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波多城區景點紀行之一
2024/03/30 23:57:36瀏覽1341|回應0|推薦23

波多(Porto)或譯:波爾圖,位於葡萄牙北部面向大西洋的港口城市,為葡萄牙第一大港口,也是葡萄牙第二大城。始建於5世紀,早在羅馬時代就有人居住,歷經西哥德人、摩爾人佔領,自997年重新被基督徒奪回,並且迅速繁榮起來;14世紀時,波多成為重要的港口,在15世紀葡萄牙海外大發現的歷史上,曾起過關鏈性的作用,並成了飛速發展、充滿活力的工商業和航海的中心;舊城區位於杜羅河(Rio Douro)畔,閣樓式的房屋依山丘而建,保存了許多藝術方面的精髓,老城區、路易一世大橋、皮拉爾山修道院以及城市的結構、眾多的歷史建築為波多過去千年來的發展,見證海洋文化和商業的連結,於1996年一起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波多融合古老城市的魅力與葡萄酒鄉的熱情,於2017獲選為歐洲最佳旅遊目的地,迷宮般的中世紀小巷、舊世界的商店、鵝卵石街道和巴洛克式的紀念碑,都是波多的城市特色,吸引遊客絡繹不絕前來

自孔布拉(Coimbra)驅車一路向北行往波多(Porto),當時實際行駛約一個半小時車程。

當時在波多所訂的住宿為Citybreak-apartments Patio,依循谷歌大神指示抵達後,怎麼看都找沒有,繞了一圈後臨停下車入內一問──原來這裡是個兼作旅遊服務的小辦公室,在此先辦理入住手續,之後工作人員才帶領前往真正的落腳處(圖引Google map)。

實際住處是↑圖最矮的那棟屋樓,就位在波多知名的商店街「花之路」(Rua das Flores,音譯:弗洛雷斯街)入口處,相隔不遠就是慈悲教堂(Igreja da Misericórdia);距離聖本篤車站(Porto São Bento)約450公尺,對於搭車前來者交通超便利。

但因為地處舊城區中心,附近路邊公共停車格一位難求,自駕前來的話停車就大不便了;還好當時人品爆發,竟然讓CJ在不遠的小巷中找到免費停車處。崇拜

當時住宿為一房一廳附帶廚房衛浴的小公寓,來到波多酒鄉,房東還贈送了一瓶波特酒(Port wine)。

慈悲教堂(Igreja da Misericórdia),始建於1559 年,曾於1621年因雷擊損毀;現行之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樣式外觀,為尼古拉·納索尼(Nicolau Nasoni)於1748年設計,也是波多世界遺產建築群之一;與教堂相鄰的是慈悲博物館(Museu da Misericórdia),館內藏有許多 15 世紀的藝術品和文物。

以慈悲教堂(Igreja da Misericórdia)為起點,經花之路進行波多城市散策。

花之路(Rua das Flores),名稱源於最初土地屬主教花園,於1525年曼努埃爾國王統治時期開放後稱為「Rua de Santa Catarina das Flores」;這條街道是行人徒步區,羅列著曾經屬於貴族和富商的優雅建築,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7至19世紀;現今街道兩旁遍布別緻的咖啡館、餐廳、紀念品店和時尚精品店,非常適合休閒散步和觀光。

慈悲博物館(Museu da Misericórdia)外牆造型特別的雕塑,加上影子更有趣味。

有趣的陶俑造型展示架。

彩繪著葡萄牙國旗圖案滑板牛雕塑。

聖本篤車站(São Bento Station),其名稱源自曾經位於此處的16世紀的本篤會修道院,在19世紀末荒廢。建築由建築師何塞·馬克斯·達席爾瓦 (José Marques da Silva) 設計,1904 年開始動工,歷時數年建造,於 1916 年正式落成;主立面面向西南(↑圖);是一座外觀對稱嚴謹的花崗岩建築,屬於法國美術學院派(Beaux Arts style)風格。

