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24 09:41:06瀏覽393|回應0|推薦0 | |
演述「三十七道品」﹝一﹞ 今天蓮火上師講「諸行無常」,剛好《佛說阿彌陀經》裹面也談到這個無常的事情。第一個講的是這個世間都很苦的,我們不要再講這個世間很苦的事情,這個以前也都講過了。事實上,無論你再怎麼有錢、身體再怎麼健康、名位再怎麼高,一切都很圓滿,還是有苦的時候。因為「有」的人會想要「更加有」,所以很苦。像有錢的人,他已經有幾仟萬了,還想要有幾億萬,所以很苦;已經有一個圓滿家庭的人,他還想要有兩個家庭、三個家庭所以也是很苦。像師尊也是很苦,因為一七一○二﹝註:真佛密苑的門牌號碼﹞,一妻啊,永遠是一妻!香港那棟房子是最好的啦,三妻四妾(註:三七四七)啊!不要羨慕啊,因為你再怎樣羨慕,也抽不出時間,還是很苦。身體不能做主,腸胃不好,看人家大吃大喝,你也很苦。有誰敢講,這個身體永遠沒有病呢?像我這個沒有時間生病的,還是有病,我常講到美國來那麼多年,也有一次的感冒,三天的頭暈,這也是苦。 《阿彌陀經》講的「心念處」。我們知道「諸行無常」,不但是諸行無常,還有「心也是無常」。今天,很多弟子來皈依,皈依了上師以後,他們都好像發了誓頓,永遠要跟隨上師,大家都是非常的「忠心耿耿」。我覺得這個現象也不太好,因為只要有一點點的、一絲絲的不滿意,那你就慘了!上師做的,九十九樣讓他滿意,其中有一樣他不滿意,那忠心耿耿就變成……講不下去了!心是無常,會改變的。人的心是會改變的!甜言蜜語,這個Sweet talk你也不能聽呀,早上還在喊Honey,Honey,晚上就Divorce。所以早上還在說這個上師很偉大,晚上就把皈依證書退給你了!這個就是表示「心也是無常」的,人的心是會改變的。 以前我剛拜佛的時候,老實講,我也犯這個毛病,這個是人的心,也是一種常情。我每天早上都要拜佛、對佛菩薩頂禮。但有一次為人家推算,我請示佛菩薩,佛菩薩跟我講的,跟那個人所遭遇的剛好相反,就是講起來不準確。也許是我的通靈有了錯誤,但是我想,奇怪了,佛菩薩跟我指點的九十九樣都很準,怎麼搞的這一樣不準了?那天早上就沒有進到佛堂去拜佛,走過佛堂的時候還白祂一眼,不但如此,而且還連續幾天都不誦經,實在火大了,就大罵「柴頭旭仔」。以前是這樣子的心,也經常會顛倒,有時候修持會認真一點,有時候就會懶。感應很深刻,我們修持就比較認真,沒有感應呢,我們就離得很遠,這個就是心無常,心的變幻。 這個心的變幻,並不完全單指宗教方面。比如在交友方面,今天這個朋友跟你很好,或許明天就改變了,很好的朋友,只要心一變,就變成專門跟你搗蛋、破壞你的朋友;相反的,也有本來是冤家的,到最後卻變成好朋友;還有男女之間呢,本來在戀愛的時候是非常親蜜的男女朋友,最後形同陌路;夫妻剛結婚的時候都是非常親愛的,最後變成仇人的也非常多。這個是什麼呢?這個就是「心無常」。這個心的無常,會讓本來很正直的,突然間變得非常的貪心;本來是很有修養的,忽然間大發脾氣;本來是很聰明的,突然間做出一件很笨的事。這個就是你的念頭在變化,不能保持念頭永遠的正直、永遠的不生氣、永遠的聰明。假如我們瞭解了這個情形以後,我們就要收這個心。你假如學會能夠控制你自己的心,就能夠控制你的念頭跟行為。我們修行,就是要抓住我們的這顆心、念頭和行為。 另外還有「觀法無我」,就是「看世界上的法、修行的法,都要有無我的思想v。善法無我,好的法沒有「我」,惡法也沒有「我」。我們右手做善事,不能讓左手知道。像我們上個禮拜募捐善款,我們也請了記者先生來照相,報上好像也登了吧?啊,這個是不太好意思的!因為好像是為了登報紙做善事,這不太好。不過我們也當它是一種鼓勵啦!我們做善事,先從讓人家知道做善事開始,也是好的,並不是不好。 這個「善法無我」的意思是說: 當你在做善事的時候,你不要想我在做善事,不要這樣子想。 