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巴塔利亞修道院未央美
2024/03/16 23:58:33瀏覽368|回應2|推薦22

巴塔利亞勝利修道院(Mosteiro da Batalha),正式名稱:勝利聖瑪利亞修道院(Mosteiro de Santa Maria da Vitória),位於葡萄牙中部巴塔利亞村,是國王若昂一世(João I)為了紀念1385年戰勝卡斯蒂利亞(Castilians)而建,也體現了若昂一世被祝聖為葡萄牙國王,從而將自己視為新王朝的象徵並得到神聖意志的合法化。1386年開始動工,歷經7位國王統治期間建造二個多世紀;雖然在經過百年工程後並未全部真正完工,仍無損其為葡萄牙晚期歌德式建築最原始和最佳典範之一。修道院於19世紀歷經法國軍隊破壞,之後教會被驅逐,淪為廢墟;1840年,在「藝術家之王」斐迪南二世倡議下,開始修復這座荒廢的修道院,拯救這座哥德式建築的珍寶,整建工作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1907年被列為葡萄牙國家古蹟,1980年修道院改設博物館,1983年列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並於2007年獲選為葡萄牙七大奇蹟之一,對葡萄牙的哥德式教堂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巴塔利亞勝利修道院(Mosteiro da Batalha)與阿爾科巴薩修道院(Alcobaça Monastery)相距約半小時車程,很適合安排一起參觀。

巴塔利亞資訊與旅遊局(Posto de Informação e Turismo Batalha),後方有停車場。

莫斯特羅廣場 (Largo Do Mosteiro),立有努諾·阿爾瓦雷斯·佩雷拉(Nuno Alvares Pereira)紀念碑。石灰石基座正面刻有Nuno Álvares Pereira 的浮雕紋章,其上為NunoÁlvaresPereira將軍右手持劍的騎馬青銅雕像,由雕塑家萊奧波爾多·德·阿爾梅達(Leopoldo de Almeida) 於1961 年創作,1968年豎立於此。

努諾·阿爾瓦雷斯·佩雷拉(Nuno Álvares Pereira,1360-1431 年),是14 世紀一位成就斐然的葡萄牙將軍;由於過著虔誠的生活,他最終於 2009 年被教宗本篤十六世封為聖人。在1385年8月14日,他率領6500名志願軍戰勝了3萬餘人的卡斯蒂利亞軍隊,贏得了阿爾朱巴羅塔(Aljubarrota) 戰役,從而結束了被吞併的威脅。這座雕像即是向其致敬。

這座道院整體建築很明顯地受到曼努埃爾風格的影響,把葡萄牙傳統文化和民族歌德式風格融合在一起,成為葡萄牙皇家修道院獨特的典範。

巴塔利亞修道院的南門,幾何裝飾的拱門頂部有三角形山牆,在葡萄牙是獨一無二的樣式;上方有葡萄牙最早的的彩色玻璃窗。由此門可進到教堂中殿的耳堂。

巴塔利亞修道院哥德式的主立面,屋頂的花邊平台、多個尖頂和扶壁拱門呈現建築與裝飾之間的和諧結合。飛扶壁不僅僅是裝飾性的,而且是為了支撐中殿和創始人教堂的高拱形牆壁而設計。

巴塔利亞修道院的建造體現了國王若昂一世被祝聖為葡萄牙國王,從而將自己視為新王朝的象徵並得到神聖意志的合法化。橫跨二個世紀共匯集了15位建築師的心血努力,第一位建築師是阿方索·多明格斯(Afonso Domingues),於1386年開始工作,持續到1402年;他負責修道院建築群的構思和總體佈局,風格基本上是輻射狀哥德式(Rayonnant Gothic),但是受到英國垂直時期的影響。

修道院的主入口中央和側窗的尖頂構圖。大門由幾個尖拱組成,最上方為聖母瑪利亞被基督加冕為天國女王;將聖人和天使的小雕像聚集在拱門、鼓室和柱間;門廊兩側裝飾有12位使徒雕像。