車站屬於世界遺產建築群之一,主入口位於西南立面。

車站大廳牆面舖有約有 2 萬片的阿蘇萊霍(Azulejo)瓷磚,宏偉壯觀的裝飾構成世界上最美麗的火車站之一,車站就像一個Azulejo瓷磚美術館,即使沒有要搭乘坐火車,也要進到車站大廳駐足欣賞──觀之,實令人讚嘆不已。

牆上磁磚畫為豪爾赫·哥拉索(Jorge Colaço)設計,其設計具有晚期浪漫主義品味,頌揚葡萄牙歷史的成就;瓷磚由 Sacavém 工廠生產。

這些藍白色釉面瓷磚畫創作於 1905~1916 年間,每幅作品都描繪了葡萄牙歷史上重要時刻的場景;楣板的上部則排列著彩色釉面磁磚,按年代順序呈現了葡萄牙不同地區人們所使用的各式交通工具。

南牆頂部描繪著1387 年,葡萄牙國王昂若一世( D. João I)和蘭開斯特的菲利帕(Philippa of Lancaster)來到波多舉行婚禮之場景。 

南牆下幅描繪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Dom Henrique)於1415征服北非沿海城市休達(Ceuta)的場景(歹勢,阿桑手抖沒拍好尷尬!可參見https://reurl.cc.PrHeSp)。

北牆的頂部覆蓋整面牆的大型畫作,描繪了1140年瓦爾德維茲之戰( Torneio de Arcos de Valdevez)」,交戰方為葡萄牙王國阿方索一世和萊昂王國的阿方索七世;葡萄牙王國獲得勝利後雙方簽署了停戰協定,最後成為《薩莫拉條約》。

北側的牆面下幅畫為12 世紀之時,騎士埃加斯·莫尼茲 (Egas Moniz)攜帶家人,在托雷多(Toledo)向萊昂的阿方索七世 (Alfonso VII)請罪之會面場景。

這面瓷磚畫描繪了拉梅古(Lamego)在紀念聖母節(Festival of Nossa Senhora dos Remédios)的宗教遊行隊伍,詳盡的呈現當時場景中人群活動與細節。

聖本篤車站的月台景況。

月台與大廳的出入口。

自由廣場(Praça da Liberdade),是舊城區的中心廣場,中央有葡萄牙國王唐‧佩德羅四世紀念碑(Monumento a D. Pedro IV),於1862年奠基, 1866年落成。雕像後為阿里多斯大道(Aliados Avenue),往北延伸到市政廳廣場(Prace de Municipio),最遠方有尖塔的建築即為波多市政廳。

國王唐‧佩德羅四世(D Pedoro IV)的騎馬銅像為法國雕塑家塞萊斯坦-阿納托勒·卡梅爾(Célestin-Anatole Calmels)創作,高10公尺,青銅重達5噸。佩德羅四世身著獵人隊制服,右手握著1826年憲法憲章,左手握著馬韁繩。

麥當勞帝國(McDonald’s Imperial),位於阿里多斯大道(Aliados Avenue)旁,可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麥當勞餐廳之一,原為帝國咖啡館 (Imperial Café),是一座 30 年代的標誌性歷史建築,之後被麥當勞買下,於 1995 年開業。立面的雄鷹為雕塑家恩里克·莫雷拉(Henrique Moreira)創作的巨型青銅鷹,象徵「帝國」之意。

內部空間呈現裝飾藝術風格。Cafe Imperial該咖啡店被視為當時裝飾藝術建築的典範,因此麥當勞在接管該地點時保留了大部分主要建築特徵,包括:天花板上華麗的飾帶、水晶吊燈,以及最著名的櫃檯後面的巨大彩色玻璃窗。彩色玻璃描繪了與咖啡相關的場景,從種植、加工到在咖啡館享用一杯咖啡。由葡萄牙藝術家里卡多·萊昂內(Ricardo Leone)製作,為該時期的精品。

多盞豪華的水晶吊燈與彩繪玻璃相映成輝。

牆壁上緣飾帶內容為表現不同舞蹈的淺浮雕。

教士教堂(Igreja dos Clérigos)位於自由廣場西方200公尺處,前方交通大打結!