還有我的老師跟我講一點: 當你在度眾生的時候,你不要想「我在度眾生」。 當你在修法的時候,也不能想「我在修法」。 你把做善事、修法這些事情當成不是我在做,而是在一切都是很自然而然的情況下,這個功德就是最大的。為了名而去做善事,或者為了成佛而去修法,這都是「有所求」。這個「觀法無我」這樣子的思想,就是以前老子所講的「無所為而為」,也就是「無為而為」。無為而為就是並不想去要求什麼,然後我們去做,就是無為而為。像我們做善事,假如是說要讓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們在做善事了,這個功德就是比較小。你已經偷偷去做了,沒有人知道,但是你已經做了,這個功德大。所以有所謂陽德啊、陰德啊,陰德的功德比較大一點。 最近我寫了一本書(剛剛開始寫,昨天才開始寫,註:第六十七本﹞,是在寫我本身前世的事情。開始的時候,就是阿彌陀佛在講述蓮花童子是怎麼從西方極樂世界摩訶雙蓮池來到這個人間受苦。最近因為晚上在家裡比較靜一點,所以就把前世的事情,重新在記憶裏面統統搬出來。這其中也包含了很多《阿彌陀經》裹面的一些境界,跟一些景像。每天晚上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回到原來的地方去啊,那裏實在太好了! 這是很奇怪的,我以前住在這裏的時候,晚上都迷迷糊糊的、不清楚,現在住新的地方,大概是湖光照下來,心跟明鏡一樣,所以很多事情統統又映出來,好像電影重播一樣。我的前世,真的就像電影重新再播放出來,寫起來非常的清楚。阿彌陀佛曾經咐囑我再到人間走一趟;觀世音菩薩也指示我到人間去了以後要慈悲;大勢至菩薩也叮嚀我到人間去,要好好學一些智慧,聽到這三位菩薩講得這樣子,都大哭一場! 其中呢,我還進到魔宮裏面。因為好像要到人間了嘛,本來你在蓮台上面,坐得很輕鬆,比現在我們腳踩的地毯還輕鬆,但可能是聽阿彌陀佛說法太高興了,就把兩腳一伸踩到蓮花底下。啊,糟了!想不到這樣子一踩啊,這個地球就地震了,而且連魔宮都震動,連天上的魔王都知道,人間下生了一個蓮花童子,所以天魔派了幾百個天魔下來,怪不得我好像是喪家之犬一樣逃之夭夭。將來這些還是會碰到的,將來這些天魔跟上師都會再見面。 這個故事非常的長,等書一出版你們就可以看到。﹝註:擔任翻譯上師問是很長還是很慘﹞啊,「真長啊!」﹝台語﹞你以為很慘呀?慘的已經過去一些了,不要再慘了。找是希望能夠好好的很順心的繼續活下去,不要有太多的魔難,因為我覺得已經辛苦的活了半輩子,再有魔難的話,實在是很累。不過師尊還好,我已經「無我」,所以有再多魔難來,我也是無所謂。 不過無論怎麼樣的無我,自己的親人欺負你的時候就變成「有我」。什麼人欺負你,你都是無我,就是自己的親人欺負你時,你就「有我」。可見修行還是有情,並沒有完全達到「無」的境界。大家假如看到我的新書「無形之通」,就可以瞭解了上師的這個新境界。在這本新書裏面,我也很坦誠,談到了這些無我的思想。我們學習了「無我」的思想跟「自然」的思想,就比較能夠適應這個世界。假如你沒有「自然」的思想,你就是還有執著,假如你還有一點「我」的思想在裏面,你就還有痛苦。今天,上師所以能夠戰勝魔,不要說戰勝,是跟魔做好朋友,一切都無所謂,就是因為有「自然」跟「無我」的思想。 希望大家能夠領悟到「自然」,領悟到「無我」。你用自然跟無我,就可以觀察到這個世間的「諸行無常」跟「心無常」。 嗡嘛呢唄咪吽。 演述「三十七道品」(二) 所謂「正勤」,就是真正的沒有偏差的勤勞。我覺得修行有一個很好的比喻,修行就如同鑽木取火,我們每天努力的修行,總有一天能夠開悟。舉我自己的例子給大家聽,我每天都很準時起床,然後開車子到真佛密苑,就是自己的老家,回到老家,就進到佛堂、點香、修四加行,修完四加行以後再寫作,就是每天固定寫二張的文章;中午帶便當,吃完便當以後稍微休息一下,下午一點就開始回信。