鼓室裡中間的華蓋下,基督坐在寶座上舉起右手的力量手勢和地球儀呈現君主的形象;新約聖經四位福音傳道者坐在書本上閱讀或記筆記,旁邊還有他們象徵性的動物:聖約翰與鷹,聖馬可與獅子,牛與聖路加,聖馬太與天使。。

主入口右側有標示著巴塔利亞修道院於1983年9月12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銅牌。

巴塔利亞修道院配置圖(圖引維基百科Daniel VILLAFRUELA作,中文為Google翻譯)。

修道院教堂中殿長80.27公尺,寬20公尺,高32.46公尺,採用拉丁十字平面,分為三個中殿,中央的中殿比兩側的中殿更高、更寬,有側肋交叉拱穹頂。完全沒有裝飾品和雕像,具有早期哥德式內斂而樸素的風格,呈現莊嚴肅穆的空間感。

聖壇的高度為兩層,採光間隙充滿了彩色玻璃,最古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6 世紀初,構成了葡萄牙哥德式建築的一項創新。

聖壇彩色玻璃窗是 16 世紀的作品,以基督生平的事件為主題。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窗照亮,彩色光影反射在教堂的地板上。

由美麗的鑄鐵線條構成的燭台。

可免費參觀教堂中殿,但要進入修道院其他區域,如:創始人教堂、修道院本身和不完美教堂,則需在進入中殿左側的售票處購票。

創始人禮拜堂(Capela do Fundador),位於中殿入口右側,當教堂即將竣工時,國王若昂一世決定在教堂旁建造他的家族陵墓,由建築大師大衛·休格(David Huguet)在 1426 年至 1434 年間建造,為葡萄牙首次出現了專門供奉皇家的萬神殿,是伊比利半島最早的華麗哥德式建築之一。

創始人禮拜堂平面呈正方形,中心有一個八角形屋頂,上面覆蓋著美麗的星形拱頂;下方為國王若昂一世和王后菲利帕·蘭開斯特陵墓上緣帶有盾徽的華蓋的華蓋。

國王若昂一世和王后菲利帕·德·蘭開斯特(Filipa de Lencastre)的陵墓。在石棺邊緣樹枝和樹葉之間,刻有其的座右銘「Y me plet」和「por bem」;兩側各有長篇拉丁文銘文宣揚他的生平事蹟。

在葡萄牙最大的 14 世紀哥德式石棺上,這對皇室夫婦雕像頭戴王冠,分別穿著盔甲和宮廷服飾,互相握住對方的右手;國王左手握劍,王后左手握一本祈禱書;上面覆蓋著帶有盾徽的華蓋(圖引https://reurl.cc.CadoFu)。

南側的後牆上是若昂一世兒子們的墳墓。

↑圖右方為若昂一世的第四子恩里克王子(Infante D. Henrique)之墓。其為航海家和基督騎士團團長,在葡萄牙設立航海學校、天文台、船廠等設施,替葡萄牙大航海時代奠下堅實基礎。

修道院擁有葡萄牙中世紀彩色玻璃窗最重要的精華,在教堂中殿和創始人禮拜堂內就可以見到。

哥德式建築與曼努埃爾風格相容的元素隨處可見。

羅馬式拱門通往皇家迴廊。

皇家迴廊(Claustro Real),亦稱為「國王若昂一世迴廊(Claustro de Dom João I)」,建於 1448 ~ 1477 年間,由阿方索·多明格斯 (Afonso Domingues) 開始建造,由大衛·休格(David Huguet)完成。

