁華, 只用短短的40分鐘幫助聽者盡收心底, (尤其當它又是一場眾所期待的勵志講座時) 這下子,可難倒了一個晝夜思想語藝的人. 看過"楚門的世界"嗎? 話說楚門被窺視的一生裡, 即或化成120分鐘的電影, 想必也都是他漫長人生去蕪存菁後的結果. 看一場楚門120分鐘的人生精華如此, 試問聽一場侯剛本40分鐘的勵志心靈講座, 又何嘗不然? 無庸置疑的是,回想學習的種種歷程, 一路十歲學戲走到後來攻讀傳播學博士, 我確實是個受過完整且精良的表演者與演說者訓練, 也深諳如何控制群眾的氣氛與演說的節奏與爆點, 以及拿捏收放自如的現場感染力. 然而,縱有這些外在的技術能力與豐富實戰經驗, 但這些本事卻未必能為寶貴的40分鐘做任何加持. 只因為對於每個年輕待開發待澆灌的生命, 在我這樣一個不過只是在他們人生劇本裡, 才出現露臉不到2400秒友情客串的短暫過客, 做為一個勵志講員, 究竟我該如何有效善用這緣起不滅的2400秒, 和這群學生們交心些什麼?分享什麼? 突然間,那場公眾演說的40分鐘對我而言, 剎時變得好難,好慎重,好珍貴,好不容易. 早已不記得這些年上過多少次台, 講過多少場類似的演講, 但是為何每每臨上台前, 無論邀請單位給我多少時間,多少人次, 多少各式各樣坐在台下聽講的受眾類型. 儘管我必須慶幸,嚴格說來, 那天還算順利與圓滿的這一場對我而言, 依然彷彿像是第一次上台, 那樣叫人如此戒慎恐懼. 一句話說得合宜, 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聖經箴言書25章11節) 的確,當人的生命與相逢相識的機會如此有限, 特別是面對一群只能用2400秒(甚或更長,也許更短), 投注在這些聽眾寶貴生命但確只能短暫客串的我而言, 如何練就到面對一場極其有限時間的寶貴演講機會, 對每個受眾做到字字珠璣,句句精確的訊息傳遞, 進而透過這樣的機會教育,幫助我在忙碌博班學業的課外之餘, 做為一種身為言者"機會學習"的反覆省思, 這樣的態度,它無關乎外人要用什麼樣的"嘴級"(甚至身價), 來界定一個講員(甚至這個講員出席的價位), 而是上天創造如我這樣,常有機會做為公眾演說的訊息傳遞者時, 我又應該回應給如此這般的受造使命什麼樣的社會責任, 我想,這無疑又是一門課博士班學程之外, 必須額外騰出心力,潛心認真思考的必修課程. 一場實踐言者社會責任永不間斷的學習之旅............. PS:這文,謹獻給在我博士求學階段, 認真打造盼我成材的每一位, 個個皆是人中"言者之最"的恩師們.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