而中午休息的這段時間也是看信的時間,回信回到四點就下了班。四點下班了以後,再到佛堂做晚課修法,到了五點就開車回家。這樣子完全規律的生活﹝這個變化是很小的﹞,從以前到現在將近有十幾年、二十年。到美國來跟在台灣的情形也是相差不了多少,假如四點鐘的時候,因為有客人或是有特別的事情,等做完了特別的事情以後,還要再修法。在修行上,我早上一定修四加行,晚上一定修本尊法。 其實,我修行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有些人說:「上師一定有什麼特別的方法,我們要特別注意看他怎麼修。」其實沒有!我很平凡。惟一值得一提的,是心理上非常平安,固定每天這樣子修法,從來沒有一天停止過。出門在外,我是在旅館裏面修法,或者在飛機上修法。所以,講起來我不是偉大,是平凡,但是在平凡當中保持每天一個四加行、一個本尊法,就是這樣。很簡單的說,有恆,你就可以得道證悟。 以前很多人問,你寫書出書怎麼那麼快?是不是早上寫、下午也寫、晚上不睡覺也寫?不是的,我只是固定每天寫,而且寫二張紙,就是這樣,沒有一天偷懶!所以我修法也跟寫文章一樣,沒有一天偷懶。我的書已經出版到第七十五本,現在在寫第七十六本,五十天剛好一百張紙,就是一本書。這個是什麼呢?這個就是「正勤」。 我覺得這樣做並不是很偉大,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能夠保持就不平凡,這個就是「鑽木取火」。以前我常常想,我什麼時候能夠達到開悟呢?佛告訴我,你一天只要走一步就好,你就會走到。你千萬不要一天走一千步,然後一停就是二十年,那是沒有用的。你一天只要走一步,就一定會到達你的目標,這是一個修行的方法。你不能說我早上也修、下午也修、晚上也修、半夜也修,連續一個月不睡。但是你一個月不睡啊,將來你就連續睡三年!像這樣子的修行,是比較偏差的,不是很正常的。 這裡面講,我們修行,如果已經生起不好的念頭,就要很快把那個不好的念頭去除;如果還沒有生起不好的念頭,我們也要預防這些不好的念頭,像流水一樣滲透進來。而我們修行,就要像鑽木取火一樣,因為你知道鑽木取火,是要一直鑽不能停的,只要一停,就要重頭再來。已經得到這些妙法的,我們希望他能夠越來越進步,這個就是「四正勤」。 這個人生,剛才鄭上師講我們修行都會有障礙的。主要是你前世有很多災難,造了很多的業,就變成你自已修行上的障礙。我覺得我現在的障礙已經變得很微細,也就是變得很小,心胸也變得比較開闊,不會為了很多小事而煩惱,也就是煩惱已經都變化為微細的灰塵飛散。前幾天在禪定當中,我又回到摩訶雙蓮池,過去的一切情景歷歷在目。 摩訶雙蓮池有十八尊蓮花童子,每一尊的周圍有五佰尊的中蓮花童子,每一尊中蓮花童子周圍又有五佰尊的小蓮花童子。記得要下生以前,這十八個薄花童子統統提出意見,到底我們下去以後要用哪一個法來度眾生?十八位蓮花童子都提出自己修行得證的經歷,並且每一尊都有很高深的開悟,跟很高深的見解,所以我們真佛宗度眾生就是「方便有多門」,就是用了很多的法門來度眾生。有一個小蓮花童子也到前面來發表意見,祂舉手發問說:「我這個小蓮花童子雖然還沒有親證如來的聖果,但是我也知道如何成佛的道理。」祂說:「現在有一個疑問要問主尊,我雖然沒有得證到如來聖果,但是我下生以後,是不是可以度眾生?可不可以說法?」大蓮花童子就回答祂:「沒有得到開悟的,也可以發心度眾生,也可以說法,這個叫做菩薩發心。」因為你知道佛理、佛的道理,你知道回家的路,你就可以把這個回家的路告訴別人。雖然你自己本人並沒有回家過,但是你知道路,你就可以指點別人回家,這個叫菩薩發心。就像現在一樣,大家想,唉呀,我怎麼可以去叫人家來拜佛呢?我自己都還沒有成佛啊!