皇家迴廊長55公尺,寬50公尺,是歐洲教堂中最漂亮的迴廊之一。

由馬特烏斯·費爾南德斯(Mateus Fernandes)引入了豐富的窗飾,是哥德式拱門與曼努埃爾格子石雕美麗組合的典範。

迴廊的每邊廊到都由7個尖拱廊組成,佈滿了精美的雕刻,有植物圖案和曼努埃爾王室徽章:基督十字架和渾天儀,顯得華美高貴,為最早的所謂曼努埃爾藝術傑作之一。

皇家迴廊轉角處,建有一座金字塔頂的八角塔。

八角塔被稱為「盥洗室(Lavabo)」,內有一座裝飾美麗石雕的噴泉,仍使用原始供水系統。水池供修士們飯前洗手之用,是修道院一項重要的儀式。

噴泉造型為一個瓣形盆和兩個交錯的多瓣碗組成,出水口為不同面容的頭型浮雕,空間被穿透周圍拱門錯綜複雜的窗飾的光線照亮。

皇家迴廊一隅,後方右側尖塔高起建築為主教堂,左側紅屋頂為查特宮。

教堂上哥德式風格的尖塔。

迴廊充分展現晚期哥德式結合曼努埃爾風格之美。

祈禱室(Sala do Capítulo),這裡曾經是多明尼加修道士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場所,他們聚集在一起反思和討論當時的相關問題。

由修道院第一位建築師阿方索·多明格斯 (Afonso Domingues)設計,並由大衛·休格 (David Huguet)於1402 年至1438 年間完成。是一個四邊形區域,牆長 19 公尺,覆蓋著一個八角星形拱頂,這個毫無樑柱支撐的巨大拱頂是一個非凡的哥德式建築技術的作品,令人印象。

教堂內的彩色玻璃窗可追溯到 1514 年。

葡萄牙國家為了紀念在戰鬥中陣亡的士兵,將兩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無名士兵的遺骸轉移到這裡,由「祖國之火」照亮,有葡萄牙士兵看守。

無名烈士之墓與「祖國之火」紀念燈。

突然見到有士兵走了進來。

開始進行交接儀式。

阿方索五世迴廊(Claustro de Dom Afonso V),費爾南·德·埃武拉(Fernão de Évora) 負責建造,為葡萄牙最早的兩層修道院之一,在修道院第一次擴建期間建造,目的是滿足底層儲藏室和廁所以及上層牢房、圖書館和其他房間的需求。

阿方索五世迴廊為樸實簡約的傳統哥德式風格,每翼七個部分中的第一層,以斷斷續續的雙拱門之間的扶壁為標誌,這些雙拱門基於橫向分組在牆上的多面柱。

迴廊中庭花園。

阿方索五世迴廊的二樓。

俯瞰中庭花園。

眺望教堂面向。

在東側與阿方索五世的迴廊相連空地原為修道院在若昂三世統治期間建造的第三個迴廊,這裡是修士們聲稱擁有的大量附屬地。1810 年被法國軍隊燒毀,最終在 19 世紀整建修道院的工程中被完全拆除。

巴塔利亞修道院解說中心 - Adega Dos Frades,曾為修道士的宿舍。後來這個地方開始充當地窖,因此得名。

解說中心展示的修士雕像。

解說中心頗有氛圍一隅。

無名戰士紀念品博物館,原為修道院的餐廳,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無名戰士。博物館屬於戰鬥人員聯盟,展示了向無名戰士提供的相關物品,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獎盃和軍事獎。

牆上是原餐廳的石雕講壇。

無名戰士紀念碑。

禮品店,設於原修道院廚房裡。商店提供宗教圖像的複製品、書籍、指南、明信片、陶器、珠寶、各種出版物和許多禮品。

保留原來餐廳裸露的牆面,很有況味。

洗手間的形式也很有特色。

未完成的教堂(Capelas Imperfeitas)外部。其正式名稱為「杜阿爾特萬神殿(Panteão de D. Duarte)」,是中世紀葡萄牙建築的巔峰之作。「未完成」這個名字是指中央屋頂從未完工。國王杜阿爾特 (D. Duarte) 的要求,這座建築於 1434 年左右開始建造。自從1437年國王和當時的建築師大衛·休格 (David Huguet)相繼去世後,使得這座教堂無法竣工。

