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27 03:05:08瀏覽5891|回應1|推薦25 | |
兼六園,位於金澤市中心,起源於17世紀中期加賀藩在金澤城的外郭造營的藩庭,為「迴遊式」庭園,建造當時集各種造園手法之大成,是江戶時代頗具代表性的庭園,可欣賞四季不同風情的美景,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家特別名勝,與水戶偕樂園、岡山後樂園,並列日本三大名園,是金澤市最名聞遐邇的景點之一。 這天上午來到JR金沢駅,迎面是由日本建築師白江龍三所設計,氣勢宏偉的金澤交通門戶地標「鼓門」。這座融合了現代日本傳統建築特色和新世紀設計風格的車站,曾被美國旅遊雜誌「Travel & Leisure」選為「14大全世界最美麗車站」之一。 款待圓頂,由3,019枚玻璃組合而成,是全日本最大的鋁合金建築。因金澤常常下雨和下雪,玻璃屋頂就像撐著一把傘,幫旅客們擋雪和雨,故而被設計師以「款待圓頂」命名。 來到金澤車站的東出口半圓型巴士候車處乘坐巴士。 當時是搭乘復古設計的「城下町(まち)-金沢周遊バス」,約15分鐘車程在「兼六園下」站下車來到兼六園。 兼六園與金澤城公園相對,可眺望金澤城的石川橋及石川門。 順著上坡步行2~3分鐘就到桂坂口,能看到「兼六園」石碑和「特別名勝」木牌。兼六園於1922年被指定為國之名勝、1985年被指定為國之特別名勝。 買了「兼六園プラスワン利用券(兼六園+1利用券)」,這張共通使用券票價¥500/人,除了兼六園外可以再參觀金澤市區一處文化景點,此行主要是要用在順遊金澤城(右圖引https://reurl.cc/4XjADv)。 兼六園案內圖(圖引官網https://reurl.cc/4XZ32v)。兼六園佔地面積約11萬平方公尺,廣闊的園內擁有的大小景觀約有二十幾處之多。 因1822年,被當時的奧州白河藩主松平定信認為這座庭園兼具了絕美庭園的6種景觀意境「六勝」: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故而正式命名為「兼六園」。「六勝」典故出自北宋文學家李格非所著之《洛陽名園記》中所述名園之精髓。 桜ケ岡(櫻之岡),兼六園於4月上旬起是最佳賞櫻期, 冬日就只能欣賞枯枝姿態。 徽軫燈籠與虹橋,位於霞之池北岸,燈籠和旁邊的老楓樹,以及跨越曲水的虹橋融合為一,構成優美的景色,是兼六園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文引官網)。 徽軫燈籠、霞ヶ池中的出島石組和遠方如浮在水面的「內橋亭」構成典雅禪意的景觀。 徽軫燈籠,此燈籠是為映照水面的雪見形石燈籠的變形體,高2.67公尺,燈腳分成二支,形狀有如支撐琴弦的琴柱,才有「琴柱燈籠」此名(徽軫與琴柱日文「ことじ」發音同)。 霞ヶ池北岸與徽軫燈籠。 霞ヶ池(霞之池),位於兼六園內的中心位置,面積約達5,800平方公尺,是園裡最大的水池,池水清澈透明,園內幾個重要的景點皆圍繞在其周圍。 雪吊松、霞ヶ池、徽軫燈籠。 霞ヶ池沿岸就能看到好幾株雪吊松樹,形成一種韻律性的畫面。 雪吊,是日本在冬季時,為了不讓雪附著於樹木上折斷樹枝,而用繩子固定住樹枝的造園工程;兼六園一般會在平年降雪期前的11月進行雪吊,並在降雪期結束的3月拆除。 兼六園從1676年起由第5代籓主開始建造這座庭園,歷經多任藩主並耗費漫長的歲月,終於在1822年修建完工。1863年,兼六園已擴建為目前現有之規模,並於1874年全面開放給市民參觀,成為全民的庭園。 眺望台,兼六園的「六勝」中之「眺望」的體驗處,可以看到金澤市區風光。 在眺望台,除了白山山系的一部分,還可眺望戶室山、醫王山,正面有卯辰山,前方則是市區。遠方還可以看到遼闊的加賀平原,甚至可以看到河北潟湖、內灘沙丘、日本海、能登半島等(文引官網)。 左方挺立的是初代姬小松。 初代姬小松,原為樹齡五百年的松樹,其實最早的初代姬小松已因颱風衰亡,現在看到的是平成7年(1995年)以殘存部分主幹培植而活的二代姬小松。 池畔雪吊松美麗的姿態。 如傘骨架的放射狀「雪吊」,是兼六園獨有的風情畫。勾織出其他庭園無法比擬,饒富深意的風雅情趣(文引官網)。 雁行橋,使用11塊赤戶室石,排列成傍晚時雁行天空的模樣。