有些人講;「我從修行到現在也沒有相應,也沒有什麼感應,什麼都沒有,我怎麼敢去說法?」但是,是可以的,為什麼呢?因為你知道月亮在那裹,你手指月亮就是道路,你知道成佛的道理,你就可以說法,這個叫做「菩薩發心」。 假如你已經親證佛果,得證如來的聖果,然後用你的經驗來講解給眾生聽,引眾生歸入正覺,這個就叫做「如來應世」。所以「菩薩發心」和「如來應世」都是度眾生的方法。 這個小蓮花童子非常高興,自已也能夠到人間來度眾生。就因為他這樣子的菩薩一發心,天上就掉下一個仙果,他吃了這個仙果以後就能夠道心堅固,永遠不退失道心。這個仙果將來我會在書上寫出來,原來送這些仙果給所有蓮花童子吃的,就是瑤池金母大天尊。 我想起過去,阿彌陀佛曾經親自付託,然後到法界大日宮見大日如來,然後再回到摩訶雙蓮池,再開會,之後所有的蓮花童子下生。下生也不是說一下子就掉到人間,一下子掉到人間會撞破腦袋,所以是一層一層下來。我們也到過摩醯首羅天,摩醯首羅天就是魔王天,也跟魔王見面,這個魔王講:「將來我就裝得跟你一樣。」他是來幫助我們,給我們Test,我們修行的人都會有考驗。其實考驗非常好,能夠幫助我們成績合格,而且認真修行、超越考驗。就像我們在夏威夷衝浪,浪來愈高,只要我們沒有倒,然後再衝上去,就會飛得更高。這個考驗,將來等我到老的時候我可以寫。我有一百個難關,但是全部考過了,就成佛了,假如考不過,那下輩子再來! 所以我們不要怕難、不要怕魔,越大的災難、考驗,我們提昇自己越高。所以魔是來幫助我們,魔的好處很多,你假如怕魔,而且被魔考倒那你就非常平凡。我在魔醯首羅天的時候,魔王對我說:「我們是親兄弟、是好朋友,也可能是夫妻,與魔為侶你的道境才可以超昇,沒有魔考是很平凡的凡夫而已。」 我希望大家不要煩惱,不要怕魔,心裹保持很平安、很平順,然後把魔看成沒有,你這一世在人間會活得非常的愉快,再大的魔難也阻礙不了蓮花童子的信心,因為你的道心永遠不變而且永遠不退。道心不變、不退的,只要每日一修一定可以回到摩訶雙蓮池。 嗡嘛呢唄咪吽。 演述「三十七道品」(三) 第一個如意足就是,「欲如意足」,希何慕樂,欲望從心。第二個是,「念如意足」。第三個是,「進如意足」。第四個是,「慧如意足」。這個叫做「四神足」。 所謂「欲如意足」就是「欲神足」。當我們修行的人修行到有法力產生的時候,他就能夠有一種神足叫做欲如意足,也就是今天很多人寫信的一個祝賀詞──「心想即成」。這個欲如意足是最初的神仙狀態,天上的神仙在欲界裏面都還是有欲望,神仙很喜歡穿漂亮的衣服、吃好的東西、甚至交漂亮的女朋友,因為還是在這個有欲望的天界裏面,所以他們的欲望都還有的。這個欲望能夠滿足,就是叫做「欲神足」。 前幾天上師曾經到過一個神仙的境界去,叫做「天河勝景」。因為這幾天都是在寫回憶過去在天上的事情,所以特別重新再回去走一趟,然後再下來,經常這樣來來去去,所以看見神仙們很多很奇妙的事情。在天河勝景處的神仙,他們欲望還是很重的,神仙的生活講出來的話,你們大家或許都不太敢相信!有的神仙也有很多的女朋友,這不是假的。 這錢天剛好台灣來的上師,講到台灣的檳榔,告訴大家!在天河勝景也有吃檳榔的。我想以前,曾經有某個地方,天空下紅色的雨,我想大概是天河勝景處的神仙吃檳榔,祂把那個汁吐出來,所以就變成天空下紅雨了。大家會感到奇怪?怎麼天上的神仙也咬檳榔呢?其實並不奇怪,因為在那裏的神仙,祂的欲望都能得到滿足,當祂們想到以前在人間吃檳榔的時候,衪只要想吃,這個欲望一產生出來,在祂面前都是檳榔。祂想要什麼,只要祂的欲望一產生出來,在祂的面前就是什麼。當了神仙以後,以前追不到的女朋友,都可以用想念的變出來。 所以呢,神仙的境界,是讓你們想像不到的。不是說,哎呀!好像很漂亮啊,穿的都是天衣啊,不必洗澡啊,不是這樣子的。神仙的境界就是--「欲望」,你想要的欲望都可以讓你滿足,所以呢,你當了神仙的時候想洗一個三溫暖,它照樣還是會跑出三溫暖的三個水池給你。 