教士教堂為巴洛克式建築物,由義大利建築師尼古拉·納索尼(Nicolau Nasoni)設計,於 1732 年動工,於 1750 年竣工,鐘樓和教堂前巨大的分隔樓梯於 1763 年竣工。教堂的主立面裝飾有花環和貝殼等大量巴洛克圖案,及鋸齒狀線條破碎的山牆。

教堂中殿近乎橢圓形的平面佈局。

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式主祭壇畫由彩色大理石製成,為曼努埃爾·多斯桑托斯·波爾圖 (Manuel dos Santos Porto)製作。

教士塔(Torre dos Clérigos),位於教士教堂建築的後面,為 75.6 公尺高的鐘樓,始建於1754年至1763年之間,是波多城市裡最具特色的標誌之一,曾經是海上船帕引路的航標。可付費登頂,需要攀爬 240 級台階才能到達,居高臨下覽盡波多城區美麗的風光。

當時有去現場排隊買票準備攻頂,一看大排長龍,再聽到還得等上一個多小時才輪得到,覺得太浪費時間了,果斷放棄默默退出。天啊

教士塔的巴洛克裝飾也受到了羅馬巴洛克風格的影響,而整個設計的靈感來自於托斯卡納的鐘樓。

安東尼奧·費雷拉·戈麥斯(António Ferreira Gomes)主教雕像,其於1952 ~ 1982年擔任波多教區之主教。由於反對新國家政權,1959 年起他被迫流亡在外十年,被認為是20世紀葡萄牙天主教等級制度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大排長龍之處,即是《Lonely Planet 》評為世界第三美麗圖書館──萊羅書店(Livraria Lello)。現在已經不能到現場買票,必須提前完成線上預購;若有在書店內購買書籍,門票將可抵折扣。

參觀與購票訊息參見官網:https://reurl.cc.LivLeo

萊羅書店(Livraria Lello),創辦於1869年,在1906年遷入現址,是葡萄牙最具歷史的書店之一。朗西斯科·澤維爾·埃斯特維斯(Francisco Xavier Esteves)受聘於當時書店老闆所建造,建築的外部採用混合建築風格,包含了新哥德式和新藝術風格的元素。

主立面三扇細長的長方形窗戶,兩側是何塞·貝爾曼(José Bielman)所繪製代表科學和藝術的7人物;立面的最後部分是方形上面有三個裝飾尖峰,兩側各有兩個壁柱,頂部有相同設計的尖峰。裝飾以交替的幾何形狀元素完成了立面;在弓上環繞著公司的名稱LELLO & BROTHER,所有這些都塗上了鮮豔的顏色,突出了立面上的白色油漆(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內部空間以叉形樓梯為標誌,連接二樓的走廊,並配有精緻的彩繪欄桿,為建築師澤維爾·埃斯蒂夫斯(Xavier Esteves)設計,由藝術家何塞·貝爾曼(José Bielman)繪製。

樓梯上方是一扇 8 x 3.5 公尺的大型彩色玻璃窗,上面有書店座右銘Decus in Labore和業主的字母組合。

上方精雕細琢的天花板,採用彩繪石膏裝飾,是視覺的亮點。

樓梯是書店最著名的部分,也是裡面真正引人注目的元素,看起來像木雕,但實際上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外塗古典優美彩繪,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崇拜

書店創辦人頭像。

到處都是典雅的裝飾藝術設計。

每年有超過 100 萬遊客前來書店參觀,樓梯上滿滿的人群,當時完全拍不到著名的曲線。天啊

彩色玻璃屋頂長8米,寬3.5米,由荷蘭大師Samuel Van Krieken創作。有 55 個鐵鑄面板嵌在玻璃下面,圖案中的「Decus in Labore」字樣,意指工作中的尊嚴,這是 1906 年書店開業時的經營準則。

