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04 21:03:49瀏覽2082|回應0|推薦24 | |
金澤城公園,由日本江戶時期加賀籓前田氏的居城金澤城遺址於日本平成13年(2001年)編制的都市公園,佔地大約30萬平方公尺。前田利家自1583年入主金澤城之後,便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築城建設,然而經過了多次火災,造成大多數建築損毀,現今根據古圖畫及古文書等資料,以菱櫓等重建歷史古蹟為中心,重現象徵著統治加賀藩近三百年的前田利家之百萬石榮光。 金澤城石川橋前行人穿越道上防路面結冰的噴水裝置。 路上埋設噴水裝置在日本的北陸地方的主要道路比較容易看得到,由於北陸地方氣溫多在攝氏零度以上,所以一般水溫也都在零度以上,只要對著積雪澆水,積雪就會融掉(資料參考自https://reurl.cc/DXKa55)。 石川橋,橫跨「お堀通り」,連結兼六園和金澤城的橋梁,因正對石川門而得名。 お堀通り ,原為金澤城外堀(護城河)的道路,主要部分是「百間堀」。 金澤城公園案內圖(圖引官網https://reurl.cc/Map235 ,可點看大圖與資料)。 「金澤城三御門」之石川門,於天明8年(1788年)重建,入母屋造,為金澤城的搦手門(後門),是由一之門(高麗門)、二之門(櫓門)、續櫓與二重檐二層建築的石川櫓所構成的升形結構的一環。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 二重檐二層建築的石川櫓。石川櫓為菱形結構,設有出窗投石口。 一之門(高麗門)與二之門出窗。 二之門(櫓門)與續櫓。 入口休息區。 三之丸廣場,原是利家入主後在此建立重臣的宅邸。後來這些住宅被遷移到城外,此處改為高知番所、物頭番所,即地位極高的武士輪班警戒地點。 自三之丸廣場眺望金澤城公園的新地標「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續櫓」。 「金澤城三御門」之河北門,是金澤城實際上的正門。於平成19年(2007)11月動工,到平成22年(2010)4月完成,耗時約兩年半重建。 河北門的二之門內側。歇山頂式木造二樓櫓門,高12.3公尺。 從河北門外側的木架階梯可進到二樓櫓的內部,內牆與地板等皆使用能登檜木。 自二樓櫓眺望河北門一之門。 河北門的門板、柱、樑上都以鉚釘鑲貼上厚3mm的鐵皮,加強防禦能力,也兼具裝飾功能。 河北門的「升形土牆(↑圖白牆)」,是城內唯一的隱藏式石牆,內為堆石,外塗灰泥。 河北門的「一之門」,寬4.7公尺、高7.4公尺的全櫸木建築,兩側的土牆採用海鼠壁結構,土牆內側還有隱藏式射口。右方升形結構內側為二之門的正面,附有投石口功能的「出窗」。 修復河北門時,活用了調查之際所挖掘到的礎石。 二之門「脇柱的礎石」。 河北門(右棟)與ニラミ櫓台(睨櫓台)內側。 菱櫓,↑圖右棟之三層樓建築,建在高11.7公尺的石牆之上,高度約17公尺。所謂「櫓」也稱為「矢之倉」,原指收放武器的倉庫,但此處「菱櫓」主要是用來監視大手門(前門)與搦手門(後門)周邊環境的塔樓(資料參考官網)。 自內堀眺望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續櫓。 金澤城的石牆與礎石等,幾乎都是從來自東方約8公里外的戶室山所開鑿運來的石塊。 裏口門跡 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續櫓,於平成13年(2001)7月修復完成,樓地板總面積1894.23平方公尺,外觀可見鉛瓦與海鼠壁是其特徵。 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續櫓的入口,位在二之丸這側。參觀「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續櫓」需付費,開放時間與入料參見官網https://reurl.cc/oZ89rg 。先前買了「兼六園+1利用券」就不用再買票,可直接出示後入內。 一進到「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續櫓」需先換拖鞋,並提供塑膠袋讓人將鞋子裝袋提著走。 金澤城歷史介紹。 菱櫓內部平面呈菱形,四個內角各為80度與100度。此處的地板和上百根柱子都是菱形結構。因具有監視大門的功能,菱形的結構可減少死角,使其擁有開闊的視角。 菱櫓柱腳實物展示。柱子下有礎石,礎石上鑲著一片鉛版,鉛板很軟,可以填滿隙縫作微調,讓礎石平衡,雨季時礎石會吸收水氣,鉛板則能有效隔離水氣,避免木柱潮濕(資料參考網路)。 出窗,位於護城河面向,設有應對攀墻而來的敵人的投石孔。 菱櫓的大角度階梯,極陡。 菱櫓三樓,左右階梯可登上眺望金澤城四周景觀。 有需要,也可以搭乘升降電梯上來。 金澤城模型。 「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續櫓」內部全木造結構模型。 五十間長屋,一般都稱為「多聞櫓」,長約98公尺、高10.08公尺,二樓可作為保管武器等物資的倉庫,也兼具城牆的防禦功能。 此處並未貼上天花板,因此可欣賞建物的松木樑柱及其結構。 修復的金澤城所有建物,都採用日本「木造軸組式工法」,保留日本傳統的樑、柱與橫樑,再加上土牆與貫木(連接柱與柱的橫木),組合成「耐力壁」,即使發生地震也很安全(文引官網)。 進行修復工程時所挖掘的文物。 鉛瓦,以鉛所製成屋瓦,溶化後可鑄成砲彈。 俯瞰屋頂鉛瓦。根據江戶時代的古籍中提到:「使用鉛瓦是為了讓名城更為壯麗」。 修復時首先以木材打造屋頂,然後在上方貼上厚1.8mm的鉛板。鉛瓦的鉛中添加少量(0.06~0.08%)的銅,藉此加強強度與硬度,提高耐酸性,避免被酸腐蝕(文引官網)。 俯瞰三之丸。 眺望石川門方向。 自橋爪門續櫓二樓,俯瞰橋爪橋。 橋爪門二之門一隅。 「金澤城三御門」之橋爪門,是在寬永8年(1631年)那場大火後,為二之丸所整建的正門,是通往二之丸御殿的最後一道門,因此通行限制在三御門當中最為嚴格;此外,二之門的地面與二之丸御殿一樣,皆舖有戶室石,在在顯示出橋爪門與眾不同的高雅格調(文引官網)。 橋爪門於文化5年(1808年)的二之丸火災被燒毀,現在所見為平成13年(2001年)完成修復的「一之門」,及平成27年(2015年)3月竣工的「二之門」與「升形二重牆」。 由橋爪門續櫓二樓望向內堀、五十間長屋。 須臾間,風雪越來越大,加上戶外氣溫驟降實在讓人凍袂條,於是也沒去走覽橋爪門外觀、三十間長屋,快閃結束金澤城之行。 本文資料多引自金澤城公園官網:https://reurl.cc/Kawa10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