大家一定會想,師尊一定有這個「欲神足」。是的,我跟大家講,師尊是有欲神足。我可以跟你們講一個非常真實的事情,例如,我現在想看什麼,我馬上就可以看到電影。我現在想聽什麼樣的音樂,我馬上就可以聽到,我現在想吃什麼,我的口水裏面就產生那個東西的色香味出來,吞下去就是那個東西。我想要什麼東西,雖然不能當場就要到,但是隔幾天,甚至隔幾個月,隔一年、或者隔幾年我就可以得到,一定可以得到,這個叫做「欲神足」。 總之,你的欲望在你的心中一產生,馬上你就感受到了,就有。大家會想,奇怪了,師尊想看什麼就能看到什麼,那在什麼時候看呢?啊!白天很忙,睡覺的時候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那就是剛好把棉被蓋在身上的時候,眼睛一閉的時候就可以看到。那時候還沒有睡著,剛剛好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所以解釋這個欲神足就是「希何慕樂,欲望從心」。欲神足是最初級的,上師是具有這個欲神足的,大家修行也可以得到欲神足。 第二個是「念神足」,也是「念如意足」。像現在,上師一想念,好像上次法會時講的,到了大日法界宮,從大日如來那裹再下降到摩訶雙蓮池,摩訶雙蓮池到魔王天,從魔王天到忉利天,從忉利天到帝釋天,從帝釋天又下降到地獄,又由地獄到普陀山,由普陀山到天河勝景處,這樣子迴轉來迴轉去,都是「念如意足」。是上師前世下降的經歷,並沒有忘掉。這個並不是說我們好像老是存在這第三度空間、第四度空間、第五度空間,老是在過去、現在、未來中流轉,而是當你要知道你的前世,你只要把你腦海裏面的念頭一轉,你前世的情形,就一一在你的跟前出現,這就是第二個神足「念神足」,這個上師也有。 所以有時候要進入前一世、前二世、前三世、甚至於前五百世,只要一想念,統統都可以把它找回來。五百世就等於五百部的影片,我想知道第四百九十九部的影片,只要把它從電腦裏面找出,然後再放出來看,這個就是念神足。上師已經修證了念神足,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假如沒有將前世的記憶重新再放演一遍的話,你就是像現在這樣,無法明白自己與前世的關係。我現在在寫的這一本書,就是「念神足」的書。 有一位高雄來的弟子,他曾經問我:「什麼是觀音法門?」他這一問,我這位當上師的假如一時答不出來,豈不是非常丟臉「還好,我打坐的時候,就在念神足之中,到了南海普陀山紫竹林去見觀世音菩薩。前世的時候,因為觀世音菩薩有一隻鳥叫太平鳥,這隻鳥看見我遠遠的坐著白蓮花而來,菲常驚訝,就喊:「蓮花童子來了!」。你知道這隻鳥平時是做什麼事嗎?這隻鳥平時就是含著觀世音菩薩的唸珠,所以祂嘴巴一張,這個唸珠就「叭」的一聲掉下了來。這時,觀世音菩薩就對祂講:「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過失,你看到人來張嘴就喊,將這麼寶貴的唸珠掉到地上,這個過失就是你下生紅塵的因緣。」這其中有很多的因果在這裹面,暫時不要講。 不過,我在觀世音菩薩處,祂就跟我講觀音法門。觀音法門說難很難,說簡單非常的簡單,因為觀世音菩薩曾經講過一句話,祂說:「只要念我的名字的,凡一切所求皆得具足」。這觀音法門分成二段的修法,第一段的修法就是「攝念法」,第二段的法門就是「化念法」。學會觀音法門就可以得到成就,可以成佛。這個法也是具足了萬法。我向觀世音菩薩學這個法,已經把它寫在書上,也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印心﹝印心就是心印﹞。所以我今天所講的,到觀世音菩薩處學得觀音法門,這個前世的記憶全部產生,就是「念神足」。 上次曾經講過,我的小孩子,還有好多小孩子都是帝釋天來的。