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6/23 14:03:53瀏覽6086|回應0|推薦1 | |
太上道祖老子親自白話註解 《 道德經 》7 道體的德性--尊貴章第五十一 太上道祖演講集(太上老君降文, 天筆蔡生扶鸞) 道為萬物之母,所以萬物皆從道體中而生的,但是萬物生出來以後,還要以「德」去滋潤他,這個「德」就是天地中的陽和之氣,這個陽和之氣能夠蘊育萬物使它成長。 成長以後,才有種種萬物,可是這些萬物,本來就是由無形的「道」所生的,與無形的天地之「德」培育而成。所以我們看到這些有形的萬物之後,才知無形道德的偉大。 但是在萬物生長以後,如果沒有四季寒暑的更替,陰陽的互換交流,則雖生長了萬物,也不能使萬物趨於成熟,所以勢之所在,就有了陽春之氣的培物,及寒秋之氣的逼物,這些四時的代謝。 但是道雖然偉大,德雖是尊貴,卻不以偉大與尊貴而自命不凡,仍然以自然處之,可是它這樣的自然處之,反而得到永恆自然的尊貴了。 所以道生了萬物,德滋潤了萬物,讓它們長大,又給它們撫育,又讓它們自立長成,又讓它們成熟,這些長養與覆護的大恩,「道」還不以為自有。 像這些大有作為的事,它還是不仗恃自己的能力,雖然是萬物之主,但是它仍然不以主宰為自居。所以「道」實在是具有極深遠的至德呀!
太上道祖演講集(太上老君降文, 天筆蔡生扶鸞) 天地萬物都有它的本源,這個本源就是「道」,「道」創造天地萬物,所以「道」是天地萬物之母。 既然知道天地萬物是「道」之所生,就知曉「道」為母,物為子,道為體,物為用,所以現在的人只知物而不知「道」,是背道而馳呀! 因此當你認識這個「道」以後,就要秉守這創造天地萬物的道,就是身亡的時候,也不會感到恐怖與危險,因為你已經回歸到「道」的懷中了! 所以,如果不想讓精、氣、神外馳,就要塞住了人的慾望之口,閉住了人的大賊之門,就是「眼、耳、鼻、舌、意」。 因此修道之人,如果能閉塞慾望之口與大賊之門,則一輩子受用不盡,不必動用多大的勤勞,自然可以成就大道的。否則終身不知閉住這聲色貨利之門,只知仗恃自己的才能,而喪心爭鬥於紅塵之中,那就不可救藥了。 所以能夠察覺微小事物的人,才是明白大道的人,能夠守著柔弱之道的人,才是真正強勝之人。 但是,明白大道還是不夠的,仍然須要迴光反照,使得心德內外相應,這樣才能歸於靈明覺悟之中。能夠這樣做的人,就能達到身心無掛,安然自得,更可說是已經習慣於實行大道了。
太上道祖演講集(太上老君降文, 天筆蔡生扶鸞) 假使,我有一些智慧,要行於大道的話,還需要小心謹慎,因為不小心的話,還恐怕會走入歧途末路之中呀!這為什麼呢?因為我看到了大道本來就很平坦的,很寬大的。 可是偏偏有些貪妄的人,他喜歡尋找小路走,這樣的結果不但無益,反而害了自己,這些都留給我很大的警惕! 就以一些當朝的文武百官,為譬喻吧!朝綱都已經保不住了。百姓的田地也都已經荒蕪了,倉庫的稻米也已經快要沒有了。 但是還有一些貪官污吏,尚穿著華麗的衣服,來顯示自己的尊貴。身上還帶著明亮的利劍,來誇耀自己的強悍,不但如此,更是一心追求美餐,美酒來吃喝享受,而且只顧自己的財貨有餘,更不去接濟別人。 所以像這樣的做為,實在很不合乎大道的。
太上道祖演講集(太上老君降文, 天筆蔡生扶鸞) 天地之間,如果建立有形的東西,容易被拔去,購置有形的物品,容易被取走,因此唯有善於建立道德的人,才不容易被拔去,不容易被取走,這為什麼呢? 因為道德是建立於無形的心中,所以沒有形體讓力量拔去,也沒有其他的力量,能讓無形的道德脫落。 所以能夠在生的時候,行乎道德的人,他死了之後,仍然有社稷宗廟,讓子子孫孫祭祀,代代相傳不絕,因為他的德,實行於身,所以他的善德,才有如此的完美。 所以說,一個有道德的人,他修德充實於身的話,必能使家人得到德的餘蔭。 如果這個有德望的人,德化於鄉里之間,則鄉里之間必然能夠得到教化上的長處。 如果德化於國家的話,這個國家也必然會得到興旺。 如果德化於天下的話,也一樣能夠感召天下。 因此我明白以上這些道理之後,我就以自身的身心體悟,去視察別人的一切作為。 以自己的家庭教化,去觀察別人的家庭教化。 以自己的鄉里教化,去觀察其他的鄉里教化。 以自己的國家教化,去觀察其他的國家教化。 以現在的天下教化,去觀察未來的天下教化。 所以我何以知道天下的變化情況呢?就是以上的道理推究而得的。
