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預備土壤4: 撒種的比喻(上)
2010/04/25 13:26:12瀏覽645|回應2|推薦2

Mar 4:1  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裡,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Mar 4:2  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

Mar 4:3  「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Mar 4:4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Mar 4:5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Mar 4:6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Mar 4:7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不結實;

Mar 4:8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Mar 4:9  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Mar 4:10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

Mar 4:11  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

Mar 4:12  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Mar 4:13  又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比喻嗎?這樣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Mar 4:14  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Mar 4:15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裡的道奪了去。

Mar 4:16  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

Mar 4:17  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Mar 4:18  還有那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

Mar 4:19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

Mar 4:20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信主多年之後,再聽一次耶穌講撒種的比喻,難嗎?

          面對熟悉的經文時,店小二想找尋自己裡面那一個小孩,她張大清澈的眼睛,那麼稀奇,那麼謙卑,那麼一無所知。

店小二也要放下以前對這些經文的理解和詮釋,此刻,最寶貴的,不是領受到什麼新教訓,而是耶穌來了,祂要親自對我講話。

撒種的人

          這個人出去撒種,種子落在四種不同的土裡,而且我們發現,真正長得出生命來的只有一種好土。

四分之一的機會,一半不到。

          以前店小二總以為撒種的人是傳福音的人,所以耶穌在告訴他:傳福音要有果效,找對土再撒種,免得浪費福音。

          但這回,店小二聽見的是:耶穌就是這個撒種的人!

耶穌當然知道哪裡有好土,那裡是石頭地。可祂還是到處播灑種子,儼然像個不懂栽種的農夫,到觸碰運氣。為甚麼?

耶穌當然懂,只是,祂的愛走在理性和經驗之前。

          四福音中,讀馬可福音,會特別發現這樣一個傻氣的,好土壞土都撒種的耶穌。

          四本福音都講類似的故事,但仔細去比較,不難發現馬可福音裡的觀眾,最頑固不化。

          別的福音書裡的觀眾看見耶穌做的事講的話都會驚奇歡喜,或把榮耀歸給神,但馬可福音裡的觀眾,包括門徒在內,馬可老說他們「不明白」「心裡疑惑」。

          偏偏,面對這些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劣土,耶穌還是教導,還是醫病,還是趕鬼,還是觸摸。

          這就是店小二聽見的:那個有經驗,卻不靠著經驗,只靠愛,靠盼望的,撒種的人:耶穌。

          而店小二呢?服事人也好,傳福音也好,牧養肢體也好,他明知道,有個陷阱,一直叫我憑理性挑選土地,但,他仍往裡頭跳!

          這個人我跟他講了多少次了,不靈修就沒有氣力,去公司就容易上火和同事吵架,早上就是不肯付代價早點起床,然後捅婁子了才來找我訴苦,有什麼用?浪費我口舌勸導。

          那個姊妹,貪愛世界,名牌包一個買過一個,雖然願意來小組聚會,但是荊棘太多了,道根本長不出來。

          教會待久了,服事的年日長了,各種人看多了,遇到這些看上去就不會長東西的土,我還願意把種子撒在她身上,把時間投資給她嗎?

          在肢體中彼此牧養的第一步,不是打電話關懷,不是教導神的話,甚至不是代禱。

          是對我的肢體存有愛的盼望!

          小組運動盛行之後,把很多基督徒喚回真實的屬靈家庭生活裡,但是,也有很多人開始在小組與小組之間流浪,變成有家的孤兒。

人為甚麼離開小組?原因不少,但有一個原因,常常被壓在最底層,沒有掀出來面對,那就是,他(她)感受不到小組裡的人對自己存有盼望。

當一個人帶著一些很深的軟弱和問題進來小組,也許,連自己都對自己沒有盼望,不認為自己能從那些根深蒂固的軟弱中拔出來,或者問題大到似乎不能改變。     他來,當然,需要聖經的話語堅立信心,需要不斷被提醒「靠神凡事都能」。但,他也渴望有人能夠因著對神的信心,對自己存有盼望,願望陪在自己身邊,不斷的告訴自己:

「有,我對你大有盼望!」

而不是拍拍他的肩嘆口氣說:「禱告囉!交給神吧!」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gdomwaiter&aid=3974755

 回應文章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馬可福音
2010/04/26 15:13
馬可福音和其他三本福音書的主題不同,它主要是介紹奴僕救主,是的,救主竟然以低下的奴僕身位來呼召外邦人,因為祂的愛要臨到外邦人中間。所以你看在馬可福音裡不介紹耶穌的家譜,也不為救主所做的事歡呼,因為那是奴僕該做的事啊。這本福音使我們對奴僕救主在為著神拯救罪人的服事中那份超絕的作為,有深刻的印象,救主所顯出的殷勤、忠信、謙卑的美德,是多麼讓我們心折。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因人而異
2010/04/26 06:14
盼望的解讀因人而異  有人感受到愛與盼望  有人感受到壓力  是嗎?
天國店小二(kingdomwaiter) 於 2010-04-28 01:51 回覆:
這跟盼望甚麼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詩人說:「我的盼望在於神!」而非盼望在於神一定會作甚麼,改變甚麼。
我們常常把盼望放在人的現實改變上,這,的確很容易帶來壓力。可是,當我們一起和人把盼望放在神的本性上,專注祂的慈愛,智慧,公義,那就不同了。