他們小時候一出生,就是比這個手印﹝註:帝釋天手印﹞,這個煮飯婆就是大吉祥天女,母親呢?就是太平鳥,父親呢?就是掌燈使者。前世的很多因果牽連,一環一環下來,我將用念神足統統把它寫出來。不過,這都跟我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都是緣而已。有緣在一起,無緣就分散。 再講第三個神足叫做「進神足」,就是「進如意足」。什麼叫做「進如意足」?「進」就是「精進無間」,無止息。這本書所寫的,是解釋成精進無間、不休息。其實,還有更進一步的解釋,得到進神足的話,你時時刻刻都是佛,你的一舉一動都是佛的一舉一動,這是更進一步了。第一個神足是「欲望滿足」,第二個神足是「你的念,隨時滿足你」,第三個就是「你完全跟佛合一」叫做「進神足」。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有時候我們修行非常精進,在入三摩地的時候,感覺法流充滿全身,你非常的感動,甚至流淚,這時候佛菩薩的慈悲佔住你的身心,你確實是非常慈悲的,當時你的心量非常廣大、非常的和藹,對人言談,做些事情都表露了佛菩薩的身心。但是呢,當你一出了寺院,一離開了教堂,你又到NightClub去了,你又喝酒、又抽煙、又講粗話,一下子是佛,一下子又變成人,這就不是進神足。有些人就是一個禮拜上一次教堂懺悔,從禮拜一到禮拜六都是犯罪,禮拜天又進教堂,又懺悔。這就是犯罪、懺悔、犯罪、懺悔這樣子的一種連續。如果我們也是這樣,入定的時候是佛,出了定就犯罪,好像在那邊輪迴,一下子你非常的精進,修得很好,一下子又犯錯,這個就不是進神足。進神足就是已經沒有間斷起伏了,已經跟佛一樣了,是沒有間斷的佛。永不休止的、不中斷的一種精進,就是「進神足」,也就是佛了,這其中有很深的學問在裏面。 進神足的佛,在入定的時候是「佛」,在出定的時候叫做「遊戲人間」,遊戲人間就是遊戲三昧。事實上佛的遊戲三昧,祂的心是不動的,但祂的舉止像人,因為祂要度眾生,所以祂的形象、習慣、生活語言、都要同事於眾生。所以不論祂到地獄去度眾生,到NightClub去度眾生、到任何一個地方去度眾生,祂都要跟眾生一樣,但是唯一的不同就是祂的心是不動的。祂要度吃素的人成佛,也要跟著吃素;要度吃葷的人成佛,祂也要跟著吃葷;祂要度瘋子成佛,也要裝瘋啊!所以佛是隨順眾生,在隨順之中然後再想辦法度化。只要心中時時有佛,永不間斷,就是「進如意足」。 第四個神足就是「慧如意足」。你既然已得到進如意足,就自然能夠得到慧如意足。要知道這個智慧,不只是人間的學問,而是所有的法統統明白了解。人家問你什麼法,你馬上運用智慧明白回答。我們當上師的就是要能夠知道所有的法,而且要知道這些法的修學,能夠圓滿融會貫通知道了所有的法,具足了圓滿的智慧,還要使自己的心中有佛,心不喪失。這四種神足具足了,就叫做「神足通」。當你明白智慧從哪裹來?什麼叫做「真正的智慧」?才有「慧神足通」。當你具足了智慧的神足通,可以講你是天下第一人啦,絕不是天下第二人。 大家學法,修得真正的智慧的時候,你會覺得整個宇宙、上下十方全部是為你而生,天下的智慧全部在你的心中,沒有一樣問題是想不通的,任何一個問題你都可以融會貫通。像藝術、宗教、哲學,人間的學問,甚至於一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天上界、十法界你統統明白。這個就是「慧神足」。 嗡嘛呢唄咪吽。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 「五根者。一信根。於諸諦理。信忍樂欲。二進根。信諸法故。倍策精進。三念根。於正助道。憶念不忘。四定根。攝心正定。相應不散。五慧根。以觀自照。抉擇分明。釋五根竟。」 