太上道祖演講集(太上老君降文, 天筆蔡生扶鸞) 包含德性深厚的人,就好像天真無邪的嬰兒一樣,那麼的無知無識,那麼的順天自然。別小看這些嬰兒,雖然筋骨柔弱,可是當他握起小拳來,卻是非常的硬朗。 他雖然不懂得男女之間的情慾,更不懂雌雄之間的交合,可是他的真陽之物,卻能經常勃起,這就是他的真精已達到極點的表現啊! 你看他終日的號哭,而聲音仍不沙啞,這就是他保守太和之氣,已達到極致的表現啊! 因此由以上的舉動,我們可以知道,我們不能保持這些太和之氣,就是我們慾心動而神亂,瞋心動而氣耗,情心動而精散,這就是我們不能返回先天真常之道的原因啊! 如果能夠知道真常之道的人,可算是明白誰是真我的人,能夠明白真我的人,他的心自然能夠像秋天的月那麼明亮,像晴天中的潭水那樣明淨。 所以,這種人,也是明智的人。這種人,也自然知道,保養先天太和之氣,以增益長生之道,能夠增益長生之道的人,就是吉祥的人了。 但是,現代的人,往往不去保固先天的元氣,反而妄動暴躁,自以為很剛強的樣子,其實這都是不對的舉動。 因為你妄動暴躁,這都是勉強的行為,勉強的行為,總是支持不久。支持不久,就好像萬物的強壯終究會老了,老了不是早日邁向死亡之道嗎? 所以這都是不合乎「道」的舉動呀!不合乎「道」的舉動,就要早日自我滅亡了。
太上道祖演講集(太上老君降文, 天筆蔡生扶鸞) 真正悟到「道」的人,心與道合,可是卻難以用言語表達,就像釋佛所說:「無法可說,是名說法。」達摩祖師所說:「達摩東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工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醮乾洞庭湖。」可見「道」是如何的微妙了。 可是偏有一些好於炫耀自己的人,喜歡在大庭廣眾,高談闊論,行為乖張,高傲自取,其實這種人,反而是不知「道」的人。 所以有道的人,他首先塞住了,他的口舌紛爭。關閉他七情 ( 喜、怒、哀、樂、愛、惡、慾 ) 六慾 ( 色、聲、香、味、觸、法 ) 之門。挫折他鋒芒又高傲的銳氣。這一切才是解脫紛擾煩惱的方法。 同時有德之人,他毫無高傲之心,就是有功於眾生,可是他的心與眾生的心,仍然能夠像燈光與燈光在一起的時候,那樣的混合。那樣的不矜奇、不立異、不粉飾,隨俗同塵。他的作為沒有一點特殊的地方,使人感到特別,反而與人共同相處。 但是這種人,你想親近他,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心同虛空,是不染情慾的,你想疏遠他,也是很難的,因為他慈悲為懷,關愛世人,使人難以捨棄他的恩德。 你想利益給他,其實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為了世人而淡然無慾,只是抱著「取之眾生,用之眾生而已」。 你想加害他,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有解脫的心,能夠超出生死的假相。 你想貴重他,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不貪慕榮華富貴的虛名地位。 你想輕賤他,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心靈中時時懷有如瑰寶般的牟尼寶珠。 因此,外在的形象,以及褒貶毀譽,都不能打動他本心的自在,所以這才是天下最尊貴的人了。