由於石塊形狀皆似龜甲,因此也稱為「龜甲橋」,據信只要走過此橋就能長命百歲;但因石頭磨損嚴重,現在已禁止通行(文引官網)。 唐崎松,十三代藩主齊泰特地從號稱「近江八景」之一的琵琶湖畔取得唐崎松種子,在金澤種植培育出來的黑松,是兼六園中姿態最優美的樹木。 霞ヶ池,為「宏大」「幽邃」之代表,四周分布蠑螺山、內橋亭、徽軫燈籠、虹橋、唐崎松、蓬萊島等兼六園名勝景點。 歷代藩主在造園過程中貫徹了「神仙思想」,以霞ヶ池巨大的水池比喻為大海,並於池中設置一座座長生不老仙人們居住的小島,使庭園展現了長壽與永續繁榮的意境。 明治紀念碑,是為了紀念西南戰爭中戰死的當地軍人,所建的慰靈地標,中央為日本武尊銅像,左方有石川縣戰士盡忠碑。銅像身高5.5公尺,建於明治13年(1880年),據說是日本最早的銅像。兩側種植的赤松稱為「手向松」,是當時由京都的東西兩本願寺境內移植而來(文引官網)。 根上松,大小共40多枝的樹根突出地面,有的高達2公尺的奇觀,迫力十足。據說這是13代藩主前田齊泰堆土種植的小松樹,種植時用土深深覆蓋樹根,松樹長大後樹根推開土而竄出(文引官網)。 庭園中穿梭其間的曲水來自「辰巳用水(辰巳灌溉渠)」系統,是在寛永九年(1632年)由加賀藩的第三代藩主前田利常為確保金澤城的供水以防止火災所開闢。它取自距兼六園約 10 公里的上津見町之西川上游。後來,辰巳灌溉渠被用作兼六園的彎曲溪流,現在把水帶到花園裡,形成了溪流、瀑布、池塘等美麗的景色。 花見橋,因在橋上賞花,景色怡人,而得此名。 成巽閣,是文久3年(1863年)前田家第13代籓主前田齊泰為了讓母親真龍院隱居,而建造的御殿。 成巽閣總佔地約2,000坪,本棟建築佔地1,500坪,現存本棟建築僅存350坪,為2層樓高的書院建築,一層是書院造,二層是數奇屋造,是江戶時代末期大名屋敷的代表建築,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現在作為歷史博物館對一般公眾開放,入內需另付費。 松の傷,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昭和20年(1945年)6月時政府指示軍用航空器燃料缺乏,採取松脂補充,這些松樹樹幹上所留下心形傷口,就是二次大戰最好的見證。 行走至園區半途,突然下起雪來。 時雨亭,是五代藩主綱紀建造兼六園時即存在的建物,可惜在廢藩後即遭拆除。平成12年(2000年)隨著新的庭園完成而重建,可以進入亭內參觀,或付費品茶(文引官網)。 時雨亭週遭園景。 瓢池,周邊以往稱為蓮池庭,據說就是當時建造兼六園的起點。因為池的中間部分剛好凹進去,看來有如葫蘆(葫蘆日文漢字為「瓢簞」)因而名之。 左為夕顔亭一隅;右後方有瀑布「翠瀧」,高6.6公尺,寬1.6公尺,為霞ヶ池的水流到瓢池所形成之瀑布。 竹根石手水鉢,直徑42公分、高65公分,因其形似竹子,一直被認為是竹子的化石;經過昭和時代的詳細調查,結果發現這是椰子類植物的化石,年代約1,700萬年前,亦是彌足珍貴。 夕顔亭,位於瓢池東岸的茶亭,建於安永3年(1774)。為蓮池庭中四座亭台之一,仍保留著當時的形貌。 噴水,水源來自霞ヶ池,因池面和噴泉的高低落差,自然形成水壓而噴出,水柱高約3.5公尺,會隨著霞之池的水位而改變。據說是藩政末期,為了引水至金澤城內二之丸而試作的原型,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噴泉(文引官網)。 水道の遺構,流經兼六園的辰巳灌溉水,利用逆虹吸原理,被引至金澤城二之丸的供水遺跡。 迴遊行返徽軫燈籠與虹橋,這時雪花轉成冰粒,竟開始下起冰雹。 冰珠落霞池。 這場冰雹所下的圓形冰塊約指甲大小,粒粒分明。 冰雹越下越大,須臾間園區一片白茫茫,大珠小珠落滿地,到處皆鋪滿冰粒。 對於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下港郎台阿桑而言,踩著冰粒、聽著冰雹打傘面的噗噗聲響,也是極其新鮮有趣的體驗。 在冰雹擊點下結束遊覽兼六園,再從桂坂口出來,續往金澤城方向前進。 本文資料大多引自兼六園官網https://reurl.cc/4XZ32v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