「五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長。能破疑陣。二進力。仕進根增長。能破懈怠。三念力。念根增長。能破昏忘。四定力。定根增長。能破散亂。五慧力。慧根增長。能破愚迷。以此五力。承上五根。如大樹生根。修五力者。如枝葉茂盛。定結大果也。釋五力竟。」 我們今天講一點「七菩提分」。其實「菩提」兩個字就是「覺」,翻譯成為「覺」﹝覺悟的這個覺字﹞。「七菩提分」又叫著「七覺支」。 第一個覺支我們稱為「念覺支」。這裏面談到的念覺支,是告訴我們修行,就是在修我們的念頭。很多人講修行是最苦悶的事,每天固定要做功課。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最怕做Homework,假如有一天老師宣佈:今天沒有功課,你們回去以後不必做功課,真是好高興!但現在我們修行的人每天都要做功課,想一想實在也是很累。有時候在每天固定做功課的時間,剛好有好的電視節目,就想算了;開Party,明天又算了;後天有人請吃飯,也算了,這個算了不是不去吃飯,是功課省起來!再大後天呢,難得感冒一次精神不好,師尊講過精神不好修法也沒有用,啊,休息了;等到星期六,要到雷藏寺參加同修,哇,車子開不動了,啊,算了,不要去了。這樣子一來,慢慢覺得心情放鬆,離修行愈來愈遠,到最後就完全跟時鐘一樣停擺。我們的念頭始終沒有憶念佛,就離佛愈來愈遠。 事實上每天固定的要進到佛堂去做大禮拜、四加行;又要靜坐、又要觀想、又要結手印,別人會以為浪費時光,一個人在那邊比手劃腳,在那邊幹什麼?人生的時光又不是很長,浪費在密壇裏面有什麼意思?有的人每天修法,已經修了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七年這麼久了,一點感應都沒有。我們曉得,吃糖還感覺到有一點甜,吃醬油還知道有一點鹹,坐在密壇裏面坐了七年,連一點菩薩來摸你腿的感覺都沒有!這個就是「功夫沉悶」,會退了道心,浪費了七年的時光,什麼都沒有。這個其實真的很苦,但是修了七年修的結果還沒有得到一點點感應,怎麼辦呢?師尊講:「只要你的念頭能夠愈修愈能夠明,愈能夠集中,就是有進步。」最好是你要感覺到你在打坐、入定的時候,有一種非常快樂的喜悅產生出來。師尊在入三摩地、甚至於在持著珠子唸咒的時候,就已經入了定。在入定當中,會感覺到很輕鬆,很舒服,我們稱這一種感覺叫做「法喜」,就是修法的喜悅。應該怎麼解釋這個修法的喜悅呢?實在是很難,但是我經常很喜歡比喻成「細胞在跳舞」。 人生有兩樣事最快樂,一個是吃、一個是睡,以前我還沒有修法以前,我認為吃是天下第一快樂,睡覺是天下第二快樂。我父親跟我不太一樣,我父親經常講;睡比吃重要。不論怎麼樣,大家都認為吃跟睡都是很快樂的。上師發覺一個秘密,我們在修法,就是我們的細胞在吃東西,而且這個法味非常的好吃,每一個細胞吃了以後,統統都在跳舞。所以我們功夫沉悶的時候,就要更精進,在得到了法味,使你的細胞充滿靈力的時候,那一種輕鬆的快樂,使你能夠永遠的持續修行。這種狀態就是宇宙之間的法流全部灌在你的身上,使你感覺到整個人統統輕飄飄飛起來。假如你有這樣子的經驗,你就不會說怕、懶得去修法,因為你進到密壇裹面去修法,就是要輕鬆、要飛翔嘛,讓你每天進去裏面輕鬆一下、飛翔一下不是很好嗎?所以師尊能夠每天修法持續不斷、有原因的,就是每天進去輕鬆一下,去修法、去飛翔。 你知道我們人活在世界上有很多痛苦的事情,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煩惱,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那麼你的心每天都很浮盪,煩惱來的時候,你的心跟小船一樣就在那邊搖擺不停,你會沉不住氣;心情浮盪的時候容易發怒、發脾氣,也會做錯事情,你經常都是像搖擺不定的船一樣。