太上道祖演講集(太上老君降文, 天筆蔡生扶鸞) 治理國家要以正道的方法,不要以奇巧的方法。只有在用兵的時候,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取巧的方法。因為治理天下,要使百姓平安無事,才可以取得天下百姓的心。我為什麼知道這個道理呢?就是以下的道理,給我的啟示。 比如,治理國家,如果發佈禁忌太多的政令,就不能便民,人民就無法順利的工作,無法順利工作,農、工、商、生產就要少了,所以人民就會越來越貧窮。 如果人民擁有太多利害的殺人武器,打殺的事件,自然就多,因此,要治理人民,就會愈感到混亂。 如果人民有技巧的居心時,一些邪惡又奇怪的事物,就越來越多。 在法令設得很多的時期,就是道德仁義失落的時候。道德仁義失落的時候,盜賊恐怕就要越多了。 所以,上古的聖人曾說:只要我渾全天理,順天應人,人民就會自我約束,自我導化。 只要我虛心恬淡,不妄動,不縱慾,人民就會自然歸於清正。 只要我不施禁忌太多的政令,去擾動百姓的行動與安寧,就是便民,然後人民自然康富。 只要我不貪慕享樂,人民自然也會歸於純樸。
太上道祖演講集(太上老君降文, 天筆蔡生扶鸞) 治國的方針,若能以寬大為懷的胸襟,人民反而過得淳樸安定知足。治國的方針,若是私智自用,嚴刑苛罰,人民反而狡詐多端,憂慮不安。 因此,災禍的裡面,已經隱藏了幸福的到來,譬如說,發生過災禍的人,才知道幸福的可貴,因此才知行功立德,去追求永恆的幸福之道。 幸福的裡面,也潛伏著災禍,比如說,沒發生災禍的人,他不知珍惜幸福,反而為非作歹,奢侈浪費,造下罪業,一旦因緣成熟,災禍就要臨頭了。 但是,像這種禍福循環,物極必反的道理,有誰能夠了解他的究竟,有誰能在無形中去認識這些真理呢? 所以,人心不古,本來是正直的道理,人們卻認為那是奇怪的理論。本來是善的教導,人們卻認為那是妖怪的行為。 因此,世人迷昧於邪正善惡的分別,這種日子,已經很久了。唯有聖人,他為人的方針,能夠在保持方正之中,又沒有銳利的稜角,去割傷他人。 他為人清廉,可是在處事方面又很厚道,絕不疾惡太嚴,或苛刻太甚。 他為人正直,可是絕不直率得過於放肆。 他心性光明,可是絕不炫耀他人。這就是聖人德性深厚的原因啊!
太上道祖演講集(太上老君降文, 天筆蔡生扶鸞) 治理世人,以及事奉上天,最好的方法,就是精神不妄洩。因為精神不妄洩,就能夠心德全備,心德全備,就好像回復到自己的本性。 像這種事,就像每個人起床之後,要穿衣服一樣,是首要的事,所以起床穿衣服,也是我們早已習慣的事,而且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是不斷的做。我們的德性,如果能像起床穿衣服一樣,累積下來的德性,一定是深厚的。 一個德性深厚的人,他要治理人,要事奉上天,就沒有不能勝任的。既然是沒有不能勝任的,就難以估計他力量的極限! 像這種力量難以估計的人,也就可以擔負治理國家的重任了。有這種人來治理國家,就像國家的褓姆一樣,能夠率天下以道,治理天下當然可以長久了。就好像根深牢固的樹,就能結出結實的果子。 如果以這個道理,去實行於修身養命方面,這種人無形的生命,也可以長久的生存在人們的眼前,讓人崇敬奉養朝拜,因為治國與修身是一樣的道理呀!
太上道祖演講集(太上老君降文, 天筆蔡生扶鸞) 治理大國家,就好像在烹煎小魚一樣,不能常去翻動它,否則就會將一條魚煎得破碎不堪。 治理國家也是一樣,不要常常去變動政策,否則人民也會被政策的變來變去,而難以適應,感到煩悶。所以這都是,為政的人,因為失去誠信,使人民對遵守法律,也失去信心的結果。 因此,為政的人,如果能以「道」的無為、清正、誠信,去治理百姓的話,自然能夠達到和氣致祥的目的。 連惡鬼的作亂,也難以顯出神奇的靈應,非但惡鬼難以顯出神奇的靈應,就是威靈的神明,也不會去傷害人,因為百姓都是善人,神愛善人,尤所不及,怎會去傷害人呢? 所以,非但威靈的神明不傷害人,就是聖人在世的時候,看到人民善氣祥和,他也不必慨嘆「人心不古」,更不必使出──浩然正氣,去傷害一些為非作歹的偽君子。 因此能夠達到,無形的鬼神,與在世的聖人,都不傷害人,這就是天下德性感交時候,也好像天下之人,都回歸到本來天真與純樸的世界裡,那樣的祥和與清靜。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