標誌圖案特寫。

古董收銀機,機身有細緻紋飾,很是典雅。

Armazéns Cunhas 是間專門銷售家居用品的百貨公司;原為三座 19 世紀的建築合併成一個裝飾藝術風格的立面,當中有隻孔雀當作標誌,頗為顯眼。

戈麥斯·特謝拉廣場(Praça de Gomes Teixeira)上的獅子噴泉(Fonte dos Leões),後方為卡爾莫教堂(Igreja do Carmo)及卡梅利塔斯教堂(Igreja dos Carmelitas) ;廣場上的棕櫚樹妝點出阿拉伯風情。

獅子噴泉(Fonte dos Leões), 19 世紀的噴泉,為法國 Val dOsne 鑄造廠鑄造,噴泉直徑八公尺,高六公尺。中央呈十字形佈局,以4隻體形雄偉的帶翼獅子支撐,每隻獅子都從嘴裡噴出水是當時波多市區整體供水計劃的一部分,如今僅為廣場上的標誌性噴泉。

廣場上的卡爾莫教堂(Igreja do Carmo)及卡梅利塔斯教堂(Igreja dos Carmelitas)。

右方是卡爾莫教堂(Igreja do Carmo)、左為卡梅利塔斯教堂(Igreja dos Carmelitas),二座教堂之間有道寬僅1.5公尺多的波多隱密之家(Casa Escondida do Porto)」,是當地最窄的房子,也可能是葡萄牙最窄的房子,若沒有搜尋資料,還以為就是教堂的一部份。

波多隱密之家(Casa Escondida do Porto),於1768 年竣工,目的是為了使兩座教堂的修女和僧侶之間無法進行任何接觸。直到20 世紀 80 年代才有人居住的建築,當時是牧師、藝術家和聖器管理員的永久和臨時住所,也是法國入侵、自由戰爭和波多圍困期間秘密會議的場所;目前已做為博物館對外開放付費參觀。

卡爾莫教堂(Igreja do Carmo)具有巴洛克及洛可可風格,建於1756 ~1768 年,由建築師何塞·德·菲格雷多·塞克斯( Jose de Figueiredo Seixas) 建造;立面的顯著位置是聖安妮,加爾默羅會對她表示極大的忠誠;大門兩側的兩個壁龕裡陳列著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的圖像,他們是騎士團最具代表性的模範。正面上半部的尖頂和四位福音傳教士的人物雕塑,受到其老師尼古拉·納索尼(Nicolau Nasoni) 意大利巴洛克風格的影響(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卡爾莫教堂的側立面覆蓋著一塊宏偉的阿蘇萊霍(Azulejo)瓷磚面板,表現了加爾默羅會在迦密山成立的場景;構圖由西爾維斯特·西爾維斯特里(Silvestro Silvestri )設計,由卡洛斯·布蘭科(Carlos Branco)繪製,為1912 年完工。

卡爾莫教堂的側立面瓷磚畫中心場景。

教堂內部,側教堂和主祭壇上有精美的鍍金雕刻、雕像和豐富的裝飾,是洛可可和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完美典範。

富麗堂皇的巴洛克主祭壇。

圖像內容與耶穌受難有關,這是加爾默羅會的特色主題之一。

卡梅利塔斯教堂(Igreja dos Carmelitas),於1616 年建造,於1628 年竣工。內部裝修直到1650年才完成,現在教堂屬於已廢棄的修道院,目前是葡萄牙國民警衛隊總部。

巴洛克風格花崗岩砌石立面有三個圓拱門入口,頂部有相同數量的壁龕,龕內有聖約瑟夫、耶穌聖特蕾莎和迦密山聖母的圖像;中段上有三扇大窗;立面的最上部是一個三角形山形牆,頂部有欄桿。其左側有一座鐘樓,上面覆蓋著單色的藍色瓷磚,頂部有一個燈泡形狀的圓頂(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獅子噴泉前方可看到波多大學(Universidade do Porto)教區長官邸的主立面,為建築師卡洛斯·阿馬蘭特 (Carlos Amarante)設計的新古典主義建築。

其他波多城區景點續見《波多城區景點紀行之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8045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