參觀此處必須離開修道院繞道外面往灰黑陳舊感的建築群走,才能到達教堂的入口處(↑圖豎框窗下的小門是入口)。

杜阿爾特萬神殿的飛扶與豎框窗。

杜阿爾特萬神殿門廳內部。

前廳的雕塑品,極富藝術感。

哥德式內部與豎框窗。

哥德式滴水獸與曼努埃爾式的雕花。

杜阿爾特萬神殿是一座具有八角形中心體和軸線入口(透過拱形中庭與門廳連接)的建築,周圍排列著7座輻射狀的六角形小禮拜。

大門上華麗的曼努埃爾式石雕。若昂二世統治時期,杜阿爾特萬神殿還沒有石雕的記錄,直到曼努埃爾一世(D. ManuelI)接續建造工程,建築大師馬特烏斯·費爾南德斯 (Mateus Fernandes) 於 1509 年完成了門廊,這是曼努埃爾建築最早的例子之一,其特點是其石柱上的精美石雕。

局部石雕細節,將複雜的幾何形狀和自然形狀融合成,可以說是極富代表性的雕塑傑作。

國王曼努埃爾一世(D. Manuel I)對他前任國王的致敬,將其的座右銘「Leautéfaraytam yaserei (我將永遠忠誠)」刻在杜阿爾特萬神殿拱門的拱頂和柱子中重複了兩百多次。

曼奴埃爾門戶的石雕花邊,彷彿蕾絲般細膩繁複。

高達15公尺的曼努埃爾式大門,被認為是馬特烏斯·費爾南德斯(Mateus Fernandes)其曼努埃爾風格的建築傑作。

大門上文藝復興時期的陽台建於1533 年,大約在若昂三世(João III)統治時,為16 世紀偉大的葡萄牙和歐洲建築師之一若昂·德·卡斯蒂略(João de Castilho)所建造,其結構和裝飾皆源自意大利影響。

杜阿爾特萬神殿禮拜堂在曼努埃爾大師之一馬特烏斯·費爾南德斯(Mateus Fernandes)的指導下全面雕刻、設計和建造,於 16 世紀初期竣工。

大門和7座禮拜堂構成八邊形的天際線(圖引https://reurl.cc.CasImp),未完成的巨大托柱,原是用來支撐穹頂的,但現在沒有穹頂,看起來像是個天井,以天為幕。

原本要支撐屋頂的巨大柱子,布滿各種複雜的雕飾。

未完成全部雕飾的柱子。

杜阿爾特國王和萊昂諾王后的雙墓所在的中軸禮拜堂,其拱頂的裝飾華麗度與完成度高過其他禮拜堂。

儘管教堂從未竣工,但杜阿爾特國王和萊昂諾王后的墳墓直到1940年左右終被安置於此。

阿方索五世之墓。

未完成的教堂(Capelas Imperfeitas)外觀。

創始人禮拜堂(Capela do Fundador)外觀。

關於教堂未完成的因素,有一說法是設計上的錯誤導致工程失敗而停止,另一說法則是若昂三世(João III)決定全力將經費挹注建造里斯本的熱羅尼姆斯修道院,巴塔利亞修道院建築工程就停了下來。如今,這座宏偉的修道院代表了從哥德式建築到曼努埃爾風格建築的過渡,雖然經過幾百年的工程建築還是未完成,卻影響了很多後來的葡萄牙建築;而未完成的教堂也成為巴塔利亞修道院區別於其他修道院的魅力,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欣賞這帶有未盡完美的建築之美。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80403416

 回應文章

高雄紀梵希自助婚紗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3/17 12:59
壯觀經典的建築~很豐富的在地文化特色~感謝分享
C J(kocj) 於 2024-03-20 01:01 回覆:

感謝前來觀文賞圖,

很高興這個地方能引起您的關注。三太子笑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3/17 10:23

 謝謝您分享這麼多漂亮的相片跟提供詳盡的解說!

敬祝平安健康

周末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巴拿八+_+

C J(kocj) 於 2024-03-17 12:48 回覆:
感謝您前來耐心的觀文賞圖,
祝您~平安喜樂,諸事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