我們進到密壇修法,就可以把這個煩惱的心去除,把心中的船擺穩,讓心海平靜。我們人的念頭經常都翻轉苦海,但是因為我們有修法、修念,所以使得念頭平靜無波。由於我們修法可以產生定,可以由定產生慧,所以我們還是要每天修法,最好能夠產生出法喜,一有了法喜,你就會精進修法,不會懈怠。 我們再談第二個覺支,就是「擇覺支」。擇覺支其實就是一種智慧,我們對每一件事情能夠觀照出是正的、邪的,真的、或是偽的,這就是智慧。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真的跟假的摻在一起,我上次講過,世界上有真的就有假的,就這個修行來講,大家都講自已是真的。師尊講:「我講的佛法是真的佛法。」而別人就不是這樣講啦,他會講:「我們佛法是真的,盧上師那裏的佛法是假的。」有的人也講:「我現在學的是最高的,盧上師那邊是邪的。」還有很多人來這裹聽法,聽了以後,覺得師尊講得不錯,這裏是真的啊;但碰到另一個修行人跟他講:「你不曉得啊!盧上師那裏不能去,是邪的!」當時他心裏會有一個疑惑──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他沒有辦法選擇,因為他沒有智慧。好了,一下子日蓮宗叫他去皈依、他就去了,一天到晚唸「南無妙法蓮華經」。一下子接觸淨土宗,他們說不可以唸日蓮上人的「南無妙法蓮華經」,要唸佛啊,他又去皈依了,現在又在唸「南無阿彌陀佛」。之後有一個先天道的跟他講:「我們這個道,一點就上天堂了。」好了,他又去點傳了,他現在改唸「無太佛彌勒」五字真言。忽然間又有一個天德教的來跟他講:「你們這些都是很低的,我們的無形道祖第一高。」哇!他又去皈依了,「忠孝廉明德博愛信忍公」,他又唸二十字真言。忽然間他想:「哎呀,好久沒有去雷藏寺了,去看看吧。」他又開始唸:「嗡波汝藍者利」。沒有辦法!沒有智慧去觀照。他自己不能選擇,人家講東,他就向東,人家講西,他就向西。 我們修行的人要襌定得到「擇覺支」,就是用智慧去觀照,所以每一件事情用理智去分辨,不能聽到一些話,就左右了自己修行的目標。其實每一件事情用理智去分辨,然後用智慧去觀照,選擇正的做你一生當中的指標,這就是對的。修行人要自己有選擇,要自己有主見,用理智去分辨,而不是說人家跟你講東你就向東、講西就向西,跟你講一點點不對你就不來,這不對的。 第三種覺支就是「精進覺支」。修行就是要精進,要不間斷。 第四種覺支就是「喜覺支」。剛才已經講過了,就是得到法喜、法味,不會顛倒而且能夠精進。 第五種覺支就是「輕安覺支」。所謂「輕安」就是斷除了煩惱,唯有斷除煩惱的人才能得到身心輕安。因為假如你心上有事,就會感覺到非常的沉重。你的心假如沒有煩惱、沒有事,你就感覺到非常輕鬆、快樂。 第六種覺支就是「定覺支」。什麼叫做「定覺支」呢?因為你心定了,就能不動,既然不動,就不會有愛、有恨。 第七種覺支叫做「捨覺支」。我們曉得在這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就是「捨」。有時候我們對以前的感情非常難捨,所謂舊情復燃,台灣有一首歌叫「舊情綿綿」。不僅情愛難捨,金錢也難捨,還有很多事情,好像過去的一些恨事、遺憾的事,也不能捨。所以捨的功夫是一種覺支,你必須要能夠捨才能夠得成就。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能夠得成就呢?因為祂能捨、捨掉王位、捨掉妻子、捨掉兒子、捨掉財產,捨掉了一切的外緣,祂能夠完全看破,完全把名、利、地位、甚至於祂身上的一切東西都能夠捨掉,所以能得大成就。這個就是「捨覺支」。 七菩提分就講到這裏為止。 嗡嘛呢唄咪吽。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