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7 09:51:10瀏覽1124|回應1|推薦10 | |
以下, 就端看你想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了....... 或許以學術產製的勞動秩序裡, 副教授可能只是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夾心餅乾. 也有可能是某個熱血的助理教授, 在步步朝向正教授的夢想中, 一個短暫幾年學術位階的暫時過境之處. 然而,說歸說, 不管是什麼款的副教授, 不拿別的,光是他們每個月掏出來的薪水, 放在社會結構下的光譜檢驗, 前掐後算,也絕對不會是新貧族的行列. 能在博士班開課的老師, 至少一定是副教授級以上的優質學者. 這些副教授們,比起某些半退休狀態的正教授, 他們還有升等的動(壓)力,多數也還算年輕, 夠聰明,夠用功,對學術的志業也夠熱情, 加上他們跟博士生的年紀又差沒幾歲, 師生之間的關係很像朋友, 教學相長的過程,是種非常奇特的感覺. 因為副教授和博士生一樣, 都有著作審查的學術期刊投稿壓力, 有時課餘閒暇,老師們也會跟你分享一些, 關於他們如何在學海搏命求生的 投稿血淚(寫/累)史....... Y,一個剛跳上正教授的年輕學者, 一路從他投稿的策略,向來都投國際級的A級期刊, 東西出的很密,每一篇東西的排列秩序, 完全集中在他近年所做的研究旨趣. Y說,學術這種東西沒有做到完美的時候, 當你覺得你做到飽和了,有盲點了,盡力了, 就投就丟,投了丟了剩下來的, 就讓那些匿名評審者替你傷腦筋, 幫你想出更完美的境界為何. J,打不死的投稿戰士一個, 跟Y很像,他也專投一線期刊, 不過,感覺這人比Y還哀怨, 不像Y的家小, 讓他面對學術志業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到了正常家庭時間,J的家人會要求他過正常生活, 不過,正常歸正常,回到學術舞台上的J, 大概是不甘於被正常家人提出合理要求的時間剝削, 以至於他那"化悲憤為力量", 銳不可擋意圖扳回一程的復仇之心, 徹底地展現在他那淵博的學識, 與手腦心眼合一的快筆優質寫作效率, J升的快,理所當然. (或許是託"化悲憤為力量"的福吧 ^_^) M,黃金單身漢, 加上又是一個行雲流水的紳士, 他的寫作策略就是:"想寫就寫,想投就投", 但他自己會換算一稿往返的時間差, 保守起見,他總會把一個很好的研究點子, 寫個七分熟先投研討會試水溫, 聽完大家雞雞歪歪七嘴八舌的意見後, 再從研討會的意見中,改寫成一篇升級版投A級期刊, M說,出席研討會很像我們搞表演的人到處亮相, 學術圈也是一樣,沒事就要勤跑研討會多亮相, 多寫幾篇好東西在研討會上好好表演, 讓大家記住你,以後等你畢了業, 才比較容易找到自己屬意的教職天地. F,太多愁善感, 左手當學者得假裝應工敬業寫些期刊論文, 右手當自己閒不下來時, 又特愛寫些有的沒的風花雪月, 非寫不可,不寫會死, 於是F的學術生涯把自己搞得很忙, 外務太多不可開交, 所幸他寫的雜文生態和他自己在做的研究, 多少還有那麼一些正相關, 說來說去,他自己好像一個把自己, 當成活體實驗品的實驗者........ 好啦.這樣也可以啦, 只要不要爆肝,身體顧好, 自己高興就好了. 有個教育部退休的長輩跟我說, 等你拿到博士學位上線後, 才是大家準備檢驗你的開始. S,某個世界名校回台任教的博士, 這些年,他一直升不上去,細究原因, 實在是因為他的"自我狀況"過度良好, 完全沒搞清楚整個社群的遊戲規則, 加上這人又加減有些被害妄想症, 從沒有先內省自己的狀況, 總是怪匿名評審看不懂他寫的東西, 因為是世界級名校回來的大博士, 很多事,不好聽的忠言當著面又說不得, (因為聽說這人很會記仇) 落得最後,也只能遙遙祝福他, 希望他早日悟透箇中道理. 沒辦法,畢竟學術終究是個社群, 尤其是在有投稿升等的壓力之下, 你除了要做自己之外, 更要做社群中還能保有自己特色的那個自己. 我想,這些學者們多少應該也都明白, 何謂"二元同時存在性"的玄妙道理. 至於分寸如何拿捏,全憑八仙過海各出奇招. Anyway, 至少在博士班裡, 我喜歡跟優質的副教授們一起上課, 因為年紀相仿教學相長的過程, 說來真的很奇特,很美,也很妙, 說是師渡徒嘛,說不定某年某月某一天, 也有可能搖身變成了徒渡了師....... 說來說去, 那些關於副教授們教會我的事. 即或都是些課餘閒暇的生活心得, 很多時候,往往這些寶貴的心路歷程, 都遠比那一篇又一篇高級的垃圾天書, 有用,實用,管用多了. 真的!!!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